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2 19:21:22
|
只看该作者
此为第三乐生。
42 三慧:学慧、无学慧、非学非无学慧。
43 复三慧:思所成慧、闻所成慧、修所成慧。
44 三仗:闻仗、离仗、慧仗。
45 三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46 三眼:肉眼、天眼、慧眼。
47 三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
48 三修:身修、心修、慧修。
49 三无上:见无上、行无上、解脱无上。
50 三定: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
51 复三定:空定、无相定、无愿定。
52 三清净: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
53 三寂默:身寂默、语寂默、意寂默。
54 三善巧:增益善巧、损益善巧、方便善巧。
55 三憍:无病憍、年壮憍、活命憍。
56 三增上:我增上、世增上、法增上。
57 三论事:关于过去时,如为此言说:“于过去时有如是”;关于未来时,如为此言说:“于未来时当如是”;关于现在时,如为此言说:“于现在时有如是”。
58 三明:于过去随念所住智明,对诸有情之死生智明,对诸漏灭尽智明。
59 三住:天住、梵住、圣住。
60 三神变:神通神变、知他心神变、教诫神变。
友!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如是诸三法。故……乃至……为诸天、人之义利、利益、安乐。
十一
友!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四法、故于此,我等之一切,今其结集之……乃至……为诸天、人之利义、利益、安乐。
四法者何耶?
1 四念处:友!于此有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精勤而有正知正念,断世间之贪、忧,于受……于心……于法随观法而住,精勤有正知与正念,断世间之贪、忧。
2 四正勤:友!于此有比丘,未生诸恶不善法令不生,而起愿欲、精进、发勤、策心、持心;已生之诸恶不善法当断,而起愿欲、精进、发勤、策心、持心;未生之诸善法令生,而起愿欲、精进、发勤、策心、持心;已生之诸善法令住不失、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欲起、发勤、策心、持心。
3 四神足:友!于此有比丘,修欲三昧地勤行成就神足,修心三昧地勤行成就神足;修精进三昧地勤行成就神足;思惟三昧地勤行成就神足。
4 四静虑:友!于此有比丘,离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成就初静虑而住,灭寻与伺,内心归于稳静,得心一境性,如是无寻无思,三昧地所生之喜、乐,成就第二静虑而住;离喜为舍住者,具念,有正知,由身觉受乐,诸圣者称为:“舍、具念、乐住者”,成就第三静虑而住;断乐,断苦,乃至灭所有之喜、忧,无苦无乐,舍念清净,成就第四静虑而住。
5 四修定:有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现法乐住;友!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获得知、见;友!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诸漏之灭尽。友!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云何能导现法乐住?友!于此有比丘,由离欲、离诸不善法,成就初静虑而住……乃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成就第四静虑而住。友!此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现法乐住也。友!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云何能导知、见之获得?友!于此有比丘,作意光明想,专作日想,观夜如昼,观昼如夜,如是明彻、澄亮之心,修光明晖耀之心。友!此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智、见之获得也。友!修定,修习、多所作者,云何能导正念、正知?友!于此有比丘,了知受之生起,了知住,了知灭,了知想之……乃至……寻之……乃至……友!此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正念、正知也。友!修定,修习、多所作者,云何能导诸漏之灭尽?友!于此有比丘,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乃至……此是想……乃至……此是行……乃至……此是识,此是识之集,此是识之灭也。友!此修定,修习、多所作者,能导诸漏之灭也。
6 四无量:友!于此有比丘,慈俱行之心,偏满一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亦然。如是偏满上、下、横、一切处、一切方、一切之一世界,慈俱行之广大、大广博、无量、无怨、无忧之心而住。悲俱行之心……乃至……喜俱行之心……乃至……舍俱行之心……乃至……。
7 四无色:友!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无作意种种想,为“虚空是无限”,成就空无边处而住;超越空无边处,为“识是无边”成就识无边而住;超越一切识无边,为“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超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住。
8 四依:友!于此有比丘,思惟一法而受用;思惟一法而忍受;思惟一法而远避;思惟一法而遣除。
9 四圣种:友!于此有比丘,随所得之衣服而喜足,且赞叹随所得衣服之喜足,衣服之因缘故,无陷不当、不应之方法,若不得衣服亦无懊恼;虽得不染着、不迷闷、无罪过而见过患,受用出要之慧;更为随所得衣服之喜足,不自慢、不凌蔑他人;如是有善巧、精勤、正知、正念之比丘,友!名为古往以来第一圣种住者。复次,友!有比丘,随所得饮食而喜足,且赞叹随所得饮食之喜足,饮食之因缘故,无陷不当、不应之方法,若不得饮食亦无懊恼;虽得不染着、不迷闷、无罪过而见过患,受用出要之慧;更为随所得饮食之喜足、不自慢、不凌蔑他人;复之,友!有比丘!随所得房舍而喜足……乃至……复次,友!有比丘,乐断、爱断,乐修、爱修。而彼为乐断、爱断、乐修、爱修,不自慢,不凌蔑他人,如是有善巧,精勤、正知、正念之比丘,友,名为古往以来第一圣种住。
10 四勤:律仪勤、断勤、修勤、随护勤。律仪勤者何耶?友!于此有比丘,以眼见色已,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是,若不制御眼根而住者,当于贪、忧、罪、不善之诸法随起,能入其制御,入于护眼根、眼根之制御:耳之闻声已……乃至……鼻之臭香已……舌之尝味已……身之觉触已……意之识法已,不取相,不取随相……乃至……。友!此谓律仪勤。断勤者何耶?友!于此有比丘,不忍容已生之欲寻,断、灭、远离、令无有,不忍容已生之恚寻……不忍容已生之害寻……诸已生之恶不善法……乃至……友!此谓断勤。修勤者何耶?友!于此有比丘,修念等觉支,此离之依、离欲之依、灭之依、舍离之成熟者也。修择法等觉支,此离之依……乃至……修精进觉支……修喜等觉支……修轻安等觉支……修定等觉支……修舍等觉支,此离之依、离欲之依、灭之依、舍离之成熟者也,友!此谓修断。随护勤者何耶?友!于此有比丘,随护已生善之定相,谓:骨想、虫啖、青瘀想、败坏想、胀膨想也,友!此谓随护勤。
11 四智: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也。
12 复四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也。
13 四预流向支:亲近善士、听受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也。
14 四预流果支,友!于此有圣弟子,于佛陀成就信不动14、即:如是彼佛陀是应供者、正等觉者、明行足者、善逝者、世间解者、无上师、调御丈夫者、天人师、佛、世尊也。于法成就信不动,即:世尊善说之法,现见而超越时,言近观而能知见,引导、唯智者亲所谅知也,于僧伽成就信不动,即、世尊之圣弟子僧伽,具足妙行,具足质直行,具足如理行,具足正行,所谓四双八辈,世尊之圣弟子僧伽,应恭敬、尊重、布施、合掌礼拜、是世间之无上福田。成就圣所爱之戒,此非所坏,无败秽、非所渎、无所损、自在、智者所赞叹、无染污,导于定。
15 四沙门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也。
16 四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也。
17 四食:段食、若粗、若细也,第二解食,第三意思食,第四识食也。
18 四识住:缘色而竖立识,以色为境,以色为依,以喜为座,增长、增益、增广。友!缘受……友!缘想……友!缘行前竖立识,以行为境,以行为依,以喜为座,增长、增益、增广。
19 四不行处行:贪不行处行,嗔不行处行,痴不行处行,怖不行处行也。
20 四爱生:友!因衣服而于比丘爱生;友!因饮食而于比丘爱生;友!因房舍而于比丘爱生:友!更因有无有而于比丘爱生。
21 四行: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
22 复四行:不堪忍行、堪忍行、调伏行、寂静行。
23 四法足:无贪法足、无恚法足、正念法足、正定法足也。
24 四法受:友!有法受,于现苦当来亦苦报;友!有法受,于现苦当来有乐报;友!有法受,于现乐当来有苦报:友!有法受,于现乐当来亦有乐报。
25 四法蕴: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也。
26 四力:勤力、念力、定力、慧力也。
27 四处:慧处、谛处、舍处、止息处也。
28 四记问:一向记问,分别记问,反结记问,应舍记问也。
29 四业:友!有业,黑而有黑报;友!有业,白而有白报;友!有业,黑白而有黑白报:友!有业,非黑非白而有非黑非白之报,转向业之断尽。
30 四应证法:宿住之事,应依念而证;死生之事,应依眼而证;八解脱,应依身而证:漏尽,应依慧而证。
31 四瀑流:欲瀑流、有瀑流、见瀑流、无明瀑流也。
32 四轭: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也。
33 四离轭:由欲轭之离轭、由有轭之离轭、由见轭之离轭、由无明远之离轭也。
34 四系:贪身系、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身系也。
35 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也。
36 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也。
37 四入胎:友!有一类不正知而入母胎中,不正知住母胎中,不正知从母胎出,此为第一入胎;友!复次,有一类正知而入母胎,不正知而住母胎中,不正知而从母胎出,此为第二入胎:友!复次,有一类正知而入母胎,正知而住母胎中,不正知而从母胎出,此为第三入胎;友!复次,有一类正知而入母胎,正知而住母胎中,正知而从母胎出,此为第四入胎。
38 四自体得:友!有自体得,自思所作用而非他思;友!有自体得,他思所作用而非已思:友!有自体得,自思与他思俱作用;友!有自体得,自思与他思俱非作用。
39 四施净:友!有施、施者净,于受者非净;友!于受者净,施者非 净:友!有施、施者、受者俱非净;友!有施、施者及受者俱净。
40 四摄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41 四非圣言: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
42 四圣言: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也。
43 复四非圣语: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觉言觉、不识言识也。
44 复四圣语:不见言不见、不闻言不闻、不觉言不觉、不识言不识也。
45 复四非圣言: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觉言不觉、识言不识也。
46 复四圣言:见言见、闻言闻、觉言觉、识言识也。
47 四人:友!有一类人令自苦、勤自苦:友!有一类人令他苦、勤他苦;友!有一类人令自苦、勤自苦又令他苦、勤他苦:友!非令自苦、非勤他苦、又非 令他苦、非勤他苦,彼不令自苦,不令他苦前于现在世断欲、灭尽、清凉、觉受乐、自为圣性而住。
48 复四人:友!有一类人,有自利行而非他利行:友!有一类人,有利他行而非自利行:有一类人,非自利行亦非利他行;友!有一类人,有自利行亦有利他行。
49 复四人:于闇赴闇、于闇赴明、于明赴闇、于明赴明。
50 复四人:不动沙门、赤莲华沙门、白莲华沙门、妙软沙门。友!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正实开示此等之四法。故……乃至……当为诸天、人之义利、利益、安乐。
第二 诵品
一
“友!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正实开示五法。故……乃至……为诸天、人之利义、利益、安乐。
五法者何耶?
1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2 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也。
3 五欲功德:眼所识之色是可爱、可喜、可乐、可意而能令赍欲,又能令染着;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是可爱、可喜、可乐、可意而能令赍欲,又能令染着。
4 五趣: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也。
5 五悭:住处悭、家悭、利得悭、色悭、法悭。
6 五盖:欲贪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
7 五下分结.有身见、疑、戒禁取、欲贪、嗔恚。
8 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
9 五学处: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窣罗迷丽耶、末陀等诸放逸处。
10 五不能处:友!漏尽之比丘,不可能故意断生者之命;漏尽比丘,不可能以盗心不与而取;漏尽比丘,不可能行淫欲法;漏尽比丘,不可能正知而说虚诳语:漏尽比丘,不可能以爱欲意受用所蓄积--犹如前在家时。
11 五损失:亲属损失、财损失、病损失、戒损失、见损失。友!诸有情因其亲属损失、财损失、病损失、身坏命终之后,不生于无幸处、恶处、险难处、地狱;友!诸有情因其戒损失、见损失,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无幸处、恶处、险难处、地狱。
12 五成就:亲属成就、财成就、无病成就、戒成就、见成就。友!诸有情因其亲属成就、财成就、无病成就,身坏命终之后,不生于善趣、天界:友!诸有情因戒成就、见成就、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
13 恶戒、犯戒者之五患:友!恶戒、犯戒者因!放逸而大损失财富,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一患;复次,友!恶戒、犯戒者,恶名流布,此是恶戒、犯戒者之第二患:复次,友!恶戒、犯戒者,若近此等任何诸众,即: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等,无不得怖畏、意安19,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三患:复次,友!恶戒、犯戒者,于迷乱而命终,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四患;复次,友!恶戒、犯戒者,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无幸处、险难处、地狱,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五患。
14 具戒、持戒者之五功德:友!具戒、持戒者,因不放逸,得大财富聚,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一功德。复次,友!具戒、持戒者,善名流布,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二功德。复次。友!具戒、持戒者,亲近任何诸众: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等,皆得离怖畏,得安心,此是具戒、持戒者之第三功德。复次,友!具戒、持戒者,正念而命终,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四功德。复次,友!具戒、持戒者,身怀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五功德。
15 友!叱责比丘欲叱责他人时,于内心现前五法,应可以叱责他人:“我于应时语,非时不语。”“我应语实,不语不实。”“我应语柔和之语,不语粗语。”
“我应以慈心语,不怀嗔恚语。”友!叱责比丘欲叱责他人时,应于内心现前此等五法而叱责他。
16 五勤支:友!于此有比丘,有信,信如来之正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