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拒绝开门可能会永远失去,都是执著惹的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4:3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拒绝开门可能会永远失去,都是执著惹的祸

    •   拒绝开门可能会永远失去,都是执著惹的祸
        一个商人,有一个幼子。由于小男孩的母亲已经过世,因此小男孩对商人来说非常珍贵。他珍爱这个小男孩,觉得没有他就会活不下去。这我们都能理解。有一天,商人到外地去做生意。强盗来了,他们烧毁村庄并绑架了孩童。他们绑定这名小男孩,当这个父亲返家时,简直伤心欲绝,他四处寻找自己的孩子,却遍寻不着。
        在极度忧心与绝望的状况下,他看见一具被烧焦的小孩尸体,他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小孩,因而相信小孩已经死了。他绝望地捶胸顿足,拉扯头发,为自己将小孩独自留在家里而自责不已。商人哭了一天一夜之后,他起身抱起孩子的遗体,举行了焚化的仪式。因为他实在太爱这个孩子了,便将骨灰包在一个美丽的天鹅绒布袋里,带在身边须臾不离。当你非常珍爱某个东西或某个人时,会希望一天24小时都和那个东西或那个人在一起,这点我们可以理解。现在他相信孩子已经死了,而这些是他仅存的骨灰,因此希望将这些珍爱的遗物带在身边,无论睡觉、吃饭或工作,始终随身带着那个小袋子。
        一天深夜约两点钟,这个小男孩设法脱逃出来,好不容易终于回到家里,他敲了敲父亲的门。你不难想象这名可怜的父亲正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并对着那包骨灰哭泣。
        “是谁在敲门?”他大声说。
        “是我,爹,你的儿子。”这个年轻的父亲认为一定是有人在搞恶作剧,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小孩已经死了。他说:“走开,调皮的小孩,别在晚上这个时候来捣乱。我的孩子已经死了。” 小男孩继续央求,但父亲还是拒绝承认那是自己的孩子在敲门,最后小男孩只得黯然离开,而这位父亲也永远失去了他。
        我们当然知道这位年轻的父亲并不明智。他应该可以认出自己孩子的声音才对,但因为他执著于自己的信念,他的心被悲伤、绝望与自责遮蔽了,认不出那是自己的小孩在敲门,所以他才会拒绝开门,因而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有时我们视某事为实相,而且是绝对的实相,我们加以执著,无论如何都不肯放手。那正是我们被困住的原因。即使实相亲自来敲我们的门,我们还是拒绝开门。
        执著己见,是幸福最大的阻碍之一。
        假设你正在爬梯子,如果你爬到第四阶,并认为这已经是最高的,那么你永远没有机会爬到第五阶,那真正更高的阶梯。唯一可能爬到更高阶的方法,是抛开第四阶。
        有一天,佛陀从树林里回来,手上捧着一撮落叶。他看着比丘们,笑着说:“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认为我手上的树叶和森林里的树叶相比,何者比较多?”比丘们当然回答: “亲爱的老师,你手上拿的只有十几片树叶,而森林里的树叶则有千百万片。” 佛陀接着说: “没错,朋友们,我有许多想法,但没说给你们听,因为你们需要的是为了自身的转化与治愈而努力,如果我告诉你们太多观念,你们反而会被困住,而没有机会得到自己的智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7-3-14 06:59:13 | 只看该作者
    我佛世尊出世本怀,无非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既曰开,当是众生本有;既是本有,当是一开即示;既为示,当是一示即悟;既言悟,当是一悟即入。此开示悟入,次第圆融,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所谓不从修证,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板凳
    发表于 2017-3-14 08:25: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告诉我们:“由诸众生遗失本明,虽终日行不自觉,枉入诸趣”。几千年来,我们佛教界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通过方便法门来明心见性,而佛2500年前的教诲,是要通过明心见性以后,成为分真即佛,带果行因,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再通过无量的法门,来圆满究竟佛。 《楞严经》真是太好啦!真心没有大小方园是非好坏长短明暗,没有一切。 的千差万别之相,但它可以显现无量的万法万相。 如果说七处征心是破妄识,那么十番现见则是显真。破妄则能了知一切皆是虚妄不实,现真则能了知还有一个万象从中露身的事实。当我们了知虚妄不真实的当下,虚妄就是真实,真妄不二,性相一如。 我们的见性无形无相,但它确实存在,虽然它存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当我们眼见手掌的时候,心见的是拳头。见不见之见,才是真见。能见的是心而非眼,我们往往认为眼见耳闻身受的都是真的,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而《楞严经》告诉我们,眼见耳闻身受的都不是真的,真正能见的是心。无手不成拳,无眼能成见,相有明暗,见无明暗。明暗有生有灭,见无生无灭,随心应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7 13:18
  • 1730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8676
    地板
    发表于 2017-3-14 08:59: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寂非照,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20
    5#
    发表于 2017-3-14 14:06: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20
    6#
    发表于 2017-3-14 14:0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