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7-21 16:53:44
|
只看该作者
亦云长安品从所出处为名是。外国经抄 四阿含暮抄经(建元十四年出之)
右一经二卷。晋孝武世。西域三藏沙门鸠摩罗佛提。秦言童觉。于邺寺译。佛提执梵本。竺佛念佛护等译为秦文。沙门僧导昙究僧睿等笔受 中阿含经五十九卷(建元二十一年出是第一译竺佛念笔受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增一阿含经五十卷(建元...(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缘经建初二年六月八日于安定城为尚书令姚旻出见二秦录一本无经字此应入后从多附此) 僧伽罗刹集二卷(佛后七百年僧伽罗刹造见唱录) 三法度二卷(与晋世僧伽提婆出者小异)
右五部。合一百一十四卷。晋孝武帝世。兜佉勒国三藏法师昙摩难提。秦言法喜。以建元初至长安。诵四阿含梵本口授。竺佛念写为梵文。到二十年为苻主译。作五十九卷。时属慕容冲。及姚苌反乱关中危阻。未过委悉。难提西出不知所之。弘法也多艰。遇...(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之。弘法也多艰。遇缘也勤就。可重可悲 婆须蜜经十卷(建元二十年出或云是集论) 阿毗昙毗婆沙十四卷(建元十九年出或十一卷) 僧伽罗刹集经三卷(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出)
右三部。合二十七卷。晋孝武帝。世罽宾三藏法师僧伽跋澄。秦言众现。旧诵婆罗门梵本甚熟利。难提先录为梵文。佛图罗刹传译。沙门慧嵩智敏秘书郎赵文业等笔受为秦文 阿毗昙八犍度三十卷(建元十九年出亦名迦旃延阿毗昙佛念传沙门慧力僧茂等...(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贤劫诸度无极解 人本欲生注撮解 安般守意解 大道地注解 众经十法连杂解 义指注解 九十八结连幻通解 三十二相解 三界混然诸杂伪录 答法将难 西域志 综理众经目录。
右二十四件。合二十八卷。晋孝武帝太元中。前秦沙门释道安撰。安本常山扶柳人。俗姓卫氏。家世英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至年十二出家。神性聪敏而形貌甚陋。不为师之所重。执劳作役曾无怨色。笃性精...(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也。又云。前人出经。支谶世高审得胡本难继者也。罗叉支越斲凿之巧者也。夫圣贤导达正可勖励龟镜以书诸绅永为鉴诫。但称梵为胡。言小伤本据。窃所未承耳。依捡安公出家之始。西晋愍帝建兴之末年。德王道振。乃居东晋孝武太元之晚纪。今取注述之时。故在斯列。
后秦传译佛经录第七
霸主承统。随方利见各有司存。正朔接运知之久矣。故因时而王事通夷夏。眄望前古继踵相从。后秦姚苌西戎羌也。因苻坚征龀即而缔构。...(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二卷(见二秦录高僧传)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第二出与昙摩难提译者小异或云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僧纯于拘夷国得本佛念译文后竺法汰删改正见唱录)
右一十三部。合八十六卷。晋孝武帝世。凉州沙门竺佛念。识朗通敏少好游方。家世西河洞华戎语。前秦苻氏建元年初。来入长安。时秘书郎赵正。请僧伽跋澄及昙摩难提等出众经论。当世名僧莫能传译。众咸推念。二含文显念之译功。自汉末来。安高支谦...(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者皆释滞悬会。什叹曰。吾传译值子真无恨矣。后常以西方为任。临终合掌瑞光出云 释驳论。
右沙门道恒撰。恒京兆人。年九岁为隐士张忠嗟曰。此小儿有出人之相。俗有辅政之功。道有光显佛法。恒少事后母以孝闻。手自书缋供奉。二十游刃佛理学该内外。遇罗什译经。并助详定。有同学道标。雅有才力。姚兴以恒标二人有经国之量。下书逼令罢道云云。恒标答诏云云。兴又致书于什[契-大+石]。什[契-大+石]又答之云云。...(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前秦败后接统创业。都于子城。号为西秦。尊事沙门。时圣坚大德行化达彼国。仁崇敬恩遇其礼弥隆。既播释风因事陈译。相承五主四十四年。为夏赫连所灭。夏又为魏所吞。一云仁弟。乞伏干归称王。建号南凉。太初元年当晋孝武太元十三年戊子之岁。至太初十二年降于李昙。经于九年。干归子立称元。更始至暮未。立二年当宋元嘉七年。为夏勃所擒。其实合三十七年矣。今总会之。所出经及失译等。如别所显。不繁标列 方等主虚空藏经八卷(一...(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空藏所问经或五卷第二出与法贤译罗摩伽同本见晋杂录出大集) 演道俗业经(第二出与支谦出小异后例一卷) 孛经(第二出与吴支谦异译) 太子须大拏经(于江陵寺出庾爽笔见始兴宝唱录应入晋世随人附秦) 睒子经(一孝睒经一菩萨睒经一佛说睒经一睒本经一孝子隐经凡六名第二出与罗什译者小异见始兴录) 无涯际持法门经(一名无际经见始兴录一名金光首女所问经) 除恐灾患经(第二出与魏世白延出小异见始兴宝唱二录) 妇人遇辜经(见始兴录)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名阿难...(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庾爽笔见始兴王宗宝唱支敏度四录同载) 灌佛经(与别译摩诃刹头经大同小异见始兴录) 七女本经(第二出与支谦出太同小异亦名女本心明经) 罗伽摩经三卷(入法界品见唐录)
右一十五经。合二十二卷。晋孝武世。沙门圣坚于河南国。为乞伏干归译。或云坚公。或云法坚。未详孰是。故备列之。依捡群录。一经江陵出。一经见赵录。十经见始兴录。始兴见南录。或竺道祖。晋世杂录。或支敏度都录。或王宗。或宝唱。勘诸录。名...(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了义经二卷(东安寺出见道慧僧祐李廓法上等四录) 大法鼓经二卷(东安寺译见道慧僧祐李廓及别录等) 阿兰若习禅经二卷(见李廓录)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一卷(丹阳郡出宝云传观笔见道慧祐廓等录) 无量寿经(孝建年出第八译见道惠宋齐录与僧铠支谦白延法护罗什法力宝云等出大同广略异) 宾头卢突阇罗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般泥洹经(孝建元年辛寺出第二译或无般字与法护出泥洹大同小异见道惠宋齐录) 八吉祥经(元嘉二十九年于荆州为司空南谯王译第二出与吴支谦出小异见祐唱二录) 无忧王经(后例一卷于荆州辛寺译见吴录) 出无量持门经(见吴录)...(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黄龙国沙门昙无竭。宋言法勇。迻集同志。释僧猛等二十五人。共游西域。二十余年自外并化。唯竭只还于罽宾国。写得前件梵本经来。元嘉末年达于江左。即于扬都自译。见王宗僧祐慧皎李廓法上等录 治禅病秘要法经二卷(孝建二年竹园寺出或无经字见祖祐唱录) 净饭王般涅槃经(第二出) 八关斋经(异出本) 普明王经 佛大僧大经(三见名) 生死变识经 分和檀王经 长者音悦经 贤者律仪经(一威仪) 进学经 优婆塞五戒经(一五...(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 五百梵志经 栴陀越经 五反覆大义经 迦叶禁戒经 弟子死复生经 弟子事佛吉凶经 五苦章句经 释种问优婆塞经(出杂阿含) 波斯匿王丧母经 菩萨誓经 中阴经 [(序-予+林)/女]夷比丘经 佛母般泥洹经(孝建二年钟山定林寺出见祐录亦云大爱道经) 梵摩皇经 优婆塞五法经 五恐怖世经 末罗王经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见道慧宋齐录及三藏记) 观世音观经 谏王经 清信士阿夷扇经(一阿夷扇持父子经) 弟子慢为...(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上生兜率天经(见道慧宋齐录及三藏记) 观世音观经 谏王经 清信士阿夷扇经(一阿夷扇持父子经) 弟子慢为耆域述经(一弟子为耆域述慢或明弟子戏诞经上来不注见处并出别录)
右三十五部。合三十六卷。孝武帝世。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从弟安阳侯京声。属凉运终。为元魏灭。京声窜窃南奔建康。晦志卑身不交人世。常游止塔寺以居士自卑。绝妻室淡荣利。纵容法侣宣通正教。是以黑白咸加敬焉。所译前件杂要众经既讽习久。...(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咸加敬焉。所译前件杂要众经既讽习久。对众笔缀曾无滞碍。丹阳尹孟顗善之。赏赡隆厚。见高僧传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或念佛三昧经见道慧宋齐录)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或无量门见僧祐录)
右二部七卷。孝武帝世。西域沙门功德直。以大明六年。于荆州为沙门释玄畅译。畅刊正文义词旨婉密。而畅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后适成都止大石寺。即是阿育王塔所。乃手自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传至今焉 药师琉璃光经(大...(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男子见佛出家得道经 真伪沙门经(或真伪经) 佛涅槃后诸比丘经(一云力士跋陀经出杂含自他无法并见别录世变) 大力士出家得道经(亦云力士跋陀经出杂含经自他无法并见别录)
右二十五部。合二十五卷。孝武帝世。沙门释慧简。于鹿野寺出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二卷。
右废帝世。大明七年。律师释僧璩。于杨都中兴寺依律撰出(亦云略要羯磨法见僧祐三藏记) 十诵律比丘戒本(大明年出)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太...(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注经) 沙门释智藏一部八十卷(义林) 武皇帝一部五十卷(注经) 沙门释慧令一部一十二卷(经抄) 沙门释慧皎一部一十四卷(僧传) 清信士袁昙允一部二十卷(论抄) 简文帝纲一部二百卷(法集) 湘东王文学虞孝敬一部三十卷内典博要 净土经七卷(永元元年出年八岁) 妙庄严经四卷 妙音师子吼经三卷(天监四年出年十六) 益意经二卷(天监三年出年十五) 阿那含经二卷(天监四年出年十六) 宝顶经(永元元年出年八岁)...(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普通八年造同泰寺。成楼阁殿台房廊。绮饰陵云九级。丽巍永宁开大通门对同泰寺。因号大通。元年三月六日大驾每亲临幸寺礼忏。虽亿兆务殷。而卷不辍手。披览内外经论典。坟恒以达曙。自礼记古文周书左传老庄诸子论语孝经。往哲未详前儒所滞。悉皆训释。国学生数有限兼。又隔以贵贱。帝每欲招来后进备斯善诱。故别置立五馆博士以引寒俊。致孔释二门郁然森茂。前后有集百二十卷。着通史书苑等数千卷。年事虽尊自强不息。未明求衣坐以...(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并大通年。敕开善寺沙门释智藏等二十大德撰。但诸经论有义例处。悉录相从以类聚之。譬同世林无事不植。每大法会帝必亲览以观讲论。宾主往还理致途趣。如指掌也 内典博要三十卷。
右一部。湘东王记室虞孝敬撰。该罗经论所有要事备皆收录。颇同皇览类苑之流。敬后出家。改名慧命。入关亦更有著述云。然此博要亦是内学群部之要径也。
后魏元氏翻传佛经录第十三
元氏之先。北代云中虏也。世为豪杰。南...(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南去定襄四千余里。案梁湘东王绎贡职图云。本姓托跋鲜卑胡人也。西晋之乱有托跋庐。出居晋楼烦地。晋即封为代王。于后部落分散经六十余年至庐孙拾翼鞬。或言涉圭魏史云。即道武皇帝魏之太祖也。改号神瑞元年。当晋孝武太元元年也。出据朔州东三百里筑城立邑。号为恒安之都。为符秦护军坚败。后乃即真号生知信佛兴建太寺。恒安郊西大谷石壁。皆凿为窟。高余十丈。东西三十里。栉比相连其数众矣。谷东石碑见在。纪其功绩。不可以算...(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众矣。谷东石碑见在。纪其功绩。不可以算也。其碑略云。自魏国所统赀赋并成石龛。故其规度宏远。所以神功逾久而不朽也。至第三主太武帝。伏厘世。信纳邪言毁坏佛法诛僧破寺。涉历七年恶疾灾身薨。后还复四主在北。至孝文帝宏世迁京洛阳。改姓称元。去胡衣服冠冕绝虏语尊华风。手制文章谈述雅诰。圣天子也。至孝明帝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造永宁寺。起九层木浮图。高九十丈。上有宝刹。复高十丈。去地千尺。离京百里。即遥见之。初欲筑基掘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二躯。太后信为崇法之祥征也。是以营造穷极世工。刹上金宝。瓶容二...(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岁太武帝崩。孙文成立。即起浮图。毁经七年还兴三宝。至和平三年。诏玄统沙门释昙曜。慨前陵废欣今载兴。故于北台石窟寺集诸僧众。译诸传经流通后贤。使法藏住持无绝 提谓波利经二卷(见出三藏记)
右宋孝武世。元魏沙门释昙靖。于北台撰。见其文云。东方太山。汉言代岳。阴阳交代。故云代岳。于魏世出。只应言魏言。乃曰汉言。不辨时代一妄。太山即此方言。乃以代岳译之。两语相翻不识梵魏二妄。其例甚多。不可具述。...(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本同出异) 大方广菩萨地经(第二出与晋法护出菩萨十地大同小异见始兴录) 方便心论二卷(或一卷凡四品)
右五部二十五卷。宋明帝世。西域沙门吉迦夜魏言何事。延兴二年。为沙门统释昙曜于北台重译。刘孝摽笔受。见道慧宋齐录 宝车菩萨经(一云妙好宝车经)
右齐武帝世。元魏淮州沙门释昙辩出。后青州沙门道侍改治。访无梵本世多注为疑。见三藏集记及诸别录 (元魏南京)信力入印门经五卷(正始元年出)...(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阳清信士李廓。魏永平年奉敕撰。廓通内外学。注述经录。甚有条贯 大涅槃论一卷。
右捡唐前录云。达摩菩提译。不显帝代。疑故附此。
后齐高氏传译佛经录第十四
元魏将季其祚分崩。肃宋孝明崇信佛理。太后胡氏亲临国政。一纪之内天下晏然。及帝之崩。枭镜相及。尔朱荣死于内殿。吐万仁擒帝晋阳。高欢承衅。破尔朱于邺下。宇文接乱。翊平阳于关内。欢乃烧洛宫殿殄绝帝图。建号天平。徙都北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