|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 17:11:14
|
只看该作者
都能够帮助你成就无上菩提。也正证明了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自己的心,不在外境。自己的心纯善,善良,所有的一切境界都善,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唯有从这个地方真正觉悟,我们心才会清净,才会平等,不管与什么人相处,与什么环境相处,都能得到清净自在,修行的功夫都能够得力。他是把它转变成法门,转而为净土种,说岂非自性中本具之德。
「今之逆事,其种子即是性具之缘因佛性。」这是讲韦提希夫人,她遇到这个事情,使自己真正觉悟这个世间无常,这个世间险恶,她悟到这个事情。这是智慧,这是觉悟。不遇到这个事情她不觉悟,遇到这个事情,她觉悟了,这是缘因佛性。缘是什么?过去生中的修行,就是过去生中的善根,与佛结的缘。现在受这个境界的影响,把无始劫的佛法种子激发出来。「造逆心即是性具之了因佛性」,了因是明了,一看这个事情完全明了,世出世间法的真相,一接触明了了,明了是智慧。缘因是过去生中的种子,我们一般讲善根。「而正因佛性,终日不变,终日随缘,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正因就是本性,就是佛性。缘因、了因、正因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三因佛性」。我们对於这个世间要能够很冷静的观察,实在讲,时时处处都能够启发我们的觉性。
我在上个星期参观中央研究院,看甲骨,董作宾先生室。董先生从前有个好朋友,严一萍先生,跟董先生在一起研究甲骨文的,他是台大的教授。我就问起现在这边主持的负责人,他就告诉我,他说严先生五年前就过世了。我都不晓得,严一萍跟我很熟。以后他开了一家书店,艺文印书馆,我们中国古书是他家最初印,我第一次看十三经、二十五史就是他家印的。我到他那里去买书,跟他很熟。开书店赚了钱,在最初大概十年当中赚了很多钱。赚了钱,他学校的事情他就不做了,他把教授辞掉,专门做生意。大概在十年当中他买了五十栋房子,租给人家收租,那时候房子便宜,现在还得了。以后专门搞房地产。我跟他二十年没见面了,在我想一、两百栋房子是一定有的,可惜他没有寿命,死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财产不晓得多少亿了,开书店赚钱就买房子。我这么多年没见他,没想到他五年前就死了,这是人事无常。有钱不晓得做好事,那么多财产,死了以后一分钱也带不走,一栋房子也拿不去,还得随业流转,很可怜!
我那个时候刚刚开始学佛,有一天他跟我谈起来,他说佛经,《金刚经》我看过。我说怎么样?「没什么意思,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重重复复。」大学名教授!我听了直好笑,愚痴颠倒。像这些事情常常看到应当是常常要觉悟,常常要提醒自己,世法无常。能有觉悟,我们修行的信心、愿心就会坚固,就会认真!
这底下几句话很重要,「苟能全性起於顺修,则缘了二因,成为福智庄严,是故行人成佛,而有相好无边,智慧无边」,这个几句话很重要。要顺性起修,性是什么?性是清净、平等、大慈大悲,这是我们要记取、要修学的。清净心中没有一丝毫的染污,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顺性修缘因、了因,缘因是多生多劫的善根,了因是现前的智慧明了,也可以说觉性。我们现在讲某人悟性很高、警觉心很高,觉性现在人讲警觉性高,他不迷,这是了因。修成功之后,就变成相好无边,相好无边是缘因变的;智慧无边是了因变成的,全是性德自在现前。「从全性起於逆修,则缘了二因,成为罪蠢庄严,是故众生堕狱,无论狱之大小,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所有苦具,自然而至,此皆叵思议之恶庄严,不从外来,亦自性之本具也,故曰无法不具,无法不造。」可见得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自性本具的,都是自性变现的,造就是变现,都不是外来的,就是你一念顺性,一念违背,差别就在此地。顺,是不是全顺,或者是部分顺?这就有四圣法界的差别。完全顺就成佛,部分的顺就成菩萨,少分的顺就是声闻、缘觉。违背也是如此,完全违背,阿鼻地狱;多分的违背,三恶道;少分违背,人天两道。就看对於自性的违顺。这是十法界为什么会形成,道理就在此地。这段说得很好。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文,看一百零二面第三行。这是科文,不是疏文,印应当要第一个字低下去,他这是抬起来,这是错误的。科里面说「就中为二」,在这个大题里面分成两个小题,「初尔时下,正明杀父,次问守门人下,明欲害母」。这是叙说本经教起的因缘,是阿闍世王杀父害母。我们看经文。底下这些注解,诸位看看不难懂,不必介绍了。经文在一百零三面倒数第三行。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於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这桩事情在现在讲就是政变,宫廷里面政变。这个政变是儿子夺父亲的权,不是旁人,儿子来夺权。实在讲父亲的王位将来一定传给他的,他等不及,还没传,他就要做王了。为什么他等不及?有人在当中挑唆,这个人是谁?提婆达多,遇到这么一个人。提婆达多是阿难尊者的哥哥,亲哥哥,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这个人非常聪明,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所以长得也非常好,非常聪明。但是心术不正,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喜欢出风头,是这么一个人,不太老实。因此,他对於释迦牟尼佛就相当的嫉妒,希望自己将来成佛,取而代之。他想学神通,释迦牟尼佛不教他,他就找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连、舍利弗这些人也都不教他。最后找到阿难,阿难因为他是他哥哥,阿难只证到须陀洹初果,没有能力观察他哥哥的根性,就把修神通的方法教给他。他没有多久就修成五通,利用神通来诱惑阿闍世太子。跟他商量,他说你把你的父亲杀掉,你做国王,我把释迦牟尼佛害死,我成佛,你是新王,我是新佛,我们两个共同在世间教化世人,这不是好事吗?阿闍世王听了这个话,就中了他的圈套,真的就把他的父亲囚禁起来,囚禁於『七重室内』,就是七重关卡。下命令任何人不准接见,不准去晋见,目的是把他父亲活活的饿死,用这个方法。这是讲这么一段因缘,这段因缘注解里面也说得很详细。
注子里面有几句,要跟同修们交代一下。一百零五面第五行,从下面两句看起。「如此等事,皆是大士善权现化,行於非道,通达佛道,众生根性不同,入道有异,一逆一顺,宏道益物,示行无间,而无恼恚,闍王现逆,为息恶人,令不起逆。」这段文的意思,就像我刚才对於秦桧害岳飞那个看法一样。所以境界里面事情,确实没有善恶是非,善恶是非的确是在我们自心里面的分别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才能看出世出世间的真相。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些众生要用柔和善法接引他,他能够入佛门来;有些众生要用恶法,才能把他接引入佛门来。你看佛门里面这些诸菩萨示现的相,就以观音菩萨来说,观音菩萨在我们中国示现的,相貌非常柔和,多半都是女相,慈悲怜悯,现这个相。你去西藏、印度看看观音菩萨塑像,有的时候青面獠牙,恐怖极了,那也是观音菩萨相。真的,应以什么方法得度就示现什么方法,有善度,有恶度,但是到最终极的目标是一个。
这一会,说实在话,阿闍世王真的是这个样子吗?不见得。菩萨再来,唱戏,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他们在唱戏,在表演给我们看,令我们觉悟。他演的就是世间相,使我们从他表演当中,对於世间相体会更深刻,认识更清楚,这才能真正醒悟过来,於世间法断绝贪恋,一心修道。所以这些人都是大权示现,但是他所表演的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譬如他示现这样的恶行确实应当堕无间地狱,后来忏悔还能够上品中生,绝对不是说他是菩萨再来表演的,未必是真的,我们这样就错了,他表演是真的。即使我们造了五逆重罪,至心忏悔也能往生,这个与本经经义相应,不相违背,这个法门确实能度地狱极苦众生圆成佛道。极恶极苦的众生,他至心忏悔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不一定,不能就断定他是下品下生,未必,看他忏悔的力量。他忏悔的力量要特别大,品位立刻就超升,这也是很不可思议,真的是难信之法。有人说,这个人修行一生都修得很好,品位高,这大家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做那么多的坏事,一念忏悔品位也高,这不公平!我们怎么看都不公平,总是想不通这道理之所在。
其实这个理很深,确实有圆满的理论依据,我们不晓得。因为我们肉眼凡夫,只看到表面的示现,理不明了,过去的因果也不明了。他这一生是恶人,他多生多劫是好人,多生多劫修了不少功德,那个不能一笔把它抹杀。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这个众生过去生中的修学。所以末后注解里面提示我们,在一百零六面第三行,末后一句。「调达」,就是提婆达多,「阿闍,频婆,韦提,皆是大权,现逆现顺,利益众生」。大权就是菩萨来示现的,是大乘菩萨权巧方便示现给我们看的。就像唱戏,他们在戏台上扮演什么角色,其实统统都是大菩萨。所以佛当年出现在世间,就是唱一台戏,给我们这些迷惑颠倒人看的。提醒我们这一点,使我们对於这些人物,心地能够生起平等的恭敬心,目的在此。不要分别执著,他是好人,他是坏人,你不要起这个念头,起这念头就错误了,为什么?就落到分别执著上去,这就错了,我们的心就不清净。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
这就是王后。
【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
国王既然被幽禁,什么人都不能见,饮食断绝,那生命就垂危。皇后很聪明,这个时候除了她之外没有人能够去救他。但是吃的东西,饮食带不进去,守门关卡很紧,不让带进去。用什么方法?用『蜜』,『麨』是我们本省人讲的面茶,用蜂蜜和著这个涂在身上,进去检查不到。到里面再取下来给频婆王吃。『璎珞』是戴的首饰,首饰里面是空的,就装牛奶一类东西,饮料装在这里,这样子带进去。所以,频婆王能够得到饮食,他生命能够保全。
【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
国王遭这个大难也是痛苦不堪,虽然饮食是秘密的送达,得到了,在宫廷里面也忏悔,求佛帮助他。但他是求佛,还没有求生净土,没有起这个念头,只想求佛给他授戒,授八关斋戒,就是在家人修出家人的行法。八关斋戒的期限是一日一夜,一日一夜就满了,第二天再受要重新授,可以天天授的。如果没有老师,没有出家人,自己可以在佛菩萨面前自受。所以它有开缘,有出家人给你授很好,没有出家人,可以自己在佛菩萨前发愿受持。这个八戒,戒八条,斋一条,所以叫八关斋戒。斋是日中一食,不过中食,真正八关斋戒,早晨吃东西也不行,早晨也不能吃,一天就是一餐。中午之后,过中之后,可以喝水,水里面不能有沉淀物。像牛奶不能喝,牛奶会沉淀;豆浆也不能喝,豆浆也会沉淀。可以喝什么?可以喝蜂蜜,蜜和水不会沉淀。喝糖水可以。所以八关斋戒,斋非常之严,斋、戒都严。那是佛陀在世出家人的生活,我们过一天。
中是日中,不是午,现在人讲持午,这是错误的。午是午时,十一点到一点钟都是午时,一点钟太阳早已过中。所以他是过中不食,而不是午时。每天的日中时间都不一样,在从前用日晷来测量太阳,来测量日中的时间。现在比从前方便,现在要用什么?如果持午的人就要用天文日历,天文台每年都有发行。天文日历上记载每一天几月几日,今天日中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它写得很清楚。一定要在这个以前,过了一秒,斋就破掉,八关斋就破掉了。所以这是很麻烦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持午,那是有其名而已,其实统统都破掉了。晚上吃个水果,破掉了,有渣,晚上喝杯牛奶也破掉了。他并不晓得那东西都不能吃,凡是有沉淀的东西都不可以吃。这是过一天出家人的生活。
国王被人家幽禁在里面,痛苦不堪,想起来我要修修福,过去生中罪业造太多,没修福,求目犍连尊者。佛,不敢求佛,希望佛的学生来帮他授戒,目犍连跟他有亲戚的关系。他一动念,佛就晓得,佛马上就派目犍连给他授戒,满他的愿。又派富楼那去给他说法,开导他,免得他非常寂寞痛苦,胡思乱想。佛想得很周到,派这两个人去照顾他,去帮助他。好,我们休息几分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