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公上人讲读诵集第二九一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21:3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读诵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等于四十八篇。跟李老师的五十篇很接近,能够把这部经背下来,一方面学了佛,一方面也学了文言文,一举二得。根一定要扎,没有根,难!纵然修成功,往生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很低。如果你能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学好,它会帮助你提升品位,这个利益就太大太大了。为什么不干?用真诚恭敬心,执是执着,执着不是好事情,在此地执着是有必要的,执着什么?我就执着一部经,我就执着这一句佛号,其它的都不执着,统统放下。持是保持,保持什么?念念不失。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忆佛是心里想佛,心里真有佛,真有《无量寿经》,真有阿弥陀佛,念兹在兹。用这种心,用这种手段,执持是手段,真诚恭敬是心,读诵这一部《无量寿经》,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能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又《小本》曰」,《佛说阿弥陀经》,「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世尊,《弥陀经》不长,《弥陀经》上四次劝导,这是劝导的话。如果有人已经发愿,发愿求生净土,已经发愿是过去的,他已经往生;今发愿,今天发愿,今生发愿,今世发愿,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当发愿是将来,以后应当发愿。底下一句说出来了,发的什么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我希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就是前面所说的,一成一切都成就。一个得到,极乐世界得到,你一切都得到,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五集)  2011/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55》)


    ...两句就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做到了,你有福。《感应篇》你做到了,你有大福;十善业做到了,你有圆满的福报。

      所以儒释道这三个根,这是世出世间福德的根本,你能不修吗?你要没有这个根,佛来教你,也只能给你阿赖耶里头种个善根,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生不能成就。为什么?没这个福气,佛家讲缘分,这个福缘,你没这个福缘,你有这个福缘你才能有成就。你细心观察每一个往生的人,他要没有这个福德的根源,他不能往生。第一福具足了,才能生出第二福,第二福是什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小乘福,也叫二乘福,声闻、缘觉都以这个为根基。再往上提升,这大乘菩萨的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这三福,三条十一句,十句是成就自己,最后一句是成就众生,那就是为作大施主,劝进行者。自己成就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需要别人来帮助我,我哪有能力帮助别人?所以法施普遍利益,帮助一些无福闻法的众生,给他阿赖耶识里头下佛法的种子。他要真修福,他这一生会成就;他要不修福,这个种子会到来生后世,到哪一生你遇到缘了,你再修福,就会成就。没福不行!

      世尊一生的行谊,福慧双修,每天都在真干,一切时、一切处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释迦牟尼佛立刻就伸出援手,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讲经教学教化众生,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我们后人怎么比都比不上。他的福报大,身体好,老而不衰,一样教学...(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八集)  2011/1/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58》)


    ...不是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连自然现象也说不上。所以大乘教里面常常用一句话,叫「法尔如是」。法就是一切法,尔,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去想,你也不要去研究,也不要去议论,它就是这样的,这就对了,你真的觉悟了。这个事实真相,是心思言语都达不到的,言语说不清楚。所以说「言语道断」,言语这条路断绝了、不通了,「心行处灭」,心行是我们的思想,思惟也达不到,了不可得。它存不存在?存在,不但存在,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说得好,不但存在,它具足一切法,遇到缘,一切法就现前。它要不具足一切法,它怎么能现一切法,它能现一切法,当然就具足一切法。我们今天在学习,面对着经文我们可以读诵,不能想象,我们可以言说,不能分别、不能执着。如果我们用真诚心、恭敬心,什么叫真诚?一念不生叫真诚。换句话说,讲席里面常说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真诚,那就是恭敬。真诚、恭敬时间久了就豁然开悟,他就明白了;明白了之后,大彻大悟之后,你也不能够思惟想象,你也不能够议论。妙就妙在此地,所以称它作妙法。

      下面第十三,「本性空。谓一切法本性清净,离性离相故。」离相好懂,怎么叫离性?老子说得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本性,已经错了。那不叫本性叫什么?本来没有名,给它起个名字可以,如果执着这个名字就错了,名是假名,不能执着,不执着就对了。所以对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六一集)  2011/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61》)


    ...候没有光盘,录音带一盘,一盘录音带送给我,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当中的开示。倓虚老法师是东北人,乡音很重,我只大概听到三、四成,很多听不懂。但是我很有耐心,我听到三十遍,他的话我全听懂了。以后我找北方的同学把这一卷录音带写成文字,还印成小册子流通,里面讲锅漏匠的故事,念佛,还讲一个徒弟参禅的,以后做了土地公。遍数不多不行!

      所以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古人教导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千遍不多!那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千遍,你心定了,千遍是戒律,因戒得定。譬如古人读经,读《华严经》的有,读《法华经》的,你看,无尽藏比丘尼读《涅盘经》,都是大部头。一天读经时间最好不少过十个小时,用读诵的方法,读经不要去想经的意思,规规矩矩照着经文去念,不去想它,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经的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跟念佛一样,不怀疑,不夹杂,一直念下去,一天十个小时。念上个三、四年,就是一般根性,中等根性的人,他清净心就得到了。一天受十个小时的训练,训练什么?训练你不打妄想。不念经的时候会想,会胡思乱想,念经又不准你想意思,就根本不准你想,那就是什么?那就是修定。得明白这个道理,你一想,定就失掉,把你功夫全破坏了。念经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叫你开悟,定久了,三、四年得定,六、七年就开悟了,目的是在开悟。十年就可能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在教下叫大开圆解,那个境界跟禅宗里面是平等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二集)  201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2》)


    ...常的想,为什么做不到?就是没有真实慧,可见得关键确实是在这一句。如果你有真实智慧,你的愿就可以能兑现,你有能力去做到,才真正是植众德本,自性里面的性德都显发在外面。

      下面说,「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学习世出世法没有例外,最好的学习就是教学,古大德常说「教学相长」,所以最好的学习是教学。特别是对于中下根性的人,因为你天天要教,你就不能不读,不能不修,这是什么?对治我们烦恼里面的懈怠、懒散。多少发心的人因为懈怠而退堕,这样的人古今中外太多太多,所以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这是唯一一个善根。精进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到可真不容易,最好的方法是教学,你天天要修行,不真修境界提不上去,天天要读诵经典,要备课,不读诵,你没有办法教人,你讲不出来。身行言教是菩萨对治懈怠最好的方法,帮助你勇猛精进。教化众生得真干,目的是要让这些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目标非常鲜明,教学的目的是成佛,这个方向是成佛之道,有进无退。这一生就像前面所说的,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这一生当中,这是阿弥陀佛最喜欢听的一句话。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根利智,佛门里面所说的上上根人他就成就。中下根性的,可以逐渐的完成,先求得三菩提心,三翻成中国意思是正,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觉,三菩提心翻成中国就是正觉心,入门。世间人也有觉,但是不能称为正觉,为什么?这个正一定是跟无上菩提同一个方向、同一条道路,这才是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辟支佛这两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三集)  201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3》)


    ...成就积功累德。真如、实相都是自性的别名;换句话说,这三句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有的。

      「《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什么叫第一义空?第一义空是术语,《佛学大辞典》说,「对于小乘之涅盘而云大乘至极之涅盘为第一义空」,小乘叫偏空,「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盘者空亦空」,空都不执着,这另外给它定个名词叫「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其实着了名相都错了,老子《道德经》头一句话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说不出来,能说出名相,名相全是假的,这是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听教诵经,这是我们最平常用的,听教就是上课听讲、读诵,必须要懂得三个原则。第一个,不着言说相,我们听经不要执着他的言说,要听他所讲的意义。他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都不要紧,都无所谓,要听他的意思,不执着言说相。看经呢?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相,执着言语相错了,执着文字相也错了,不能着相。第二个,不能执着名字相,譬如这里讲小乘是名字,涅盘也是名字,第一义空也是名字,偏真但空还是名字,这个名字相是假的,也不能执着。你明白它的意思就行了,随便他怎么说没关系,只要我在这个里头把意思体会到。第三个,不着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讲望文生义,就是听了之后我有自己的意思,不行。为什么不能?因为佛没有意思说出来的,你怎么听了会有意思出来?那意思是你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21:34:45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佛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三集)  201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3》)


    ...要听他所讲的意义。他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都不要紧,都无所谓,要听他的意思,不执着言说相。看经呢?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相,执着言语相错了,执着文字相也错了,不能着相。第二个,不能执着名字相,譬如这里讲小乘是名字,涅盘也是名字,第一义空也是名字,偏真但空还是名字,这个名字相是假的,也不能执着。你明白它的意思就行了,随便他怎么说没关系,只要我在这个里头把意思体会到。第三个,不着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讲望文生义,就是听了之后我有自己的意思,不行。为什么不能?因为佛没有意思说出来的,你怎么听了会有意思出来?那意思是你的,不是佛的。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自己意思生起来不是如来真实义。这样才叫会听,读诵的时候会读,这样读诵、这样听经会得三昧、会得定,会开悟。

      如果你着相,着相无论是着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你都不能得定,都不能开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着这三种相你学的是佛学、是知识;你不着这三种相,你是智慧,你会得定,你会开悟。这是世法跟佛法修学心态不相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今天学佛学的是什么。佛法修学,无论用什么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戒定慧,离开戒定慧不是佛教的法门,佛教的法门决定跟戒定慧相应。譬如你诵经,诵《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初学的人大概念两个小时,字字句句念清楚,不着文字相、不着名字相,一直念下去,自己没有一个念头起来。有念头是什么?就像照,一看到这个就觉悟,那是照见,你没有去思想...(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三集)  201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3》)


    ...百卷第三十一卷,「能使诸法实相空,名为第一义空」。诸法实相空是什么?这一句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对这个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它就空。你还有一个诸法实相空,你已经不空了;心要寂静,寂静是真心,真心里头不能有东西。《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一个字都不能执着,你要是执着一个字,错了,佛都流眼泪,在旁边说:对不起你,我害了你。佛是真的害了你。佛没有害你,你自己害自己,你错会了意思。马鸣菩萨讲得那么清楚,教你不要执着言说相,换句话说,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言说不能执着,文字不能执着。不执着名词术语,不起心、不动念,这样听讲、这样读诵会开悟,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可是几个人能做到?大概是像惠能大师那一号的人物可以做到,别的人都不行。看经着了文字相,听讲着了言说相,所以怎么看、怎么听还都是自己的意思,未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你没了解,就是你着相了!离一切相,这三种相都要离,可执着不得。所以,讲经的人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经的人听而无闻、无闻而闻,那个才妙。所以第一义,难!

      「《观佛三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这个第一义就是讲的佛如来果德,妙觉位的果德,真如实相这是第一义空,说得没错。我们怎么样?全着了,文字相也着,名字相也着了,我们给人讲还是讲这些东西。那这是什么?这叫佛学,不是学佛;如果是学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三集)  201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3》)


    ...里面本来具足智慧德相,佛菩萨是恒顺众生,随心应量,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没有意思,没有浅深,也没有广狭,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众生听到个个都欢喜,众生根利的他听的意思很深,众生根性很薄的他听的意思很浅,听的人个个都得利益。这个得利益就像古人的比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听的人他自己心里明白,妙就妙在这里,所以法叫妙法。你听经闻法能得多少,全是你自己,与外面不相干,与老师也不相干,全在自己。老师为我们讲解,老师的境界我们不知道,世间老师讲,意思就很浅近;有修有证的老师去讲,高深莫测。得不得利益?得利益,肯定得利益。如果要不得利益,他不就白讲了!哪有这种道理的?

      所以马鸣菩萨教给我们,读诵、听教要懂得三个原则,第一个不执着言说相,读诵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这名词术语;不执着心缘相,心缘相是你只恭恭敬敬、诚诚恳恳读下去,不想文字里的意思,都不要去想。这样的读诵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学成功,遵守这个方法去读、去听,遵守这个方法这是持戒。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修定,没有分别不用第六识,没有执着不用第七识。你不用第六识,妙观察智就现前;你不用第七识,平等性智就现前。换句话说,你的心是清净平等的,清净平等心叫三昧。久久熏修,自然开悟,开悟之后你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量义,这是法喜充满。为什么说无量义?自性无量,自性无量就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真会念。听教亦如是,听教就是听讲,像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我们分享。你要能守住这个原则,这一堂课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修什么?修戒定慧,用这个方法将戒定慧一次统统学了,每天都用这个方法。人家真用功的人一天八个小时、十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八集)  201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88》)


    ...遵守这个方法这是持戒。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修定,没有分别不用第六识,没有执着不用第七识。你不用第六识,妙观察智就现前;你不用第七识,平等性智就现前。换句话说,你的心是清净平等的,清净平等心叫三昧。久久熏修,自然开悟,开悟之后你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量义,这是法喜充满。为什么说无量义?自性无量,自性无量就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真会念。听教亦如是,听教就是听讲,像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我们分享。你要能守住这个原则,这一堂课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修什么?修戒定慧,用这个方法将戒定慧一次统统学了,每天都用这个方法。人家真用功的人一天八个小时、十个小时,最好是十个小时,听经可以听光盘,或是在网络、在卫星。读诵就用经本,一本书不更换,没开悟不看第二种,开悟我再广学多闻。开悟的样子是什么?最普通、最普遍的答问,别人有疑难问题提出来,你应对如流,不用思考,智慧开了。你没有去想想这个问题,这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提出来,自然就回答。往往答完之后自己感到欢喜,我答得很好,我怎么会这样答复。自己要想想这个问题,想怎么答,还答不出来,妙!这是什么?智慧现前,就这么回事情。

      「此三忍成就,故曰忍力成就。」一个安苦,安贫乐道;第二个能够忍受一切人的批评,特别是恶意的都能忍受。不但不计较,而且还有感恩的心,这个难,真正有感恩的心才得到受用。为什么没有感恩的心?你没有得受用。得受用,听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八集)  201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88》)


    ...经》婆罗门女,佛菩萨没有叫她放弃婆罗门教,她两样都学,婆罗门是她的宗教,佛教是她的教育,不冲突。信仰宗教,在学校一样念书,学校没有说你有宗教信仰不可以到学校来,没有这一条。我们把这个说给他听,他很惊讶。这是你说的吗?不是,经典上这样说的,你去看就明白了。佛陀是教育,但是现在社会国家把它列入宗教,我们称它是宗教的教育。对外要忍,忍才能够化解误会、化解对立、化解冲突,如果说一听到就生气,那就错了,这个怨愈结愈深,这样会造成无谓的冲突。这是讲外忍。

      第三,「云何名菩萨法忍?佛于诸经说微妙义,诸法寂静,诸法寂灭如涅盘相,不惊不怖。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经,不知是法,终不得菩提。是故菩萨勤求咨问读诵,是名法忍。」法忍是什么?修学佛法要忍,特别是大乘。我们从世尊一生教学的历史就能看出,世尊开悟之后,从鹿野苑度五比丘,这是教学的开始。最初五个学生,以后慢慢愈来愈多,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是常随弟子,始终跟着佛,佛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没离开过。佛对他们的教导,你看前面十二年讲《阿含经》,小乘经。我们知道,佛依二谛说法,佛讲经教学根据二谛,前面学过,真谛跟俗谛。真谛是佛亲证的境界,那个境界高深莫测,一般人不懂。不懂,对他就没有缘分,他听不进去,他听了怀疑,甚至于就离开了,他不知道自己程度不够,他说你胡说八道。所以佛的教学有善巧方便,先教世谛,教你怎样做个好人,怎样得到幸福美满的一生,这大...(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九集)  201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89》)


    ...中肯,忠恕,要原谅他。我们今天知道了,抓紧时间补习,把这门课补出来,我们就有能力承传。这个历史的任务、祖宗的慧命,中国古人讲「为往圣继绝学」,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我们今天要把这个担子担起来。绝学、慧命要从我来传起,你发这样的心,你就得到三宝威神的加持、祖宗福佑,祖宗保佑你,你是三宝的传人,你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的传人。能不能做到?具足忍力的人就能做到,经文上说「忍力成就」,你能忍你就能成就。这是菩萨法忍,学佛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心态。

      「我若不解是经,不知是法,终不得菩提」,我们要常常讲,我如果不解《四库》、不解经藏、不知是法,终不得菩提。要常常有这个心,鼓励自己。「是故菩萨勤求咨问读诵」,认真努力,求学!古时候求学有老师,寻师访友,今天老师没有了,可能志同道合的你也找不到,但是今天有异方便,就是跟古人不同的方便,这些经书很容易得到。这个异方便是印刷术发达,古时候没有印刷术,书是要抄写的。抄写,你想想看你一生能抄多少,那个太辛苦了。而且你找不到,那时候的书分量太少了,你到哪里去找到书你去抄一本。现在这个不操心了,《大藏经》、《四库全书》从前人不敢想象,什么人家里能够有一套《大藏经》?我告诉诸位同学,我在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我才知道,我们安徽省一个省有多少部藏经?两套半,完整的只有两套,还有一套是残缺的,你就想想看。我们那个省文化还算是不错的,还是高文化的。《四库》有没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九集)  201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89》)


    ...。所以我们要生稀有的心,来受持这一部法宝。

      第二「离垢」,佛法僧里面清净、清白,没有丝毫的染污。第三「势力」,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的能量,它有高能量,我们今天也说为磁场。经典所在之处,你能够发现你进入这个地方,这地方藏的有《藏经》,你会感到这个地方很温馨、柔和、喜悦,你能感受到这些,感到这个地方非常安全。你的烦恼、忧虑、牵挂,到这个地方自然好像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些典籍都是佛菩萨、圣贤人他们的智慧结晶在此地,能量能不好吗?现代人,人都富起来了,有不少人请一部《大藏经》在家里供养。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虽然他不看,放在家里磁场不一样。对于这个经典愈恭敬,磁场的能量就愈大;如果你常常还翻阅、读诵,那个加持的力量就更大,它真的能保佑你一家平安、和谐、幸福。这不是迷信,这有科学做根据的。第四「能庄严世间」,最殊胜的,就是我刚才讲的磁场的庄严,我们中国人讲气氛、氛围。第五「最上」,世法里头一切法,三宝在最上,他是正觉,没有一丝毫邪知、邪见、邪念;换句话说,纯净纯善。《大学》里面所谓「止于至善」,古人有一句话说「世间好语佛说尽」,这世间的好话在佛经都说尽了。第六「不变」,永恒不变,为什么?他的思惟、言行都跟性德相应,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具足这六个意思,称之为宝,佛具有这六个意思,法也有这六个意思。僧是真干的人,「随其教法而修业者」,这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实、听话、真干,无论在家、出家、...(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二集)  2011/2/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92》)


    ...《文钞》里头讲得很多,孝亲尊师是世出世间学问大根大本,如果没有孝亲、没有尊师,佛菩萨来教你,没用,你得不到。能得到的是真正能体会,这是以前李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他说你看到宗门的语录,和尚,和尚是亲教师,常常提到的,你会么!这「会么」是什么意思?你能体会言语、文字当中的意思吗?就是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你能体会吗?你能懂得吗?那才叫会。用什么方法去体会?真诚恭敬。所以印祖说,一分真诚恭敬你能体会一分,二分真诚恭敬你能体会二分,十分真诚恭敬你能体会十分。没有真诚恭敬你什么都体会不到,你在言语里头听不懂,你在文字上也看不懂;有真诚恭敬心,才能听到言外之音,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悟处。读诵、听教,没有悟处那都不算数。怎样才有悟处?那一定要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诚心。你看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头跟「诚」下了个定义,什么是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是曾国藩先生讲的,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诚。起心动念,胡思乱想,这哪叫诚?诚意没有了,你什么都得不到。所以,悟一定是从三昧来的,三昧就是清净心。这就讲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是戒,长时熏修是定,定能开慧。智慧开了,所以一闻千悟,那叫会了,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那叫会了,你真会了。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听五祖讲《金刚经》,我们知道他不认识字,肯定不用经本,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三集)  2011/2/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93》)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