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卍续藏第 62 册 No. 1204 莲修起信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破迷启悟,离苦得乐。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62 册 No. 1204 莲修起信录
莲修起信论卷第二
海陵 程兆鸾 录存
莲邦宝训下
释迦弥陀世尊宝训(原判诗一百数十首今择存二十余首)
微员末职任盂陵。百里花封愧得名。耿直一生为我性。朝朝念佛度幽冥。吾高邮城隍。
佛力无私胆气寒。问心无愧觉心安。方惭报国能忠孝。急进持名念佛坛。吾高邮土地。
地狱无门实有门。循环对报一时成。弥陀虽有无边力。难度无明苦众生。吾掌地狱判官。
心欲清闲意不闲。劳劳天上与人间。凶徒仍比乔柯甚。欲把乔柯次第删。吾副循环林宏。
千年怨气恨难消。一点丹心保汉朝。事到尽头难握转。空教碧血染青刀。吾汉关羽。
身居天界到人间。今日方知出世难。宫阙通明珠灼烁。何如横证出情关。吾等四天主。
缥缈天衣驾辇来。五云高处九重开。簪缨举笏随金御。齐诵宏名种福胎。吾忉利天主。
山河有相总虚华。识得归源即是家。精进持名须自悟。免教落寞滞天涯。吾查课童子。
三教归源本是空。三生了脱万缘通。悟明根本方为悟。一个如如未易逢。吾监坛一诚。
打铁成钢念一诚。东来业海度群生。弥陀念彻无边力。心地圆明愿自成。吾黄打铁。
僧颓寺败草青青。但见长空数点萤。有日慧光能普照。慈云法雨遍香亭。吾莲池和尚。
世人造业困娑婆。沉溺多年可奈何。速早修持登彼岸。如梭岁月易消磨。吾王日休。
极乐西方快乐邦。天花乱坠玉琳琅。法音演说齐鸣和。树鸟池流共阐扬。吾慧远和尚。
入定何如勤念佛。大乘方便易修持。一心不乱归空寂。自得莲胎托宝池。吾省庵和尚。
法雨慈云遍大千。登坛难把善言宣。迷顽颠倒心如醉。谁肯同归七宝莲。吾永明和尚。
人生易过是三春。莫为情缘缚一生。心里扫除心里事。梦中修炼梦中身。吾文殊也。
莲邦有路无人识。宝镜无尘永夜明。可叹业河诸弟子。何时功满出红尘。吾普贤也。
瓶中甘露味清凉。手握明珠百宝光。杨柳枝头开智慧。从今一洒免灾殃。吾南海老衲也。
手把新荷着意栽。薰修愿足证莲台。今朝极乐虽成果。也是当年净业来。吾大势至。
万朵金莲出寂光。众生何故弃家乡。若能反本归原体。便见庄严大法王。吾释迦老子是也。
寂光土里老头陀。丈六金身下业河。宝筏无边横愿海。祇凭本愿度娑婆。吾法藏比丘是也。
吾等无量劫前。立弘誓愿。法传东土。普度众生。原因浊恶愚痴。久迷业海。欲济大千佛子。共脱苦轮。净佛今立社化导世人。同修正法。普同念佛。功行甚多。惟当时时刷磨振作。一朝得一心不乱功夫。摸着本来面目。便知佛言非妄矣。吾今降此道场。为此地众生罪重。浩劫将成。实深悲悯。其未遭杀劫地方。因有二三善男女。代众生念佛。虔诚忏悔。今尔等须发大愿。开念佛忏。四十九日。具表哀恳。大数攸关。不可儿戏。劫数有无。全在一念相感。慎之慎之。
过去正法明如来宝训(原判诗十余首今节去)
尔等四十九日忏期已满。诸人心光圆聚。与诸佛菩萨大悲光相续不断。忏中仍有十五枝香心神不定。其间少度苦厄。毫??之灾难免。尔等业眼业耳。不见不闻。忏中诸佛菩萨。化无数亿各类趣身。通其言语。天曹地府。海岛龙宫。摄授道场。闻经听佛。化解冤愆。以消大劫。诸佛为众生悲心。粉骨碎身。难报万一。诸子各宜向西顶礼。以谢佛恩。各向虚空顶礼。以谢护法诸天龙。
余于同治三四年。夜间常梦大水。不以为异。独五年梦遍地波涛。不分边岸。天地晦冥。雨点如卵。俄见水及余檐。仓皇登屋。失足惊醒。心甚诧异。次日悬乩乞示。诸佛慈悲。遂有开普佛道场挽劫之判。余与同修虔诚启忏。忏中第三日。余寒热大作。遍体生疮。每一跪拜。肤如刀割。余忍病将事四十余日。不生退悔。忏满病亦旋愈。一诚菩萨判云。尔等举行此忏。担荷太重。故遭魔折。幸菩提愿切。未至中辍。可敬可嘉。初启忏至三十五日。上河堤决二百余丈。下河大小圩堤均溃。一望滔天。毫??之灾如此。倘全灾更不知作何景象。仍有感应者。余所居胜德圩。周广四十里。田三万余亩。他圩皆决。此圩岿然独存。当水至时。已平圩顶。势欲灌决。忽狂风大作。?树卷屋。是时风声水声。与众丁堵筑声。呼号啼哭声。惊心动魄。诸礼忏者不能坚定。扶鸾乞示。判云。在坛诸人。宜平心归坐念佛。此乃六欲天魔行威。因尔等数十日心光圆聚。欲以威力。损尔道场。尔等但摄定心神。毋妄生疑惧。吾赐符一道。悬之坛中。保尔等魔难化为吉祥。烦恼转成清泰。珍重。子初风小。丑正则水无波纹。堵筑既易。水亦顿退。此圩不独免灾。且获丰稔。感应道交。真不可思议矣。(兆鸾)谨志。
守檀横超菩萨宝训
弥陀一句超生死。念得圆融见法王。万劫千生冤尽释。刹那含笑证莲邦。横超降。净佛。吾生前为布客。六十年买卖真实。不肯少人分寸。持准提斋放生戒杀。死后无罪。且深信净土。来此守坛。我佛开此念佛横超之门。世间业识甚深。往往不信。近冥中大兴净业。各处城隍开念佛道场。已有九百三十处。凡世间人死过七七日。方照在世善恶。各受业报。四十九日内未经发落之魂识。即送入道场念佛。如果诚信不疑。即可化解冤愆。超生极乐。若无深信。依旧轮回。随业受报。净佛。尔可知虚空诸佛。设一道场。金瓦玉柱。琉璃宝阶。宫殿直到星宿天。常有诸佛菩萨往来说法。上界天仙。来此道场皈依受戒。各发菩提。
一诚菩萨宝训
现冥界佛法大兴。东岳大帝亦建念佛道场。开导魂识。凡在城隍案前不信念佛者。受冥刑数次押至东岳。如信念佛。送至大道场。忏罪往生。如再不信。即付阎罗。照阳世所造身口意三业。较量轻重发落。三涂对报。出苦无期。诸佛愍念众生。又由悟和长老说冥教法门。感通冥中。故诸神各各发心。了脱生死。此往劫前因缘定数。此数惟佛明了。吾等未证五眼六通。不知无量劫前因缘也。净佛行空狱了冤大忏。念普佛各七日。此十四日内。仗诸佛菩萨誓愿威神。照尔等在坛弟子。由无量劫来。所受无量身。诸佛菩萨一一化作无量各类身。放大光明。照十方世界。上至有顶。下至无间。通其言语。劝其念佛。摄授来此道场。闻经听佛。礼忏受食。醒其痴迷。消其冤怨。忏其罪业。醒悟者自然念佛。念佛一声。即吐一光。此光是众生本有之光。因展转六道。罪业甚深。此光不露。成为众生。其上界神仙。或由大忠大孝上生。或由修炼上升。或修上品十善上生。本来光明未露。福尽轮转。不出三界。佛亦名为众生。冥中神鬼二道身。三涂地狱饿鬼畜生等报身。所生身不一。皆曰众生。三界外诸佛菩萨皆法身。此道场开忏。尔等念佛光明。诸佛菩萨普照光明。及一切众生魂识念佛光明。光光相续不断。诸佛菩萨大光明幢。笼罩七道魂识。出三界。过金桥。历十万亿佛土。到极乐国。如弹指顷。如众生经过各土。动羡慕妄念。即下生所历佛土。不得生极乐国。极乐佛刹。无量无边。莲池之外。有疑城庄严。犹胜欲界忉利天。再过去有特罗蜜城。有化城。有懈慢国。方到莲池。入凡圣同居土。再进方便有余土。再进实报庄严土。再进常寂光土。凡修净业人。得一心不乱。所历境界。皆不动念。神识可直冲常寂光。入宝池中。投入莲胎。花开见佛。若遇疑化等城动念。即落边刹。莲胎修持经劫。方得花开见佛。彼处荷花开合为一昼夜。娑婆世界已一小劫。吾今判明。此吾之慈悲也。勉之。
往生者。视道力之浅深为梯阶。娑婆修一日。胜西方千年。因此处纯恶。彼处全善。功行攸分也。尔等十四日忏中。所度皆诸人生生世世善恶两缘。所谓善缘者。或曾为尔父母师长眷属亲朋。或曾受尔救济。此即尔之善缘也。所谓恶缘者。或尔等夙世之债主冤家。或误伤故杀他命。彼等作孽深重。受畜报身。不能报复。畜报罪尽。转为人道。因曾为尔等所杀。此即尔之恶缘也。善恶两缘。一众生有。诸众生又互相有。故无量无边善恶两缘。在三界内循环对报。无有了期。俄尔神鬼。俄尔王候将相。贫民贱役。俄尔地狱畜生。颠颠倒倒。或前为母。后为女。或前为子。后为父。或先为兄弟。后为畜。兄转人道。弟为兄食。凡夫改头换面。错乱因果。诸佛观之。暗里悲伤。可不畏哉。
净佛前问吾之来历。未便告尔。今坛内佛事消闲。吾告尔。吾宋时进士。不愿在朝。幼喜念佛。放生茹素。每日念佛五千声。每月放生一次。至五十八岁。发愿朝普陀。行至山东。遇一和尚。名星月。问吾生平何业。吾告曰。由第不仕。最喜佛。和尚曰。尔念佛何念。吾曰。最喜佛。不知何念。和尚太息曰。吾看尔身有光丈余。岂知仍是娑婆苦众生。吾问故。和尚开示净土方便法门。又赠无量寿经一部。语录二本。全说西方极乐世界。吾俯伏皈依。赐名一诚。寿至九十三岁而终。蒙观音大士接吾生西。投入莲胎。吾之莲花。周围应世间道路四十里。在极乐莲花是最下者。数百年来。在花胎内念佛忏悔。终不透彻一诚二字。蒙观音大士。说法数次。吾业障全消。真性悟明。花开见佛。摩顶受记。于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因吾在世只修持自己。不知发愿度世。落于小乘。今净佛忍辱精进。发如此广大悲愿。可羡也。
监坛一诚菩萨宝训
吾一诚也。呵呵。道场虽小。恒娑世界皆知。尔等七日施丹功德。可敬可嘉。十方世界。无量国土。六道众生。沾惠无量。惜诸修功行不深。定力不足。心光不能圆聚。解脱灵丹。不能变化无量。尚有八亿国土。未能得此功德。如诸人得一心不乱功夫。持咒做丹时。施放时。不起一妄念。一粒丹。仗佛力咒力。可化百千万万亿亿也。
守坛净广菩萨宝训
吾净广也。净佛等行消灾忏。虽不能全数消除。仗佛慈悲可减一半。诸君念佛。亦知念佛之利乎。念佛不独自利。兼可利他。利他即是自利。本无分别。今与诸修说几个譬喻。如屋三间。屋中均是尔等债户。追讨不休。一时却还不清。欲逃又被拦住。必将债户一一还清。屋内无人阻止。尔等自走出去。三间屋比三界。屋内债户。比尔等生生世世因缘缠缚。须要一一填还。债户还清出屋。比尔等念佛音光。普度情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