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明师是成就和解脱的关键
2017-03-30 觉悟之路成佛之道
佛文网摘-觉悟之路成佛之路
诚信明师是成就和解脱的关键
让修行人错失明师的原因 4.对明师无诚信
师与徒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要想达到成就的目的,其实也非常简单,简单的甚至使你不敢相信。只需要真诚地相信明师,就能达到自己求学和成就的目标。
因为明师是已经开悟证道的过来人。他已经过千辛万苦,闯过了这条证道之路,你只要相信他,按照他指给你的这条路,毫不犹豫地走下去,你也必然成就。
但是,往往问题就出在徒弟的心理障碍上,不能死心踏地、毫无疑惑地相信明师。总爱背者明师耍些小聪明,不由自主地就走入了叉道,误了自己的修行进程。
在密宗所传的密法里,有一种称谓“不修成佛之法”。其中有“系解脱”、“眷属解脱”、“中阴解脱”法等。“系解脱”就是你身上系有(佩带)上师赠给的信物或饰品,就凭着这个“系”,使你时刻想着自己的上师,与上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将来灵魂离体以后,上师在宇宙空间的每一个波(化身),都可以度你去极乐世界。而这个系只是表象之“系”,真正的“系”是心系上师。
“眷属解脱”是指生前曾是上师的亲眷,以及在上师身边长期追随或侍奉上师的人,与上师的亲近程度远超于儿女,他们能够时刻心系上师。灵魂离体以后,就凭借生前与上师的亲缘和诚信,临终一念自然会想到上师,此时,灵魂瞬间即可与上师勾通,上师或上师的化身就可以度他到极乐世界。
但是,这两种解脱,一个最根本的共同点就是诚信,一个诚信就足以使你得到解脱。
真正的诚信就是无我,空掉自己的一切思想,心里只有上师。只有你达到时刻心系上师,何愁上师不来接引?无论你死在上师之前或之后,无论上师是否知道你的死,只要你临终一念能想到上师,他或他的无数个化身,都会起到接引你的作用。
大彻大悟的明师就象太阳一样,给众生带来光明和温暖。只要你去接近他,你总会从他那里得到光明和收益。
可是,那些有分别心的人,会埋怨夏天的阳光太热,冬天的阳光太短,阴天太阳没出来。
然而,太阳不会在意人们对他是好是坏的评价。有人说他好,必然也有人会骂他坏,有人需要他,也有人不需要他。然而,太阳不会因为人们的谴责与赞叹而动念,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运行轨迹。
明师也是如是,无论别人怎样误会或诽谤,他都不会去解释,心里有委屈才会向人解释,明师已无分别,何生委屈?因为他心中无我,何况虚名?他仍然一无返故,默默无闻地去普度众生。
在修行人的一生中,要想得遇明师,谈何容易?多数人一生无缘得遇明师,空修一世,未达成就而抱憾终生。
古人讲:“明师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无缘,求也求不到。即使天天得见明师,不知珍惜求教,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努力付出,仍难得道。这就是有缘无份。
净空法师有今天的如此大成,曾拜李炳南老居士为师。如果有“出家人不能拜居士为师,不能听居士讲经说法”的分别心,何有今日所成?
拜师前李老师提出三个条件:
“一是,从今天起跟我学,不能跟任何人学,不能听任何人讲经说法;
二是,我让看什么书,什么经,你就看什么。其他任何书、经都不准看;
三是,你以前所学的东西一律作废,一切从头学起”。
乍听起来,李老师似乎过于自傲,目中无人,条件苛刻。但三个条件只限五年,净空法师当时虽不理解,但心真诚,能完全照做。结果四、五个月就大见成效。心清净了,智慧多了。
此时才理解李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为使自己定在一处,一心不乱。才能定中生慧。受益之速,自己也难以始料。五年之后,自己主动向李老师提出再续五年。如此按师承之规教学,真心虔诚,才有今日大成。
古时拜师修行,徒弟必须时刻追随师父身边,时刻倾听教诲,开悟之前是不能离师出山的。古之教法,很有道理。
开悟之前,如果接触的人过多过杂,必然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以及各种偏知偏见,因徒弟此时尚未开悟,而无辨别能力。从表相上看,有些他人教诲似乎是对的,有些做法从人道的角度来看,似乎无可挑剔,但从修佛的角度看,又会使你产生障碍。
例如,一位居士,每天都有人主动给她按摩。从表相上看,此为好人善事。但是,她的阴性师父却告诫她:“不要遇此人来往,他现在还未修入正道,不是在教你从心上修,而是在引你执着肉体的享受。”
从这一实例上可以说明,在未开悟之前,要一心一意地接受明师的指点,不可过多地接触他人,以免在你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旁杂感染。从而会使你分心,影响对明师的虔信程度。其结果还是误了自己的修行进程。在修行的同道中,有不少人因此而走入叉道,却难以自知。虽旁观者清,但入事者自迷。
虔信明师,就再也不会否认明师;
迷信明师,则意味着随时会否认明师;
如果用分别心去挑剔明师,早晚会离开明师;
如果用瞋恚心对待明师,早晚会毁谤明师;
如果以贪法之心去接近明师,只能是一无所得的背叛明师。
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完全放空,把一颗心彻底地交给明师,你才能在明师那里得到最多的收获,甚至可能达到今生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