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5-30 20:25:31
|
只看该作者
其事云何。请为我说。佛言。昔迦尸国王。名曰满面。...(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佛告之言。汝自往问。难陀即往。问狱卒言。诸镬尽皆煮治罪人。此镬何故空无所煮。答言。阎浮提内。有如来弟。名为难陀。以出家功德。当得生天。以欲罢道因缘之故。天寿命终。堕此地狱。是故我今炊镬而待。难陀恐怖。畏狱卒留。即作是言。南无佛陀。唯愿拥护。将我还至阎浮提内。佛语难陀。汝勤持戒。修汝天福。难陀答言。不用生天。唯愿我不堕此地狱。佛为说法。一七日中。成阿罗汉。诸比丘叹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佛言。非但今日。乃往过去亦复如是。诸比丘言。过去亦尔。其事云何。请为我说。佛言。昔迦尸国王。名曰满面。比提希国。有一淫女。端政殊妙。尔时二国。常相怨嫉。傍有佞臣。向迦尸王。叹说彼国有淫女端政世所希有。王闻是语。心生惑着。遣使从索。彼国不与。重遣使语。求...(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欲从儿意。儿将上床。地即劈裂。我子即时生身陷入。我即惊怖。以手挽儿。捉得儿发。而我儿发。今日犹故在我怀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不孝子受苦报缘第百十
昔迦默国。鸠陀扇村中。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其子勃逆。不修仁孝。以嗔母故。举手向母。适打一下。即日出行。遇逢于贼。斩其一臂。不孝之罪。寻即现报。苦痛如是。后地狱苦。不可称计。
杂宝藏经卷第八
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第百十一
昔难陀王。聪明博通。事无不练。以己所知谓无詶敌。因问群臣。颇有智慧聪辩之人。咨询疑事。能对我不。时有一臣。家先供养一老比丘。履行清净。然不广学。即谈于王。王问之言。夫得道者。为在家得。为出家得乎。时老比丘。即答之曰。二俱得道。王复问...(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瘦马。复无粮食。为可达不。王言。纵令赍粮。由恐不达。况无粮也。斯那言。出家得道。喻如少壮。在家得道。如彼老人。王复问言。今我欲问身中之事。我为常无常。随我意答。斯那返问。如王宫中。有庵婆罗树上果。为甜为醋。王言。如我宫中。都无此树。云何问我果之甜醋。斯那言。我今亦尔。一切五阴。既自无我。云何问我常以无常。时王复问。一切地狱。刀剑解形。分散处处。其命犹存。实有此不。斯那答言。譬如女人。啖食饼肉瓜菜。饮食悉皆消化。至于怀妊。歌罗罗时。犹如微尘。云何转大。而不消化。王言此是业力。斯那答言。彼地狱中。亦是业力。命根得存。王复问言。日之在上。其体是一。何以夏时极热。冬时极寒。夏则日长。冬则日短。斯那答言。须弥山有上下道。日于夏时。行于上道。路远行迟。照于金山。是故长而暑热。日于冬时。行于下道。路近行速。照大海水。是故短而极寒。
不孝妇欲害其姑反杀其夫缘第百十二
昔有一妇。禀性佷戾。不顺礼度。每所云...(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有一妇。禀性佷戾。不顺礼度。每所云为。常与姑反。得姑嗔责。恒怀不分嗔心转盛。规欲杀姑。后作方计。教其夫主。自杀其母。其夫愚痴。即用妇语。便将其母。至旷野中。缚结手足。将欲加害。罪逆之甚。感彻上天。云雾四合。为下霹雳。霹杀其儿。母即还家。其妇开门。谓是夫主。问言杀未。姑答已杀。至于明日。方知夫死。不孝之罪。现报如是。后入地狱。受苦无量。
波罗奈王闻冢间唤缘第百十三
凡一切法。于可求处。若以方便可得。若不可求。虽欲强得。都不可获。譬如压沙责油攒冰求酥。既不可得。徒自劳苦。如昔波罗奈国。有王名梵誉。常于夜半。闻冢间唤声。唤言咄王咄王。如是一夜。三闻其声。王闻异声情甚惊怕。音声不绝。经历多时。王集诸婆罗门太史相师。而与议言。...(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风除寒。辛除水。酢除风。令人目冥。食有三因缘。悉入骨髓血脉中。一者肥腻。二者毒。三者酒。是三者皆遍身中无有不到。诸所食饮皆有肥腻。但有薄厚多少耳。人有四种。一者长者种。二者道术种。三者师巫种。四者田家种。生者有四种。一者腹生。二者谓寒热和生。三者化生。四者卵生。腹生者。谓人及畜生。寒热和生者。谓虫蛾蚤虱。化生者。谓天及地狱。卵生者。谓飞鸟鱼鳖。
人头有四十五骨。从腰以上五十一骨。四支百四骨。合二百骨。人身有七十万脉。九十九万毛孔。得观悉自见分别知之。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妒。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第1332部~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
...供养已欢喜而退。王有一弟。名宿驮吒。邪见炽盛憎恶沙门。王以方便令改邪心。应时出家得罗汉道。后为一羌之所杀害。时众疑问忧波鞠多。以何缘故彼宿驮吒。生处豪贵为羌所杀。尊者答言。善听当说。过去久远迦叶佛时。曾供众僧。由斯福故生生常处尊荣富贵。又过去世作一猎师。张布罗网不得禽鸟。见辟支佛心生嗔恨。即以利剑用斩其首。由此业故堕大地狱。生常为人之所杀害。虽得道果犹被苦毒。
付法藏因缘经卷第四
阿恕伽王复有一子名曰法增。颜色端政眼甚奇妙。时有一鸟名拘那罗。其目明净状似彼儿。因号此子为拘那罗。长为娉妻字真金鬘。王将子至鸡头末寺。上座耶舍知当失眼。而告之曰。眼者无常会当摩灭不可恃怙。宜勤精进求胜解脱。时驹那罗受教还宫。观察斯眼苦空败坏...(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罗门即便开悟成须陀洹。度令出家得罗汉道。有族姓子诣忧波鞠多出家学道。常好睡眠懈怠懒惰。虽为说法都无所获。尊者教令树下坐禅。即于树下寻复睡卧。鞠多化作深坑千仞。比丘见已极生惶怖。一心专念忧波鞠多。尊者尔时化作小径。令此比丘从中而过。自念其师免吾斯难。忧波鞠多即语之曰。此之恐怖少不足言。三界受生老病死苦。常随行人不曾舍离。地狱苦痛百千万种。如此之畏甚过斯坑。时此比丘不复眠睡。精进思惟得阿罗汉。于东方国有族姓子。信乐佛法出家学道。善能营事无不成办。经历多时复生疲厌。即往尊者忧波鞠所。尊者观察知此比丘。为福未具故不得道。即令为僧游行教化。受教入城处处求索。有一长者见而问之。答言长者。尊者鞠多使我教化。今此城中谁是笃信。长者复言。慎勿余去。一...(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陀蜜多即作是念。我与王论不应显胜。而语之言。此义深浅王自解了。尔时彼王即知其屈。回改邪心敬信正法。受三自归为佛弟子。于自国土弘宣道化。时此国中有一尼干。邪见炽盛毁谤正法。辩慧聪达善能数算。佛陀蜜多欲化彼故。往为弟子就受斯术。不久习学皆悉通了。彼尼干子。出大恶声骂辱于佛。佛陀蜜多语尼干子。莫出斯言。令汝获罪。此报必当堕大地狱。尼干子言。汝岂能知如此之事。蜜多答曰。若不见信汝可算之。既算已后自当证知。时彼尼干便自推算。寻见其身必堕地狱。即大恐怖深生忧悔。向于蜜多五体投地。白言仁者。我当云何得免斯咎。佛陀蜜多告曰。尼干。如因地倒还扶而起。汝若归佛此罪可灭。尔时尼干起大信心。以五百偈赞叹如来。改悔先罪甚自呵责。佛陀蜜多即告之曰。汝以此心善业缘故。命终必得生于天上尼干复言。汝云何知我得生天。蜜多告曰。若不见信自算求实。时尼干子即便下算。自见己身。罪灭生天...(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此环。时有一臣来应王命。便投冷水随而取之。手无伤烂寻获金环。王告臣曰。我所为罪如彼沸汤。悔必可灭犹冷水处。吾所杀人虽有九亿。其罪重者唯二人半。我当杀时有两贤信。临被形戮称南无佛。而我杀之斯罪深重。其一人者。口言南无未知是佛。为富兰那。我复杀之。故名半人。尔时有一罗汉比丘。见罽昵吒造斯恶业。欲令彼王恐怖悔过。即以神力示其地狱。所谓斫刺剑轮解形。悲叫哀号苦痛难忍。王见是已极大惶怖。心自念曰。我甚愚痴造此罪业。未来必受若斯之苦。若吾先知如是恶报。正使我身支节分解。终不起心加害怨贼。况于善人生一念恶。尔时马鸣即语王言。王能至心听我说法。随顺吾教顶戴受持。令王此罪不入地狱。罽昵吒言。善哉受教。于是马鸣广为彼王说清净法。令其重罪渐得微薄。复有一医名曰遮勒。善解方药聪敏多闻。利智辩才慈和仁爱。罽昵吒王素闻其名每常推觅。会遇遮勒自诣王宫。王闻医至即作是言。我今善能调和身体。右胁而卧节重饮食。若斯之者何用医为。遮勒语言。王能如此宜应出家。夫为王者纵情极欲任放身口。今王尚能敛摄防护。何贪斯位久居...(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得斯苦恼。小复前行至一住处。堂阁严饰种种奇妙。满中众僧经行禅思。日时已到鸣椎集食。食将欲讫。尔时肴膳变成脓血。便以钵器共相打掷头首破坏。血流污身而作是言。何为惜食今受此苦。僧伽耶舍前问其意。答言长老。我等先世迦叶佛时同止一处。客比丘来。咸共嗔恚藏惜饮食而不共分。以此缘故今受斯苦。如是尊者僧伽耶舍。周游大海遍行观察。见于地狱凡有五百。即生厌恶深患三有呵责五欲。甚生怖畏便作是念。世间造业终不败亡。如影随形谁能舍离。我今应当方便求免。观察情至得罗汉道。六通无碍三明清彻。于一山林有五百仙。勤修苦行欲望梵福。僧伽耶舍往至其所。为宣三偈赞佛法僧。五百仙人俱得道迹。如是尊者广为佛事。教化已讫便入涅槃。收集舍利起塔供养。僧伽耶舍未灭度时。以法付嘱鸠...(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宜好习学利益人天。阇夜多言。善哉受教。遂演深法度化世间。彼阇夜多有大功德。精进勇猛勤修苦行。善持禁戒无有漏失。世尊所记最后律师。曾于众中有一比丘。其嫂至寺持食饷之。淫火炽盛便共交通。犯重禁已寻自悔责极生惭耻。我大愚痴造斯恶业。吾今定非沙门释子。衣钵尽置三奇杖上。处处游行高声唱言。我是罪人不应复着佛法染衣。为衅既重必入地狱。当于何处而得救护。时阇夜多语比丘言。汝今若能随顺我语。当令汝罪寻自消灭。比丘欢喜白言受教。时阇夜多。即以神力。化作火坑其焰猛盛。令此比丘自投其中。尔时比丘为灭罪故。举身投入大火坑内。于时猛焰转成清流。才齐其膝都不伤害。时阇夜多告比丘曰。汝以善心至诚悔过。所有诸罪今悉摧灭。即为说法得罗汉道。由是缘故世皆号为清净持律...(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
如上诸种类 悉为风所坏
大地及须弥 分散若粉尘
一切尽磨灭 是皆风大力
上际第四禅 下极风轮界
灾风从彼起 其中皆散坏
一切风所坏 智者见真实
如是正思惟 风坏决定相
云何彼修行 常起深忧厌
于前见苦法 随忆念不忘
八苦大地狱 各增十六分
彼彼众苦类 无量边地狱
众生生彼处 随行受众苦
我于此恶道 未离或牵来
如八大地狱 谁能尽称说
其中无量苦 难可得边际
设人有百头 头各有百舌
欲说地狱苦 穷劫不能尽
如愚黠地经 唯佛善分别
我悉能究竟 无有能测者
轮回苦毒海 往返无量劫
颠倒不善行 致此大苦果
自见宿命时 是痛曾悉经
修行忆本苦 便得顺涅槃
闇冥心增上 畜生不净业
受痴不爱果 种种苦报身
九万九千种 形类各别...(第1334部~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听音乐 寤寐皆喜悦
诸根回五欲 犹如旋火轮
须弥山王顶 安处快自在
百一众杂宝 间错庄严地
诸天共娱乐 经历甚久长
触彼五境界 发动五情根
一切悉奇特 皆是快乐因
诸天共器食 随福有差别
见此异色时 心则生忧恼
如是极愁惨 犹如地狱苦
食此不净饭 低头内惭耻
悔责本宿业 令我致此苦
诸天阿修罗 自守贪彼利
由是兴诤怒 畏死大恐惧
或为天给使 或复极贫窭
我虽生天上 无异恶道苦
于彼恒乐处 衰死二五相
是相及命终 尔时最大苦
方欲恣所乐 五衰忽然至
...(第1334部~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乐处 衰死二五相
是相及命终 尔时最大苦
方欲恣所乐 五衰忽然至
若见是相时 愁怖不自安
天眼卒便瞬 浴已水着身
一切妙境界 其心不喜乐
千种乐自然 加陵频伽音
今则寂无声 当知七日死
玉女悉舍去 余天共从事
见已生热恼 命终入地狱
唯有贤圣人 了达无常变
解脱生死苦 凡夫为烧然
腋下流汗出 衣服卒垢腻
见已大恐怖 是则净业尽
华冠皆鲜严 而今忽萎熟
身体本光泽 一朝顿枯悴
常所爱乐坐 今恶不复乐
是五恶瑞现 当知死时至
唯有见谛者 无此诸恶相
...(第1334部~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彼修行者本曾所更及所未更。种种乐具自得他得清净善根。乃至无上寂灭究竟无为。随其修行意所想念。无量法乐等与众生相现在前。乐想起已一一观察。以相自证便得决定。犹如明镜因物像现。慈三昧镜亦因乐事。种种乐相悉现在前。或时修行为嗔恚所乱。作是思惟。我从本来由是嗔恚多所杀害。兴诸罪逆入于恶道。于大地狱还受苦毒。或作蜂虿蜈蚣毒蛇恶龙害鬼罗刹。如是种种毒害之类。今不除灭复见烧迫。以是方便能止嗔恚。又复思惟。骂者受者彼我无常须臾不住。二俱过去恶声已灭后起。二人无故共诤。又今二人念念即灭虚妄无实。谁骂谁受何为颠倒。与空共斗计我。耳根从虚妄颠倒烦恼业起。彼人舌根亦复如是。因缘生灭谁骂谁闻。修行如是思惟时。嗔恚缚解能修慈心...(第1334部~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戏诸林木。掉亦如是。已念五欲行诸结使。身口意失而生忧悔。作是念言。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是故掉悔相因二合为盖。问曰。作恶能悔不应为盖。答曰。如犯戒自悔。从今以往不复更作。如是非盖。若心作罪常念不息。忧恼乱心故名为盖。如是种种因缘。呵掉悔盖。系心缘中。若心生疑即应令灭。所以者何。疑之为法非如爱慢。今世不生欢心。后世令堕地狱。有疑遮诸善法。如岐路犹豫不知那进。便自止息。行者如是。本所习法疑不复进。即知疑患遮覆正道。当疾除却。复作是念。佛为一切智人。分别诸法。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是善是不善。是利是害。了了分明。今但受行不应生疑。当随教法不应拒违。复次佛法妙者。修定智慧如实如法。我无是智云何自心筹量诸法。如人手执利器。乃可与贼相御。若无所...(第1335部~禅法要解经二卷)
...等和合名之为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