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祖对弥陀净土的看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4:43: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祖对弥陀净土的看法?

      在各种净土里,禅宗所提倡的是自性的净土,是本心的净土。然而对于《阿弥陀经》所说的弥陀净土,六祖大师又是甚么看法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禅宗主张不着相,提倡“即心即佛,自性是佛”,所以禅师们过去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为甚么佛来要佛斩呢?难道对佛(自己所信仰的中心),还有甚么仇恨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说明禅宗最看重我们的本心,自性上有了污染,有了牵挂,就如同我们乘船过河,到了彼岸以后,如要把船放下来,如果你放不下,难道还要背着船走吗?
      
      禅宗主张:我们信佛、拜佛,其实我们自性本来就是佛,佛性人人本具,因此不要再到心外求佛,佛在心内,你也不要想到心外有净土,净土就在心中。
      
      但是,理上是如此没有错,然而当我们还没有开悟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拜佛,我们还是承认,我们要念佛才能成佛。所以,六祖大师站在禅宗立场,虽然肯定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就是对佛说圣言量的肯定,这固然是很肯定,但是六祖大师并不鼓励大家忘记自己“即心即佛”,而一味地往心外求法,一味地要往生心外的西方极乐净土。
      
      六祖惠能大师说:“西方极乐世界,远有多远?十万八千。”在《弥陀经》里则讲“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等于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万亿佛土,就是十万个三千大千世界,表示很远、很远。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上智之人,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十万亿佛土之外,当下就是。所以,在《阿弥陀经》里也说到,一个人只要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于一念顷,即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真正的净土,没有远近的。一个悟道的人,像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没有时间的限制,超越了时间;无量光──没有空间的限制,超越了空间。我们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那就是宇宙的真理,也就是“远近不二”──没有此土,没有彼土,当下即是。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到:“在我们东土的人造罪了,大家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假如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因为有了妄想杂念,也造了业,那么他们往生到甚么地方去呢?”意思是说,你心性不明,你罪业不除,你在佛土里面,那也是像在娑婆世界;你在娑婆世界里,如果你能明心见性,当下就是佛国。因此,净土就是要明心见性,心外无法,心外也无净土。禅就是心,道就是心,佛就是心。
      
      过去在丛林禅堂里,除了参禅以外,不准念佛,所谓“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然而净土却又提倡念佛,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其实不矛盾。就以净土宗来说,他教人念佛,主要也是要用念佛的这一个正念来对治妄念,妄念一除,正念生起,进而以无念来对治有念。因为有念也是迷,能够“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那不就是无,就是禅。所以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主要的,都是要藉念佛、参禅来净化自己,升华自己,找回自己。所以,《六祖坛经》要我们不要多伺妄求,当下改变自己最为重要。比方说,你在生活里,把生活改善,你的生活里就有净土;你用心美化周遭的环境,你的环境就是你的净土。所以,我们要往生净土,往生极乐净土固然很好,不如往生你自己当下的净土,也就是你自己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环境,那就是你的自性的净土。所以,我们对净土的看法,应具备有四个意义:
      
      1人事相处的和谐。我们在人间,有时候为了人事不和谐,常常引生很多苦恼;怨憎会固然很苦,恩爱别离也是很苦。所以,人事相处,应如君子之交,彼此互相尊敬、和谐。人事的和谐,就是我们人事上的净土。
      
      2心里净化的安住。我们有时候熙熙攘攘,劳劳碌碌,心里动荡不安,心里贪瞋无明,我们的心内找不到一个真正安住的地方。现在的社会,大家建华屋,建高楼,富丽堂皇,身体有所安住了,但是心里没有安住的地方,因为心里面罣碍名利得失、是非好坏。所以,我们如果用禅净化心灵,使我们气质安详,使我们的心安住在禅的上面、安住在慈悲的上面、安住在般若智能的上面、安住在虚空广大无边的上面,像太阳、月亮,安住在虚空里,每天游遍四方,逍遥自在。所以,《六祖坛经》主要的就是要为我们的心找到一个安住的地方。
      
      3恐怖斗争的消除。所谓净土,在净土里没有竞争,也没有恐怖。在世间上,每天人和人争,人和自然争,人和畜生争,到处斗争,到处充满恐怖。所以,如果生活没有安全感,那就不是净土。
      
      4平等自由的实践。
    在净土里,我们要平等,要自由。例如民主政治选举,那就是平等;民权受到尊重,那就是平等。所谓自由,就是不侵犯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所有,不侵犯别人的因缘。自由平等,这才合乎净土的意义。
      
      不过,我们希望:净和禅是没有分别的,参禅的人不要诽谤净土,念佛的人也不要排斥禅宗。永明大师的《参禅念佛四料简》,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无禅有净土,梦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所以,禅净应该双修。
      
      自古以来,禅宗和净土宗时常发生一些纠纷,参禅的人认为念佛的人是心外求佛,是靠他力;念佛的人也批评参禅的人不靠佛力,那有那么容易成就?所以,禅净之争一直成为佛门一个重要的问题。永明大师的《参禅念佛四料简》,提倡禅净要调和。他说:如果你参禅又念佛的话,就好像带角的老虎,既可以现世作人师,来生也可以作佛祖,这是第一个主题。第二、假如你没有参禅,你只念佛,念佛很稳当,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又何愁不开悟?第三、有禅没有净土,十人可能会有九人走叉了路。所以,参禅没有名师指导,常常着魔,常常有其它的意外事情发生。假如没有禅,又没有净土,更是危险,将来百年以后,地狱、饿鬼、畜生,铁床并铜柱,万劫千生没有个人可以依怙,又如何能得度?
      
      禅和净究竟那一个好?过去有两个徒弟,有一天,大徒弟来跟师父说:“师父!现在这个时代,最要紧的要弘扬禅宗。你看,禅,多高的智能,生活里有了禅,多幽默,多有境界!现在西洋人都学禅,我们今后要弘扬禅宗。”
      
      师父听了点点头说:“很好!”
      
      大徒弟走了以后,小徒弟来了,“师父!人生如苦海,所谓生死事大,要了生脱死,必须要念佛,念佛如同坐上一艘安全的救生艇,念佛才能慈航普渡,我们要弘扬净土。”
      
      师父说:“你说得对,很好!”
      
      小徒弟也走了。在旁边听话的侍者觉得很奇怪:大徒弟说禅宗很好,小徒弟说念佛很好,究竟那一个好呢?于是问师父:“你刚才说他们都好,究竟那一个好呢?”
      
      师父说:“还是你的好。”
      
      从这则公案可以说明,一个真正悟道、有修有证的人,看根机,适合那一个根机,就是那一个好。有时候,禅宗批评净土,净土诽谤禅宗,这样一来,受害的是佛教徒。因此,希望我们都能秉承过去的祖师、诸位禅宗大德们的这种看法,我们还是有禅有净土,来过一个“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的这种修行生活吧!
    ——摘录自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