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19 19:40:55
|
只看该作者
「一切法从心想生」。系念佛事是正面的思想、是良好的心态,不但能改变自己,也能改变环境。学习的时候要认真随文入观,自己在做这个法事要契入境界,那个效果就非常殊胜。念佛要入极乐世界,所以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密教我们也叫密宗,它讲三密相应,我们念佛亦复如是,口念阿弥陀佛,心里头想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想阿弥陀佛都行,这叫相应。所以经不熟你就没有法子想,经典熟你就很容易观想,常常想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有其它的杂念。念是从今、从心,中国文字是智能的符号,那就是真念。如果口念没有心,这个念佛不相应;心口要相应,口里念佛,心里真有佛。最重要的自己跟佛要相应,也就是我自己要作佛,那个感应就大了。有人说这样是不是太狂妄?我是罪业深重的凡夫,我怎么敢去作佛?那你完全想错了,罪业有,你迷的时候有,你觉悟的时候就没有。大乘教常讲「罪性本空」,为什么会有?你有妄念就有,你有我就有;我要是断掉,这罪业就没有了。佛法修行实在讲头一关是破我执,这很难破,我从哪里来的?跟宇宙同时现前的。说老实话,先有我才会有宇宙,没有我哪来的宇宙?你再看《还源观》里面所讲的,同时起来的,阿赖耶识变现的。阿赖耶怎么起来的?念头起来的。所有念头都有因、都有果,唯独阿赖耶没有因,你可不要去问:这个无始无明,无始无明不觉而起这个一念,为什么不觉?为什么会起念?你马上就堕落下去,为什么?你有分别、有执着你就往下坠。所以第一个念头没有原因。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举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举这例子举得很好,那就是迷。迷有没有原因?迷没有原因。为什么会迷的?没有理由,就是那一念迷,第一念。这也很难懂,其实这种例子眼前很多,我们做学生的时代是抗战期间,跟日本人打仗。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就受军训,受军事训练,受军训的时候,教官是学校派的教官,来教军训这门课程,演习紧急集合。因为那时候我们学生都住学校,抗战期间都住学校,早晨起床,哨子一吹紧急集合,衣服都要穿整齐,那时候还要扎个皮带,像小兵一样。统统穿整齐的时候,人一慌张之下到处找,找什么?找帽子。问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紧张得不得了,人家说「你帽子不是戴在头上。」一摸果然在头上,那就是迷头认影。他那个迷惑有原因吗?没有原因。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我们讲什么?紧张才发生这个现象,所以说没有原因的。
七日持名,这里讲到一心不乱,是鸠摩罗什大师翻的。这一句很困难,一心不乱可不容易,真功夫!所以很多人我遇到过,看到这句经文,「法师,这法门我不能学」,我说:为什么?「一心不乱做不到。」真的,几个人能做到一心不乱?标准定在这个地方,不到一心不乱不能往生,那就没有办法。在原本里面不是一心不乱,是「系念不乱」,那就容易多了。玄奘大师翻的是直译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原来讲的系念不乱,不是一心不乱。罗什大师是意译的,没有照这个原来的经文,是意思,但是他讲得也有道理,我们真正能够念到系念不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接引之前一定放光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是相对的提升。也就是跟你功夫是一样的,加了一倍,这个往生是决定可靠的,所以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一心不乱是讲功夫,功夫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这个品位高下不一样,事一心生方便土,理一心生实报土。通常我们一般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到一心不乱,但是能够伏住烦恼,这是很重要的。能把烦恼习气控制住不起作用,佛家常讲的不起现行,这个功夫就行,就能往生,临命终时即得往生。
往生决定佛来接引,这是佛自己发的愿,阿弥陀佛发的愿。也有人怀疑,这虚空法界不止我们这一个地球,还有其它的世界,那些众生都在念阿弥陀佛,每天往生的人那么多,阿弥陀佛到处去接,他太忙了,他能够照顾得过来吗?会不会把我漏掉?都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这疑问都是我们多余的,我们完全是凡情在测度,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阿弥陀佛的法身遍法界虚空界,哪里求哪里就有应,在什么地方?就在现前。实在讲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极乐世界,也从来没有离开过阿弥陀佛。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你明白这个道理,你的疑虑就消除,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常常念到,《还源观》里面讲的起作用,你看第一个「周遍法界」,晓得周遍法界,我们的信息佛就很清楚,念念都保持着联系。「出生无尽」,这给我们一个安全感,出生无尽,哪个地方有求哪个地方就有应。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无论什么地方,十法界的众生只要有求,统统都有应。末后一条讲心量,「含容空有」,就是平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对一切众生清净、平等、觉,决定没有差别、没有嫌弃,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只要肯回头,只要肯发心亲近阿弥陀佛,佛没有一个不接引的,一个也不会漏掉。不来接的是你自己有障碍,这个障碍里大概最严重的是情执,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在日用平常当中要把这个淡化,我们临终时候才没有障碍。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灾难特别多,纵然遇到灾难决定得生,只要一切放下,没有一丝毫留恋,你就很容易走了。不要有牵肠挂肚的事情,要舍得很干净,你的心就很自在。
生到极乐世界他的阶位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地方括号里面讲的「阿鞞跋致」,这是《弥陀经》上讲的,用这四个字。在《无量寿经》上讲「阿惟越致」,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是一句话,同样一句话,意思是不退。这是三种不退,通常讲位不退是小乘须陀洹就证得,行不退是菩萨证得,念不退是法身菩萨证得,这三种不退都具足,这才叫阿惟越致。我们前面讲过很多,这个阶位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要靠自己修,那有很大的难度。因为阿鞞跋致菩萨他超越十法界,他们住一真法界,住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不容易拿到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他虽然没证得,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与阿惟越致菩萨平等。这是什么回事情?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也就是享阿弥陀佛的福。你的待遇跟菩萨一样,那是阿弥陀佛给你的,不是你自己得到的。阿弥陀佛一直帮助你,等到你自己真正证得,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真正证得。要多久才真正证得?我们就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观无量寿佛经》上讲得清楚,十二劫你就真正证得。十二劫之前是阿弥陀佛帮助你的,有这么好的待遇,这在其它诸佛世界里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么样的慈悲,给你这么好的待遇。所以知道这个状况,你就不能不发心,你要不发心那就太麻烦,自己想靠自己的力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真难!
「故知此经为五浊恶世之无上醍醐」,醍醐是比喻,是天人的饮料,天人最好的饮料叫醍醐,上头再加个无上,这到了极处,用这句话来比喻这个法门,净土法门。特别是在浊恶之世,浊是染污,恶是十恶,严重的浊恶,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说举世之人都深深觉察到地球,我们居住这个环境,已经有严重的染污。这些染污跟科学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农药跟化肥染污了大地,染污了水资源。所以现在我们的饮食,确实像经里面所说的「饮苦食毒」,在过去我们读这句经文,觉得没什么意思;现在读这句经文,这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在以前动物里面,动物带的病毒比较多,吃肉食的时候容易感染;现在植物也不例外,连稻米都成问题。我们在台湾,台湾有些农民他们自己吃的米是种在一个区域,那不卖的,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农药、化肥。他种的要卖给别人的,农药、化肥很重,所以米都很好看,实际上讲没有营养;蔬菜也是如此,这个菜农。这是我们从前没想到的!
我前几年在山东庆云参观一个养鸭的,也是很大规模的一个养鸭的场所,我去参观看这些小鸭很可爱,里面负责人提了一只放在我手掌,跟我手掌一样大。他问我「法师,你看看这些鸭出生几天?」我估计至少应该是十天,至少是一个星期才会长这么大。他告诉我:昨天出生的。我就吓了一跳,我说:这个鸭子长大,你们卖出去大概要多少天?两个星期。北京烤鸭三分之一是他们提供的,这还能吃吗?吃的是化学饲料,让牠赶快长。想想我们从前在农村里面,这个鸭子长大能杀的时候至少是半年,正常是半年,现在二、三个星期就长大,这还能吃吗?所以我回头就告诉大家,不但这个不能吃,鸭蛋都不能吃,太可怕!以后听说他们养猪的、养牛的,统统都是这样的,都是喂这些不正常一些饲料,所以吃的什么怪病都出来,这很可怕。所以现在我们的饮食都不放心,只有一个方法,这佛法里面讲的,清净心不受病毒的感染,慈悲心能够解毒,我们只有用这个方法,尽量避免,尽量修养自己的慈悲、清净。这就是用医学里面的话说,这是提升我们自己免疫的能力,这个免疫能力是清净心跟慈悲心。无上醍醐,形容在这世界里修学这个法门,跟日本古大德的说法相同。
底下说「可见钞意」,《圆中钞》里的意思,「亦与上引日德之说吻同」,就是日本的大德他们的讲法相同。「且所谓无上醍醐」,这句话用得非常好,「自然应是契理契机最极圆顿之圣教也」,这是无上醍醐应该包含着这个意思。在我们这个时代,这部经、这个法门契理,诸佛所证之理,契机,任何人只要能信、能解、能发愿,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是最极圆顿的圣教。「是以日《秃钞》云」,这是日本的一部《无量寿经》的批注,批注名字就是叫《秃钞》。「就顿教有二教二超」,它说讲顿教有二教二超,二教第一个,「难行圣道之实教,所谓佛心、真言、法华、华严等之教也」,举出这几个例子,这是真实不是假的,是一乘教也,这难。第二个是「易行净土本愿之教,《大无量寿经》等也」,这讲二教。「二超,竖超跟横超」,「《甄解》释云」,这也是日本的法师有批注,「由自力修断,故名竖超」,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始无明,这大乘教上常说的。《华严经》里面它说的名词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意思完全相同。
一定要靠自己把它断掉,我们讲放下,真正放下,放下的话说很容易,实际上是有很大的难度。难也要做,不能不做,慢慢的放,我们走的这个路不是顿超,我们是渐进,循序渐进,一面放一面学,这个好处很多。你放下一些,回头再看这个经,你就看深了一层,年年放一点,年年读这个经有新的意思发现。经里有无量义,不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经文,看到了,我们自己有业障障住,意思看不出来,能看到浅意,看不到深的意思。什么时候你才把这个经看透?无始无明也放下。无始无明不好懂,我说两句话大家听了好懂,叫起心动念,无始无明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无始无明放下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分别是从起心动念来的,执着是从分别来的。放下执着就是阿罗汉,放下分别这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那就成佛了,就回归自性。总得要干,不干不行,自己要很认真努力去干,准有好处。学什么都不要执着,这就好;再提升,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没有了。起心动念那是真难,那不是假的,我们估计在这一生不可能,做不到,做到就是自力超越十法界,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找净土法门。
「净土本愿,真实由他力故,超越成佛之法也,故名横超」。我们就找这个法门,净土法门认真修学,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什么叫横超?接引往生就是横超。「横超之顿,持名顿中之顿也」,这个话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念佛法门很多,归纳为四大类,持名、观想、观像、实相这四大类。持名就是执持名号,用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把我们宿世今生的妄想分别执着取而代之。因为我们不念佛就会胡思乱想,无论念什么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说老实话,念《华严经》也出不了六道轮回,念这一切经有好处,不会堕三恶道,来生得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念阿弥陀佛能出六道轮回,这个一定要懂。为什么念别的经,大乘经都出不了六道轮回?你烦恼习气没断,原因就在此地,没有办法把烦恼习气断掉。念阿弥陀佛能把烦恼习气念掉;换句话说,一定要念佛。不念佛你就乱想,乱想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所以在自己好好去反省一下,这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几个小时念佛,不念佛就造轮回业,你两个一比较,你就晓得,我将来是在六道轮回还是在极乐世界。必须把念佛的时间要超过打妄想的时间,这个重要!所以念佛三年功夫成片他就往生,预知时至,佛来接引,他是什么?他的佛号不间断,一天至少十几个小时,他心里是佛号,除了睡眠没有办法控制之外,都在念佛。
谛闲老和尚教他一个徒弟锅漏匠,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倓虚老法师过去在香港,常常提这个勉励大家,这个故事在「佛七开示」里。这个人是他小时候的玩伴,同一个村庄小时候玩伴。长大之后,没有念过书,人也很笨,很老实,就学会补锅补碗这么一个手艺,靠这个为生,非常辛苦。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小时候念过书,念过私塾,长大之后学做生意,以后出家。出家也不错,也挺用功,也讲经说法,在观宗寺做知客,那个时候还没出名。他这个同伴找到他,看到他的生活不错,就也想出家跟他学。他说「不行,你已经四十岁,学经教你不会,学讲经你不认识字,你出家之后你到哪里去?」就分析给他听,可是他赖着非出家不可,不愿意再回去。谛闲老和尚搞得他没办法,到底是小朋友在一起玩的,他说「那我有一个条件,我提个条件你能够答应,我就给你剃度。」他说「行,不管你教我什么我都答应。」这样给他剃度,剃度之后他说「你别住在庙里,住在庙里人家瞧不起你,你什么都不会。」在乡下给他找了个破庙,没人住的,叫他住在那里,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说:我教你这个法你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真的一点压力都没有,他就照这样做。
老和尚说:到最后一定有好处。他老实,他也不问什么好处,反正就是六个字,天天念吧!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了三年,那个时候小破庙附近有一个老太太,也是念佛的,也是皈依谛闲老法师,老法师就吩咐她照顾锅漏匠的生活,给他烧两餐饭,早餐让他自己去搞,午饭、晚饭照顾一下,让他好好的念佛。他真干,三年念下来,他从来没出门,就像闭关一样。就出去到城里看看他的亲戚朋友,实际上是去辞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