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24 19:16:32
|
只看该作者
成景就跟仁 说:「既然赵主簿一定要你,我看你就亲自前往泰山,跟泰山府君陈情,或许可以得免。」
仁 问说:「怎麽才能见到府君呢?」
成景说:「一般而言,做鬼才能见得到府君。不过你可以前往泰山庙,度过泰山庙东边的一个小山岭,在山岭的平地处,就是府君的都城,在那儿你就能见到府君。」
仁 就把这件事告诉文本,文本就替他准备行装。几天之後,成景又来告诉仁 说:「文书快成定案了,恐怕你去求情都不能免了。现在赶快作一尊佛像,好让文书自然不发生作用。」
仁 又告诉文本,於是文本就以三千钱,替仁 在佛寺的西面墙壁上,画了一尊佛像。不久之後,成景来告诉他说,已经得到脱免了。仁 向来是不信佛的,因此还有些怀疑。因此就问成景说:「佛法说有三世因果,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成景回答说:「是真的。」
仁 又问:「既然如此,人死了就应当分生到六道去,怎麽可能都变成鬼呢。譬如赵武灵王及你,现在不是都还在当鬼吗?」
成景问他说:「你们县内有几户人家?」仁 说:「有一万多户。」「那麽狱囚有多少人呢?」仁 说:「经常在二十人以下。」成景又问:「一万多户人里,五品官的有多少人?」仁 说:「一个也没有。」又问:「九品以上的官有几位?」仁 说:「只有几位而已。」
成景说:「六道里面也一样,能生到天道的,一万个人里头,一个也没有,就好比你们县里没有一个五品官。得生人道的有几个,好比你县里的九品官。下地狱的也是几十人,就像你们县里监狱的犯人。而鬼跟畜生最多,就像你们县里完粮纳税服役的百姓一样。而在鬼道里,又分等级。」他指著侍从说:「他们大大不如我,而不如他们的,则又更多。」
仁 又问:「鬼会不会死?」他回答:「会。」仁 问:「鬼死後进入那一道呢?」成景回答说:「不知道,就好比人知道自己会死,但却不知道死後的事情。」
仁 又问:「道家的奏章作醮等,是不是真的有效果?」成景说:「道教供奉的玉皇大帝,是总管理六道的,也就是所谓的天曹。阎罗王就好比是人间的天子,泰山府君就好比是尚书令。记录五道诸事的就好比尚书。像我的国家,就好比大的州郡。人间如果有什麽事,想与天曹沟通的话,道教就会上奏章请天帝赐福。天曹接受此奏章之後,就会下命令给阎罗王说,某月某日某人申诉某某事,你要秉持公理去办,不可冤枉滥捕。阎罗王就会很恭敬的奉行,就像人间奉圣旨一样。如果自己没有道理的话,当然不会得到赦免,如果真是冤枉的话,一定会得到申张的。这样,你还认为道教的奏章建醮是没有效果的吗?」
仁 又问:「那麽佛家的修福又是怎麽一回事呢?」成景说:「佛是大圣,不写文书指示官员办案。只要修行佛法,天神都很恭敬那些人,而且大多会得到宽恕。如果福厚的话,即使有那人要堕落恶道的文簿来,都不能去追摄那人到恶道去。此中的道理,我没办法了解,我也不懂佛法。」讲完之後,他就走了。一两天之後,仁 能起身了,病也就痊愈了。?
崔浩
後魏司徒崔浩。博学有才略。事太武。言行计从。国人以为楷模。浩师事道士寇谦之。尤不信佛。见其妻读经。夺而投於井中。
从太武至长安。入寺。见有弓矢刀盾。帝怒诛寺僧。浩因进说。尽杀沙门。焚经像。敕留台下四方。依长安行事。
寇谦之与浩争。浩不从。谦之谓浩曰。卿从今受戮。灭门户矣。後四年。浩果无罪而族诛。将刑。载於露车。官使十人在车上。更尿其口。行数里。不堪困苦。号叫求哀。竟备五刑。自古戮辱未之前有。
帝亦枉诛太子。又寻为阉人宗爱所杀。时人以为毁佛法之报验。
後魏的司徒崔浩,是个博学多闻有才华谋略的人。太武帝对他言听计从,是太武帝的得力助手,国内的人都以他作为楷模。崔浩信道士寇谦之,非常反对佛教。他见到妻子读佛经,就一把抢过来 到井里去。
??有一次,他随从太武帝到长安,他们进入一间佛寺,见到里面有弓矢刀盾等武器。太武帝很忿怒,就杀了寺里的僧人。崔浩更建议说,把沙门都杀光,把佛经及佛像都烧掉。於是皇帝就下命令,要全国都以长安为榜样。
??寇谦之反对崔浩这麽做,但是崔浩不听劝。寇谦之就告诉他说:「你以後会被杀,而且还会遭到灭门之祸。」四年之後,崔浩果然没有犯什麽罪,就遭到灭族的惩罚。在行刑之前,崔浩被装载在一辆没有遮盖的车上,官吏还叫十个人向他口里放尿。这样子走了几里路之後,崔浩不堪困苦,大声号叫哀求。他生前一共受了鞭笞、杖刑、徒步、流放及死刑等五种刑,这是古来被判死刑者从未受过的羞辱。
??太武帝後来又冤枉诛杀太子,不久之後,自己又被宦官宗爱所杀。当时的人都说,太武帝及崔浩,是由於毁灭佛法,所以遭到这样的报应。???周武帝??周武帝好食鸡卵。一食数枚。有监膳仪同名拔彪。常进御食有宠。隋文帝即位。犹监膳进食。开皇中暴死。而心尚暖。家人不忍殡之。
??三日乃苏。能语先云。举我见王。为周武帝传话。既而请见。文帝引问。言曰。
??始忽见人唤。随至一处。有大地穴。所行之道。径入穴中。才到穴口。遥见西方有百余骑来。仪卫如王者。俄至穴口。乃周武帝也。仪同拜。帝曰。王唤汝证我事。汝身无罪。言讫即入穴中。
??使者亦引仪同入。便见宫门。引入庭。见武帝共一人同坐。而有加敬之容。使者令仪同拜王。王问。汝为帝作食。前後进白团几枚。仪同不识白团。顾左右。左右教曰。名鸡卵为白团也。仪同即答。帝常食白团。实不记数。
??王谓帝曰。此人不记。当须出之。帝惨然不悦而起。忽见庭前。有一铁床。并狱卒数十人。皆牛头人身。帝已卧床上。狱卒用铁梁押之。帝胁割裂。裂处鸡子全出。俄与床齐。可十余斛。乃命数之讫。床及狱忽皆不见。帝又已在王坐。王谓仪同还去。
??有人引出至穴口中。又见武帝出来。语仪同云。为闻大隋天子。昔曾与我共事。仓库玉帛。亦我储之。我身为帝为灭佛法。极受大苦。可为吾作功德也。
??於是文帝敕天下人。出一钱。为追福焉。
??周武帝喜欢吃鸡蛋,一次就吃好几枚。拔彪是监管膳食的仪同,由於经常侍候皇帝吃饭而得宠。後来隋文帝即位,他还留任原职。开皇年中他忽然暴毙,由於心还暖,所以家人不忍心把他埋葬。
??三天之後他醒了过来,一开口就说:「带我去见皇上,我要替周武帝传话。」於是大家就替他安排求见,隋文帝就问他要传什麽话,他说:
??暴死之後,我就听到有人叫我,我就跟著他到一个大地穴的地方。那儿所有的路,都是通入地穴的。我才走到穴口,遥见西方有一百多人骑马而来,他们护卫著一位好像国王的人。等到他们骑进穴口,一看才知道那人就是周武帝。於是我就向武帝礼拜。武帝说:「阎罗王传唤你来作证我的事,你本身没有罪。」讲完话武帝就进入穴里。
??使者也带我进入穴中,见到宫殿的大门。使者带我进入宫庭里,我见到武帝和一个人一起坐著,武帝对那人似乎十分恭敬。原来那人就是阎罗王,使者叫我向阎罗王礼拜。冥君就问我说:「你替武帝准备饮食的这些年来,武帝前前後後共吃了几枚白团?」我不知道何谓白团,就看左右的人。左右的人告诉我说,白团就是鸡蛋。於是我就回答说:「武帝经常吃白团,但是数目有多少,我从未去算过。」
冥君就向武帝说:「这个人没有算多少枚,所以我们要通通把它弄出来计算。」武帝一听,不禁一脸凄惨之相,很不高兴的站了起来。忽然宫庭的前面出现了一张铁床,还有几十名狱卒,全都长得牛头人身,而武帝已经身卧床上。这时狱卒就用铁梁来压武帝,武帝的两胁因而割裂。在割裂处鸡蛋不停涌出,不久就堆积得有床那麽高,几乎有十几斛之多(五斗为一斛)。冥君就叫狱卒计数,数完之後,床和狱卒忽然又都不见了,而武帝又已经坐在位子上。冥君就告诉我可以走了。
??於是就有人带我出到穴口,这时武帝出来告诉我说:「你替我传话大隋国的天子,他以前曾经是我的同事,而现在国库内的金玉布帛,也都是我储蓄的。由於我生前为帝王时毁灭佛法,所以现在受大苦,请他替我作功德。」
??於是隋文帝就通令天下,每家出一钱,替北周武帝作功德来超度他。
冀州小儿
隋开皇初。冀州外邑中。有小儿年十三。常盗邻家鸡卵。烧而食之。後早朝村人未起。其父闻外有人叩门。呼此儿声。父令儿出应之。
见一人云。官唤汝侵。儿曰。唤我役者。入取衣粮。使者曰。不须也。因引儿出村门。村南旧是桑田。耕讫未下种。此儿忽见道有一小城。四面门楼。丹素甚丽。儿怪曰。何时有此。使者呵之使勿言。
因引至城北门。令儿前入。儿入度间。城门忽闭。不见一人。唯是空城。地皆热灰碎火。深才没踝。儿忽呼叫。走赴南门。垂至而闭。又走东西北门。亦皆如是。未往则开。既至便阖。
时村人出田。男女大小皆见此儿在耕田中。口似啼声。四方驰走。皆相谓曰。此儿狂耶。且来如此游戏不息。
至午食时。采桑者皆归。儿父问曰。见吾儿不。桑人答曰。在村南走戏。唤不肯来。父出村。遥见儿走。大呼其名。一声便住。城灰忽不见。见父而倒。号泣言之。
视其足。半胫已上。血肉燃乾。其膝以下。洪烂如炙。抱归养疗。髀肉如故。膝下遂为枯骨。
邻里闻之。共视其走处。足迹通利。了无灰火。於是邑人。男女大小。皆持戒练行。
隋朝开皇年初,冀州城外,有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经常偷邻居的鸡蛋煮来吃。有一天早上,村人都尚未起身之时。他的父亲听到有人敲门,在叫他儿子,他就叫儿子出去应门。
儿子开门後,见到门外有一个不认识的人跟他说:「有人告你偷东西,官府要传唤你。」儿子向父亲说:「是叫我去服劳役的。」就要进屋内带些衣服和乾粮。使者说:「不用了。」於是就带这小孩子出了村门。村子的南边原本是桑树田,已经耕耘过,正等著下种。而这儿现在却有一座小城,四面都是门楼,且色彩艳丽。小孩觉得很奇怪,就问道:「什麽时候盖的这座城?」使者呵斥他,不许他说话。
使者把他带到城的北门,叫他进去。小孩正进城门时,城門就忽然關閉起來。他一看城內一個人也沒有,是一座空城。而地上都是深到踝的熱灰碎火,他嚇得大聲呼叫,奔走到南門,快到南門的時候,門就關了起來。他又往東、西、北門奔走,情形都是一樣。還未到時門是開的,快走到時門就關閉。
這時村裡的人陸續到田間工作,男女老少都看到這個小孩子,在尚未下種的桑田預耕地裡四方奔跑,口裡好像在呼叫什麼。大家都說,這個小孩發狂了嗎,怎麼跑到這兒來遊戲個不停呢。
中午吃飯時間,採桑葉的人都回家了。小兒的父親問人說:「有沒有看到我的兒子呀?」採桑人回答說:「你兒子在村子的南邊奔走遊戲,叫都不肯來。」做父親的出了村子,遠遠的就看到兒子在奔走。他就大聲叫他兒子的名字,才叫一聲,兒子就停止奔跑,而城牆和燒灰都不見了。小兒一見到父親,整個人就倒了下來,哭著說經過情形。
他父親看他的 ,小腿一半以上,血肉都燒乾了。膝蓋以下,大部分爛得像被炙過一樣。父親把他抱回家療養,後來大腿肉如故,而膝蓋以下則成為枯骨。
鄰里聽聞這件事後,就到小兒走過的地方去看,大家都走得很順利通暢,地上也沒有看到熱灰碎火。此後該邑之人,不管男女老幼,通通都持戒修行。?
趙士亡女
長安市里風俗。每歲元日以後。遞作飲食相邀。號為傳坐。東市筆工趙士。次當設之。有客先到如廁。見其碓上有童女。年可十三四。著青裾白衫。以級索繫頸。屬於碓柱。
泣謂客曰。我是主人女也。往年未死時。盜父母錢一百。欲買脂粉。未及而死。其今在廚舍內西北角壁中。然雖未用。既已盜之。坐此得罪。今償父母命。言畢化為青羊白項。
客驚告主人。主人問其形貌。乃其小女。死二年矣。遂於廚壁取得錢。似久安處。於是送羊僧寺。合門不復食肉。?
長安市里民間有一項風俗,就是每年元旦之後,就輪流請客吃飯,叫做傳坐。東市有位做筆的工人,叫做趙士,輪到作東。那天有位先到的客人去上廁所,看到碓上有個小女孩,大約十三四歲。穿著青裙白衫,頸上繫著級索,級索綁在碓柱上。
小女孩哭著向客人說:「我是這家主人的女兒,沒死以前,偷了父母一百錢,準備用來買脂粉。還沒來得及買就死了,錢藏在廚房西北角的牆壁裡。雖然錢還沒花用,但已犯了竊盜之罪,因此現在要償命給父母。」講完之後就變成了一頭白頸的青羊。
客人很吃驚,急忙報告主人。主人就問小女孩的像貌,才知道原來是兩年前去世的小女兒。於是就在廚房的牆壁裡找到錢,這錢似乎已經擺了很久。於是他們把這頭羊送到寺廟去放生,全家從此不再吃肉。?
潘果
京兆潘果。年未弱冠。以武德中。任都水小吏。下歸與里中少年數人。出田遊戲。過於塚間見一羊。為人所遺。獨立食草。
果因與里中年少捉之。將以歸家。其羊中路而鳴。果懼其主聞。乃拔去其羊舌。乃無聲。於是夜烹食之。
後一年。果舌漸小。遂銷盡。陳牒解職。富平縣尉鄭餘慶。疑其詐也。開口驗之。乃全無舌。看本處。纔如豆許不盡。怪問之。果盡以實答其狀。
縣官教為羊追福。果乃受五戒。大修福。後一年舌漸生。尋平復如舊。詣縣自陳。縣官用為里正餘慶。貞觀十八年為監察御史。?
京兆尹潘果,二十歲以前,在武德年中,是都水地方的小吏。有一次他和鄉里的幾位少年朋友到田裡遊戲,經過墳場時,看到一頭被人遺失的羊,正在吃草。
他和朋友合力把羊捉住,然後帶回家裡。走在路上時,羊不停的鳴叫。潘果怕被失主聽到,於是就把羊的舌頭拔掉,免得牠再出聲。到了晚上,潘果就把羊宰殺烹食了。
一年之後,潘果的舌頭漸漸變小,最後幾乎已經沒有舌頭了,他只得交出公牒辭職。富平縣尉鄭餘慶以為他騙人,就要他開口檢查,果然舌頭全無,只留根部像豆子般大小。鄭餘慶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他也老老實實把實情和盤托出。
縣官就教他要替羊做福德超度,而潘果也受了五戒,修了很多福業。一年之後,他的舌頭又漸漸長了出來,最後終於恢復正常的舌頭。於是他就到縣官那兒去報告,縣官就派他當里正餘慶。到了貞觀十八年,還當上了監察御史。?
王五戒
隋大業中。洛陽人姓王持五戒。時言未然之事。閭里敬信之。一旦忽謂人曰。今日當有人。與我一頭驢。至日午。果有人牽驢一頭送來。涕泣說言。
早喪父。其母寡。養一男一女。女嫁而母亡。亦十許年矣。寒食日。妹來歸家。家有驢數年。洛下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