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3 20:55
  • 4869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2:19: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讲第一章,莲宗之教起所因,就是净土法门教法的缘起。这个问题我们做一些深入了解,真的会感觉到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那种无尽的悲心。
    我们每天读诵《佛说阿弥陀经》,经中讲到十方诸佛都伸出广长舌相来赞叹这部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同时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的难行能行。
    第一重难,是释尊能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第二重难,是“为诸众生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玄奘大师翻译成“极难信之法”,就是“是为甚难”,“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种叹述在《佛说无量寿经》的结尾也有。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要赞叹这种难能可贵的行为?这完全凝聚着大悲心在里面。
    我们在《悲华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因地发菩提心、发愿的缘起,也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那是在无量久远的时空态发生的一桩事情,当时的世界叫删提岚,有一尊佛叫宝藏,有一位转轮圣王叫无诤念王,他有一位大臣叫宝海梵志。在这部经里,我们看到一些非常非常让人感动的信息。
    无诤念国王是由他的大臣——宝海梵志来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并去思惟、发愿要取清净刹土成佛的。他的一千个王子也各自发愿,长子不眴太子就是将来的观世音菩萨,第二个儿子就是将来的大势至菩萨,他们在当时都是这样次第发愿。
    就在这个法会上,很多菩萨发愿都是取净土;有些有大悲心的菩萨,他取不净土,也只是取到了人寿一千岁的时候来秽土救度众生。大家将人寿再往下的时期都放弃了。唯有宝海梵志菩萨,他竟然发出了一个非常深重的大悲愿。就是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一百二十岁的时候,来到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
    那么这个世界人寿一百二十岁时众生是什么状况?这个时期是非常苦难的时期,这个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诽谤圣人、不恭敬沙门婆罗门、造作五逆,用种种不善业来庄严自已,烦恼非常厚重,以恶为能。这个世间的众生是非常刚强难化的,也正因为刚强难化,也就是最苦难不堪的。所以大悲菩萨,就是宝海梵志,竟然发出了要在这个时代来成佛的大愿。这就是释尊因地为我们发的五百悲愿。当这个大愿发起来的时候,连无诤念转轮圣王都合掌流泪说,这个愿真是太伟大了。整个大地六种震动,十方无量的诸佛接到这个信息,都派遣菩萨前来赞叹宝海梵志。
    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在这个时代听闻净土一法,首先要感恩释迦牟尼佛,宝海梵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的因地。那在这样的一个五浊时代,人寿平均二万岁(迦叶佛时期)的时候就进入五浊了。那人寿减至一万岁、一千岁,次第下来是寿命越短,浊恶程度越大。
    那在人寿平均百岁的时候,这个世间所住的众生都是他方刹土所摒弃的、放逐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在座的你我他,我们都是他方世界不要的人、不受欢迎的人,烦恼太重。所以我们就聚在这里。
    现在为什么这么乱啊?为什么很多人痛苦不堪啊?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烦恼厚重的人。不孝顺父母、不讲朋友信誉、造作种种的恶,都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到自己和他人这个样子,经典当中佛早就说得很清楚,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所以很多菩萨都是不敢来的,来了觉得没办法,只有放弃。
    这位宝海梵志竟然不放弃,竟然还要来,而且不止来一次。那你说释迦牟尼佛是多么多么的伟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沙发
    发表于 2017-3-27 10:44: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们来体会“万法一念”中这个“一念”。我们在没开口,没动耳,没动眼,没动脑之前,想想有没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通过嘴能说,通过眼能看,通过耳能听?大家能意识到这个东西吗?那么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有没有形相?没有。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一个念啊?这就是我们一个心。既然这一个念它没有任何形相,也没有任何味道,什么也没有。能不能分你的念、 我的念、他的念?(不能分)既然不能分,是不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这一个念呐?那当我这一个念变出了眼睛能看,变出了耳朵能听,现出了 人相鬼相牛相马相时,这一切的相,当下有没有离开这个念?是不是当下还是这个念呐?比如说拳头是一个念,变成了这是什么(打手势) ?这是锤子,是不是?锤子当下是不是拳头啊?当下是不是这个念啊?那反过来讲,我的拳头没有变现锤子时,拳头当下是不是锤子啊?所以这是打官腔来讲,一念就是三藏, 三藏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法,无量法当下就是一念。拳头可以变成锤子,剪子,扫把,木排, 一块布, 一个兔耳朵, 我这个手指头可以是无量的指头,无量的万法,当下是不是一个拳头啊?是不是一个念啊!既然都是一个念,锤子也是你,剪子也是你,扫把也是你,那当下锤子是不是就是剪子啊?剪子是不是就是扫把呀?也就是当下人是不是就是鬼?鬼是不是就是苹果?苹果是不是就是茶杯?茶杯是不是就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不是就是猪八戒?诸佛出世就是要讲这个法。所以我们这个打官腔,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佛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7 13:18
  • 1730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8676
    板凳
    发表于 2017-3-27 18:08: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