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3 11:44: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执著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换句话说,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是从执著我而来的。你什么时候把我放弃,不再执著有个我,你就超越六道。所以佛告诉我们,起心动念为我是恶,这个恶就是让你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妙极了,反过来就成了,你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你就出了六道,你就超越了。哪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人,无论他在社会上做什么工作,只要他一回头,念念为别人服务,不再为自己,这个人就出了六道,这个人就证得「虚空世界,悉我自心」,他就入这个境界,这是一真法界。我们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还认为念念为我很有道理。有什么道理?有六道轮回的道理,有地狱、饿鬼、畜生的道理,在搞这个。
所以成佛,破两种执著而已,第一个是我执,第二个是法执。我执破了,法执没有破,就像刚才讲月亮的那个比喻,你看到是相似的月亮,没看到真实的月,是捏目所见。「我」没有了,法有,你有法执,虽然没有六道,还有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罗汉、辟支佛、菩萨和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没见性。为什么没见性?他执著一切法有,他不执著我,他知道我没有了,所以他没有六道,他还有四圣法界。哪一天觉悟了,法也没有了,《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他明白了,法也是假的,法也不是真的,法也是自心变现的。他这一觉悟,就超越十法界,就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叫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入这个境界,这是真我现前,得大自在。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要明白。所以『善恶报应并是惑心』,「惑」是迷惑,是贪瞋痴里头的痴迷。
六道里面众生作善,善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那跟菩萨有什么两样?确实是两样。世间人行善是我行善,我没有丢掉,我为一切众生,还有一个我在,所以那个善是六道里面三善道的果报,他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利益一切众生行善,没有我,绝不执著有个我,他不但没有我也没有法,换句话说,也没有人。譬如行布施,我们凡夫布施,执著我今天修布施,哪一个人接受我的布施,我布施多少钱财给他,念念都执著,这种善就是六道里头的善果,种善因得善果,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轮回。诸佛菩萨行布施无我相,不执著我今天修布施;也无人相,绝不执著哪一个人受我的恩惠;也不执著我布施些什么东西;统统不执著,这叫三轮体空。事情天天在做,很认真在做,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是《金刚经》讲的离四相,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他能见性,他能够超越六道与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我们说证得一真法界,是对我们凡夫说的,他们心里没有一真法界。他们没有轮回的念头,也没有六道、十法界的念头,也没有一真法界的念头,这就叫真的一真法界。他还要有个一真法界,那是妄想,又错了,心里有个一真法界,他怎么会清净?
我们今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大开方便之门。没有这个门,诸位想想,我们这一生还能成就吗?决定不可能。不可能的原因在哪里?我执、法执,你断不了。你能断,你才能有成就,不能断,你决定没有成就。阿弥陀佛发的愿,做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等於说他建立一个道场收容我们这些人。我们到那边去并没有成佛,我们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我执、法执都没有破,可是他发愿接引我们往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最好的修学环境,这是阿弥陀佛布施供养我们的。不是我们供养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供养我们,布施我们,所以佛经上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是大施主,虚空法界第一大施主,建筑这么理想的修学道场来提供我们。我们到他那里去,他以他的本愿威神力量加持我们,使我们虽然有烦恼习气,但决定不会起作用。烦恼习气有,叫带业往生,业可以带著去。为什么到那里烦恼就不起作用?烦恼习气是因,要有缘你才会起作用,西方世界没有贪瞋痴慢的缘。
这个世间很多资源缺乏,希有难得,所以大家看得很贵重,起了贪心。我们世间人看到黄金与珠宝,就会起贪心。西方极乐世界是黄金铺马路,像水泥一样铺马路的,那些七宝有什么用处?是建筑材料。今天哪个人会到马路上挖一块柏油摆饰在身上,哪有这个道理!建筑材料都是砖头瓦块,拿出来戴在头上就美了?所以这个世间,这种诱惑我们的贪心,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贪了。为什么?你拿这些东西,人家笑话你。它太多了,太丰富了,虽然是七宝庄严,但不起贪心,你要什么有什么,应念而生;我们这个世间贪不到才起瞋恚,样样都贪到就不会起瞋恚心;天天听佛讲经说法,你就不愚痴了,那个地方的缘好,你贪瞋痴决定起不来;傲慢心也起不来,为什么?每一个人长的样子都相同,你有什么傲慢?这个世间人会起傲慢,觉得你长的相不如我,我长的比你好,起了傲慢心,到那里统统都跟佛完全相同,所以傲慢心起不来。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这个地方你不去,你想靠自己断贪瞋痴慢,那就难了,就很不容易。所以十方世界六道、十法界,都是愚痴迷惑变现出来的境界,这就《华严经》讲的「唯识所变」。识就是迷,觉悟了叫心性,迷了叫识。「考」就是考察,考察六道轮回善恶报应统统是迷惑颠倒,是这么回事情。
【既本一心而贯诸法,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
这些话句句都重要。既然原本就是一心,『一心而贯诸法』,这个「法」就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在里面,一样都没有漏掉。这些法怎么来的?一心所现,所以一心就能够贯一切法;「贯」是贯通,没有障碍。你今天想求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自心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只要你得一心,诸佛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就现前了。你如果想得一切法还是这个道理,几时你证得一心,这一切法你全得到,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自心变现的,你哪里会有欠缺?圆圆满满得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门说的是『惟以心为道』,佛法讲证道,什么是道?自己的心就是道。自己的心就是佛,自己的心就是法界,自己的心就是真如本性,离开自心无有一法可得,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
这一行文字在此地只占一行,这一行讲的是佛道的根源,也可以说佛法的根源。底下这一段,给我们说法界的缘起,这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今天许许多多人都在探索宇宙怎么发生的?生命从哪里开始的?世界产生许多哲学学说,有人说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你们相信不相信?你相信,我不相信。我为什么不相信?现在还有这么多猿猴,为什么一部分猿猴变成人,一部分不变成人,哪有这种道理!要是人是猿猴变成的,现在不应该再有猿猴了,为什么?都变成人了。哪有这个变,那个不变,哪有这种道理!细细去想想,不能自圆其说。猿猴倒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变成人,就是修行,狐狸修行会变成人,猿猴修行也能变成人,他要没有修炼的功夫,他没有办法变成人。狐狸修行变成人是真的,我见过,所以我相信。
五十年前抗战期间,我住在湖南衡山。那一家是两层楼房,是一个财主,他的楼上就住著狐狸。一家与狐狸,住了十几年也相安无事。那个楼上从来没有人敢上去,狐狸也常常下来散步,很多人看见。听说狐狸要修五百年才变成人形,大概他还不到五百年。我们看见是一个人形,是男的,穿的是蓝布长褂,面目看不清楚,有很多人看见,没有一个人看清楚他的面目。面目模模糊糊的,所以大概五百年还不到,他已经修成人样出来晃晃,这是真有不是假的。这个事情,还是佛法讲得有道理,讲法界缘起,这就引《华严经》说: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
《华严经》这一首偈,这四句非常有名。古来许多祖师大德讲到法界缘起都引用《华严经》这四句话。能造的是心,所造的是种种五蕴,种种五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离不开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离不开物质。而佛经里面讲的色,实在说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基本粒子,构成一切物质现象的基本物质,佛家称为色。佛说这个色法,就是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现象,它用地、水、火、风四个字来做代表,它有这四个现象。
「地」是什么?它是物质,虽然很小,现在用高倍的显微镜能够看得出来,能够发现,看到它存在。在佛法里面天眼可以看到,佛眼看得更透彻,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天眼,这不是天人的天眼,天人的天眼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的天眼能够看到微尘,可见得微尘很小,也许就像我们现在所发现的原子,阿罗汉能够看到,我们凡夫看不到。可是比微尘更小的,色聚之微、极微之微,阿罗汉看不到,佛看得到,这是色法里面最小的。它也有四个现象,这四个现象是地大,它是物质,你能够看见;火大,它有温度,这个基本的物质它有温度;水大,它有湿度,(现在人讲带电,火大是带阳电,水大是带阴电);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风是代表动。所以它这四个基本的现象,跟现代物理学家观察到的,现在所谓的量子力学没有两样。
佛比他观察得更详细、更清楚,佛不需要利用仪器,他一双眼睛就看得很清楚。他看一切物象,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都是基本物质组合而已,所以叫缘生。一个现象之生,是组合成功它就生了,因缘散了,它就灭了。好比我们这个房子,这个房子是许多缘组合的,有水泥、有钢筋、有砖头、有瓦片,再加上人工把它排列起来,这栋房子就建起来了。如果把它拆下来,它还是那一堆东西,房子没有了。试问房子有没有生灭?不生不灭。为什么?组合起来,这些材料没有生,拆下来,这些材料没有灭。房子是个幻相,拆了堆在那里一堆,你为什么不叫它房子?架起来、排起来你叫它房子。诸位细细去想这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这些基本物质的组合而已,组合不一样,所以看到形形色色森罗万象。
这是说物质的一部分,除了物质一部分之外,还有精神这一部分。精神这一部分,佛讲的是受、想、行、识。「受」是什么?你有苦、乐、忧、喜的感受,这四种都是属於心法。你有思「想」,这个思想叫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识」就是分别执著。「行」是相续的相,念念不断,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念念不住,这叫行。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分析总离不开这五样东西,这叫五蕴。五蕴从哪里来的?五蕴是制造出来的,是心里变现出来的。心能现,五蕴是所现,所以比喻『心如工画师』,「工画师」用现代话讲就是画家。『造种种五蕴』,他会画画,那个画是他心里想像变现来的。这把我们的心比喻成一个画家,把世出世间一切法比喻作画,这个画是画家画出来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离开自心决定没有一法可得。
这个心太重要了,心在哪里?《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问阿难尊者,问他心在哪里?阿难比我们聪明,说了七个地方,释迦牟尼佛都给它否定了。我们说不出七个地方,我问你:「你心在哪里?」心在这里,错了!这个心怎么能造万法?给诸位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心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心,是自己的真心。心的功能无比的殊胜,见闻觉知都是心的起用。我们在夜晚看到天空的星星,有许多星星距离我们几十个光年,我们睁开眼睛就看到它了,如果我们的心达不到那个星球、那个光,你怎么会看见?所以佛经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都是这样。决定不是说,他成佛了,他的心量就那么大,我们是凡夫,心量就没那么大,错了!凡夫心量还是那么大,是自己把它变小了,其实好像是变小,还是那么大。
这怎么说法?佛在《楞严经》有个比喻,佛把我们的真心比作大海,海很大;把我们的妄心,分别执著的心比喻作大海的一个水泡。於是你就认定水泡是自己的真心,你错认了!不知道大海才是真心。哪一天水泡破了,豁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心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在迷也没有两样,决定不会说,迷了你的心就小了,悟了心就大了,没这个道理。迷悟不二,迷的时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悟的时候还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过是悟了得到受用,迷了就很苦恼,不得其用,差别在这个地方。
所以佛法的缘起,以心为道。佛法的修学,目的就是明心见性。为什么要明心?现在我们对自己的心不明白,因为不明才要明,因为不见才要见。明心就见性了,见性就明心了,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可是这四个字,它有两个意思,这里面说了一个心,说了一个性。这个心是什么?心是妄想、分别、执著;性是什么?性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对於妄想、分别、执著这桩事情彻底明白了,明白之后原来就是真如本性,这叫见性,见性就成佛。千经万论,无量法门,都是为这桩事情,这叫佛道。我们今天采取的方式,是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目的是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一念自性。我们念佛果然念到一心不乱,就是一念自性现前,就成佛了,这个方法妙!在一切方法里面第一殊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用念佛的方法成佛,比哪一个法门都快速、都稳当,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
『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这两句把法界缘起说出来了;前面两句是比喻。「一切世间」,是佛法里面讲的「有情世间」,现在讲的动物;「器世间」,现在讲的植物、矿物;「智正觉世间」,现在话来说,与我们生活在不同时空维次里面的一切众生。这些都是由心造的,谁的心?自己的心。我们自己的心,跟佛心、跟众生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这一个心就好像大海一样,我们在大海里起了许许多多水泡,我是这个水泡,你是那个水泡,他又是另一个水泡,水泡统统不一样,各人执著各人的,水泡是妄心,破了就都一样,都没有离开大海,大海才是本性、真心。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你对於一切人事物自然就关怀,自然就爱护。这种爱护就是自己爱自己,自爱自重;换句话说,你轻慢别人就是轻慢你的自性,你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性,关怀别人就是关怀自己,你不肯照顾别人就是不肯照顾自己。凡夫迷惑,分自分他,诸佛菩萨觉悟,没有自他这个念头,所以能够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十法界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理由,是自不是他。
唯有诸佛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