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19:3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个身体铁定不好。纵欲了身体怎么会好?不只纵欲了,在纵欲的过程当中一定又造恶、造孽,所谓恶贯满盈,他当然命也就没了。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哪有可能不「贼其身」,不「丧其躯」?而且我们来体会一下,人为什么没有改过的勇气跟动力?因为他的责任心没有起来,他的孝心没有起来,他没有一种努力上进的动力。善心没起来,责任心没有起来,孝心没有起来,反而又受到欲望的污染,他就控制不了自己,他就随波逐流。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年轻人有没有在干贼其身,丧其躯的事情?你看放纵欲望。有时候我们晚上观察,很多年轻人都十点、十一点,他们的活动才刚开始,还在那里热闹唱歌,叫得很大声,也不想着影响别人的生活,这都是在折福。看那个状况,他们不到半夜三点、四点,我看是不罢休的,这不就是贼其身吗?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习惯,可能二、三十岁整个身体就垮掉。

      所以现在慢性病跟癌症的年龄,不断的年轻化,这都是跟老天作对,放纵欲望。还有根本没提起孝心,这个都反映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家庭跟学校教育的缺失。假如有教孝道,有教《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他爱护身体、爱护名节、爱护品性怎么会这么放纵?所以习惯成自然,这些重要的做人态度要从小扎根。我们现在真的这些认知,因为没有好好的学习老祖宗的教诲,忽略得太严重,赶紧亡羊补牢。所以这个身体坏了、品德坏了,都可能招来人生的大祸。『有行如此』,有这些行为的出现的时候,就是不改过的心,知恶不改这人生「大忌」,人生也会因为这样而堕落,甚至招来大祸,所以这些句子让我们提起改过。

      有一段教诲很可贵,「天降之罚,先夺其魄;天降之福,先开其慧」。上帝、上天要降福给人先开他的智慧。什么样的人上天会降福,冥冥当中护念他?「惭愧」,惭愧心的人;「奋发」,很有志气自立自强;而且勇于「改过」,这是天开其慧的征兆。每天都不知道改过,这是天夺其魄的征兆,所以每天悠悠忽忽的,恍恍惚惚这昏惰、昏昧,很懒散,提不起劲。吃饱睡,睡饱吃,过一天算一天,然后饰非,做错了还掩饰自己的过失,不敢坦承,一个人饰非不坦承,别人帮不上忙,还有自欺自己欺骗自己,这些都是天夺其魄。其实这些道理我们冷静去观察,一个人完全听不进父母、别人的劝,慢慢他的眼睛就会呆滞。一个人肯听父母、肯听他人的劝,肯听圣贤的劝,他眼睛非常明亮。为什么会慢慢眼睛无神呆滞?全部被习气给障住了,天夺其魄,这魂魄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所以假如我们自己常常突然就失神恍恍惚惚,胡思乱想飘出去,十几分钟才回过神来,要很警觉这都是罪业之相。听听课就打瞌睡了,精神都提不起来,这要更痛定思痛要克服。

      我们接下来再看下一句,在第九册的一二一六页,一千二百一十六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先民有言。人之所难者二。乐知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

      这句话也是很有人生哲理,我们看一开始讲到的,『先民有言』,就是以前的这些祖先,留给我们很宝贵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这个民族很可贵的,在于它是孝的民族,孝就是父子一体,父母跟子女密不可分,子孙跟祖先密不可分。祖先、父母时时想孩子、想着后代,念念为了成就孩子。所以我们整个文化能承传下来,靠的就是孝道,靠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所以全世界的古文明都没有了,为什么我们还能承传五千年,现在还不衰?都是靠家庭教育,就是靠父母的至爱。每一个民族,像我们了解中国大陆,统计差不多有五十六个民族,而且每个民族留下来的谚语都不同,都很宝贵。像我是福建闽南人,我们闽南话里面方方面面的教导可多了,而都是跟经典相应的。所以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资产是太丰富,只要我们是肯受教的子孙,铁定有大福。

      你看像我们记忆当中的这些经句,「小洞没补,大洞你就艰苦」。这就是改过的重要,问题刚出现的时候,你不好好的去修正,等到它严重了,你就解决不了,这防微杜渐。习气也是这样,刚有的时候赶紧对治,等到它已经养成习惯,你就毁了自己的人生。治身、修身如此,你教育孩子,也是要防微杜渐,小时偷针,大时不就偷金了吗?「小时偷摘瓠,大时你就偷牵牛」,小时候摘人家的植物、果实,大了不就牵人家的牛了吗?所以我们看到「先民有言」,都感激每一个族群的祖先。你看我们在马来西亚广东人、福建人、海南人、客家人、潮州人,有没有漏掉的?这么多民族都有宝贵的智慧,都要珍惜。

      所以先世的人留下来说到,人有两件事很难做得到。一个人要提升自己的德行,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做能做,要有承担才能突破。要难舍能舍,尤其要舍掉自私自利,不然修道修不上去。当然一开始舍掉自私、舍掉习气,坦白讲真不容易,像扒皮一样,因为这个习惯太久了,好像黏在身上拔不下来。但是只要有决心,决定可以突破,习气一点一点放下来,就不是负担。因为这习气不改,这身心的负担很重,你变它的奴隶了;所以习气一点一点放下,身心轻安,法喜充满。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才知道孔老夫子他们精神生活这么愉快,才体会得到。你不真干、不真放下,那句经文还是经文而已,不是我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真实的境界。

      接着提到哪两个是难的?『乐知其恶者难』,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他会觉得很欢喜。圣人是「闻善言而拜」,大禹是榜样,只要人家规劝得对,很感激他,给他顶礼感谢。子路是贤人,「闻善言而喜」,人家给他指出过失他非常高兴,人家指出过失,我们欢喜,那是真正自爱的人。因为知道这些恶不除自己的道业就成就不了,就变成自甘堕落。人家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才能提升,所以自爱的人决定闻过而喜。闻过会不高兴的都是不自爱的,都是还顺着自己的面子跟习气来做主,被习气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人生特别苦。不改过,时光三年、五年就这样过去了,年纪愈大愈想改愈不容易。知过赶紧去改,自己的智慧、定力不断提升,这一生才做得了主,做得了主才能自在。

      在贞观五年太宗对着房玄龄,这房玄龄是在太宗不是皇帝,是世子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太宗,而且是跟着太宗出生入死打过很多仗,所以他们的情谊是非常深厚的。对着房玄龄说到,从古至今很多帝王都很容易任性妄为,顺着自己的好恶做事,底下的人一定无所适从。喜欢了乱赏赐,没有功的人也赏一大堆;讨厌,无罪的人都被拖出去砍,就麻烦。有时候不高兴会滥杀,欢喜的时候会乱赏、滥赏,这个时候天下就会混乱。因为君王不是照着道德伦理,不是照着纲纪在做事情,是照着自己的喜怒在做事情。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这个态度到时候很多臣子都学,天下都乱掉。所以以古代这些君王,都是败在意气用事、好恶行事,太宗觉得他时时以这个为借鉴,不敢犯这样的过错,确实要时时保持这样的警觉性。我们看很多皇帝、很多领导者,一开始不错,过了一段时间,慢慢的做了一些事情有了一些功绩,傲慢也伏不住。

      我们看隋文帝,隋朝的开国君王他是北朝,南朝是宋、齐、梁、陈,最后是陈国,他把陈国统一,整个中国就变一个隋朝。因为统一他就开始傲慢:我的本事太大!结果隋朝很快就灭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很好的开始,但是一贪着、一傲慢,一觉得自己了不起,就开始刚愎自用,败就出现,可以慎始慎终的人不多。所以太宗的警觉性是相当高的,不只自己有这样的警觉性,而且当下都是时时提醒他底下的大臣,你们要随时给我劝谏,要给我直谏、极谏,这极就是不要害怕,你们了解到的全部讲出来,都没关系,所以这是「乐知其恶」。而当太宗在讲这段话的时候,他也不忘提醒房玄龄,也是提醒所有的臣子:公等,你们都是领导者也应该接受别人的劝言。所以太宗以身作则之外,他也不忘教育他底下的臣子,这君亲师,他当一个君,领导者,他也有责任教育他底下的人。这一点太宗是做得很好,随时也是抓住机会点提醒、教育臣子。所以领导还要能教导,还要能训导,还要能劝导底下。所以愈高的领导者,他的责任是愈重,愈不轻松,要做好确实是要下很大的功夫。尤其这个时代年轻人也缺乏伦理道德的基础,所以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为人领导者,要更有耐心才好。

      所以劝这些大臣们:你们劝谏我,同时你们自己也要接受你们下属的劝谏。怎么可以人家讲的话,不顺己意便不能接受,甚至掩饰自己的短处,这样就不妥。《六祖坛经》当中,大师给我们教诲其中有一句说到,「改过必生智慧」,烦恼轻智慧就长。「护短心内非贤」,掩饰自己的短处,当下的心态就已经偏离道中,心就不贤能,心就落到掩过饰非上,落到好面子上面去,甚至落到瞋恨心,看人家不顺眼就麻烦。「若不能受谏,焉能谏人」?假如我们自己都不能接受别人劝谏,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能够去劝别人?其实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的问题,还能看得清楚别人的问题吗?欲知人者先自知,自己有德行,能接受别人劝,再去劝人,人家服气,人家佩服你的德行,所以这一句话很有深意。一个人不能接受劝谏,他也没资格去劝人;一个人不是好学生,他也没资格去当老师;一个人不是孝子,他也不可能是一个好父亲;一个人不是好下属,他也决定不是一个好领导,他根本就没有根、没有基础。

      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现在人没有这些提醒,都好高骛远,都不肯实实在在扎好自己德行、能力的根基,都想要一蹴可几。你看年轻人他硕士毕业、大学毕业,他就想我出来就当主管。这个心态本身都不对,他不从基础做起,他怎么知道为人臣的这些态度?他怎么积累智慧?他怎么积累能力?只想着:我马上就变空降的元帅,那个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办法感动人心。很多企业家不懂这个道理,一下子让儿子进来,就是当总经理、当很高的领导,大忌!这个决定出问题。真正有见地的领导者、企业家,都会默默的锻炼孩子,让孩子从基层做起,他真正能是一个好臣子,他以后才是一个好领导人。而且因为他从基层做起,他特别能体恤底下人的辛劳。

      所以开国的皇帝特别有人情味,他就是跟这些身边的人筚路蓝缕、创业维艰,所以他很念旧、念恩,很讲情义。而且因为他在民间成长,开国的元首本来就是平民多,因为他是平民,他就能了解民生疾苦,所以开国那一、二个帝王都是好的帝王。慢慢的,很多后面的帝王他一生出来就当皇帝,作威作福很可能染上很多习气。所以清朝自始至终没有出昏君,这一点太不容易,他知道一定要抓好教育,不能让这些王公贵族放逸。太子、皇子早晨三点多就要起床,不能生活习惯散漫,每天作息都非常规律。所以教育富贵的人其实难度是很高,我们待会也会讲到这些经句。「君子务本」,我们要真正能栽培好一个孩子,都要让他先懂得为人子之道,为人晚辈之道,为人臣子之道,为圣贤学生之道,他才有做人的根基。

      所以这一句话也同时提醒我们,我们现在虽然可能当了父母、当了领导,可能也当了老师。可是我们人贵自知,自己也没具备一个圣贤弟子的样子,结果自己就当老师,这是相当惭愧的事情。更应该时时不是讲别人,讲自己、对照自己赶紧下功夫,让自己真正像个圣贤的学生,这样也才不会有辱圣贤的门风,我们决定不敢、不愿给圣贤脸上抹黑。所以虽然可能我们现在在教学,有这老师的名,但自己清楚连当学生都没有资格。所以这个时候会诚惶诚恐,赶紧把自己的基础补好才好。包含是为人父母,我们连个儿子的道理都没有落实;我们是个领导了,可是我们自己对上司,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下属。都能惭愧、忏悔,才能有所明白不足,才能再好好的提升自己,这样才不容易自满。所以人生之所难者,第一个就是「乐知其恶」,我们刚刚举这个例子了,太宗很欢喜臣子指出他的问题。

      『以恶告人者难』,把自己的缺点、过失告诉别人,这也很难。这个等于是发露忏悔,把自己的过失在众人面前讲出来,这是要相当有勇气。所谓「知耻近乎勇」,人有羞耻心决定要改过,他的勇气就出来。他不把过失藏在心里,他把它讲出来,把这个罪业忏掉。人真诚要透出来,心上不能有这些垃圾,不能有这些隐瞒,能够坦荡,坦荡的人才能真诚。甚至于忏悔出来了感动身边的人,他们也能以我们为借鉴,提醒他们的人生。而人要能忏悔真的也是能放下面子,甚至于那个决心就是破釜沉舟,忏出来,让所有的人监督自己,不能懈怠,他的警觉性就更高。所以这难做的事肯真正奉行,自己就得很大的利益。我们看在企业界,胡小林老师他整个德行的提升特别快,他这二难他能做到。还「乐知其恶」,人家告诉他过失,他觉得是帮助他的道业。而且他自己有过失,他能够对大众发露忏悔,这是我们很好的榜样,我们也看到人家修行特别得力,难行能行重要。我们今天所谈的这五个句子,都是「改过」。

      接下来我们谈的是「敦亲」的部分,一个君王他也要齐家,家齐而后国治,他自己家就不安定,他哪有办法专心致志去治理天下?而且他家都不能齐,他也没能力治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而我们看敦亲这个敦字,敦厚很仁厚、很实在,而仁厚就不会刻薄,就不会不讲情义,所以决定尽心尽力照顾好家人。尤其照顾好亲戚朋友,这个五伦他能够尽心尽力去落实,敦亲。我们看第一句是在第二册二百零六页,是《孝经.天子章第二》。《孝经》是孔子无问自说,学生没有问,主动给曾子宣讲的一部经,而且曾子是至孝,所以承传给曾子。而且孝是德的大根大本,也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精神,所以《孝经》是齐家宝典、是修身宝典,而且也是治理企业最好的一本经典。我们看经文是在「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我们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核心是伦常,而五伦当中,父子有亲它是一个原点,爱人这个爱的原点,就是从父母跟子女的天性自然启发的。再从这个对父母的爱心延伸到对兄弟,对家人、亲族,再延伸到对邻里乡党跟社会大众,再延伸到不同的民族国家。所以「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他孝顺,他的真诚爱心就引发出来,他以后治理老百姓他就懂得爱护。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爱父母出于真心,他一看到别人父母他的尊重就起来;他爱自己的兄弟,他看到别人的兄弟也是感同身受。所以一个真正爱护、亲爱自己父母的人,他的爱心起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19:3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心三藏-yxsz 于 2018-7-25 06:51 编辑

    决定不敢厌恶别人,厌恶他人。因为他有爱心,怎么可能会去厌恶别人,尤其看到人家的父母,他怎么可能去轻慢、厌恶。因为人家一介绍:这是我爸、我妈。他马上那个感觉,就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倍加恭敬,他怎么会去厌恶!

      而且一个真正孝顺父母的人,都知道父母最欢喜的是他有好的德行。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德行,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德之后,能去利益更多的人、利益社会,他觉得这是最光荣的事情,「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当然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能显亲、扬名,当然父母欢喜。所以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德行,孩子可以感觉得到,这个时候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让父母安心,不能让父母担忧,所以他重视他的身体健康,重视他的德行提升。他不敢骂人,他一骂人这个事传出去,传到他父母耳里:我儿子怎么这么没修养?还得罪人。你看父母要担忧多少时间?假如都是跟一切人和睦相处,这个情况传到父母那里:我这一辈子不用担心。所以今天假如厌恶他人这德行有损,父母知道了多难过。

      『爱亲者』,决定不敢让父母再多担心他,『不敢恶于人』,从同理心来讲,从戒慎恐惧修养德行来讲,他都「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他本性里面的恭敬也引发出来。所以他恭敬了,他也不敢去对其他的人傲慢、怠慢,尤其对人家的父母也是恭恭敬敬。我们自己在家里面都是恭敬、侍奉父母,也不可能对人家的父母以及对他人不恭敬。而且对他人不恭敬就是随顺习气,就是忽略自己的道德,那这父母又要担心我们;所以我们早一天成就道德,父母就早一天不用担心。一个人进德修业决定是自动自发,假如不能自动自发,孝心还没有真正发出来。所以德行不能提升,都是孝道有亏,都是慈悲心有亏,习气做主,总要看清自己的不足,在这个根本当中下功夫。真正用心,用至诚的心来孝养父母,在奉养父母过程,时时看自己的心地,有哪些偏颇,有没有对父母不耐烦?有没有对父母不恭敬?一发现痛定思痛赶紧要对治。而假如一个天子,能把爱亲、敬亲的态度来对待一切的人、一切的百姓,那他就是老百姓最好的榜样。

      『而德教加于百姓』,他这崇高的道德,就给人民很好的身教,就达到教化百姓的效果。『刑于四海』,「刑」就是榜样,就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我们看帝王他只要是孝子,当时候的整个社会就特别重视孝道。大家注意去翻我们《德育故事》里面,二十四孝最多孝子的朝代,就是汉朝,汉朝以孝治天下,所有的天子都加一个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都加一个孝字,而且他也不是只有提倡,他们自己做到。我们看「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那文帝做到了,他侍奉他的母亲是至孝。所以确实《孝经》里面讲的道理,在历史当中都可以印证。

      而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团体,他们也在学习传统文化,也在力行,以前员工岁末大会就是吃,唱一些流行歌曲,好像狂欢一下就过去了。现在在这个大会当中,都请到员工的父母来一起参与,公司也感激员工家人、父母的支持。甚至这个老板把自己的父母请到现场,亲自给父母跪拜,给父母洗脚,那种真情流露,当下整个员工大会,大家都是感动得流眼泪。他是企业的老板,他能这么样爱敬、孝养父母,他的德教也会加于他的员工,员工是打从内心佩服他的德行,他也是「刑于四海」,刑于他的公司。所以《孝经》每一个领导者最好的圣典。

      所以这里讲到,『盖天子之孝也』,这就是天子行的孝道,天子的孝道不只是奉养自己父母,还能够以自己的身教让天下人都懂得孝,他才尽到孝道。所以今天我们在哪个身分、哪个角色,我们假如没有能敦伦尽分就是不孝,因为我们的德行有亏。我们今天当公务员,没有能做人民跟政府最好的桥梁,那我们父母知道了多难过,那我们不是白领国家的俸禄了吗?我们今天在学校教书,对下一代负责任,假如我们不尽心教导孩子,那我们的父母觉得很丢脸:怎么当老师领国家的俸禄,还不尽心尽力教育下一代?不敦伦尽分,铁定孝道有损。所以天子有他的本分代天行化,所以这叫「盖天子之孝也」。《孝经》每一章都谈到每个身分,他如何尽孝,如何尽他的本分职责讲得很详细。之后还有「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我们每个角色都能圆满落实孝道。其它的句子,大家可以再找到《孝经》,好好深入,学习要主动。

      『吕刑云』,也就是指《尚书》这一章,「吕刑」跟「甫刑」是同一章。『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有庆」就是有真实德行,天子有真实的德行、善行,天下万民「赖之」,就非常信赖他,因为他值得依靠,他带领老百姓走向国家的长治久安,走向幸福人生。天子如此,我们身为父母也好,身为领导者,或者是老师也好,也要带着我们的孩子、学生、员工,走向幸福人生,这样我们也是落实,「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的精神。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