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邀请师兄们来参与讨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34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09:3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心照 于 2017-7-22 10:08 编辑

          我也来谈谈对“会相归性”的认识。
          首先,我理解这个 “会” 应该是“所有”的意思,“性” 应该是“性空”的意思,整句就是:所有的相都是性空。这样我们是不是对这一句就清楚很多。
          第二,知道这一点不够的,还要知道 “了了分明一切相”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只认为相都是空,很容易落入断灭空之中,都是空啦,不可得啦,毕竟空啦,做什么事也不用怕因果啦。如果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叫做 “了了分明一切相”就能句悟出:性空当下不空,不可得当下可得,毕竟空当下毕竟有。所有的空性,不离缘起的相信,所有的相,就是绝对的本体

          第三,“所有的相都是性空” 这就要求我们见一切相,离一切相。为什么要离呢?因为一切相不可能得,一切相毕竟空。可是我们还必须对一切相了了分明。比如说,我现在用的电脑是不可得、毕竟空的,因为这电脑早晚是要坏的,早晚会失去他电脑的功能,成为一堆废塑料和废铜烂铁。可是当下这台电脑却是实相的,是在为我所用的,如果这台电脑当下不是实相,我怎么能以用他来打字,给大家回帖呢?所以说:要会相归性,同时还要了了分明一切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34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09:44:26 | 只看该作者
    【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高峻的山边叫【崖】。【例】就是多半。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喜欢听经闻法,这个很好,可是都是落入广求知见。也就是说,把佛法当做学问来研究,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如果把佛法当作世间的学问来研究,只能增加你的见闻,它没有办法停止这个痛苦的,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要离苦得乐,我们的内在里面,这个烦恼没办法处理,我们就跟道愈来愈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09:47:2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人来告诉我,当然是举一个例子啦,他说:师父!我想到河的对岸。然后我就说:过去啊!然后他就在岸边一直跑、一直跑……师父!我怎么没有办法达到对岸呢?我说:你真是笨死啦!你要单刀直入的过去,乘船这样过去,或者是游泳过去嘛,你沿着岸边跑,你怎么能够达到对岸?广求知见就是沿着岸边跑,拼命的跑,求了很多知见啊,可是没有办法单刀直入的下手,不从心性上下功夫,永远达不到彼岸。(摘自慧律法师讲座)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344#
    发表于 2017-7-22 10:1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心照 发表于 2017-7-22 09:44
    【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高峻的山边叫【崖】。【例】就是多半。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喜欢听经闻法,这 ...

    所以,文字的知解和理悟以后,还有放入事中去用,去修,才能把文字般若变成现量的证悟。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345#
    发表于 2017-7-22 10:23: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心照 发表于 2017-7-22 09:47
    有一个人来告诉我,当然是举一个例子啦,他说:师父!我想到河的对岸。然后我就说:过去啊!然后他就 ...

    没有慧,求再多的知见都没有,都停留在文字表面。首先闻到还要能解,如果闻能解,还要修行,然后多闻,深入经藏就是好的,闻不能解,就如在岸上奔跑,终不能到彼岸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346#
    发表于 2017-7-22 10:25: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打错字了,没有闻慧求再多知见都没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347#
    发表于 2017-7-22 10:34: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落两边。单听经闻法广求知见,不落于心行不对。不听经闻法,不读经,自己在那瞎想,这也不能在心性上下功夫。首先要在文字般若上理悟,然后于事中落于心行,就是在心性上下功夫。比如放下,谁都会说,可是于事中完蛋了,一争论就急了,倘若不是在网上,恐怕要揪住对方的脖领子打一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348#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1:06:04 | 只看该作者
          【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心,清净心,本来它就是无心,也没有所谓一个无心的相,要加两个字:亦无无心【之相】,这样看才清楚,也没有所谓:我现在无心。到处跟人家讲:我无心了、我无心。那就是著,也是著一个无心,这个就是有心。无心是默契,不可以一直讲的,意思就是,心本来就是无心,也没有所谓无心之相。
  • TA的每日心情
    大哭
    2018-2-19 12:43
  • 23

    主题

    9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25
    349#
    发表于 2017-7-22 12:07:10 | 只看该作者
    [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
    中间省略了几个字,改动一下:[此心出自无心,此心无,无心无,亦无无心者]

    此心是‘’无心‘’所变现
    但是:
    此心不可得,毕竟是空
    ‘’无心‘’不可得,毕竟是空
    也没有一个‘’无心‘’的相、‘’无心‘’的‘’人‘’存在
    此心如何思虑,都是枉然,都思虑不到那个‘’无心‘’,即所谓心行处灭
    语言文字,也表达不到那个‘’无心‘’,即所谓,言语道断
    但是:
    我们就是能够契入、悟入那个‘’无心‘’,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心,就是那个‘’无心‘’所变现,而且本身就是那个‘’无心‘’,和那个‘’无心‘’是一体。
    说‘’契入‘’,‘’悟入‘’,都是方便说了,因为本来就是一体,打开就OK了,即所谓‘’开示‘’,一开即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350#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2:15:51 | 只看该作者
    想家的孩子 发表于 2017-7-22 12:07
    [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
    中间省略了几个字,改动一下:[此心出自无心,此心无,无心无,亦无无心者]

    随喜师兄,阿弥陀佛。看得出来师兄对"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 的思考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二句,我们应该深入去理解和消化,将他变成糖自己的东西后会是很受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