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3 阿差末菩萨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03 阿差末菩萨经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三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告阿差末。仁者于今为能苞裹一切众生乎。阿差末言。承佛圣旨具悉任受。阿差末菩萨适入三昧。应时一切诸有色身。供养华香缯盖幢幡皆入脐中。其身如故不增不减。有一菩萨号曰大净。问阿差末所入三昧名曰何耶。显现变化乃能悉受一切色身华香幡盖。其身如故而不增减。阿差末曰。其定号名普受色身。大净复问。是三昧者但能受此复受余乎。阿差末曰。三千大千国土悉入于身不见所在。所以者何。以威神故无所增损。时诸众会诸天人民。菩萨声闻皆各有念。犹如久渴望想饮矣。欲见大士所化神变。佛知众心语阿差末。为一切人现是三昧。阿差末曰。辄奉圣教。应时十方诸会菩萨佛及众僧。悉自见身坐阿差末脐。阿差末脐现有国土名普庄严。诸菩萨服如庄严国众菩萨也。亦复皆现在其脐中。所显普严巍巍如是现威变已众会各坐续复如故。大净菩萨报阿差末。三昧圣恩威德超殊光光乃尔。阿差末曰。是不足言。所以者何。三千大千天地山陵。悉受色身为微末耳。受江沙土不以为迮。况其余耶。说忍辱品演神足时。七十垓仁和善人发大道心。万二千菩萨皆得无所从生法忍。
舍利弗问阿差末。愿乐复闻菩萨精进而不可尽。阿差末曰。菩萨有八精进无尽。何谓为八。一曰被于弘誓大德之铠。是为精进而不可尽。二曰合集精进而无所退。三曰勤学长养一切功德。四曰常欲养育普及众生。五曰造立无数福庆之原。六曰心元无求诸度无极。七曰晓了智慧而无穷极。八曰欲得备悉一切佛法以故无尽。是八精进而不可尽。阿差末曰。所以名曰被弘誓铠。不以生死用为劳苦故。所以者何。不计劫数当成佛道。亦不思念于若干劫行菩萨业。所以名曰为弘誓者。不限长远无量劫故。菩萨犹为一切之本。方俗所更始数。一日至十五日。若三十日合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是转进至十万岁。若百千万岁发意求道。悉却是数犹若干载。乃见一佛。如是比数诸江河沙。初发意等一切众人。各皆发心各悉包容。江河沙等诸菩萨亦如是。无央数不可计一切人悉发意。意所知裁及一事。其未所知不可称计。犹如供养江沙等佛。然后乃具施度无极。戒忍精进一心智慧。三十七品亦复若斯。菩萨闻是其心不懈。不舍弘誓大德之铠。江沙等人皆发道意。合集此德乃能具足一大人相。一切如是各如前功。乃悉周备诸大人相。其大人者谓菩萨也。菩萨闻是不以为劳。所以者何。未曾违舍弘誓铠故。是为菩萨被弘誓铠而不可尽。
何谓增长精进而不可尽。若有菩萨勤欲闻法。不计远近不恶水火。所以者何。无懈惓故。菩萨增长合集功德不用退却。合会劝助众功德故。何故合会。欲以开化众生之故。令其度脱使入泥洹故。而般泥洹不以懈慢。有坚固心无能回者。常求功祚不用厌惓。恒住大哀故曰合集。菩萨所至行步坐起不忘道心。如一念顷念佛法教。护于一切不以为烦。故曰合集而不可尽。何谓长养一切精进而不可尽。所立功德志愿常存于诸通慧。以故名曰为不可尽。犹如众龙还雨大海。不可别知渧数多少计之无尽。诸通慧者功德如是至不可尽。何谓造立无数功德。所作用心为一切故常怀等意。所立功祚不离通慧。所修福愿欲使众生皆共蒙恩。以故名曰立无数德。何谓心求诸度无极。众生四大悉不可尽。不可数者入此诸数。一曰悉教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类。如是比像不可称载。阿僧祇人皆开化之无限如斯。百倍千倍万倍亿倍。百亿万倍不可计喻。所教度者为少少耳。闻是不恐亦不畏懅为应精进。是谓造立无数功德而不可尽。何谓晓了智慧而无穷极。菩萨功德不可尽故。如是悉计一切普智诸众生本所作功德。乃及道迹往来不还。无著缘觉皆合此德。乃成于佛一毛功德合集计是。各各悉成体诸毛孔巍巍众德。乃能成佛两眉间相。若斯眉间千倍之福乃成顶相。所以者何。天上天下无能堪任见佛顶故。以是故曰德不可尽慧无穷极。又复何谓慧无穷极。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笃信佛。如是信佛其信百倍。乃与奉信者同等功耳。设奉信等周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及八等人。若八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如道迹。若三千大千世界充满中人。求道迹业往来不还及与无著。其智百倍不如一缘觉智。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缘觉。犹不如一发意菩萨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其中初发意菩萨。其智百倍不如阿惟越致。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不退转。其智百倍犹不如一一生补处菩萨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为一生补处。其智百倍不如一如来处处慧力合诸力无所畏入佛法游要慧所以者何。其一切智悉入佛意。菩萨闻是不恐不惧不畏不难。是则名曰习无穷慧而不可尽。何故习无穷慧而不可尽。用入一切众生心故。正使过去众生心念无限其发道意。一人明解悉晓了知此诸过去众生心念。等于众生犹如一人。如斯比像不可称计。众生之党皆淫怒痴之所覆盖。复有一人入淫怒痴惑乱之中。而为众尘见愦迷荒。菩萨发意恒以道慧皆知众生淫怒痴乱。是曰慧明之圣弘智。若诸众生悉各发意。善恶因缘因缘所为起者灭者。如是慧者虽处其中心不以烦。皆能畅达犹如虚空。其虚空者无不空处。圣慧者然。心所明解三世众生靡所不达。故名曰慧而无穷极亦不可尽。何谓一切佛法亦不可尽。悉具一切六度无极求诸佛法。若有菩萨从初发意所修方便。然后乃致坐佛树下。发心功德不可称计。普悉具足皆成佛法。故曰菩萨合诸佛法而不可尽。
复有菩萨合集精进亦不可尽。身所立德不以为难。口演功祚亦不以惓。意惟勤修。其身口心三事精进则是元首。何谓意精进其意泰然。何谓泰然用求佛道。用求佛道为何谓也。恢弘其心寂无所为。何谓发是。发是意者谓发道心是。此则菩萨之大哀也。何谓菩萨地。信乐无我是曰为忍。何谓发是其发是者悉能总摄一切众生故。何谓为处。用得备悉具诸法故。不以生死为勤劳也。其发是者不着三界。其发是者身诸所有无所爱吝。又其处者所可施与。不叹宣已有斯德行。所谓处者。不以禁戒而自称叹意存自大。又其处者忍众苦恼不以是业而怀憍慢。所谓其处所获功德。转曰增益巍巍无量。所谓处者是志度脱。不离布施伏心制意。所谓处者学问无厌如法习教。所谓处者如所闻义。奉行不改无有异意。所谓处者习学思惟不可讲法。权谋方便不以为难。习无悕望所颁宣法。玩习讽诵念察晓了其义之所归趣。不用劳厌而懈废也。学修元元无所想报。是有四事是为菩萨之所修行。所以者何。其能发此慈悲喜护。又其处者所瞻察意普怀大哀。又其处者缘是之故。具足五通习无生死。又其处者得四意止逮于顺理。不当所思而不惟之。又其处者知四意断不废功德。亦不抑制无福庆人。所以者何。修中间行。又其处者神足所习。如佛法教无所悕望。又其处者习学善德诸根不乱。无限非法悉能分别。又其处者谓十种力。无有能胜心怀圣智。又其处者欲求佛觉。诸兴造行入众法义。而不自大成七觉意。又其处者求斯道德不念诸来。及住去者亦无所想。又其处者慕求肃敬。寂静其志而无愦乱。又其处者欲得正观。明察诸法求其所存。又其处者曾所博闻便能修习。常如法住务修身德行。又其处者求于法身而损众俗。妄想之着信达无形。又其处者谓彼音声常欲庄严。随时畅出通于十方。又其处者乐如道行。脱不脱者使至永安。又其处者谓不合非劝化四魔。何谓四魔。一曰身魔。二曰罪尘魔。三曰死魔。四曰天魔。又其处者离诸恶习修众德本。诸秽寂然而不兴乱。又其处者普见道慧察众缘起。又其处者见诸所入世俗所作。消息方便因济度之。又其处者咸睹道法而随时化。是意精进而不可尽。若有能具一切处者。终无诸难所作悉解。不以妄想住所行慧。亦不动转一切所行皆不离慧。何谓菩萨行不离慧。所行功德悉因是法。常为一切兴无极慈。无极慈者不尽世俗。因佛道慧不随无为。是名菩萨无尽精进。宣说精进不可尽时。九十六垓诸天世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三万二千天子悉得无所从生法忍。
舍利弗复问阿差末菩萨言。岂复有义施度无极不可尽乎。阿差末曰。用十六事而不可尽。声闻缘觉所不能及。何谓十六。一曰所施不怀异心。而悉具足如来法施。二曰所施不兴斯念。吾缘是故当获福报。三曰所施普愍一切不怀异心。四曰所施不念望得三昧正受。所以者何。不乐生于净居天上常好人间。五曰所施皆能达知众生心行。六曰所施其意清和。所以者何。欲使其心随己计故。亦令其身从心所念。七曰所施如受者意。所以者何。其德以过色无色天。八曰所施与寂寞俱亦复恬怕。所以然者。过诸声闻缘觉上故。九曰所施不协恨心。所以者何。欲使究畅至成就故。十曰所施威神巍巍无能制断。十一曰以智慧施普等众生立度一切。十二曰其所施者所施与人随意喜乐。而惠救之心常正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