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秀才的开悟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0:05: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秀才的开悟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盘生死等空花。
      
      张拙秀才的这首开悟偈,因把开悟的境界说得非常到位,而非常有名,被很多人引用,也开悟了很多的后人。
      
      张拙秀才的偈子之所以被很多人讲来讲去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受别人的影响,自己也开始把玩这个偈子。“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简单地来讲是他的境界,从字面来看是一个很舒服的境界,大家和合共住在一个大光明藏里面,让自己想起《阿弥陀经》所描述的环境。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写照,正如僧肇大师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亦如文殊菩萨说的:“龙蛇混杂,凡圣同居。”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一念不生,是我们做功夫的目标,如何才能一念不生?那就是要都摄六根,或者说做六根的主人。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六根所欺骗。这也是我们常常说六根为六贼的原因。只有做了六根的主人,我们才能看见事物的真相。“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这是教导我们的话了,所谓石头压不住草的,烦恼是不能靠压制的。就像河流,不能靠堵塞来解决问题,而是要疏导,就算有再强大的力量也是堵截不住的。所以我们常常说,转烦恼为菩提,或者说有智慧就没有烦恼等等。这都很明白地教导我们不要造作,要除断我、法二执。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花。”这就是破法执的句子了,随顺世缘就是不再执着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不再执着于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因果发展的规律来做事情。这个时候一切是平等无二的了,不再分别一切的二元对立,本身就是涅盘的境界。所以,涅盘与生死没有分别,执着有什么意义?这在《普贤行愿品》里面也有说,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其中第九个就是恒顺众生,这就是随顺世缘。虽然我们初发心的人没有破我执,但是,只要发起菩提心,按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去做。那么我们也能慢慢消除我执,进而破除法执,达到无分别智现前的境界。
      
      他开悟前的事情也很好玩,现举两个例子。
      
      一天,张拙秀才问西堂和尚:“山河大地是有还是没有?三世诸佛是有还是没有?”
      
      西堂答:“有。”
      
      张拙说:“和尚答错了。”
      
      西堂问:“先生以前从谁参禅呢?”
      
      张拙答道:“我在径山师父那里参过。我参禅时径山师父总说‘无’。”
      
      西堂问:“先生家世何如?”
      
      张拙答:“有妻一人,子二人。”
      
      西堂又问:“径山有家小吗?”
      
      张拙说:“径山师父是佛门弟子,哪有什么家小,请和尚不要诽谤师父。”
      
      西堂说:“先生就家属而言,应该像径山师父那样,才可以说‘无’。”
      
      张拙无言以对。
      
      有一次,张拙秀才在号称“岑大虫“的长沙鹿苑招贤大师那里看《千佛名经》,张拙秀才问:“百千诸佛,但闻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招贤大师说:“黄鹤楼崔颢题诗后,秀才曾题也未?”张拙秀才说:“未曾题。”招贤大师说:“得闲题取一篇也好。”
      
      正是因为他屡屡被诸方逼拶,所以到了他要开悟的时候就简单了。只是因为石霜禅师问“秀才何姓?”他说:“姓张名拙。”石霜禅师说:“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一下就开悟了,写下了永垂千古的开悟偈。
    ——摘录自明一法师著《与祖师同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