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与教育]佛陀的教育观(本性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08:5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教与教育]佛陀的教育观(本性法师)


    佛陀的教育观
    本性法师  
        宗教,是一种教育。
        宗教家,不异于教育家。
        什么是教育?不同的社会界别,有不同的说法。佛教对教育的定义是:
        “教育,引领人们从无知走向有知;引领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火炬,是明灯,照亮了人类的心智。”
        “教育,点亮了一盏灯,于是,眼睛明亮了,知识生起,智慧生起。”
        佛陀对教育,很重视。
        按古印度制度,低种姓的贱民,像首陀罗等,没有受教育权,也没有宗教信仰权。对此,佛陀给予强烈反对。
        他指出:“人人有佛性,人人平等”,“我要广开教育之门,让人人有权接受教育”。
        他甚至认为,贱民更需要教育。他比喻说:“生病的儿女,更需要父母的特别关心”。因此,他的学生中,不仅有首陀罗,如剃头的优波离,还有强盗、妓女等。
        佛陀教育的目的,综合之,是为了提升三大素质:即情感上----慈悲,理性上----智慧,技巧上----五明等。
        情感上的慈悲,关乎心;理性上的智慧,关乎灵;技巧上的五明,关乎肢体。
        “人之初,性本善”,慈悲是佛性的流露,人性的发挥,类于博爱。
        智慧于此,特指了悟佛法的真谛,如因缘法、四圣谛、八正道、四法印,并获得异能,如六神通等。据此,能看透大千世界的真相,掌握其各式运行规律。
        掌握五明是心灵手巧,是有学问、能干的体现,有他的物质性,又有他的精神性。
        以上三者中,智慧是基石,慈悲来自智慧,技巧来自智慧与慈悲。
        佛陀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圆满您的情感、理性和技巧。
        圆满了这些,就是阿罗汉,就是佛了。
        在西方,谓佛陀为超人,虽不正确,据此,倒可理解。
        在佛教原典中,关于阿罗汉的素质,有许多描述。
        如:有价值的、应供的、没了贪嗔痴的自由人,不再执着,没有分别心,没有不健康心态,不被邪恶所诱,不再懈怠,不再迟钝,不再昏沉,不再疑惑,不再恐惧,脱离了污染,不再固执,不再堕落,过持戒的生活,富有慈悲心,理智言行,不再轮回,卸下了负荷担子,不自满,高智慧。
        当然,其圆满的素质远不止这些。
        从阿罗汉的世界回到我们人的世界,我们发现,阿罗汉的素质,任何一条,对我们都很重要,如卸下负荷担子这项:
        我们每天都担着担子,承受负荷,有负荷就有束缚,有束缚就不能自在。
        束缚在哪里?
        文化束缚:如虚无主义学说,否定道德、伦理、信仰等的价值。一旦认同该学说就被其束缚,也否定了自身,从而堕入兽性、魔道。结果是,只过今日,不管明天,为所欲为,落入了罪恶。
        政治束缚:如国与国之间,人为地划分意识形态,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敌国,口诛笔伐,甚至大打出手。他们在政治观上,受误导,落入了歧途。这错误政治观,成了他们的束缚,无法超越。
        宗教束缚:如佛在世时,各种邪魔外道,有的学狗叫,有时拜树、拜火,有的裸体修,有的自残。现今社会,有奥姆真理教等。他们中有的修炼文法错了,有的干脆连出发点都错了。一旦观念受其束缚,岂可得解脱?
        经济束缚:错误的经济政策。生产武器,扩大战争的残酷性。经营毒品,残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人类的素质。一旦落入了错误的经济观中,其经济行为不仅危害了经济,也危害了整个人类社会。
        自然束缚:如乱砍森林、乱杀禽兽、乱改河道。其结果,违反了自然生态规律,导致了自然灾害的不断产生、频繁严重。以人类破坏自然开始,反过来,以自然报复人类结束。
        社会束缚:如不良的社会传统,时刻束缚着人们。为什么人类要人为地划分种族导致冲突。古印度人为地划分了四种姓,说婆罗门高贵,可以高高在上;说首陀罗低贱,只能做奴隶。这些是人为的,一旦接受了这些观念,就会不自学地给自己划入某个队列,视异列为异类,走入单行道,难以回头。
        自我束缚:这是根本性的束缚,自己没有挖掘出自己的智慧、慈悲、技巧,自己不知自己是什么,自己不知自己做什么,从糊涂走向糊涂,不能看破,不能放下,不得自在。
        对我们的束缚,何止这么多。
        当今地,其教育,有其积极进取的一面,但如从佛教的角度,更深地对其进行分析,会发现它有三大特点,或者说三大弊端。
        一是竞争原则: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受教育者回到社会上时,更具竞争力,竞争就得超过别人,突出自己,甚至打败别人。
        二是职业原则: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受教育者回到社会后,能做各方面的事,易找到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
        三是利益原则:该原则由以上二项原则派生出来,有好职业,又具竞争力,便能创造大利益。
        教育,基于这三大原则,其结果就是:被教育者,往往重利轻义。技巧上去了,但智慧、慈悲不足,伦理、道德、信仰观念薄弱。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电脑操作员或技术工人。可以造飞机、也会使用武器,甚至上到月球,会挣钱,能创造物质,有竞争力。但多是野蛮人,不惜用一个导弹打一只咬他的蚊子,谁损害他的利益,谁敢与之竞争,他就用他的技巧,打倒谁。这种教育,纯粹是一种功利性的利已教育。说穿了,是一种投资,今天投资金钱、时间、精力下去,然后,比人强,把投资收回来,挣更多的功利。
        将佛陀教育要提升的三大素质与当今社会教育三大原则相比较,可以看出:佛陀教育,重精神文明的提升;当今社会教育,重物质文明的丰实。只重物质文明、忽视精神文明的社会是危险的,相应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忧虑和三思。
        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佛陀以为,人人也可被教育成功,因为:
        一、人人有佛性:人的本质是好的,如一块明镜,只因后天蒙尘才失去光明,一旦拂去灰尘,就会亮出光明的本色,有被教育好的基础。
        二、人是五蕴合成:人是色、受、想、行、识构成,是物质和精神的因缘综合物。因为有精神性,所以能思维,能分辨善恶;再者,因为有物质性,所以有可塑性,因此,如教育得好,就会止恶行善,一路向上,做到身上------物质与精神的双提高。
        佛陀的教育,很讲究主动性,往往是佛陀主动寻找学生,而不是学生寻找老师。
        佛陀的教育,很讲究契机。
        佛陀在教导学生之前,总要先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才因材施教,他要了解的是:
        一、学生的年龄。教小孩时,佛陀经常教他们不说妄语等,没有教高深的业、轮回等道理;对老者,佛陀经常教他们禅定、涅槃等。
        二、学生的界别。对国王,佛陀与之谈要如何施仁政,谈国土无常,谈恶习如石、落水见底,谈地狱、布施。对僧人,佛陀与之谈了生死、出三界火宅、六和合。与妇人,谈美丽如花,一闪即谢,有情是苦等。
        三、学生的人生经验。就以禅观为例,佛陀教教烧尸者作不净观、无常观。病人作苦观,体会人生是苦道理。
        四、学生的态度。这学生是信仰而来、怀疑而来、捣乱而来、听讲而来、抱骄慢心而来,还是闹着玩而来,针对不同的态度,给予相应的教诲。
        佛陀曾根据学生的业力不同,将他们分成小药草----下根机,中药草----中根机,上药草---上根机。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将他们分为好朴素生活的人,好豪华生活的人,好逻辑生活的人,好感官享受的人……。不管何种性格、何种根基,佛陀的教法如云朵、如雨滴,普泽他们,他们都会各取所需。
        佛陀认为:师生的关系,应如父子关系,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敬爱。曾经,佛陀不仅为学生讲经说法,还为生病的学生洗衣、端药。佛陀是我师,佛陀如我父,所以,我们要皈依他。僧人为汝师,僧人如汝父,所以你要皈依他。
        佛陀曾说,老师对学生有五项责任:
        一、认真教学。
        二、该教的全教给,毫不保留。学生青出于蓝时,不嫉妒。
        三、设法鼓励学生好学。
        四、把学生引荐给同事好友。
        五、保护好学生,使之不受到外界的伤害。
        同时,学生对老师,佛陀说也有五项义务。
        一、敬重老师,老师来了,起立招呼、迎接。
        二、提前到达课堂等老师授课。
        三、当老师需要帮忙时帮忙老师。
        四、听老师教诲。
        五、掌握老师所教内容。
        佛陀的教育,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陀教育,不希望培养出来都是纯粹的佛学学者,否则,只会入宝山空手回,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于修证无益。学只是手段,证才是目的。这证,要通过修获得。这修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佛陀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生。说的做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佛陀的教育,很民主化,没有强制的灌输,没有居高临下的训人,而是以身作责,以真理,以事实服人。
        佛陀曾经对学生说:
        “疑问我、检验我、学习我,只有这样,你才知道,我是否是个智慧的觉者。如你发现我确是个智慧的觉者,你来信仰我。你应该用你的眼睛和耳朵来疑问我,看我做了些什么,听我说了些什么。据此,你可以检验出我的精神是纯洁的、或不纯洁的、或是混合的。当你发现我是纯洁,你接受我。但是,你还不能就此停止疑问我,你要持续地检验我。当你发现,我的纯洁是永远的,那么,就永远来信仰我。”
        “聪明人试金,用火烧、刀砍,并磨之。你们应该检验我的话,不要因为敬我就没有疑问地接受。”
        佛陀尚且要我们去检验他,对世间万象,更应如此。为了让学生能在诸法幻相中辨别是非真伪,永远置身于正道,佛陀对学生谈了十不盲信:
        一、不可盲信耳闻目睹。
        二、不可盲信经典上的文字。
        三、不可盲信感觉。
        四、不可盲信报道。
        五、不可盲信特殊的原因。
        六、不可盲信传统。
        七、不可盲信看起来合理的事物。
        八、不可盲信逻辑。
        九、不可盲信所谓的学问、能力。
        十、不可盲信某某,尽管他的老师是一位有修行的圣者。
        有关这十不盲信,如有兴趣,可参看本人拙作《辨析信与疑》一文,载1998年第一期《福建佛教》。
        佛陀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佛陀本身是一位不可替代的教育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