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公上人讲劝进集第四六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5:5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劝进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最好的一个榜样,刘素云居士,她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她得定了,她开慧了,真的开悟了,怎么知道?无论什么经你去问她,她都知道,你请她讲她都能讲,讲得都不错,不是开悟做不到,这不是假的。这是东方传统修学的方法,一定要传下去,我们要做榜样,不做榜样人家不相信。悟了之后才广学多闻,那个学得快,一看就明白。像我们现在听科学报告,科学家研究花多少时间、多少心血,他报告我们一看就懂,这是什么?我们在佛经上得到的信息在他之先,他这一报告,一想,马上就对上了,就明白了,而且佛经上讲得比他更清楚、更明白。这读诵大乘,一部经,一门深入,不开悟不看别的经,开悟再看,他一定先得定后开悟。

      「劝进行者」,是把佛法宣扬出去,要帮助别人,要介绍给别人,今天的话就是与大众分享,要欢欢喜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说我累了,我懒惰一点,对不起佛菩萨,佛菩萨教我们劝进行者,我们这一句没做到,这不行,要欢欢喜喜,愈讲愈有精神,真会得三宝加持。这是净业三福,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九一集)  2011/9/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七十六面,倒数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其第一福中,已兼十善。《观经》指示,欲生彼国,当修三福。由是可知,修善种福,于修净者,实不可忽」。『种修福善』,念老引用《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这一段经文,这三福前面我们学习过了。第一福当中就兼有十善,第一福实实在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九0集)  2011/9/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90》)


    ...自他俱利,广宏此经,劝导持名,辗转度脱,出离生死。如是之人,世尊赞之为真善友,即真善知识」。这是进一步劝导我们,我们不能说自己得欢喜就为止,得到这个境界就很满足,不可以。希望你进一步,你能帮助别人,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所得到的跟人分享。为什么?因为我们讲的时候别人能接受,能听得进去,我已经得到;我要没有得到,我跟你讲你不相信。我得到了,你看到我一天到晚欢欢喜喜,我得到了,你就相信了,所以你才能教人。这也就是我们听一般人有这么个说法,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你才能教人。念佛念到欢喜心生出来了就决定得生,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到自利利他。净业三福末后一句说,前面十句全是自利,自己成就了,最后「劝进行者」,我们要劝别人。这个地方特别劝导我们广宏此经,劝导念佛,这非常重要。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世尊末法时期,只有这部经是真实利益,它真的能够帮助人了生死出三界,其它的法门非常困难。为什么?要断烦恼。

      这个法门之难信就难信在此地,不断烦恼也能往生,这一般人不信。可是经里说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人天的身分,虽然是人天身分,到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把你立刻提升到阿惟越致,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是享阿弥陀佛的福报,不是自己的能力,自己业障很重,业障是伏在那里,没断,永远伏在那里不会发作。为什么?业要起现行,当中要有缘,极乐世界没有缘,虽有烦恼的因,没有缘,所以烦恼...(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九七集)  2011/9/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97》)


    ...的礼物,里面有一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就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完整的,这是非常难得的。在中国翻译成汉文,四十卷,现在流通的四十卷。这一品里头是完整的,没有欠缺,但是以前传过来的缺很多,这一品是完整的。这样加上贞元的本子,一半多了,现在我们读的《华严经》。民国初年,弘一大师教给我们,我们现在念《华严》怎么个念法?他教我们,读《八十华严》念到「离世间品」,然后就接着念《四十华严》,这样总共九十九卷。这是中文本译本最完全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欠缺,但是没有关系,《华严经》的大意已经能圆满的看出来。一偈里面的义理没有边际,何况是千偈、万偈,到十万偈的《华严》!

      下面解释说,「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这些话句句真实,没有一丝毫夸张。四句经文能讲多久?能讲多劫,不是用年来计算的,用劫来计算。劫是古印度长时间的单位,有大劫、中劫、小劫,经上所讲的劫,如果没有说中劫、小劫,通常都是指大劫。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大劫。多劫,不是一劫,说多少?说四句偈,显示出如来智能辩才。这里他没有用诸佛,他用如来,如来是称性,换句话说,为什么一首偈能够讲无量劫都还讲不完?因为它称性。自性里面没有对立的,这一点诸位必须要记住,没有相对的。你看时间长短,长时、短时就对立,它没有长短;空间讲,它没有远近,距离远近是对立,它没有。自性,我们只能够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八卷)  2010/2/15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08》)


    ...立的,这一点诸位必须要记住,没有相对的。你看时间长短,长时、短时就对立,它没有长短;空间讲,它没有远近,距离远近是对立,它没有。自性,我们只能够说它是究竟圆满。诸佛菩萨教学,你要是真正体会到,我们会感激得五体投地,激动到无法控制,我们怎样报这个恩!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教我们回归自性。我们希望我们得到这个世界,我们得到宇宙,那叫打妄想;回归自性是真得到了,一切法不离自性,你明心见性就全得到了。所以不要说是一首偈,一个字给你讲都能讲无量劫,这是称性的智慧、称性的辩才,永远说不尽的。末后这两句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

      底下引经说,「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为我们演说一偈,演是表演,演是做出来给我们看,有行为、有言说。这也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即一切,一是什么?一个字。一不是有定法的,跟你讲一微尘、一毛孔、一毛端,一里头的意思就无穷无尽,也可以说这个一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我们用这句话来跟《华严经》两个对应,我们不难体会。你看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不就说五句二十个字吗?那是一首偈。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讲了一部《华严经》,《华严经》多大?不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个本子,大龙菩萨在龙宫里收藏的,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龙树菩萨看到了。他告诉我们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不是十万偈。十万偈是什么?十万偈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就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八卷)  2010/2/15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08》)


    ...讲,讲深了人听不懂。尽量避免佛学的名词术语,因为那个东西人听了也不懂,尽量往浅处讲。长经要短讲,深经要浅讲,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现在这些社会大众,在佛法里面讲他是小学程度,要用教小学生的方法来开导。等你教个十年、八年,他们程度逐渐提升了,你再用中学的教法、大学的教法才行。现在拿高深的东西来对大众讲的话,注定失败,这个例子我们看到许多。出家在家发心出来讲经说法的,开头刚刚出来的时候也很热闹,听众也很多,可是三年五年之后就没有了,消声匿迹,什么原因?他自己都不晓得,真的叫曲高和寡。而自己本身后继无力,这才走到失败的路子上去,我们一定要明了。这是为魔所持,于是法中不能解了。

      【谓非如来之所演说。于是持法诸比丘所。生于诽谤。作坏法业。以是因缘。当堕恶道。】

      佛在此地将这些因果都说出来,这些因果细说前面已经讲过。就像前面那六十比丘过去生中造作的罪业一样,这个时间太长。下面这一行半,是佛教我们怎么做法,一定要遵守。

      【是故弥勒。】

      『是故』就是因为前面这个缘故,教弥勒就是教我们。

      【若诸智慧善巧菩萨。欲护正法当隐其德。】

      你自己的智慧德能不必到处去炫耀,要藏一点,所谓是不露锋芒。不要处处去抢先,处处要想站在别人前面,这是错误的;换句话说,一定要收敛,一定要放低姿势,这个非常重要。要能够忍辱,要有耐性,处处忍让,这就对了。我们求法,跟着...(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七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07》)


    ...【又复如彼愚痴之人。若于泉池自投粪秽。后不觉知欲饮水者。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无智诸菩萨等。亦复如是。】

      把这个害渴,自己污染了池水的,比作末法时期这些魔王的子孙。披上袈裟,也有菩萨的样子,愚痴的菩萨,自己把佛法毁坏,还要想学佛法,到哪里去学?跟这个比喻意思相彷佛,自己毁坏佛法,还想学佛法。我们看底下经文。

      【于彼正法及持法者。生诽谤已。复于是人听受法味。】

      他自己不相信佛法,也毁谤这些依教修行的人,可是有时候他还想听听佛法,还想跟这些人学学。

      【彼人自失都不觉知。】

      『自失』是这些人他们观念不正、思想不正、见解不正,曲解经义。虽然听菩萨演说正法,但是他把意思都错解、都曲解了,所以说『彼人自失都不觉知』。

      【以疑惑过污染意根。】

      因为他有疑惑。第一个以这个经辗转相传不可靠,不一定是佛说的,后世人伪造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5:56:05 | 只看该作者
    他怀疑这个。第二个怀疑依教修行的人,未必真正是善人,是不是在这里装模作样欺骗信徒。他自己心不善,看到所有修行人都不是好人,都不是善人,严重的过失,污染了意根。

      【彼持法者当被戏弄。或受讥笑。】

      这是依教修行的人,受他们的戏弄,受他们的讥笑。

      【乃至叹言。】

      他们还在感叹,还在说:

      【奇哉此法。为诸过失之所染污。彼无智人。于此正法及是法师。不能听受。】

     ...(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七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07》)


    ...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是倓老法师办的,也算是个正规道场,里头也有这些人。所以我们要到外面去讲经,譬如说人家学校里面,公共场所的地方,这样的人就更多。所以你们要去讲的时候,要很小心谨慎,言语、动态都要端庄,都要大方,不要叫人抓到把柄来污辱你,那就不好。这是我们自己要小心防范,要求佛加持。我们的心要正,这是最重要的,心要正,不能够有委曲之相,这才遭到些魔障。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八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08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最后一行,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段是结束前面一大段的经文,在末后弥勒菩萨举了一个比喻,譬如口渴之人,他非常希望得到饮水,可是这个饮水在以前被他污染了。大概他把这桩事情给忘掉了,于是见到这个水很脏不能饮用,反而怨天尤人。这个比喻虽然很浅显,也许我们会觉得不以为然,世间哪有这样健忘之人?如果诸位冷静的去观察,现在这个社会,像这样的人还真有不少。才知道诸佛菩萨在三千年前讲经说法,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状况真是了如指掌,这不能不说是智慧神通的广大。所以,佛在此地赞叹弥勒菩萨的比喻,说你说得太好了,『善哉善哉』是赞叹他说得非常之好。告诉弥勒,叫着『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这是很善巧,『无能伺求说其短者』,没有人能够在他的言行当中,找到他的过失,求得他的过失。我们接着看底下经文。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佛说了,由于前面这个缘故、因缘,你应当要知道。世尊叫着弥勒就是叫着我们大家,弥勒菩萨何尝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倒是真的,他代表我们请法,代表我们接受佛的教诲。底下这一段非常重要。说有四种辩才,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四无碍辩才,如来果地上具足的大德大能,四无碍辩。『一切诸佛之所宣说』,佛为一切众生、为九法界众生讲经说法,无碍辩才,这是佛所说的,我们学佛的同修大多数...(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八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08》)


    ...不到自在,得不到轻安,得不到快乐,这就是你与烦恼相应。不学佛之前,烦恼还少,压力还少,学了佛之后,压力烦恼更多,这就错了,这就晓得这不是正法。第四;

      【不与涅盘功德相应。】

      与了生死证涅盘,或者在净宗里面讲,与往生不退成佛,与这个相反。这些都是佛所禁止的,这句话说得很重。

      这四种辩才,不与佛讲的利益相应、不与法相应、不与灭烦恼相应、不与了生死相应,就是经上常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我们要能够辨别,要清楚。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这一句是总结,上面所讲的这四种,是『一切诸佛之所遮止』的,遮止就是禁止。佛绝不许弟子为人演说,我们要牢牢的记住。

      这一大段的经文很长,我们讲了几次都没有讲完。下面还是属于这一段,这段是讲末法众生,这个社会种种过恶,过失跟这些恶业。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

      这个话问得很好,佛所禁止的,与利益不相应的、法不相应的、生死烦恼不相应的、菩提涅盘不相应的,都不能说,为什么佛您老人家自己说?这段很要紧,这个大意我们再重复一遍。『增长生死』,也许同修们也有机会听到,法师讲经,他不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八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08》)


    ...无功德,这就是说明梁武帝他老人家的成就,智慧成就,你们都念过《无量寿经》,比不上世饶王。世饶王真的觉悟了,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就是法藏比丘,以后就是阿弥陀佛,梁武帝怎么能比得上!这就是说功德跟福德差别很大。

      佛在此地这个意思劝勉我们,要真正修行,这个重要,这些杂务事情是愈少愈好。百丈大师在当年跟丛林建立的清规,他老人家丛林二十条约里面,第一条就是「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佛法什么叫最兴盛?无事就是兴盛。这个话很有道理,与佛在经典上、与达摩祖师说的完全相应。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佛怎么教导我们。

      【弥勒。若有菩萨。于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修行为人演说。是人乃为供养于我。何以故。诸佛菩提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

      这个话说得太明白了。『波罗蜜相应之法』就是般若,此地这个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与般若相应。在中国,《般若经》代表的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我们上次在此地,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将这部经讲过一遍。要与智慧相应,《金刚般若》可以说是高等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智慧相应。下面经文跟《金刚经》完全相同,『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般若经》经上一四句偈,这个「一四句偈」并没有特定指定哪四句,任何四句。像《金刚经》上任何四句,你能够接受,你能够读诵,你能够修行,依照经典的教训,经上讲的原理原则你...(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三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3》)


    ...养于我。何以故。诸佛菩提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

      这个话说得太明白了。『波罗蜜相应之法』就是般若,此地这个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与般若相应。在中国,《般若经》代表的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我们上次在此地,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将这部经讲过一遍。要与智慧相应,《金刚般若》可以说是高等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智慧相应。下面经文跟《金刚经》完全相同,『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般若经》经上一四句偈,这个「一四句偈」并没有特定指定哪四句,任何四句。像《金刚经》上任何四句,你能够接受,你能够读诵,你能够修行,依照经典的教训,经上讲的原理原则你去做,而且『为人演说』。演说是两码事情,「演」是表演,做出模样给别人看。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出家人是为社会大众的样板、榜样。你想想看我们的言语、生活、行为、起心动念,可不可以与社会大众做样子?能不能与社会大众做榜样?这是佛教导我们的。「说」是为他解说,你做个好样子,人家看到一定很羡慕,一定会向你请教,请教的时候你就给他说明。

      我们在外国,外国人看到我们这个形象他很欢喜,他觉得我们的生活很快乐,一天到晚笑咪咪的。他就找人来问,你们生活为什么过得这么快乐?我们就告诉他,我们学佛,学佛就快乐。佛是什么?一步一步就来问,我们就把佛法介绍给他。你要想快乐,你就来学佛。外国人信基督教的多,学佛信基督教没有违背,佛...(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三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3》)


    ...的。「说」是为他解说,你做个好样子,人家看到一定很羡慕,一定会向你请教,请教的时候你就给他说明。

      我们在外国,外国人看到我们这个形象他很欢喜,他觉得我们的生活很快乐,一天到晚笑咪咪的。他就找人来问,你们生活为什么过得这么快乐?我们就告诉他,我们学佛,学佛就快乐。佛是什么?一步一步就来问,我们就把佛法介绍给他。你要想快乐,你就来学佛。外国人信基督教的多,学佛信基督教没有违背,佛是老师,上帝是你们的爸爸,那不违背。你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来,我教你,教你怎么快乐、怎么长寿、怎么样会不老,我教你!他一听就欢喜得不得了,他也怕老。你要做出样子来给人家看,人家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法,叫为人演说。这个人真正供养佛,《普贤行愿品》里面这叫法供养,依教修行供养,这真供养。后面佛说为什么,『诸佛菩提』,菩提是觉悟,是正觉,一切诸佛的大觉是『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多闻就是底下讲的读诵、修行、演说,是从这个地方生的。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有菩萨勤营众务。令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营于众务。当知是人。增长业障无诸福利。】

      这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要明了的,这是特别告诫。『若有菩萨』,假设有菩萨他欢喜搞许多世间的这些事务,喜欢搞这个。而且妨害真正修行的菩萨,他逼迫这些真正修行菩萨也跟他一起去『营于众务』。佛就说,这个人『增长业障』,没有福利,福是福报,利是利益。

      【何以故。如是所说三种福业。一切皆从智慧而生。】

      真正的福报、真实的利益是从智慧生的,佛法的修学是叫你开智慧。『三种福业』就是指前面『读诵修行演说』,三种是指这个,不是指其它的。

      【是故弥勒。营事菩萨。】

      经营一切事业的这些菩萨们。

      【于彼读诵修行演...(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三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3》)


    ...从众务而得生也』。多闻就是底下讲的读诵、修行、演说,是从这个地方生的。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有菩萨勤营众务。令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营于众务。当知是人。增长业障无诸福利。】

      这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要明了的,这是特别告诫。『若有菩萨』,假设有菩萨他欢喜搞许多世间的这些事务,喜欢搞这个。而且妨害真正修行的菩萨,他逼迫这些真正修行菩萨也跟他一起去『营于众务』。佛就说,这个人『增长业障』,没有福利,福是福报,利是利益。

      【何以故。如是所说三种福业。一切皆从智慧而生。】

      真正的福报、真实的利益是从智慧生的,佛法的修学是叫你开智慧。『三种福业』就是指前面『读诵修行演说』,三种是指这个,不是指其它的。

      【是故弥勒。营事菩萨。】

      经营一切事业的这些菩萨们。

      【于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

      你不能去障碍他,不能去为难他。

      【读诵修行演说菩萨。】

      这多半是初学,很用功的菩萨。

      【于修禅定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

      修禅定的功夫比初学人高,他的心更清净,他的事更少,你也不要去找他的麻烦,也不要去障碍他,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的教训。后面佛还有比喻,真的是怕我们不明了这个意思,一层再一层的为我们宣说。请看经文。

      【弥勒。若一阎浮提营事菩萨。】

      这个就多了。『一阎浮提』究竟是多大?我们就以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来说,咱们这个地球,阎浮提比我们地球还要大。就算是地球吧,今天讲全世界的营事的菩萨,经营一切事务的菩萨。

      【于一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之所。】

      对于一个真正想修行办道者...(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三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3》)


    ...能去障碍他,不能去为难他。

      【读诵修行演说菩萨。】

      这多半是初学,很用功的菩萨。

      【于修禅定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

      修禅定的功夫比初学人高,他的心更清净,他的事更少,你也不要去找他的麻烦,也不要去障碍他,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的教训。后面佛还有比喻,真的是怕我们不明了这个意思,一层再一层的为我们宣说。请看经文。

      【弥勒。若一阎浮提营事菩萨。】

      这个就多了。『一阎浮提』究竟是多大?我们就以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来说,咱们这个地球,阎浮提比我们地球还要大。就算是地球吧,今天讲全世界的营事的菩萨,经营一切事务的菩萨。

      【于一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之所。】

      对于一个真正想修行办道者。

      【应当亲近供养承事。】

      不但不能障碍他、为难他,你还要亲近、供养、承事他,那你就对了,你真的就是依教奉行。

      【若一阎浮提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

      这句话好懂。这个修行比你的程度高,比你的功夫深,你遇到了,不但不能障碍为难,你也要亲近、供养、承事。『勤修禅定菩萨』,诸住要记住,这个地方所讲的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他讲的是大前提、大原则,是指依教修行而得清净心的,都是勤修禅定菩萨。禅定两个字,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解释,根据《金刚经》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的意思,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这是慧,慧是不胡涂,没有一样不清楚。虽然清楚,绝不动心,看到再好的东西,不起贪心,看到再不如意的事情,不起瞋恚心。你能够在...(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三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3》)


    ...菩萨生觉悟心』,这是佛说这个经的用意之所在,我们要能够体会。下面,则是提出了问题。『世尊』,称着世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末世五百岁」就是般若会上常讲的五五百年之后,世尊灭度两千五百年以后这个时代。『颇有菩萨,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这一句是总结前面所说的,他听了之后能不能『生忧悔』,忧虑、悔过?能不能真正发心改过自新?『离烦恼』就是改过自新。末后这个字,古音念否,是否之否,这是个疑问字,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5:56:52 | 只看该作者
    向世尊提出来请教。下面佛答复他。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多有菩萨。其心刚强不相尊敬。怀增上慢互相是非。闻说如是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虽复受持读诵演说。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不复受持为人演说。】

      这一段是总答,意思很深。佛叫着弥勒菩萨名字,告诉他说,末法时期,两千五百年之后,当然有菩萨能够觉悟、能够受持、能够改过自新。如果说一个都没有,佛说这段开示就没有意义了,还是有少数。这正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只要末世有一个人听到这个开示他能觉悟、能回头,佛都要说,何况不止一个人,但是毕竟是少数就是了。哪些菩萨会觉悟?正是佛在《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听到这个法门觉悟了,他就回头,知道自己应当怎样的修学。所以他『能生忧悔』,忧是忧虑,过去造作这么多的过失,生惭愧之心,下决心『舍离烦...(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四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4》)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  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