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5 18:13:28
|
只看该作者
就要马上看到成绩,逼出来,逼到最后孩子不想读书,逼到最后上了大学了,终于解脱了,像脱缰的野马。所以University,他们说由我玩四年,由你玩四年。大家冷静,当老师、当父母要高瞻远瞩。当我们逼了十几年,最后的结果是脱缰野马,请问逼这十几年意义大不大?要思考,做什么事情不是骗自己心安的,得要看得明白,看得深远。我们当老师的人,最重要的要把智慧传给学生,所以看事情比较敏锐。我在台湾看到,大学联考一考完,学生把书包、书从三楼、四楼丢下来,你们看过没有?他们可能是在实验重力加速度,是不是?看到的是书掉下来了,可是我们再看深一层,很可能是学生学习的心也跟着那本书扔下来了。当他踏入大学的殿堂,正是他学业、事业、家庭要打好最重要根基的黄金时段;这一段时间他不好好积累这些智慧、本事,他踏出大学以后的家庭、事业会一团乱。可是,很可能他的学习心却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教育,「君子务本」,老祖宗讲的,你要把根本找到才行。
教育的根本在哪?《礼记.学记》,我们老祖宗留下来最精辟的教育哲学,「教也者」,教育最重要的两大主轴,「长善而救其失」,长他的善心,补救他的坏习惯、他的过失,让他的德行不断的突破。教也者,长善,他的学习心是不是愈来愈提升?他的孝心、他的恭敬心、他的细心、他的耐心、他的恒心、他的爱心,有没有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这个叫教育。我到大学去的时候,跟这些大学生交流到,我说:「诸位同学,你们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德行好?」结果这些大学生都说:「小学的时候」。诸位朋友们,读了十几年书,德行往后退,那这个家庭、社会、国家花的钱冤不冤枉?我们得把根本找到,什么是教育的本?刚好遇到一位教育官员,他说现在有一个怪现象,「幼儿园读小学的课程,小学读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课程,高中学大学的课程,大学再回来学幼儿园的课程」,一点都不夸张。
有一个知名大学的校规有三条,第一,「考试不要作弊」。这还是大学的校规,应该幼儿园就已经根深蒂固在心里才对。但是现在更夸张的现象,当大学一直说不要作弊的时候,代表什么?已经很多人作弊了。大家不要说,「你看那个国家真好,有这一条法律」,你不要羡慕它,它有这一条法律,代表它社会上这种现象愈来愈多了。你们国家没有这个法律,代表还没这种坏事。我们不要以为多的东西、新的东西就是好,它可能在反映问题出来了。而我们在网上看到大学生是这么说的,「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大家先不要笑,他是写了一副对联,这是上联,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大家要了解,影响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价值观,当大学生讲到这一段话的时候,他的价值观是什么?他心中的天平把两个东西摆在一起了,第一个叫人格,第二个叫及格。这两个东西已经摆在他人生的天平,而且哪里比较重?及格比人格还重。
这一次我们还有企业界的朋友,还有企业界的领导,假如你是老板,请问你敢用及格比人格还重的大学生吗?那这个时候,及格就换成什么?及格就换成Money!是吧?这个意思就是说,只要能达到我的目的,哪怕放弃人格,我都在所不辞。而现在企业界很多大的公司轰然倒下,绝对都跟他高级主管贪污腐败、没人格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家庭也好,学校也好,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以后是要到社会去服务。假如这些社会的各行各业的负责人都抗议说:「退货,这些大学生我们不要了」,那就值得我们家庭、学校省思。
在台湾,台湾大学的校长发表了一篇文章,因为企业界有写文章给台大,说到不用这些知名大学的学生。因为这些知名大学的学生,好像头顶上都有光环,觉得我是某某大学的,叫他干一些基本的事情,他说:不干,我是大学生。学什么东西不主动,也不主动去请教一些有经验的人。所以大家冷静,教育是长善,教育不是给他挂一个高学历,反而是这个高学历到底给了他心灵什么影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才是看到实质。假如这个学历是让他傲慢的,屈不下来了,那这个学历变成他人生的障碍。
结果这一篇文章里面还说到,这些知名大学生常常迟到,不守时间。讲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错了,因为这些大学生没有学过《弟子规》,是吧?「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将加人,先问己」,你迟到了,人家很难过。所以这一些很基础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到底这些大学生学到没有?假如他大学毕业都没学到,请问大家,他什么时候才学得到?这些做人的道理,愈晚学愈不好学。人大了以后,都觉得我什么都懂了,我还有什么好学的。所以「少成若天性」,愈小学,「习惯成自然」,对他一生帮助很大。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学生的思想会决定他人生的命运,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已。成绩,说坦白话,对他的往后人生影响并不大。可是他每个做人做事的心态,却决定了他一生幸福或者痛苦。所以父母为什么伟大?老师为什么伟大?因为成就了孩子最重要的人格,利益他的一生。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大学三个校规,第一个,「考试不要作弊」,第二个校规是「脚踏车请排整齐」,第三个,「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你看,这都是幼儿园、小学生学的东西。所以真的,我们很冷静,我们真的明白我们教育的核心、使命了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诸位教育界的同仁,我们是逃不了,因为我们的职责记在经典当中,人家卖包子的还没记在《三字经》里面,是吗?那也是代表什么?我们这个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其实说实在的,现在各个行业,到底根本在哪里?明不明白?真的,我们的心偏掉了,种种社会的现象也都跟着偏颇掉。
比方我们来观察一下整个社会,本在哪里?什么才是末?比方说婚姻,找对象应该以什么为本?你们怎么突然入定了?你看《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讲的,「嫁女择佳婿」,嫁女儿的话要找有德行的女婿,「毋索重聘」,不要是看到那个聘金很多;「娶媳求淑女」,那个淑是贤良、善良,「勿计厚奁」。结果现在是娶妻求美女,求她家有钱,身材好,你看都偏到末去了,不是本。说坦白话,连那个牛奶糖都变了,以前是那个料都很实在,包得很淳朴,吃起来很香;现在是外面包好几层,很好看,里面不香。有没有发现连糖果都变了,为什么?什么东西变了?人心变了,现在都要装好看就好了,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那个女孩子出去相亲的时候,一定要先提醒她,一句话都别讲,讲一句话就毁了,外面很耐看,话一说出来,人家饭都喷出来。
我们看各个行业,医生,医道,「治未病,不治已病」,医生的天职让人健康,不要生病。可是我们看到现在医院愈盖愈大,而且听说现在医院还要定责任额,「今年的目标是十亿」,有没有怪怪的?当医生是救死扶伤。我们一个老师他的父亲是医生,在他的药柜上面写了两行字,「但愿世间常无病」,哪怕柜子上的药生尘。柜子上的药统统是灰尘了,我高兴,天下没人生病,这是医生的胸怀。可是我们现在在培养医生,有没有培养到这医德上来?我记得以前,我们同龄的这些同学们很用功读书,因为他们的父母叫他考医科,「赶紧读书以后考医科,你没看到对面那个小明,他当医生一个月已经赚二十万,你没看到吗?」请问当医生干什么?这个价值观对不对?都偏掉了。所以现在各个行业为什么重利轻义,把每个行业的道义,它最大的价值都忘了。我们看法律界,从事法律工作为什么?让社会更公平,这是从事这个工作的使命。所以律师能不能劝人家离婚?劝和不劝离,这才是他的本。每个行业都有它很高的价值,我们不能把那个本忘了。比方说国防,我们老祖宗创字,都把这个根本找到。「武」是什么?止戈为武,能够化解冲突,这才是武的真正精神所在。可是现在都发展成要置人于死地,这个思惟都是错误的,这个思惟继续下去,那一定那个原子弹出去世界可能都毁灭掉了。
所以君子务本,我们得把各个行业的本找到,我们得把家和的本找到,我们得把教育的本找到。就好像一棵树,你得把根扎牢,根不扎牢,长得再高再壮,很可能是他的危机;因为长得更大,根基不稳,风一吹兵败如山倒。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人踏出社会,一有钱,完蛋了,他的祸就来了。所以老子说「祸福相倚」,他德行根基不牢,所有诱惑一来,他就陷进去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刚刚提到的,教育的本是长善救失。有没有说教育的本是长学历?有没有说是长分数?都没有。可是问题是,假如抓到了长善,其它所有的,包含分数,包含他种种的才华,都会因为这个本而增长起来,就好像根扎好了,吸收营养,自然会开花结果。
刚刚跟大家提到,这个文化传的重要,承传,我们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大家想一想,花最多时间教育孩子的,教育下一代的,是哪一代人?这一代,没错吧,你们要面对现实。五千年来教育孩子花最多时间、精力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请问这五千年来教得最差的是哪一代?那不成比例,那应该是愈努力会有好结果。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为什么没好结果?舍本逐末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能本末倒置。很多人生的道理,说坦白了,自己观察就观察得到。为什么我们观察不到?因为我们心没有静下来,都觉得很多道理一定要别人告诉我们,我们才会,所以不能浮躁。
刚好有一个年轻人,他要到一个县城去卖橘子,他扛了两篓橘子快步赶路,可是这个县城他从来没去过,他考虑着我到底赶不赶得上。突然迎面而来一个老先生,他赶紧对这个老先生请教:「老先生,你看我这么走过去,能不能在县城门关起来以前,我能赶进去做生意?」这个老先生看看他,接着说:「年轻人,你慢慢走就赶得上。」这个老人就走了。这个年轻人接着赶路,心里就想:我走快一点都怕要来不及了,叫我走慢一点,岂有此理,他就继续照走他的,走得挺快的。突然快到城门以前,走得太快,跌倒了,啪,那个橘子掉满地,赶紧捡。等他捡好了赶过去,刚好城门关起来了,没走进去。所以你看,不听老人言。
而且告诉大家,快一定好吗?你跟着快快快快,快去哪?快去得忧郁症吗?快去离婚吗?快去得癌症吗?我们都照着现在人的生活方式,那结果就是现在社会上的这些情况。首先,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我们都急着跨得很快,方向更重要。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人生方向对不对?这得先静下心来思考。这个社会变得太快,可是假如人在这个多变的社会,没有掌握住不变的原则,那就会愈变愈乱。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有一本很重要的经典叫《易经》。《易经》有三个重要的意思,「变易」,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其实都在变;而它变化当中都有很「简易」的原理原则。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些重要的纲领,你才会从容的能应对;不然人家今天变这个,你就跟着他变,明天人家要变那个,你就乱了。比方我们在这个时代,在教育界,都感觉到那个理论,一下子学欧洲的,后来还有学苏联的,最近又学美国的。然后学了美国以后,跟在屁股后面,突然美国的教育部长说,「美国的教育彻底失败」,那我们跟在后面去哪?更糟糕的是,人家美国都承认教育彻底失败了,我们在后面说,「走了就走了,跟着再走吧」,这个没有信心到这种程度了。更有趣的是,人家美国现在往哪里学?要跟孔老夫子学,人家回过头来了,我们还不肯回头。所以这确实丧失民族自信心,太冤枉了。
而且,他美国的教育部长还说,为什么它教育彻底失败?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把人教成工具,这讲到重点。在学校是教成考试的工具,出社会是变成公司里面的一个工具,是要把人教成什么?《三字经》讲的,「三才者,天地人」,是要把人的德行成就了,跟天地并列三才,万物之灵。所以几千年来都说,「读书志在圣贤」,这是正确的目标。结果后来我到教育界去面试的时候,我听到另外一个说法,读书志在赚钱,读书志在高学历,读书志在谋一个工作,那目标差异就比较大了。
我们有没有掌握不变的原理原则?不能够人云亦云。大家有没有经验,比方你现在在思考一个问题,然后你问了五个朋友,结果五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没有这个经验?请问你要听谁的?你说,「我跟这个朋友交情比较好,就听他的吧」。那你以后走错了,他负不负责?到时候你走错了,不能怪他,那是你自己选的,你不能到时候说,「都你害的,我听你的」,那个还是推卸责任。所以这个值得我们思考,给朋友人生的建议,可不可以乱建议?不行。我们给朋友规劝、建议的时候,一定要跟《易经》里面讲的「不易」的做人做事来建议别人,这才是真正利益到人。所有的真理是不变的原理原则,那找到不易。
而这个「不易」的原则,在我们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伦理道德,五伦八德。五千年前要孝道,五千年后更要需要孝道,因为孝道是人本有的天性、德行。刚刚跟大家提到承传重要,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你没教他这些道理,他的孝心没有启发。我们看到几千年来,每一个朝代的历史,都能看到孝子,甚至于是损了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辞,为了父母都可以牺牲。可是文化不传,麻烦了。以前的孝子叫孝顺父母叫孝子,现在不传了,什么是孝子?孝顺儿子叫孝子,孝顺女儿叫孝子。而且我最近听到,父母给儿女买了房子,结果儿女还把房子租出去赚钱,还照样跟父母挤。然后挤在一起,生活习惯又很不好,又常骂父母;父母没办法,自己又出去租房子,又把父母给赶出去了。结果父母出去以后都没钱,给孩子说没钱租房子,那孩子还得要立借条,父母给我借钱,还立借条。现在的孩子不懂孝道,很狠,到这种田地了,让人真的没有办法想象。
我们去想一下,一个人,在父母这么需要生活支持的时候,我们居然没有看到父母的需要,还写借条,那个借条写得下去也很不简单,那个天性、良心也不知道已经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没有父母的养育、教育,我们能活到现在吗?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给父母带了什么来?什么都没带来,就带来了一把屎一把尿,就带来了三年行动不便,父母得要日夜守候照顾我们。所以人假如有这个孝、有这颗良心去感受,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哪有说还跟父母谈物质上的条件,计较的道理!所以我们所拥有的,都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教育,我们才有今天。所以父母需要什么,我们应该竭尽力量去奉养,这才是一个天性的流露。所以孝不能改,不能不传。
你说在美国的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