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1 12:54:34
|
只看该作者
那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真能达到。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平等法门,没有高下,每一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学经教,实在讲是用经教这种方法来修禅定,是这个意思,你的定功愈深,你对这个经教解释就愈透。这个经你讲一百遍一百个样子,讲一千遍一千个样子,遍遍不相同。没有讲过的经,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懂,一丝毫障碍都没有,这叫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门门都通。要懂这个道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佛要度无量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那就得用无量的法门,无量法门是这个意思。学的人只要学一样,不要学两样。
戒律是扎根,没有这个根你没有定,因戒得定。戒是什么?戒是叫我们放下,放下万缘,清净心才能现前,放下一切法,你心才平等。你心不平等、心不清净,凡夫,六道凡夫。清净心证阿罗汉果,平等心是菩萨,觉,那是自性本定起作用。无论对於哪一法,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是宇宙,宇宙的全体,这是万法。自性既然能生万法,你见性了,哪有不明万法的道理?这万法不要学自然就明了。所以,佛教的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到这一层,你还得要学,到这个境界就毕业,没有东西再学了,叫无学。明心见性是大乘的无学,阿罗汉是小乘的无学,只断见思。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在见思烦恼里面他毕业了,他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所以只是小学毕业,他上面还有。大乘是圆满的,大乘毕业了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为我们表演;惠能大师,唐朝时候,为我们表演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得的境界是相同的。释迦佛是广学多闻,把它放下,他开悟。他要不放下,永远不能开悟,为什么?烦恼障虽然没有了,所知障在。我们对佛的教学一定要懂得,不懂得,你学一辈子都入不了门。
「故知光阐道教,即广宣如来经法」,就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一生教学,祖师大德们统统做到了。方东美先生曾经告诉我,两百年前,中国的寺院庵堂那些出家的大德,无论是男众、女众,都是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你学佛,如果经教不明白的地方,你向他请教,他一定给你讲解。而且寺院庵堂它是佛教的教学活动中心,常常讲经,很少中断。讲经时间长短、经教浅深,完全是应机说法,机是听众,听众程度深他讲得深,听众程度浅他讲得浅,没有一个寺院庵堂不讲经的,在两百年前。两百年到现在,寺院庵堂逐渐逐渐不讲经了。台湾这些大寺庙每一年会讲一次到二次,时间长的一个月,短的一个星期,我参加过这个活动,他不是天天讲。要记住,释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讲,没有一天不讲。佛教要怎样才能够兴?讲经就能兴,不讲经就不会兴旺。寺院是学校,方丈住持是校长,校长自己可以不讲经,他是行政首长,他要聘请法师来讲经。聘请,这里头也有规矩的,我这个道场是修什么法门,这部经一定跟我这个法门相应,如果不相应的,它就把我的法破坏了。所以中国大乘佛法有八个宗派,八个宗派所依据的经典不一样,哪一个宗派它用哪一个宗派的典籍,不能搞乱了。
学佛的目标是要开悟,是要证果。佛法信解行证,单单信,不理解,这个信是迷信,能够完全理解,这信叫真信;有了信之后还要行,依教修行,不行,你就不会有证,所以依教修行之后就证果。大乘教里面第一个果位是初信,十信里面的初信,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跟小乘初果断烦恼这桩事情完全相同,都是讲五种见惑断了,真放下。五种见惑,第一个是身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知道身不是真的,假的。所以学佛的人聪明,我借这个假身体,我修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果位,须陀洹是真的,斯陀含是真的,阿那含是真的,阿罗汉是真的,借假身体来修真,一步一步把自己向上提升。证得初果,或者是大乘初信位,在佛门就称圣人,不称凡夫,你超凡入圣。为什么?虽然你没有出轮回,你在轮回里头是有期限的,不像我们一般凡夫,一般凡夫在轮回里头无期限的,这个苦了。
小乘证得须陀洹之后,小乘最高的果位是阿罗汉,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永远不到轮回来了,要多长时间?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时间很长,不容易。但是他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也不会变成阿修罗,他就是天跟人,天的寿命到了到人间来,人间寿命到了再到天上去,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超越轮回了,到十法界的声闻法界去了。大乘果位呢?是第七信,证得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七信,就出离六道,大乘果位。八信位呢?八信位就是缘觉,十法界的缘觉,九信位是菩萨,十信位是佛。七信出轮回,十信出十法界,这《华严经》圆教所说的,它说得简单,我们不难体会。天台别教,那当中地位多,当中有三贤。所以教、理、行、果,我们要发真诚心去学习,希望得到果报。正法、像法容易,末法第一个一千年还不错,我们现在第二个一千年,第二个比不上第一,第三个比不上第二,佛法往后去一代不如一代,这个事实真相现在我们看得特别清楚。
我们修这个法门有没有把握?这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都要断烦恼证菩提,确实没把握,烦恼习气很重,断不了,这怎么办?这就是前面读过了,如来以无尽的慈悲为我们开一个特别的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法门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具足信愿行,你就能成就。《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过去生中修的,福德也是过去生中修的。由此可知,净土这个法门,你这一生往生了,那就说明你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是前世修的,无量劫修得的,在这一生当中果报现前,不是偶然的。这个法门是著名的难信之法,你怎么会相信?所以真正能相信,真正肯发愿,真正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是经上所说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因缘是你有机会遇到,你这一生能掌握住,不改变,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不成功。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在我们这一生当中看到许许多多念佛往生净土,走的时候瑞相稀有,我们相信他真的往生。这些人对我来说是给我做证明的。
最近我们常常提到的,南阳来佛寺这三位往生的大德,海庆和尚,海贤和尚的母亲,去年一月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他们是自然往生的,没有生病,说走就走了,谁能做得到!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做个样子给我们看,他往生晚上走的,白天干一天活,白天从早到晚在大菜园里面整地、拔草、浇水,做农活,做了一天,晚上走了。虽然给别人透信息,但是人家听不懂,人家看老和尚辛辛苦苦,一百多岁还在那里做工,就劝他可以休息了,明天再做,休息。他怎么说?快了,快做完了,做完我就不做了。真的,做完了,晚上就念佛往生了。所以话中有话,没听出来。老和尚在临走之前一个月,到处去看看,看看老朋友,辞行,见最后一面,下次再不来了。多清楚,一点不迷惑、不颠倒,不需要人助念。有同修告诉他,你告诉我什么时候走,我们邀一些人去帮你助念。他跟人说,助念那是不相信,那是没有把握,我不需要人助念,我自己走。他真的是自己走,晚上念了一夜佛,到第二天早晨人家到房门里面去看,灯还点著的,去看,走了,真走了。
这个光碟我希望同学要多看,天天看,把它当作《无量寿经》来看,那是《无量寿经》的总结。我们在读《无量寿经》,在解《无量寿经》,在学《无量寿经》,他做得非常圆满,《无量寿经》点点滴滴他统统做到了,那个光碟是活的《无量寿经》。学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一句佛号,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二十岁出家,师父只传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岁自在走的。他妈妈也是自在走的,妈妈八十六岁,往生之前亲自下厨房包饺子,煮好饺子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她的儿子、女儿、侄女都在,很欢喜,吃完之后在椅子上盘腿一坐,告诉大家「我走了」,真走了。你看多自在、多潇洒,说走就走了。南阳这个地区与佛有缘,海庆也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除这些之外,概略的说一说大概有十几个人,那是十几尊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
海贤给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西方真有极乐世界,不是假的,他常见阿弥陀佛,所以真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一点都不假,只要你专,你怀疑就完了,你夹杂别的法门也错了,决定不能夹杂。老和尚一生持戒念佛。戒是什么?清净心是戒,持戒的目标是得清净心,得清净心,持戒圆满了。清净心再提升平等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持戒叫你放下染污。平等心里头没有分别,你还有分别心,那连持戒的功夫都没有了。为什么?我持,我这个戒律好,「戒为无上菩提本」,一点没错,就盯在戒上,不能向上提升。你有没有持戒?没有。为什么?你心不清净。清净心现前,持戒圆满,往上再提升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是平等心,比持戒的功夫高。持戒是阿罗汉跟辟支佛,在大乘里面是十信位,平等心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大彻大悟是初地以上,天台别教所说的,这不能不懂。不懂,不是戒不对,是你把戒学错了,你学偏、学歪了。佛说的是正法,可是你修的是邪法,这个对往生净土会产生障碍,障碍你临终不能往生。
海贤老和尚就一句佛号,戒定慧三学圆满,他的心清净,他的心没有分别,平等心现前,他的心觉悟,觉悟就是智慧开了,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人家做到了。在净土宗里面所说的,清净心是功夫成片,有功夫成片就决定能往生。他把五种见惑放下,有这个功夫,有这个功夫就能见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阿弥陀佛,现前是你没有往生之前。一般往生的人至少见佛三次,就是你功夫成片的时候,佛来了,你见到了,佛会告诉你,你还有多长的寿命,到你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你往生。第一次见面,把信息透给你,等於给你授记。你自己相信,为什么?见到佛,佛亲自给你讲的,你的心坚定了,往生的愿不变了,有这个好处,一直念下去,到寿终。第二次见佛,第二次见佛的时候,佛来告诉你信息,跟你约定时间哪一天来接引你。大概什么时候?三个月到一个月,有人三个月前就知道了,有些人一个月前会告诉你。我们过去在新加坡,居士林陈光别老林长,他是往生前三个月,他在一张纸头上写,写日期,写了十几个,没有人敢问他什么意思,就是那一天走的,一点都不差。所以我们知道他三个月前见佛,佛跟他约定时间。第三次见面是佛来接引他,带他走。所以往生的人至少都是见佛三次。
海贤老和尚他活了一百一十二岁,念佛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当中他见多少次佛?我相信不止十次。在他光碟里面我们听到了,他说我好几次要求佛带我走,佛不肯答应,说我修得不错,做个好样子给念佛人看看,就是表法。你看好几次,就不是一次、不是二次,多次见佛。两年前他又说,老佛爷说他修得不错,叫他再多住两年,表个法给大家看看。临终前几天,他又告诉这些老同修们,我可能这几天就要走了。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阿弥陀佛已经来了两次,告诉他,他可以往生。你就想到,他一生见佛多少次!这些信息透给我们就是为我们做证明,极乐世界真有,不是假的;阿弥陀佛真有,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如果把他老人家表法统统看清楚、看明白,真正懂了,不再怀疑,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切万缘可以放下了。不但世间法放下,佛法也放下,跟《金刚经》上所说的一样,「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法统统舍了,这是什么人?善财童子。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听,他不学。听干什么?听是圆满后得智,没有一样他不知道,他修就一门,一句佛号念到底。为什么要学那么多法门?是为度众生,不是为自己。众生根性不相同,一个法门不能普度。净宗能普度,人家不相信。所以广学多闻是为度众的,一门深入是成就自己的。往生极乐世界,成就自己,就广度众生。到极乐世界去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一切不明了的全明白了,不需要学习,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
我们再看下面注解,「拯者,救也,助也。萌者,芽也」。「群萌」就是指六道里头一切众生。「诸如来(诸佛如来)以大悲为体,欲救一切众生,故曰欲拯群萌」。佛、菩萨,这个菩萨通常都是指法身菩萨,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不是普通的,叫法身大士,他们跟佛一样,佛大彻大悟,他们也是大彻大悟。佛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法身菩萨无始无明习气还没有断干净。无始无明习气只障碍一桩事情,就是回归常寂光,他不能回归常寂光,除这一桩事情之外,他的神通、道力、智慧跟佛没有两样。所以他在十法界现身,说法教化众生,依然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不休息,乐此不疲。《会疏》里头说,「渐顿各称所宜,随缘皆蒙度脱,故云拯群萌。」《会疏》里头说得好,渐顿是指众生的根性,顿根是顿超的,是绝顶聪明,我们讲天才,他一听,他就觉悟,就明白了。渐根的人不行,渐根的人要慢慢来,他没有办法顿悟,他烦恼习气很重。佛菩萨知道,佛菩萨能看到他过去世,过去无量劫中这些烦恼习气怎么染的,不知道你怎么能帮助他断烦恼?知道才行。渐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在这个里面选择一门帮助他。顿教就不需要了,顿教是什么?禅宗,禅是顿教,净土是顿教。
净土的顿教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这个法门,供养无量诸佛,成就深厚的善根福德,他一听他就相信,他不怀疑,他就真干,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这个人不是顿根,但是他善根深厚,师父教他这一句,一直念下去,他就真干,他老实、听话、真干,这种人好教。这一句佛号居然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弯,不拐弯就是没有改变,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样根性的人,像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也是具备这个条件,他念佛三年往生了,站著往生,预知时至。他是不是寿命就三年?我不以为然。他是见到佛,佛告诉他还有多少寿命,他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佛答应他,真带他走了。他没告诉任何人。这一生成就,不可思议!所以老实、听话、真干,这种人肯定遇到善知识,肯定一生圆满成就,这样的人太难得了。现在人不老实、不听话,不肯真干,这种人这一生不会有成就,肯定还是搞六道轮回。来生,他要真正持戒的话,好好修行,他会得人身,好的生天,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要做错事情的话,那他就堕三途去了,这也很可能,为什么?最严重的是劝别人放弃念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