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5-31 19:39: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国掀起了一股汉学热。习主席本月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与上次中国国家元首访问英国间隔了十年。据悉,去年六月中,英中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二O一五年为文化交流年。双方商定,上半年在中国举办英国文化季,八月至十二月在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季。因此,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应邀到英国展览,庆祝这首次的「英中文化交流年」。
活动地点位于拥有八百万居民的首都伦敦,在英国艺术家联合会经营的著名摩尔艺术馆(Mall Galleries)展开,邻近白金汉宫、国家美术馆等旅游胜地。此展览还得到了英国地方各界人士的支持,其中包括英女皇副官、首相府代表、中国大使馆代表、宗教领袖、各大著名英国大学教授等均有出席。摩尔艺术馆的主展厅划分成四区,第一区、欧洲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察。第二区、孔孟学说,仁义忠恕;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汉字、文言文的重要性。第三区、大乘佛法,真诚慈悲;一生圆满成就,净土宗简介。第四区、众神一体,宗教一家;宗教团结,古今范例。通过展览、演讲、书法、美术等方式,向英国民众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释道为人类的瑰宝,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方。
图一、英国伦敦「生命之旅」之展览
图二、欧洲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察
图三、孔孟学说,仁义忠恕;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图四、大乘佛法,净土法门
图五、众神一体,宗教一家
图六、宗教团结,古今范例
《无量寿经》云:「佛所行处,国邑丘聚,…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展览开始前夕天气便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伦敦维持了一个月的绵绵秋雨停止了,而在为期六天的展览期间,每天都是阳光普照。许多参观者说:「看见这么好的晴天就想到户外散步,然后走着走着不知有何力量推着我来到这个艺术馆,磁场绝非一般。」一进门,所见所闻莫不使身心清净,语音导览、音乐、讲座与听闻义工对于展板的解释皆都摄耳根。协会菩萨们的辛勤付出,在一个月内准备了几十张精妙的展板,以及各种法宝、结缘品、讲座节目等,每一字、一画、一图无不是慧光照耀,圆明具德。来自全球各国的参观者,皆如饥似渴的认真学习,还有几位在参观了许久后,去喝一杯咖啡,回来再继续欣赏。又说:「我早就在找寻这样的信息,没想到能够在这里遇到如此丰富的展览,真是应我所求啊!」与「六天太短暂了,希望这能够成为巡回展览或常设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解释汉字的表意特性和它能够涵盖圣贤的智能,不会随着语言而改动,所以贯通古今。一些西方友人从最初认为中文很难学,后体会到汉字的趣味、智德,并感佩中国老祖宗创造了这项伟大发明。展览陈列出汉字的来源、演变、六书的造字法则,使参观者体会到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而是文化的载体,全人类能共同享用的工具。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比如:「大」字是个象形字,字体像一个人双臂伸开表示「东西有这么大」,所以形中有义。而念「大」的时候,嘴巴张开,则音中有义。形、音、义达到了合一。
以下为几位参观者的具体实例:
一、来自意大利的行者卡拉:卡拉出生于意大利,是一名天主教徒,但她相信众神是一体,宗教是一家。她称自己为一名天生的佛教徒,对佛教的经典颇有研究及力行,她相信一切唯心造,宇宙万物实为一体。五十五年的人生,有一大半时间卡拉都游历于世界各地做义工,她还曾在澳洲图文巴的幼儿园做过一年零七个月的义工。她不为物质生活操心,秉着只要吃饱穿暖,有一个屋顶遮蔽风雨就足矣的态度生活着,把一切都交给了神。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当我需要食物充饥和衣服保暖时,总会有人给我送来。人活着不为自己,神就会照顾你。」卡拉神采奕奕,法喜充满的样子,让人十分向往那种无牵无挂,云游四海,利益众生的生活。卡拉喜欢坐禅,在一次坐禅冥想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伦敦,并且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妳应该去英国走走了」,于是她来到了英国伦敦。她说今天看到这个展览,使她明白了来伦敦的重大意义。师父上人的理念与展板的内容赋予了她正能量,看到与她理念相同的人群,让她感到很欣慰和感动。
二、孙中山先生的后人:这是一位出生于牙买加,定居伦敦的华人。这位孙先生告诉我们,他是孙中山先生在夏威夷的后人。从展览第二天开始,孙先生每天到画廊认真细读每一块展板,参加每一堂演讲,直到展览结束。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海外游子的浓浓思乡之情,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渴望。孙先生希望能从二O一六年开始回中国广州长住,继续他的寻根寻源之旅,并同时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孙先生对此次展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来自加勒比裔的参观者:当这位女士看到法宝「免费流通」的牌子时,非常惊讶与感动,这真正体现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尔后她详细的去了解法宝的内容,我们从汉字、文言文、《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群书治要三六O》等中国传统文化古籍开始介绍,一直到大乘佛法,乃至净土法门的法宝。还未开始看展览,就已谈了大概一个小时,愈听愈欢喜。最后讲到念佛法门为方便至极、究竟圆满,她试念「阿弥陀佛」,须臾之间感到十分宁静,并请了两台念佛机与许多法宝。
四、一卷图画胜过千言万语:许多欧洲人对《地狱变相图》画册十分感兴趣,一致认为它有很高的艺术及教育价值。细阅《地狱变相图》之后,不少参观者感慨的说,他们觉得看了之后很受教育,更深的了解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再不敢放纵作恶。这是因为江老师画得纤悉无遗,十分生动。
五、刘克雄教授画卷中的古代文字乐谱:刘克雄教授画卷中的古代文字乐谱,让西方友人大开眼界。没有五线谱也能谱出优美的音乐,也许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大家一起跟着义工们哼出了轻快的旋律,画廊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对于中国的艺术,如书法与国画,有些参观者,如英国画家打印制造商的皇家学会会长,表现出折服与感动。
六、英国矫形外科的老教授:一走进门,老教授就详细的阅览展板。老教授来自伊拉克,曾经在英国留学,也让他的孩子们来到英国留学。他儿子前一天参观了展览,回家推荐给父亲。听完水试验的介绍,老教授非常认同,说在伊斯兰教,真主说「我用水创造了一切生物。」(古兰经21:30)老教授还询问协会是否会在英国成立一个中心,他表示想给予支持。
七、来自土耳其的访客:这两位参观者对团结宗教特别感兴趣,听闻师父上人在世界各地团结宗教的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果后很是感动。他们在土耳其从事团结宗教的工作,表示回国会向各宗教的领袖推荐《世界宗教是一家》及运用编三六O小册子的方法。虽然在伦敦只住四天,但还遇到了这个展览,真是庆幸!大家看到澳洲图文巴这个多元文化宗教团结和谐示范城,都十分欢喜。
八、一位英国老师,正在做「如何过幸福人生」的研究,并在周末举行了讲座。这位老师一读到展览的资料,如获至宝。《弟子规》英文版的封面称为《幸福人生之方针》、佛法教人如何「离苦得乐」,净土法门的目标为极乐世界,真是千载难逢!她在跟展场义工谈到她于周末的讲座时,看到在她面前桌上刚好摆着《幸福人生六十守则》,仔细一看,世事确实没有偶然的。这位老师无比高兴,能在这一个展览厅之中,遇到那么丰富的如何得到幸福人生的数据与法宝。
九、汉字的艺术与智慧:两位英国中学教师,在看了关于汉字的展板后,感叹中国文字和拼音文字相比,在形、音、义方面的优越性,赞叹六书造字法则和中国老祖宗造字的智慧,对汉字本身的艺术性更是赞不绝口。她们认为汉字在学校就应该用这样的逻辑系统来教授。
十、正在撰写《世界各地问候语》一书的英国学者:这位英国学者对中国的鞠躬问候礼很感兴趣。通过了解古汉字「人」()的写法后,他明白了此问候方式在中国已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礼仪之邦。
十一、一位来自澳洲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她学习日语有六年之久,感到日语中的汉字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导致最后放弃了这门语言。在听了「识中国文字,学东方智能」的讲座后,她表示要是早六年能了解汉字的逻辑性和学习方法的话,她就不会学得那么辛苦和枯燥了。她感到中国造字的圣贤无比的了不起。
十二、伦敦扫盲慈善机构的财务经理:展览的开幕及闭幕仪式他均有参加。这个慈善机构,是专门教育与辅导住在伦敦最贫穷地区的学生甚至成年人。所以这位参观者,对于能为他们的图书馆请到《弟子规》英译版等资料深感珍惜。
参观者普遍认可与赞叹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价值。确实,儒释道贯通自性,而性德上无民族、宗教信仰之分。正如《孝经》所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来自十方的诸位仁者,悉皆欢喜接受,怀着慈爱之心,对于实现世界和平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二、威尔士三一圣戴维大学
蓝彼得校园简介
从伦敦至威尔士三一圣戴维大学的蓝彼得校园,这四个半小时巴士之旅,让我们穿越于英国明丽的乡村景色之中。蓝彼得校园为群山环绕,约四十英亩的面积,校园中还有「和平苑」之百花园,则是为弘护正法、团结宗教、促进和谐世界的一片净土。创立于一八二二年的蓝彼得校园,是由主教托马斯.伯吉斯(Thomas Burgess)所建,旨在培养神职人员,直至一九七八年才改为人文学院的中心。
图七、威尔士三一圣戴维大学的蓝彼得校园
蓝彼得校园还开设了:古代文明、古代历史、人类学、考古学、中文学、经典研究、宗教与神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课程。学校自建校起就重视多元文化宗教的研究,二O一四年,该校的神学、宗教学与伊斯兰教研究学院之研究影响力,与九家大学在全国兼并列第一。蓝彼得校园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所校园之一,亦收藏了许多西方古籍,包括中世纪的手稿、印刷书籍等珍品,皆存放于校园的罗德里克.博文(Roderic Bowen)图书馆。
罗德里克.博文图书馆在去年九月廿二日至十月三日,举办了一个展览,纪念托马斯.菲利普斯(一七六O年至一八五一年),以表彰他将中华文化带给威尔士之功劳,展示了来自威尔士的菲利普斯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学校与中国最早期的联系。展览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中国哲学、汉语、中国音乐及菲利普斯眼中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一七九六年,菲利普斯以英国步兵团的外科医生兼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分,访澳门及广东。英国历史学教授约翰.摩根.盖伊曾说:菲利普斯一生广泛游历,从他留给蓝彼得的遗产中,可以看出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当时伦敦书商都很熟悉菲利普斯这位老顾客,为了护持教育,大量买书赠送给学校与同胞们。一八三四年至一八五一年,菲利普斯赠送给这学校二万二千五百多本书籍及手稿,其中几十本书是关于中国的,包含了各方面的中华文化,例如英国大使馆一七九三年中国之行的官方报告、图画书与地图集。当时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专门研究神学,所以对儒家的典籍特别感兴趣。这体现出学校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文化。
图八:展览小册子的封面及菲利普斯的肖像
学校热切欢迎协会一行来访
虽然协会一行抵达学校时是星期天(非工作日),校长夫妇、人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等高级管理人员仍然亲自迎接,并带领大家到图书馆参观,古籍管理员也专门前来介绍古老的手抄书籍;学校亦全程安排了中式素食餐,还为了尊重五戒里「不饮酒」戒,将西方习惯饮品中的酒改为果汁。于第二天的正式晚宴,蓝彼得市长、校董等皆纷纷出席,并邀请学校的国际声乐学院硕士班学生前来为宾客表演,威尔士「歌声之胜地」之称果然名不虚传。
为了庆祝协会团体的到来,校园在大学校旗与威尔士国旗边升起中国国旗。
图九:威尔士国旗
威尔士的国旗有一条向前直走姿势的红色龙,背景的颜色是上白下绿,代表着位于威尔士的都铎王朝(公元一四八五年至一六O三年)。旗帜于一九五九年起开始使用,但红龙的标志与威尔士相关联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说罗马人在占领英国时期,把这个标志带到了现在的威尔士。在大不列颠的文化历史上,红龙的符号表示权力。
大学对多元宗教团结与中华传统文化非常认同
大学于十月五日暂停课程,目的是为了鼓励老师、学生们与校长夫妇、高层管理人员等,一同聆听师父上人的开示,一同欣赏来自伦敦「生命之旅」的展览,从中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与多元宗教团结的意义。虽然活动是在星期一一大清早,又是雨天,但大厅座无虚席,众人从头到尾听完师父上人两堂开示的影片,主题为「融通东方传统文化与多元宗教团结以求达到世界和平」与「多元宗教团结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保障」。随后,与会大众踊跃积极的参观了展览。由于大家对展览内容的喜爱,为了想更深入了解,有许多人在现场请了法宝,所以校长提出,将展览陈列于威尔士国民议会,使更多领导人士得到这个接触与学习人类古圣先贤智慧的机会,以求达到社会安定,长治久安。
抵达蓝彼得第一天,风和日丽,隔天展览开幕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这场秋雨被校长称为「威尔士的欢迎」,在本地的塞尔特(Celtic)传统中,下雨象征神圣的欢迎。我们非常感恩校长夫妇与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贴心照顾与招待。他们对于师父上人的智慧、德能的认同令大家感佩。就在我们威尔士之旅即将结束之际,在大家互道珍重的那一刻,天空出现了极其美妙的双层彩虹。
图十:在威尔士三一圣戴维大学抓拍的双层彩虹
这瑞相似乎象征着东西方在文化交流与促进多元宗教团结方面,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无限感恩师父上人、胡居士慈悲惠予学生们如此殊胜的学习机会,感恩协会的悉心安排,感恩此次赴英活动全体大德的辛勤奉献。以上为不肖弟子愚见,弟子德薄学浅,障深业重,凡所汇报,多有缺漏,恭请师父上人慈悲批评斧正。惭愧弟子妙音顶礼敬呈。
老法师:这一份的英国之行的报告,让没有参与活动的许多朋友们,读了这篇报告,还看到很多照片,如同亲临其境。我们也感到非常的喜悦,这里面充满了人情味,看得出英国人,特别是这个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我们被他们的诚意感动了,也有这个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