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7 16:19:40
|
只看该作者
用教育的手段将我们迷了的性德恢复光明。明德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就底下一句,亲民,这个亲就是亲爱,对人民的那个爱就像对自己儿女的爱一样。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圆满的付出,不指望你报答,爱护无微不至,护是保护你。孩子怎么办?孩子需要老师教他,老师再慢慢的告诉他,你父母对你的恩德,你要知恩报恩。所以一个人的长成,是要母亲跟老师密切合作才能教得好。母亲教儿女尊师重道。对于老师的尊重跟对父母一样,没有差别,老师才能教他;对老师不尊重,老师再高明也没有办法教他。为什么?他不能够吸收,不是老师不教,他吸收不进去。为什么他吸收不进去?吸收真正的因是在敬,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你能吸收一分;十分诚敬,你能够吸收十分。没有诚敬,佛菩萨来教你,你听,听进去了,你不能吸收,把它变成常识,不是智慧。换句话说,与你自性性德不相干。心性这门学问,还是要用心性才能吸收。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现在教学是多么困难!到哪里去找一个学生对老师一丝毫怀疑没有,百分之百的真诚恭敬。老师纵然能力差一点,学生真诚恭敬,学生学习会超过老师。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超越了。为什么超越?他的心太真诚了。我在讲经时候跟诸位分享过,有人问我,禅宗五祖忍和尚传法,为什么不传给神秀,他传给惠能?神秀跟五祖二、三十年,也是五祖的得意门生。六祖跟五祖认识,虽然在庙里住了八个月,只见过三次面,换句话说很生疏,为什么传给他?诚敬心不一样。神秀对老师、对佛法有一百分的诚敬,他只得一百分。惠能,对老师、对佛法,他有一万分的诚敬,所以他得的是圆满的,道理在此地。不是老师那里能有多少你能得,不是,完全在自己。
一个老师教学生,我跟李老师学经教,他开一个班,这个班的学生二十多个人。两年,他教了两年,我们成就的人,三、四个人,不是个个都成就。个个都学会讲经,但是成绩不一样。那是什么原因?老师一样的教,是问对老师的诚敬心。如果对老师还有怀疑,老师也很留意。有些老师讲经的时候,对待同学的地方,我感觉得有疑问,但是不敢问,好像老师待人不公平。一个月之后,老师看出来了,把我叫到房间里面去问我,是不是有怀疑?是的。老师给我解释为什么对学生不公平,学生真正想学的,有打有骂,打了骂了他不会走的,他会更认真学习;有些学生很爱面子,稍微责备他一点,脸就红了,这就不能教了,就得用好言去安慰他,不要结冤仇。我才明白这个道理,老师的心对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心不一样。来了,你不好意思开除他,你要开除他,可结冤仇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给人结冤仇,常常用欢喜心待人接物。我们这才明了,又学到了一招。
真正肯学,责备他没有学好,懒惰懈怠,责备他,他感恩,他会更用功努力,会依教奉行。这是好学生,这学生能教得出来,你可不能放弃他。可是禀赋上,经上所谓的善根福德不一样,善根不是一世修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所培养的。有善根、有福德,还要加上因缘,因缘是什么?肯坚持,锲而不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那就有大成就!所以能不能学成功,能学多少,有多大的成就,统统自己负责任,这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印祖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就是完全在诚敬两个字,真诚恭敬。所以尊师重道不是老师要你诚敬,你诚敬才能契入,诚敬才听得懂,诚敬才能够入佛门,是这么个意思。老师看到你诚敬,就晓得你能够契入,你是个法器。没有诚敬心,老师怎么教你没用处。换句话说,他也不用操那个心,你既然不认真学,他也不会认真教,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诸佛菩萨真的慈悲无尽,慈悲到极处。垂迹度生,垂是下垂,他在佛的地位到人间来;迹是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有缘,他自然就遇到了;遇到,一个喜欢教,一个喜欢学,师资道合,这才能把道传下去。
「故下云」,下面经说,『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这个我们从最明显的例子来看,阿弥陀佛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地球上,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印度。为什么不现在中国?中国聪明的人很多,真诚恭敬的人也不少,为什么不现在中国?如果将中国跟印度一比较,我们就明白了。那就是当时印度人,印度是宗教之国,印度是哲学之国,特别发达,印度人普遍都修禅定,容易开悟。中国古人教学,虽然重视禅定(就是清净心),没有达到印度的标准。印度人是真正入了定的境界,所以他能够见到六道轮回。在定中,时间空间没有了,我们这个小世界,上面是二十八层天,下面一直到无间地狱,他全都看到了。这在中国没有,一个也没有。换句话说,印度人无论是求学,戒定慧的功夫都比中国要超过很多,佛应化在那里对。应以佛身得度,释迦牟尼佛现佛身。
在中国,中国人崇拜圣人。我们要问,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些人是不是佛菩萨来应化的?我就这个问题请教过老师,提出来请教李老师,我怀疑他们都是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老师回答我,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他身分没有暴露。理上是有,可以讲得通,三十二应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在中国以圣贤身得度,中国人喜欢圣贤,就以圣贤身来教化。佛没有自己的意思,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示现在人间,他还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那个分别执着是随顺众生的,不是自己的。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八十年,从出生到灭度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如果起心动念,他是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如果有分别执着,他是小乘。这个我们才真正认识佛菩萨,真正认识圣贤人。
大乘教里面教我们放下执着,于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着了,你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是这么得来的,这个不能不知道。修戒定慧是手段,用这个手段达到放下,不放下就证不到,放下就证得了。我没有这个修行,我放下行不行?行,只要放下,统统证得。放下分别,不但不执着,分别心都没有了,这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成佛了,比菩萨高。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给我们做的表演就是,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能放下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换句话说,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起心动念就是妄心,不起心不动念用真心,用真心的人就是佛菩萨。佛把这个道理在大乘经上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明白,希望我们学的人真正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
佛有无量智能,我这一放下,真有这么多智能吗?真有。为什么?无量智慧是你本来有的,不是学来的。你现在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的智慧就现前,你就成佛了,成佛才能普度众生。佛法教学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不是教你有很多知识,不是的。这是东方跟西方教学不一样的地方,东方着重在开悟,西方人着重在广学多闻,他们学的是知识不是智能。有智能的人决定有知识,有知识的人没有智能。知识有局限性,有后遗症;智慧没有局限性,它是圆融的,没有后遗症。我们到底要走哪条路是由自己决定,别人不能给你决定,别人只能给你建议。再好的老师,佛菩萨示现,也是给我们指出一条路让我们走,走路还是靠自己,自己不走,不能成就。
批注里面给我们解释「酬」字,酬是什么?「报也,答也」,报答。酬愿就是俗语里头讲的还愿,「谓实践其本愿」。佛在没有成佛之前,跟我们一样的时候,曾经发过愿,现在成佛了,成佛这个愿要兑现,这叫酬愿。弥陀的愿就是指因地中的四十八愿,我们前面学过。他四十八愿用五劫时间完成的,经上没有说中劫、小劫,那就是大劫,五个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劫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是很大的数目字,今天讲天文数字,经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因为前面我们学过,时间不是真的,所以佛说五劫,说无量劫,都是随顺众生讲的,在他自己分上决定没有,这随众生的意。
通常跟我们讲小劫,一个小劫是多长的时间?人寿,人的寿命,最短的时候十岁,平均年龄。每一百年加一岁,一直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人寿命最高的时候。寿命愈长,福报愈大,八万四千岁就到头了,不能再往上升了。不能往上升就往下降,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阿弥陀佛在因地,这用我们现在话说,参学,到哪里参学?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剎土里头去参学。五劫这么长的时间,每一尊佛的剎土他都到过,这个剎土里面,好的地方他统统学习,不好的地方就不要。五劫的时间,采取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真善美慧,去干什么?去建造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成就了,极乐世界里面的庄严(依正庄严),是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不能相比的。为什么?它是集一切诸佛剎土里头美好之大成,缺点找不到。所以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哪个人设计的,不是的。总结四十八条,就是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从哪里来的?五劫,我们讲参学、考察一切诸佛剎土得来的。就凭这四十八愿成就了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怎么来的要晓得。
四十八愿里头,「一一之愿,皆为法身」,每一愿都为法身而发的。「今则法报化三身成就矣」。法身是体(本体),法身就是无量光,法身没有形相。惠能大师给我们说的五句话,前面四句是法身。第一句是本自清净,第二句是本不生灭,法身没有污染,法身没有生灭;法身本自具足,它虽然什么都没有,它一样都不缺;法身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自性本定,从来没有动摇过的。最后一句能生万法,就是能现报身、化身。现报身是在实报庄严土里面度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现应化身是度十法界的众生,从体起用。
「又一一之愿,皆为众生。是故必然酬愿度生」。成佛哪有不度众生的道理!为什么成佛?就是为度众生而成佛。我们今天学佛,无论在家出家都发了愿,发了什么愿?四弘誓愿,无论你是有心、是无心,你都念过这个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切诸佛菩萨所发的总愿,总愿就这一条。我为什么学佛?为度众生。为什么持戒?为什么修定?为什么学教?全是为了度众生。度众生首先要有德行,德行从哪里来?从持戒来。所以不成佛就没有戒,没有戒就没有德,就不能度众生。除了具足戒德之外,你是个有道德的人,不修定不行。为什么?不修定,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智慧德相不能现前,你度不了众生,修定是为这个。度众生的本事不是跟佛学来的,完全是甚深禅定悟入自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就像阿弥陀佛一样,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他才能度众生,才能够召集这些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在一起共修。
极乐世界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法性土,我们看不见,有定功的人可以看见,没定功的人看不见,因为它不是阿赖耶变现的。我们今天所能见得到的,这个身心世界都是阿赖耶变现的。我们的心是阿赖耶,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是阿赖耶识,我们的分别心是第六意识,我们的身体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境界相,这是生灭法,有生有灭。如果是法性,法性不生不灭。所以一定要晓得,诸佛如来实报土统统是法性变的,我前面所讲的,阿赖耶转八识成四智,是四智现的。四智没有生灭,不生不灭,四智是清净的,没有污染,不一样。
八识是有污染,是有生灭,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生灭法。六道在十法界里头,四圣六凡叫十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秽土。虽然是净土,净土它没有善恶,入平等境界。六道里面有善恶,善恶是分别执着。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对下面六道来讲,它清净,六道染污。它为什么清净?生到那个地方的人,最低的层次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是圣人,不是凡夫。所以四圣法界四种圣人,他不是凡人,他是佛、菩萨、缘觉、声闻,这四种人居住的环境。但是他们依旧没转识成智,他也是生灭法。纯净纯善,生灭法里头纯净纯善,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的行为,变现出净土。
如果真正达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一场梦,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这个境界出现了,十法界没有了。这十法界是假的,实报土真的。在实报土里修行,决定没有退转,这是实报土无比殊胜之处。在那个地方只有往前进,没有往后退的,但是进步有早晚不同,有的人进步很快,有的人进步缓慢,完全在自己用功是不是精进。精进不懈怠,他就提前脱离;如果说是不精进,他有退转,但是退转的底限是阿罗汉,不会退到六道凡夫。只是在四个阶级里头,佛、菩萨、缘觉、声闻这里头升降,不会到六道轮回来,所以称他是圣人,六道称为凡夫。
这些事情,我们没有定功,不是自己见到的,但是佛在经教里头说得很多。我们相信佛没有妄语,佛的话句句真实,我们不能有丝毫怀疑,我们能够依教奉行,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生净土这个太殊胜了,为什么?只要生到净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是阿弥陀佛的本愿。阿惟越致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退转,三种不退转他都证得了,第一个位不退,第二个行不退,第三个念不退。位不退是小乘,行不退是菩萨,念不退是法身菩萨,就是明心见性,他只有向前,没有往后退。什么菩萨?实报庄严土的菩萨,生到极乐世界统统是实报土的菩萨。
所以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有这个名,实在的?实在的没有。实在那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统统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的菩萨才叫做阿鞞跋致,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换句话说,生到极乐世界,你没成佛,你是菩萨,可是这个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佛差不多。因为你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跟阿弥陀佛一样,同时遍到十方法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因为你还没有成佛,所以到一切诸佛剎土,一定先去拜佛,供养佛,听佛讲经说法,这是上求。同时你又能够分身无量无边,这一尊佛剎土里面十法界众生,过去跟你有缘的就会起感应,你自自然然去帮助他。帮助他,现身说法,不是自己的意思,是那众生的意思。众生希望见佛,你会现佛身;他喜欢菩萨,你现菩萨身;他喜欢天人,你现天人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有能力现什么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你读了之后就明白了。所以佛现身没有一定的,佛没有身,能现一切身;佛没有起心动念,能说一切法。
佛门有,其它宗教也有,伊斯兰教第一个传法的人穆罕默德,他就不认识字,你看他能够说出一部《古兰经》,穆斯林修学的根本经典。他说出来,别人把它记录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