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8-8 11:03:5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爱人还是对的,往后三千年爱人依旧是对的,没错。义是循理,我们常说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不能违背情理法。礼是礼貌、礼节,非常重要,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要有秩序,不可以乱来,礼有节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分。智是理智,告诉我们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会出乱子,人要有理性。最后一个字是信用,要守信,不能妄语,更不可以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的四德。再延伸出四维八德,千年万世它不会改变。不是科学里头的定律,这个人发现了以为是真理,过个一、二十年别人发现你是错误的,把你推翻。所以现在科学家没有敢说他发现的东西是真理,永恒不变不敢讲。中国东西是真理,永恒不变,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继续往下看,「此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的《往生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这个一真法界就是指极乐世界。「即事而真,当相即道」。极乐世界没有一样不真实,没有一样是虚妄的。什么叫真实,什么叫虚妄?不生不灭叫真实,永恒不变的叫真实。有生有灭的是假相,会改会变的是假相,这在极乐世界没有。所以极乐世界即事而真,当相即道,道就是自性,就是实相。「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一即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因为这个经上讲的字字句句全是介绍极乐世界的状况,极乐世界的人事物全是真的,也就是全都是不生不灭,不变不改。
明朝蘧庵大师说,「琼林玉沼,直显於心源」。这是讲物质环境,琼林是宝树,极乐世界的树林,森林,玉沼是宝池,七宝池,直显於心源,从哪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自性变出来的相叫法相,跟法性是一体,见相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相,这是依报。下面讲正报,「寿量光明,全彰於自性」。自性跟心源是一个意思,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福德,圆满的福德,无量光是智慧,圆满的智慧,为什么?称性。智慧、福德从哪里来的?是自性流出来的,自性流出来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流出来的永恒不变。自性里头有无量无边无尽的智慧、无尽的福报,不是从外来的。我们迷失了自性,智慧、福报全没有了,要靠什么?要靠修。凡是修得来的不是自性本有的,它有局限、有范围,而且有生灭、有变化,无常,从自性生的常住。
幽溪大师《圆中钞》里头说。《阿弥陀经》有三大注解,第一个莲池大师的《疏钞》,第二个蕅益大师的《要解》,第三个幽溪大师的《圆中钞》,《弥陀经》的三种注解。幽溪大师他说,「夫琼林玉沼,寿量光明,固一切诸法之相也。然则直显於心源,全彰於自性,顾何相之可得哉!此正无相不相、相而无相之正体。(即指实相)」。极乐世界所有的现相非常奇妙,跟我们这里完全不一样,我们这是心现识变,它那里心现没有识变,全是真实,无相不相,无相无不相,相而无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个境界多美好。
「盖吾人心性,量同法界」。这桩事情一定要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灵明洞彻,湛寂常恒」。这是形容自性灵明洞彻,换句话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像外国宗教徒对於上帝的赞美,全知全能,在佛法里头全知全能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谁?是自性,每个人的自性是平等的。所以大乘教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能承认,不能推辞。佛太高了,我怎么配得上,不敢当。佛讲的是真话,没有妄语,千真万确的事实。从哪里讲?从你的本性,就是自性,自性是佛,相虽然不是佛,性是佛性。所以佛在《观经》里面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八个字是净土宗建立这个宗派法门理论的根据,根据什么道理?就这八个字。我们的真心是佛,真的是佛,现在为什么不是佛?现在我们没有用真心,用妄心。虽用妄心,真心没有失掉,只是迷了,回过头来用真心,不用妄心,成佛就很快。想想我们愿不愿意用真心?用真心没有虚妄,现在这个社会别人都用妄心对我,我用真心对他,我岂不是吃大亏了?怕吃亏不敢用真心,怕吃亏不敢成佛,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状况。如果真搞明白、搞清楚了,我不怕吃亏,我不怕上当,他就成佛了。
你们看看来佛寺老和尚的光碟,老和尚待人接物用真心,从来没有用过妄心。人家骗他、打他、骂他、侮辱他、陷害他,他完全承当,修忍辱波罗蜜,忍人所不能忍,让人所不能让,一百一十二岁作佛去了,走得多自在。他的同参老朋友说的是真话,不是妄语,你走的时候我给你助念。他怎么样?我不要人助念,助念未必可靠。他自在潇洒,自自然然的走了,说走就走。他的母亲表演的叫痛快淋漓,那种往生的人以前没听过,真潇洒。往生之前,虽然年岁大,她不衰老,她很活泼,八十六岁,亲自包饺子,把家人统统找来吃团圆饭,吃完饭之后,她坐在一张椅子上,双腿一盘,跟大家说我走了,真走了。多痛快,多自在,多潇洒,几个人能做到?
海贤老和尚不愿意麻烦别人,半夜走的,大家都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老和尚走了,不需要人助念。老和尚虽然没有说话,他有暗示。走,晚上走的,白天呢?白天在干活,从早干到晚,一天没休息。旁边人劝他,时间太长了,休息休息。他怎么说?我快干完了,干完了我就不干了。别人没听懂,这话中有话,我现在干完了就走了,明天我就不干了,话中有话。听的人没在意,当作平常话听,第二天去看老和尚,夜晚走了,才想到昨天讲的这个话,话中有话,告诉大家他表法的使命圆满了。最后放下锄头,在佛堂前面拜佛念佛,从来没有敲引磬,他拜佛念佛从来不敲引磬,这一天手上拿著引磬,敲著引磬念佛拜佛。也没有人注意到,大家睡觉了他还在拜佛,不知道什么时候引磬不响了,人走了。
这个经里头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是讲自性,自性有多大?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十方是讲空间,三际是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非在心外,「极乐国土,非在心外」,是自己的真心变现出来的。「百界千如,皆我本具」,这句话证明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此地本具。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都是自性本具的,真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有多大?比虚空法界还大,《楞严经》上有个比喻,把心比作虚空法界,心这么大,把虚空法界比喻作一片云彩,空中一片云彩。遍法界虚空界多大?就是这片云彩,心有多大?心是虚空那么大,遍法界虚空界在自性里头就好比一片云彩在太虚空。世尊在《楞严经》上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对於心跟心现出来的法界有一个概念。
「心净则佛土净,土净即我心净。何有一法,在我心外」。这句话说得好,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心外无有一法可得。中国人讲伦理关系,这是佛法里头把伦理关系讲到极处,讲到究竟处。整个宇宙跟我什么关系?一体。谁知道?佛菩萨知道,佛菩萨知道了,佛菩萨做到了。佛菩萨的慈悲就是爱心,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们想想这两句话。无缘,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一体,还有什么条件。悲是怜悯,众生有苦难一定要帮他、救他,为什么帮他、救他?他跟我是一体,他苦就是我苦,他乐就是我乐,我们是一体。为他拔苦与乐就是为自己拔苦与乐,是一不是二,讲到极处。儒家讲得不错,没有佛讲得这么大,讲得这么彻底、这么究竟。中国伦理讲五种,人与人的关系,佛法讲伦理讲能生万法,万法同一个心性,万法同一个自体,同一个本体,万法就是自己,没有一法是心外之法,讲绝了,讲尽了。所以心净则佛土净,土净则我心净,你看看我心跟居住的报土关系就说明白了。何有一法,在我心外?法身菩萨肯定了。「本经所诠,直显本心」,所诠就是解释,详细的解释,直显本心,「全彰自性。当相即道,无非实相」。这几句是佛法的大乘里面的伦理。当相即道,道,成佛之道。所以一切现象在修行人的心目当中无非实相,全是自性。
蕅益大师《要解》里说得好,「实相无二,亦无不二」。实相无二,无二就是一,二与不二统统放下了。「是故举体作依作正」,就是这个自性的本体做我们的依报、做我们的正报。极乐世界如是,我们这个世界亦如是。但是我们这个世界有麻烦,麻烦是什么?阿赖耶,它会变,把性起的,原本是性起的,跟西方极乐世界完全相同,现在这个里头夹杂一个妄心,就是妄想,或者叫妄念,把性起变成了缘起,缘起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十法界六道里面的依正庄严,性起加上缘起。现在修行怎么样?我们把缘起的放下,不要了,性起就现前。性起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修成的,是他自性变现出来的。他的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个自性,不是两个,换句话说,他自性变现出来的就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是一不是二。
所以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面写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说「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这是说我们自己的自心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又说「此方即是净土」,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此方,这是讲依报。依正庄严,自他不二,连不二这个念头也没有,就是一桩事情,真的是一不是二。所以作依报、作正报,作法身、作报身,「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说了这么多,六祖惠能说了一句,四个字,「能生万法」,这说这么多,跟能生万法这一句完全相同,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
「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这是比喻,实相好比是印信,印信盖上去了,可以相信,这真的,不是假的。中国自古以来对於印信很讲求,它是证明真假的,有印信,真的,没有印信,不可靠。「由上可见全经囫囵在一实相中」,囫囵是全部,完全没有缺陷,在一实相里头。「故云以实相为体性也」,这部经字字句句都是实相,无论是讲理,无论是讲事,无论是说自,无论是说他,统统是一体。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本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是经文上写的,「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里头出现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利、住真实慧,真实智慧。在一部经上这三种真实具足不多,只有大乘圆教;小乘经典里头,方等部分经典里头,没有三个真实都放在一起的。从这三句显示出这部经,真实的宝典,开示、教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是自性,这部经教我们明心见性。这不是教我们往生净土吗?对,往生净土就是明心见性,如果你用功得法,这一生当中就能办得到,用功不如法,就办不到。什么叫如法?要听话,要老实,要真干,听佛说的,听祖师、老师说的。
佛法教学的理念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这一生是不是专修一门,专修一门你就能得到这个结果。我们所犯的毛病,没有一生专攻一门,年轻时候我们受这个时代的影响,这个时代是科学文明的时代,科学在这个地球上四百年,哪一个人不受影响,肯定受影响。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不相信一门深入,我不学怎么会,一定要广学多闻,何况佛经上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也教我们广学。佛说得没错,我们解释错误,解读错误了。你看四弘誓愿四句,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什么?发愿,发什么愿?度众生的愿,好,这个愿,这个愿是一条道路,也就是说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不就这个意思吗?一切众生,为什么为他服务?因为是一体,就有这个义务要为他服务。
好比我们身上,这个身体是细胞组成的,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体大概由六十兆个细胞组成的,这六十兆个细胞一体,每一个细胞都要为所有细胞服务,就这个意思,这是发愿。服务要有服务的智慧、能力,没有德能就不能服务,所以头一个要修养德能,那就是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障碍智慧、障碍德能,要把烦恼断掉,然后才能够广学多闻,下面这一条,「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现在烦恼没断,没断怎么可以学法门,要断了烦恼才能学法门。其实断了烦恼不要学法门,法门全会了,他自然就通了,其义自见。然后自己成佛道,有能力度十地菩萨,有能力度等觉菩萨。这么个意思,不能解读错误。我们现在学法门,学法门是什么?是为了断烦恼。断烦恼只有一门能断,太多了断不了,太杂了。烦恼障碍清净心,烦恼障碍平等心,真心是清净、是平等,烦恼就是障碍你清净、障碍你平等。断烦恼的目的是恢复我们的清净平等觉,真正清净平等自然就觉,那个觉就是其义自见,见到些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四弘誓愿上全有了。
又本经有能量开化显示自性,有这个功德,有这个智慧,可以拯救一切苦难众生,让他们得到真实的利益。最真实的利益就是信愿持名,最真实的利益。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证明了,他的师弟七十多年一句佛号,他自己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信愿持名。他得到什么?得到念佛三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最后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一点都不假,真实利益。一天到晚没有第二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住真实慧。阿弥陀佛是真实智慧,念久了自然得三昧,自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走的时候当然自在,哪里需要人帮助。需要人帮助未必可靠,你临命终时帮助你的那个人在哪里,你怎么通知他,他怎么知道?所以真正往生决定在自己,说走就走,说留也可以留,生死自在。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是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建造的,我们每个念佛的人都要尽一把力庄严极乐世界,用什么力?信愿持名就是庄严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你有分,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老家,哪有不能回去的道理?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体,我们往生他当然来迎接。
所以,「此即本经之所开示者,弥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此三真实,即一即三」,三个真实,一而三,三而一。「方便究竟,不可思议。依正法门,举体皆是真实之际」。依报是西方极乐世界,正报是阿弥陀佛、诸大菩萨,无一不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实相、就是自性,没有一样不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是性起不是缘起,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相同。性起不生不灭,性起清净没有染污,惠能大师讲的五句那就是性起,他见性了,见到性起的国土依正庄严。在我们这个世界,华藏世界性起,在西方整体都是性起,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全是性起,没有缘起,庄严到极处。我们要发心去,不能不去。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