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7-8 15:24:52
|
只看该作者
炫耀自己有特殊的能力;魔利用他作怪,欺骗众生,盗取名利。这两个勾结狼狈为奸,迷惑世人,混淆视听,他来造业。《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这个五十是五十类,往往附在身上的人他自己也不晓得。所以说自己: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他并不知道是有魔附身,以为自己修行功夫得力,『成无上道』,成就了。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有能力辨别,大凡心术纯正、心地善良,妖魔鬼怪就不得其便,他没有办法附你身,为什么?你的心境跟他不相应,志趣不相投;换句话说,他没法子利用你。你的心邪、你的心险恶,也是不择手段的夺取名闻利养,这种的心行,魔一看到欢喜,为什么?跟他志同道合,一拍就合,他就来附身。他也有徒众,自己称为无上道,傲慢,贡高我慢,邪知邪见,接受供养。不但接受供养他还有巧妙的方法,用一种计策叫信徒比赛供养,那门道可多了。我知道的很少,常听人家讲的我知道的很少,他们用的方法多!可是我常常就是解不开,这些信徒为什么还要去?到最后真是搞得家破人亡,到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这些事情我们在社会上也常常看到。再看底下经文: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佛讲得一点都不错,你只要跟他一打上交道,就注定你家里要『耗散』。俗话常讲破财消灾,这是破财造业,没消得了灾,还造罪业,非常的不幸。往往这些人他毁谤正法,说正法已经过了时代,已经不灵,没有效力了,他的法才是真正救世、救人的,救得人家破人亡。『末法之中』,佛法衰了,修学正法的人少了,弘扬正法的人更少。尤其是在末法现代这个时代,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社会开放,佛法修学要长时间,要经过一段艰难困苦;魔的法修学容易,而且立刻就有效。所以大家好易怕难,觉得魔这个法好,容易成就,佛法渐渐就衰,魔得其便。在社会群众心理上来讲,群众是很难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总是看哪边人多,大概那家不错;哪边势大,那一家一定很好。
你看你虽然说好,你这几个人,人也没有,财没也有,什么也没有,你说得再好靠不住,未必是真的。你说那个人不好,他的徒众那么多,势力那么大,事业都非常兴旺,自然就去了。所以魔是愈来愈兴旺,佛是愈来愈衰微,现在佛实在讲衰微到极处。虽然看到佛法表面上好像还不错,有很多妖魔鬼怪披了袈裟,冒充佛法。佛法里面被魔混在里头,也纠缠不清,真妄莫辨,这个苦,太苦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实在讲非常不幸,好在还有条真纯之法,所有一切妖魔鬼怪都染不上的,那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道场可以不要,我自己关着门,自己在那念佛能往生。末法时期,如果没有能力辨别,诸位老实记住,这句阿弥陀佛是最纯正之法,魔对他没办法,我们应当要记住。
『潜匿奸欺』,潜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居心叵测,内里面藏奸,外表表现的是一套,里面又是一回事情,表里不相应,这是潜藏。匿是藏匿、藏奸,内里面是奸诈、欺世盗名,骗取受用。『称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老师,或者我们中国俗称为师父。自己标榜自己『得上人法』,上人法里面包括的意思很多,如果是小乘人,他跟人说我已经证到阿罗汉,小乘人的上人法。遇到大乘人说什么?我已经成菩萨,我已经成佛,或者我是什么菩萨、佛转世再来的,妖言惑众,欺诳初学。『炫』是炫耀,或者是以禅定、或者是以神通、或者以福德炫耀自己。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提高他的知名度,让大家都能够尊敬他,都能够供养他。『惑』是迷惑,以这些妖邪之法迷惑人心。『无识』,是不能辨别真妄、是非的这些人。不一定是没有知识的,甚至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了,往往受他们的欺骗。
『恐令失心』,恐是用恐怖的方法,心是正心,也就是我们讲的菩提心,使他丧失正道之心。他本来想学佛,本来想了生死出三界,本来想求戒定慧,这跟着他全都破掉;换句话说,道心失掉。『所过之处』,这些人所在的地方,凡是跟随他的人,家财都要耗散。为什么?你的家财都被他用;换句话说,不但财物供给他用,甚至于连身体都要供给他用。为他奔波,替他造业,这是妖邪,不是佛法,佛法不如是!佛法劝你舍财,舍财不是佛要,佛不要,佛舍得干干净净。舍了给谁?这是看因缘,不一定给谁。舍财的目的是恢复清净心,把自己无始以来的烦恼、悭贪舍掉,是舍这个。
在过去唐朝时候的庞居士,这禅宗公案大家都很熟悉,这一家人很难得,对佛法真正有了悟处,他把他家里的财产金银财宝,买一条船装在船上,把船放到江当中打个洞沉下去,舍掉了,他是这个舍法,舍得干干净净。以后日子怎么过?编草鞋,每天卖草鞋,卖一天过一天生活,没有积蓄,心里没有牵挂,叫真自在!人家问他,你那些财物不要了,拿去做点好事,帮助别人不很好吗?他告诉别人,「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想想这叫佛法,佛法是无事。好事,着了好事,你能不能出三界?不能,三善道去受报,恶念、恶事三恶道受报。好事也不要,三界里头没地方受报,他就出三界了,好事不如无事。
学佛的人做好事,你虽然做好事也要不执着好事,这你才有资格做这个事情。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无作天天做,做了什么?做了根本没做,心里头一丝毫的牵挂没有,事情做了,做了不落印象,这才行。天天有个念头「我要积功累德,我要做好事」,完了,你还能出得了三界?出不了。佛经里面讲这些话,你要懂得它的真实义,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佛劝你积功累德,多做好事,修十善业,不要造十恶业,那是什么?教你不要落三恶道。佛为什么这样教?因为这些人不想出三界,他只贪图人天福报,是教给他得人天福报的方法,这就叫不了义教。《楞严》上教我们统统舍干净都不要,为什么?因为这种人眼光志气远大,跟凡人不一样。他们要超越轮回,要永脱三界,要成佛作祖,当然就不一样,标准就不相同。这一定要知道,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随缘随分,不执着、不勉强。不是这个好事我一定要做,你就坏了,心就不清净,何况好事多磨,为什么?魔嫉妒你做好事。为什么?怕你的名闻利养高过他,他嫉妒你,他总得想方法障碍你、阻挠你,这一定的。
所以要知道佛是怎样教给我们的,佛教给我们些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说得很好,「清净平等觉」,这是佛教给我们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在一切境缘当中,我们真正成就清净平等觉,这是佛弟子,这叫佛法。如果被境缘所乱,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脱离不了这两种环境。在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当中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正觉心,觉而不迷。所以一切事不碍随缘,这《华严》中心的思想,「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问题你是不是已经到无碍?这个自己要想一想,有没有能力?《华严》讲的无碍法界,不是对凡夫讲的,对什么人讲?对法身大士讲的。至少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心真清净,所以他没有妨碍,善恶环境、顺逆缘都不妨碍。我们今天看到好的,心里起了贪心喜欢它,看到不好的讨厌它,这就被境缘障碍了,这就不行,那就要遵守佛这套的方法。如果真正到了事事无碍,佛不会教你用这个方法。另外又是个方法,那个时候教你随缘度众,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可以现什么身,那叫得大自在。我们现在不行,起心动念都有障碍,有障碍你就要依照这个方法来学。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
佛弟子在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们生活的方式,是托钵乞食,为什么用这方法?身心清净。他的生活简单,三衣一钵,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用不着很多的衣服,我们看现在印度人,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那就是他的衣。这个衣到中国来之后,因为中国气候跟印度不一样,比印度要寒冷,印度这一件衣,在中国决定不能保暖。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人还是穿自己的衣服,把袈裟披在身上,佛经里面所讲的衣,戒律讲的衣就是我们今天所披的袈裟。在印度三件就够了,最冷的时候,晚上睡觉这三件衣盖在身上就行了;天热的时候盖一件就可以,这是他们居住在热带的地方。地下垫的是具,这个具我们现在拿来做拜佛,铺在拜垫上用的,这是错误的。从前这个具是垫被,晚上睡觉铺在地下的。在哪里睡觉?就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真自在!
他不需要房子,大树底下住一晚上,这是佛规定的,树下只能住一宿,明天不能再住在这株树下,别的地方去。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这棵树很大,树荫很凉,你喜欢这个地方,贪爱这个地方,那贪心又起来了。所以只准一晚上,不可以在这边住两晚上,教你对于一切境缘决定不起贪恋之心,你才能离得开这个世间,用意在此地。托钵,托来东西没有分别,人家给什么吃什么,当然你每天去托钵,也有多,也有少的。如果托得多了,多了吃完之后,不能留在明天吃,留明天吃怎么样?你就懈怠、懒惰了。托一次吃几天,偷懒了,天天要去托钵,剩下的就喂鸟兽,布施给鸟兽,不可以留到明天。佛在世许多这些方法,都是教我们断绝贪爱,用的是这个方法。
到中国来了,那个衣太大,中国人把它缩小,缩成原来的衣二分之一,就是我们现在所披的衣,缩小。在典礼当中搭这个衣,这是纪念、不忘本的意思。由此可知,佛法的确是随时代、随地区、随一切民族风俗习惯,并不是定法。它有原则,原则、原理不变,修行的方法是一定要适合大家生活方式,它是有变通的。佛教传到日本,那个袈裟就变得更小了,日本人现在,你看到他那里多半穿西装,他们的袈裟装在口袋里面。多大?大概这么大,一小块,差不多跟那个卡片那么大,也是二十五条,有个小绳子。他做佛事的时候就这样套,挂在这里,他的衣就搭上了。把当年比丘穿的衣,缩小成这么一小块,缩小了,不用的时候放在口袋里,的确很方便。
现在我们中国出家人穿的衣服,这好像是一种制服,这不是比丘所穿的衣服。诸位要知道,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穿的衣服,我们现在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明朝的服装。满清入关,我们中国人向满清投降,当年洪承畴跟满清政府谈判,就是投降的条件里面有几条,这「男降女不降」,男子投降,梳辫子剃头,穿满清的衣服、满洲人衣服。可是汉人的女子穿明朝的衣服,结婚还是明朝的凤冠霞帔,女子不投降,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生的时候投降,死的时候入殓棺材,还是中国明朝的服装,这个风俗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明朝服装,一直穿了几百年,现在变成什么?变成出家人的制服,好像不穿这个衣服就不是出家人,其实诸位明白这个意思,你就晓得事实不是如此。
今天日本的出家和尚穿西装,不足为怪,因为他确实是有时代性。前几年台湾佛门里面也在闹,说是我们这个服装要随俗,不要了,把这个服装废弃掉。有些老和尚不同意,老和尚为什么不同意?如果这个服装废除掉,这都穿起在家衣服,歌舞场都随便去,不认识了,造业的机会就多了,还是穿这个服装。这个服装穿到哪里,你自己晓得身分要收敛一点,有这个好处,这才继续保持。我们要晓得,这不是佛法里面讲的服装,佛法的服装是三衣,三衣一钵。这些常识我们明了之后,我们对于像其它国家出家人穿现在人的服装,也不会见怪。但是出家人一定是剃头,绝对没有留头发的,这是几乎全世界的佛教都在遵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舍贪。
『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菩提是觉悟,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的意思。道就是心,「成菩提道」,就是成就觉而不迷的心,这是真心,妄心是迷而不觉,真心是觉而不迷。所以佛在生活上,教导我们的、约束我们的,都是帮助我们「成菩提道」,哪里会迷惑众生!迷惑众生的那是妖魔鬼怪,那不是佛菩萨。
【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这显示出出家为的什么?出家人一定要有觉心,一定要超越三界六道轮回,而且一定在这一生当中把这桩事情完成。时间不长,要完成这桩大事业,这叫真正大事,《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这个大事,世间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超越六道轮回。你要不这样做你超不出去,说实在佛没神通,佛不能说用神通帮助你超越。如果佛有这个能力,我们不要修了,佛大慈大悲,统统把我们拉出三界之外。佛没有这个能力,谁有这个能力?是你自己有这个能力。所以大乘经上也讲得很多,佛讲实话,「佛不度众生」,你要说佛度众生那是错了,什么人度众生?众生是自己觉悟,自己得度。
为什么?轮回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造的,还得要你自己去解决。佛只不过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明,他怎么样度脱的,他的经验、方法提供我们做参考而已。除此之外,佛什么都不能给我们,这是真话。但是妖魔鬼怪就不一样,他有能力,他可以给你什么,那是假话,那不是真的。像这部经典,佛就把他自己修学,自己所得到的成果都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弟子们依照他的理论、方法去修学,真的也成就,为我们做示范。所以这部经典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也有表演,二十五圆通章就是表演,这二十五位菩萨他们自己为我们说出,他怎么成就的,所以这个经典非常难得,理事圆融。
出家人『不自熟食』,自己不煮饭的,托钵,现在在泰国、在斯里兰卡出家人还是托钵。但是佛教到中国来,诸位知道佛教历史,都晓得是我们中国的皇帝派了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来了之后皇帝尊他为老师。在中国要是托钵,我们说是要饭的,皇帝的老师到街上要饭,这还得了吗?这成什么话?那这个皇帝被人骂死了。所以到了中国来之后,就是朝廷皇室供养,他自己不必出去托钵。寺院里面在当时是国家招待的,派人去侍候,不必要他去托钵,所以生活方式到中国来就变了。穿着都变了,都变成中国的方式;换句话说,本土化。现代化、本土化这是实在的,一定要做到现代化、本土化,才会受到大众的欢迎。
早期的佛教,这些出家人由在家弟子供养,出家人他不要到厨房去烧饭去。出家人自己去耕种,自己去煮饭,这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当然兴起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从唐朝的中叶,百丈大师跟马祖道一和尚。这佛门里面称马祖,跟我们台湾讲的妈祖不一样,台湾我们一般拜的妈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