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31 14:26:24
|
只看该作者
无寿者相」。这是什么阶级?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圆教,《华严经》上讲的,四相破了才是初信位,真佛弟子。在小乘须陀洹,小乘四果你证须陀洹。你从这个标准来说,我们现在只在小学一年级,我刚刚讲的这十六个字放下了,你才在小学一年级上课,这个课程要一年,你现在才头一天。你这十六个字放不下,你根本没有资格报名,你进不去;这十六个字放下之后,你有资格报名。现在我们讲,这十六个字放下不容易,确实是不容易,为什么?烦恼习气太重。这叫什么?业障!障了你不能入佛门。你想入佛门,先要把这个障除掉,那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什么?慢慢放,学习放。
现在我们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弟子规》学起就是学习放下,放下所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行。《弟子规》头一句,「父母呼,应勿缓」,你先把父母叫你,慢吞吞的,没有恭敬心,爱理不理,要把这个不善的放下。父母是举个例子,对父母要尊重,对一切众生亦如是。任何一个人叫你,你对他要尊重,不能用爱理不理的态度。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绝对不是说《弟子规》里面的戒条只有三百六十条,那你就错了,三百六十条一展开无量无边。那是什么?那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字字句句遍法界虚空界,这叫圣学。
所以把一切错误的想法、说法、看法、做法统统改正过来,这是苦行。为什么?养成坏习气了,改过很不容易,不容易也得要改。不改,你永远搞六道轮回,这些坏习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造业。造业所感的果报,善业三善道,恶业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地狱变相图常常要看,为什么?警惕自己,我要不能够改过来,将来就是地狱。想到地狱苦,现在受一点苦不要紧,我将来不受地狱苦;现在不肯受苦,你将来要受地狱苦。现在不精进,要懒散,将来就堕落,你说这个多可怕!你要是想通了、想清楚了,你就会感谢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这么好的榜样,绝不贪图物质的享受,修清净心重要,真诚心、清净心。
今天早晨上海来了一位老居士,今年八十一岁,给我们做了个表演,背诵《无量寿经》。他告诉我,他用一年的时间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背下来,他说他在这里给我们大家做个榜样。这么大的年岁,凭什么能背?他讲就凭真诚清净。我们背不下来,我们的心不真诚,我们的心不清净。真诚清净心就能做到。一般讲,年轻记忆力好,年纪大了记不得,八十一岁。真正是古德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真诚心、有清净心。我相信他背这部经是苦行精进,他才能背得出来。我们要怕苦、要懈怠,这就不行。确实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
当年李老师叫我学讲经,我不敢接受,讲经多难!以后为什么就答应?答应老师我就可以学了,是林看治居士给我做了个榜样,她也是我们经学班里面的同学,年岁最大,六十岁。我那一年三十一岁,她六十岁,她的孙女儿已经做小学教员了。她自己什么程度?小学毕业。六十岁,小学毕业,发心学讲经。经本很多字不认识,她是到处问人,坐在那个地方,随便拿个册子:师兄,这个字怎么念?这句什么意思?真的是学无常师,每个人都是她的老师,对每个人都恭敬,那真叫苦行精进在学,日夜不间断!她学成了,上台讲讲得不错,法缘殊胜,她讲经听众特别多。我看到这个现象,受到她的鼓励,我三十一岁,她六十岁,我是初中毕业,她小学毕业,她能,我为什么不能?我就是因为看到这个样子,我才跟老师讲:行,我可以接受。我看到林看治这个老同学,因为她学经的时候常常来问我,问我这个字怎么念,意思是什么,我讲给她听。这个力量太大了,如果没有林看治居士给我做这个榜样,我不敢发心。所以今天上海这位老居士跟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说明什么?学佛不难,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鼓励。
最重要的,苦行精进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这个的确是不容易,不容易也要做。不能一下放下,一下放下,那是顿修顿断,这是什么?佛门讲上上根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顿修顿断,他修学十二年,觉得这个不究竟,不究竟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这不究竟。所以他到恒河旁边大树底下去打坐,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一下断了。这一下断,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在中国禅宗里面,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参学,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在黄梅做义工做了八个月。由神秀大师一首偈子引出来,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是顿修顿悟,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之所悟跟惠能大师所悟是同一个境界。所以我们读了《坛经》就晓得世尊当时的境界,我们就明白了。我们不是这个根性,我们可以从哪里?渐修渐悟,慢慢来。我就是这样的根性,从认识章嘉大师到今年五十六年,这五十六年当中,年年放下,年年提升,渐修渐悟,半个多世纪在经教里头能看得出佛的境界,能看得出佛的慈悲。好,现在时间到了,这句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下面一句:
【或以寂静禅定门。】
『寂静禅定』在现前也非常重要,东方,在中国、在印度自古就提倡「静、定」,儒家总的纲领,实在讲古圣所传,《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大学》里头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意思,天下人都得到公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就是平天下的意思。方法里面最重要的,这书上说得很好,知止而后有定。由此可知,这个定是个关键。定是从哪里来的?定是知止,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知足,知足,心就定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日常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知足。知足,心是定的,定生慧,慧才能够学习。所以没有定慧,不但出世间法你学不到,世间法也学不到。世间法也要靠定慧,小定得小成就,大定得大成就。世出世间法成就的关键就在定,你说这个多重要!
我们看看现在人,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从儿童、少壮到老人,细心去观察,绝大多数心浮气躁。为什么心浮气躁?不知止,不知足。不知足,贪而无厌;不知止,一定杂乱无章,他怎么会成就?我们再看看近代这些科学家的成就,符不符合这个原则,寂静禅定?符合。科学家一生研究,真的一门深入,他不学很多,一门,知止,止于这一门,止于这一个科目,他心是定的,所以他能成就。如果他不晓得止于一,心里面还有妄求,贪多嚼不烂,他就不能成就。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圣贤大法?佛法是大圣大贤,你怎么能成就?
尤其是「寂静」,寂静不但能成就世出世法,寂静对养生是秘诀。中国的医学,从前李老师跟我讲过,他是很好的中医,他告诉我,他的医术一生没有害过人。他做过司法官,他说我在做司法官的时候,也有可能冤枉别人,但是我的医术没有误过人。告诉我,中国的医学第一个目标不是治病,那是做什么?养生。中国医学的目标是要一个人长生不老,依照中国医学的理论,人的寿命应当活两百岁。也就是人是个机器,这个机器你要是会保养,小心谨慎使用它,不要糟蹋它,可以用两百年。不到两百年,都是你不会使用,你错用、误用、糟蹋了这个机器,它的寿命就缩短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中医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还不是治病,防止疾病;换句话说,教你怎样不生病,这是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生了病,再讲怎样治疗,所以治病是中国医学第三个目标,这我们要知道。外国医学里头没有这个说法的。
那么到治病也有三等,第一等的医生不必问话,一看你,看你气色、看你动作、听你的音声(你说话的音声),就知道你有什么病,这是治病的时候,第一等医生,叫望;第二等的,第二等是望了之后还要问你,问问你的状况,这二等的;第三等,问了之后还要把脉。所以那个真高明的不需要把脉,把脉在治病的时候是第三等的。我们听了老师这些话之后,看到把脉的医生叫三等三的医生。中国的这个医学玄。
养生之道,心要寂静,身要运动,这个会养生。为什么?心它本来是清净的。心在哪里?找不到!所以佛法用圆来表法,圆,这个是圆的,圆有圆心。在几何里头,圆有没有圆心?有,在哪里?找不到。圆心是抽象的,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佛家讲心,真的是如此。所以心是什么?心是空,心不能有。心起作用就变成圆周,圆周是动的,圆周是个轮子,它要动;它要不动,它就坏了。所以养生,养心要清净,心要寂静,身要运动。
佛家运动用什么?用拜佛,拜佛是运动,一天至少也要拜一百拜。一般初学多半一天拜三百拜,这也是遇到的境界不相同。我在年轻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我没出家,还在认识李老师之前。三十岁那一年,我辞掉工作,在忏云法师茅蓬里面做义工。法师规定每天拜八百拜,早晨拜三百拜,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拜二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八百拜。既是修身也消业障,拜佛是忏悔。拜佛的时候心是静的,没有妄念。做不到的时候就念佛,拜佛的时候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无念,这个心地清净。身体依照规矩,动作统统做到,你全身都运动到,非常好!
那时候茅蓬在山上,山上没有电,也没有路,我们自己开一条小路。没有电,点蜡烛,所以晚上睡得很早。因为茅蓬里面是过午不食,晚上都不吃饭,所以就简单。晚上六点钟就开始做晚课,先拜佛,三百拜拜完之后打皈依,做个三皈依,很简单;接着休息,八点钟休息,睡觉。早晨两点钟起床,起床之后,洗了脸先去拜佛,拜三百拜,然后再开始工作。我在那里做义工,做厨房,准备大家的早餐。
你心是定的,身是动的,这个人身就健康。现代人恰恰相反,心是妄念太多,心在动;身喜欢舒服,身不动,你想想看,他怎么不生病?完全颠倒了,该动的不动,不该动的偏要动,恰恰相反,这是错误。东方圣人懂得这个道理,东方的教诲,一般人也明白养生之道。你看看许多乡下人很贫苦,长寿,八九十岁、一百多岁的常有,你去调查,他吃的粗茶淡饭,一般人看起来没什么营养,为什么健康长寿?怎么研究也没有研究出一个道理出来。实实在在它有道理,它不是没道理。乡下人生活简单,他什么都不想,虽然他没有修过寂静禅定,他心里什么妄念都没有。一天简简单单的工作做完了,什么事都没有。所以那些人一定早睡早起,妄念很少,工作勤劳,活动的时间也多,这是长寿真正的原因。
思虑很多,我们现在讲说它是最消耗能量的。我跟李老师报告我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认为消耗能量最多的是妄念,妄想太多、杂念太多、顾虑太多、疑惑太多,消耗你的体能应该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你真正工作,无论是劳心、劳力,所消耗的能量是百分之几,不到十。我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同意,这正确的,是这个样子。所以不该想的不要去想,不该顾虑的不要去顾虑,尽可能保持你的心常常是清净的。还是有妄念,保持不了,你可以用一个对治的方法,念佛。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用这一句佛号把妄念统统打掉,这是好方法,既是养生之道,又真正在修净土。不念佛呢?不念佛他妄念就起来。每天能够念佛八小时到十小时,一生都不间断,决定得生净土。
这个念佛一定要记住,叫净念相继,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寂静禅定,「不间断」就是功夫成就。如果每天能够念八个小时,一生不中断,做为自己的定课。如果信心不足,还有疑惑,听经,每天能够听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念八个小时佛,你决定生净土。如果念佛的时候还有妄念、还有夹杂,你的功夫就破坏了,这个念法往生没有把握。真的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在一般讲三年,顶多五年,你就得念佛三昧。什么叫念佛三昧?你的心清净,妄念少了,智慧增长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自在了,你想去,随时可以去得了。所以诸位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许多念佛的人三年就往生了。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这些人念佛三年往生,是不是寿命都到了?我给他们的解答,我说不可能是寿命都到,哪有那么巧的事情?这个讲不通!那是什么原因三年都走了?他功夫成就了,虽有寿命,不要了,这才能讲得通。真的得念佛三昧,往生就自在,可以提前走。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宋朝莹珂法师,他念佛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告诉他,他阳寿还有十年,叫他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后,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他。他跟阿弥陀佛说他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去。佛也答应他了,告诉他说: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他三天后就往生。所以功夫到的时候,这个世间可以多住几年不碍事,也可以随时走,这叫自在!这种例子太多太多。
前年深圳黄居士,年岁很轻,三十几岁,黄忠昌,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他就试试看三年是不是真的行?他闭三年关,念佛。念了二年十个月他就走了,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这做样子给我们看。他这个示现,他就是有意的,试试看,能成功,他走了,也给大家做个证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佛法讲三转*轮,他是作证转,给我们做个样子,你看信不信。这个世间常讲灾难很多,你要是用念佛这个方法,三年能成就,你什么都不在乎!你每天会生活得很快乐,决定没有忧虑,决定没有烦恼。三年时间不长,肯定能成就。古人成就的太多了,现在人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
这里头有个关键,关键是什么?你能不能放下,你要放不下,那就去不了。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那就坏了;要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真放下了,念佛的功夫就得力。你对这世间有贪恋,你念佛决定有夹杂,夹杂把你念佛功夫破坏掉了,这样一来,这一生当中只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结个善缘,这一生不能成就。你要问:什么时候成就?什么时候你把这个世缘看破,没有一丝毫贪恋,没有一丝毫怨恨,你心是定的,你那个时候就有成就。
这个法门实在讲是易行道,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容易。大乘教里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说得很容易,几个人能做到?万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不是容易做到。可是念佛往生净土,真能够把这个世间法放下,一心专注就是念佛三昧,就是此地讲的寂静禅定,没有一个不往生。善导大师讲得很好,万修万人去。这个法门要求的条件很简单,信、愿、行,真信,恳切的愿望,行就是老实念。行这个字,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收心,我们凡夫心都在五欲六尘上,把心收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