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法要义——藉教悟宗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0:1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禅法要义——藉教悟宗禅

      三、藉教悟宗禅
      
      佛门有二印,一是法印,一是心印。法印是勘定教法真伪的标准,心印是勘定学人迷悟的标准。由法印摄持于心以自悟解脱者,是心印;由心印表现在外以度化众生者,是法印。故法心二印,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再说具体一点,所谓要获得心印者,则必须道先将与法印相符合的佛法真理领悟通达,掌握在手,并将它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得到真实的受用。当然得到真实的受用后,又把自己学法、参悟、实践、受用的这一切,借用语言文字,方便善巧,毫无保留地讲授给与自己有缘的其他众生。前者是将法印转化为心印,属自悟自度;后者是将心印转化为法印,属悟他度他。由是法心二印,交相运用,便是大乘自度度他、度他自度的真实菩萨;也是不落二边,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善行者。所谓藉教悟宗者如是。
      
      藉教悟宗的“教”,即教法,偏于理论,慧能称为“说”;“宗”即宗门,多属实践,慧能称为“心”。既通达理论,又实践受行,慧能称为“说通”和“心通”。所以《坛经》云:“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证道歌》亦云:“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验证理论,从而悟入佛法,成就现观,乃至获得彻底的解脱出离,名为“藉教悟宗”。历史上有修证的大德祖师,无一不是藉教悟宗者。如天台宗的慧思禅师,因读《中论》“三是偈”而开悟,便立“空、假、中”三谛三观。永嘉玄觉禅师,也是因读《维摩诘经》而悟佛心宗。就是作为一代宗师的慧能六祖,虽是目不识丁,但他同样是先后闻客人和五祖弘忍读诵《金刚般若经》而心开悟解的。而绝不会有不闻正法,不学经教,天生以来就是开悟的圣者。
      
      但在教内还是有个别人认为,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就是教导学佛者完全不要经典教法,所谓“读一句经漱口三日,闻半句法满面羞愧”。更有甚者,本着“依经解义,三世佛冤”之说,不仅自己不学习教法,有时见他人求法学教,还口出谤词,进行诋毁。殊不知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者,是指在学习教法方面,应该依于义,不依语,就在言上离言,分别上离分别,使心里不立语言文字相。而绝不是“不立文字”者,就是不要有文字语言的教法,甚至把经书法宝撕毁烧掉。
      
      大家知道,三宝是以法宝为核心。佛之所以伟大者,是因为他宣说了能使无量众生解脱的大法;僧之所以伟大者,是因为他既能依法修行实践圣道,又能弘扬佛法以度众生。如果认为法宝完全无用,所谓“三藏十二部是擦疮疣的纸,是鬼神的簿子”,一点价值都没有,这岂不成了“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的狂徒、谤法者了吗?或许有人会问:迦叶尊者在灵山会上,世尊并未说法,而能于佛拈花示众时悟入实相。而慧能六祖当初也并未皈依三宝、学习经论,仅是闻几句,《金刚经》语便能言下大悟。就是佛陀也是因睹明星而成无上正等觉的。这些当作何理解?答:迦叶尊者于佛拈花而悟入实相者,并非偶然。一是佛陀数十年布教弘法,迦叶尊者都是亲耳聆听,领悟在心的。也就是说,尊者数十年在佛陀座下受教,已经领悟了佛法的真谛,而后只不过是以具体的缘生法——花,来加以印证罢了。因此并非迦叶尊者未闻正法便能开悟。二是灵山拈花,多为示现。何以故?佛陀未拈花时其弟子中已证阿罗汉果者不计其数,难道真是只有佛陀拈花时才惟有迦叶尊者开悟见道吗?有人不明白此中道理,每以迦叶尊者是在不立文字的拈花会上才开悟的,而向人津津乐道。实则并非如此。唐朝的慧能六祖,当初确实未皈依三宝,也未不习经论,而是在集市卖柴时闻一老者读《金刚经》而豁然开悟。后到东山也未闻祖师讲法,便能道出“菩提本无树……”的无相偈。不过慧能开悟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根据《坛经》及《景德传灯录》等史料记载: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有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在所设戒坛旁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授戒”。又梁朝天监元年(502),有从竺航海而来的智药三藏,于法性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建戒坛(一说宝林寺)之畔,亲植菩提树一株,并说“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景德传灯录》卷五,说是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侧植二菩提树,谓众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笔者认为前说较为可信,时间也能吻合)至唐仪凤元年(676),慧能六祖至法性寺,与僧作风幡之问答,并于菩提树下剃发受戒,后至宝林寺大弘正法, 一如所谶。据此可以说慧能亦是再来人,不是一般的初学者。二是慧能也是闻了《金刚经》语才开悟的,而不是未闻经前就已开悟。只不过一闻《金刚经》语便能开悟者,则定是如《金刚经》所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金刚经》能生信
      
      心的人,都不是在几位佛所种的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更何况是一闻言下大悟者?再者,慧能虽是目不识丁的人,但他开悟之后,出言暗合经义,并能随意如理讲说各咱经典,这与现在有个别人认为远离经教、才是真实修行、但为他人说法时却胡言乱语者是大不相同的。而作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亦有两点必须明白:一是世尊在印度出世,是八相成道的化身佛,当他诞生于世之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并能步行七步,地涌七朵金莲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世尊绝不是一世修成正果的。二是世尊在菩提树下先发大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是身,终不起此座。”发大愿已,一心顺逆观察十二因缘,仅在七七日内,豁然大悟。深知世间生死是以无明为本所形成,出世间解脱是以般若为本而成就。所谓无明生起,则生死现前;般若成就,则解脱成就。犹如黎明前东方的启明星出现时,则意味着黑暗即将离去,光明即将到来一产。因此,世尊并非是未发大愿,未修观行,仅是观望星星就能开悟成佛的。
      
      由此可见,藉教悟宗,理行结合,法印、心印交相运用,是行道者的最佳方便。(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