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静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敢生气吗?成本太大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4335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3
21#
发表于 2016-12-29 17:47: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22#
    发表于 2016-12-29 18:16: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观照一下第一念是怎样产生的?   这一念没有产生之前本来就在,是以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之中,暂且把这一念,方便说为,能,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即是这一念,也是无量的念,即是无量万法中的一法,又是无量的万法,那么有了这个能动念的,能,就一定能会动这一念,在这一念妄动之前也叫白净识,也叫声相无明,动了这一念也就从真显妄有了业相无名,对应虚空,接着又动一念,从真空中通过八识虚空,显现真妄和合之体第七识,对应转相无明,第七识接着对虚空打妄想,变现了无量的万法,也叫现相无明,其实这都是方便说,连这一念都是方便说,一切的一切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不说这一念,就无法开口,一切的万法都是当下一念变现的,许多人不明白这一念到底如何变现万法,这要我们自己用心观照,不管我们动念没动念,一切的万法都在这一念中,包括一切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万法,十法界,万物万事,有形无形,有想无想,统统都在这一念中,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这一切的一切万法,真心本来面目,都可以随缘变现,所以明白了这一念,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念念在转,转向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不会心随念起,让念念回归大般若海,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如来大定,楞严三昧,无功而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23#
    发表于 2016-12-29 18:19: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观照一下第一念是怎样产生的?   这一念没有产生之前本来就在,是以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之中,暂且把这一念,方便说为,能,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即是这一念,也是无量的念,即是无量万法中的一法,又是无量的万法,那么有了这个能动念的,能,就一定能会动这一念,在这一念妄动之前也叫白净识,也叫声相无明,动了这一念也就从真显妄有了业相无名,对应虚空,接着又动一念,从真空中通过八识虚空,显现真妄和合之体第七识,对应转相无明,第七识接着对虚空打妄想,变现了无量的万法,也叫现相无明,其实这都是方便说,连这一念都是方便说,一切的一切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不说这一念,就无法开口,一切的万法都是当下一念变现的,许多人不明白这一念到底如何变现万法,这要我们自己用心观照,不管我们动念没动念,一切的万法都在这一念中,包括一切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万法,十法界,万物万事,有形无形,有想无想,统统都在这一念中,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这一切的一切万法,真心本来面目,都可以随缘变现,所以明白了这一念,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念念在转,转向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不会心随念起,让念念回归大般若海,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如来大定,楞严三昧,无功而成。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33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336
    24#
    发表于 2016-12-29 18:5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19-6-30 18:17
  • 30

    主题

    330

    帖子

    38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56
    25#
    发表于 2016-12-29 18:56: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19-6-30 18:17
  • 30

    主题

    330

    帖子

    38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56
    26#
    发表于 2016-12-29 18:58:34 | 只看该作者
    在一个师父空间看到的,分享一下/:
    “止语”,是一种佛教修行法门,又叫“闭口禅”,修行之人通过止语定心,增长智慧。
    常人修行,无需像修行人般做到一言不发,而是通过减少自己的话语,“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对于外界的牢骚少了,自然心境澄澈。
    无言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
    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
    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
    争不过别人,只会徒增烦恼
    即便争赢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音
    他又何尝真正认可你的观点?
    我们热衷于争论是非长短
    是因为我们的二元知见
    这些知见来自“我执”
    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准
    如是的实相真理,不是争辩而得
    而是默然观照,本来现前
    所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言语道断,以心印心,当下相契
    一切语言本是戏论
    执相而求,谬以千里
    所以“无诤三昧,最为第一”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学会无诤 才能安住内心的平静
    懂得沉默 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
    所谓止语 并非只是语言的止息
    而是内心的无念无住
    回归更深的醒觉与自由
    在沉默与独处中 才能真正懂得修持
    不争不辩,无语无言
    是非对错,过眼云烟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止语是一种修行
    无言是一种境界
    此心如如,默然欢喜
          ???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4-15 12:03
  • 503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39
    27#
    发表于 2016-12-29 19:40: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4-15 12:03
  • 503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39
    28#
    发表于 2016-12-29 19:41: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4-15 12:03
  • 503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39
    29#
    发表于 2016-12-29 19:42: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4-15 12:03
  • 503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39
    30#
    发表于 2016-12-29 19:42: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