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妙法莲华经》植物术语知识之三(2)(宝树庄严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5 11:30
  • 9

    主题

    124

    帖子

    31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11: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娑罗树
      (佛陀于娑罗树下入灭)
      学名:Shorea Robusta
      Roxb
      分类:龙脑香料
      产地:孟加拉、印度
      用途:建材、沥青、涂料、
      药用
      娑罗树(梵名s/a^la),植物名,又作沙罗、萨罗、苏连。意译坚固或高远,属龙脑香科乔木。高达十丈,叶呈长椭圆形而尖,长五寸至八寸五分,宽三寸至五寸。花小,呈淡黄色。果实有长一二寸的翼。
      娑罗树的种子可食,木质非常坚固,可供建筑用,也可作种种器具及船舰之材料。树脂可为沥青之代用品,并可供涂料及作药用。当地居民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淋疾等病症。
      佛典中的记载
      经中说,此树乃过去七佛中第三毗舍浮(Vessabhu)佛之道场树。如《长阿含》卷一《大本经》中记载:“毗舍婆佛坐娑罗树下成最正觉。”《七佛父母姓字经》中说:“随叶佛得道为佛时,于萨罗树(娑罗树)下。”
      此外,拘尸那揭罗(Kus/inagara)城外之娑罗树林,是释尊般涅盘之圣地。《长阿含》卷四《游行经》中说:“尔时世尊在拘尸那揭城本所生处,娑罗园中双树间,临将灭度。”
      《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应尽还源晶》中描写佛陀人灭的情形,“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人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盘。大觉世尊人涅盘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干悉皆爆裂堕落,渐渐枯悴摧折无余。”
      《大般涅盘经疏》卷一中则说此树在四方代表常、乐、我、净等四种不同的意义:
      “娑罗双树者,此翻坚固。一方二株四方八株,悉高五丈,四枯四荣,下根相连、上枝相合,相合似连理,荣枯似交让。其叶丰蔚,花如车轮,果大如瓶,其甘如蜜,色香味具,因兹八树通名一林,以为坚固。(中略)东双表常,南双表乐,西双表我,北双表净。又双茂表常,荫凉表我,花以表净,果以表乐。”
      所以古来称此树林为双树林、坚固林或鹤林。
      佛教中的故事——佛陀的入灭
      佛陀在娑罗树林中人灭。关于佛陀人灭的因缘,有以下的故事。
      有一次,在毗舍厘国的庵摩罗园林中,佛陀曾经告诉阿难:“如来是得证四种如意神通者,所以能在世间住世一劫,而现在如来寿命多少呢?”
      当佛陀问了三次之后,但是因为天魔迷蔽了阿难的心,所以阿难不但没有回答,祈求佛陀住世,而且还从座上起身,自己到森林中禅坐。
      这时天魔就立即现身来请佛人灭,天魔对如来说:“如来啊!您在世间教化众生已经很久了,承蒙佛陀济度的流转众生,宛如尘沙那么多。现在应当是您享受寂灭涅盘之乐的时候了!”
      世尊就取了少许的土放在手上,问天魔说:“你看是大地的土多呢?还是我手上的土多?”
      “大地的土较多。”
      “我所度化的众生,不过如手中的土,未度的却如同大地土。虽然如此,我住世的因缘已尽,再三个月之后,我将入于涅盘。”
      天魔听了之后,心中十分欢喜,确定目的达到了,就向佛陀告退。
      这时,阿难在森林中,忽然感得了奇异的噩梦,就赶紧回来请问佛陀说:“世尊!我在森林中,忽然梦到大树,枝叶茂盛,枝荫浓密,却忽然刮起惊急的大风,将树摧散无余。这是否是世尊将要入于寂灭的征兆呢?我心怀恐惧,赶紧前来讯问。”
      “阿难啊!我本来已经告诉你了,但你当时被天魔所蒙蔽,所以没有祈请我留在世间。魔王已劝请我早人涅盘,而我也允诺了他涅盘之期,所以你会有这个梦境啊!”佛陀平静地回答阿难。
      这时阿难悔恨也来不及了,于是,佛陀带领着僧众,准备前往拘尸那罗国,人于大般涅盘,要离开毗舍厘时,佛陀最后一次回观这个繁花盛开的城市。
      此时,佛陀忽然微笑了。
      阿难问道:“如来为什么微笑呢?”
      “阿难啊!因为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回观毗舍厘城的缘故,所以微笑啊!”佛陀在说这话时,本来晴朗无云的天空,却忽然下起了大雨来。阿难心中感觉十分的奇怪。
      佛陀告诉他说:“虚空中的天人们,听到我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回首毗舍厘城,心中十分的悲伤,悲感涕泣。所以,这是天人的眼泪,并非下雨啊!”
      在如来正在继续前往拘尸那罗国时,毗舍厘国的梨车毗人听到佛陀即将人灭,无不群起号啕大哭,跟随相送。
      佛陀看到他们太过哀慕如来,不是语言可以劝喻的,于是就用神通力化作一条大河,河岸十分的深绝,波流迅急异常。
      众梨车毗人只有悲恸的被阻于河畔,而如来留下佛钵,让他们追念。
      此时世尊右胁而卧,如狮子王。娑罗树林间所有鬼神都以各种花散落在空中,有的甚至不是当季开放的花朵。
      世尊就对阿难说:“此双树神用非时花供养如来,实在不能说是供养如来。”
      阿难就问:“如何才是供养如来呢?”
      世尊回答:“如果有能受法、能行法者,是名为供养如来。”
      当时有一位梵摩那比丘,立在佛前为佛陀执扇,佛陀突然叫他退下,不要站立在佛前。
      阿难感到很奇怪,就问佛陀:“平日梵摩那常在佛陀身边侍奉,不知道现在世尊为什么命其退下?”
      佛陀回答:“此拘尸城外有十二由旬,充满了诸天神,因为此比丘挡在佛前,使他们想在如来灭度前觐见佛陀而不可得,而且此比丘有大威德,光明映蔽,使鬼神无法亲近礼拜供养如来。”
      为什么这个比丘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光呢?因为他在过去九十一劫,当时有佛名为毗婆尸佛,这个比丘以欢喜心,手执火炬,照耀彼佛塔,所以现今他的威光上彻二十八天,为诸天神光所不能及。
      世尊到了拘尸那罗,于娑罗树林下寝卧宝床,头朝北方,在中夜时人于四禅,于当时人于涅盘。
      这时娑罗树东西二林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于如来,这时树干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干悉皆爆裂坠落,渐渐枯萎摧折,因此娑罗树林又名为鹤林。

          如意树
      (芳香遍熏的天树之王)
      如意树,梵名kalpataru,又称劫树,音译为劫波树,是生长于帝释天所居住喜林园中的树名。劫波,是时间的意思。
      此树为什么称为如意树呢?根据《金刚顶经》卷四中记载,此树能应时产生一切所需之物,如衣服、庄严的饰物、日常资生用具等,因此而名为如意树。而另一种说法,是由此树的花开花谢,可以测知天上的昼夜时间,所以称为劫波树。
      在印度,经常有长者将香华、璎珞等宝物挂在树上,普遍布施大众的习俗;其中所用来悬挂宝物的树,就称为劫树或宝树,这一种风俗习惯是模仿喜林园劫波树能生成种种宝物之说而形成者。密教金刚界法在供养会中,也有结宝树印,并诵念真言,以表示供养劫树的意义。
      劫波树是一种能达成心愿,不可思议的宝树,常常出现在古代印度的文献中,但是至于其生长形态,则很少有明确的记载。
      克什米尔诗人索马?德巴,在其作品《迦达?萨里特?莎迦拉》中,曾有关于此树的描写:
      “那是和商人一起坐船回去的途中发生的事。突然从波浪的背面出现屹立于海上的如意树。那个树上有珊瑚的美丽树枝或发出金色光辉的树枝,以及用宝石做成的美丽果实和花朵。而且他在那树干上看到非常珍奇的美少女坐在镶有宝石的沙发上。就在他想着这是怎么回事的刹那,那位少女手里抱着琵琶开始唱歌。”
      著名的哈鲁萨王写的戏曲《龙王的喜悦》中有以下的一段:“民草如走正确的道,民安而天下太平。自己诚心追求适材适所,我领内即无恐惧。如有求乞者,他的身边就有能达成愿望的如意树。在此之上还有何所求。如今心里仍有悬虑的话,就说给我听吧!朋友。”
      如意树也常被用来比喻国王、天神。在印度的许多故事中可以看出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印度自古最著名的故事作品《庞查?丹特拉》中就有以下的记载。
      他(阿摩拉夏库提王)就是能满足所有请愿者希望的如意树,他的双脚受到(向他跪拜)威仪凛然的王侯们的冠上镶着的宝石光辉所照耀,充满光彩。
      佛典中的记载
      《起世因本经》卷一记载劫波树的形貌:“复有劫波树,亦高六拘卢舍,乃至五、四、三、二、一拘卢舍者,如是最小,高半拘卢舍,悉有种种叶花与果,从彼果边,自然而出种种杂衣,悬在树间,又有种种璎珞之树,其树亦高六拘卢舍,乃至五、四、三、二、一拘卢舍者,如是最小,半拘卢舍,悉有种种叶华与果,彼等诸果,随心而出种种璎珞,悬垂而住。”
      由于劫波树能出生一切的特质,所以也用来比喻在如来能应一切众生心,使众生心欢喜。
      在《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一中说如来“为诸众生,宣说法要,离诸恨恼,令众悦豫,如劫波树,敷柔软花,最上法药,蠲除心垢。”
      因为劫波树能出生种种衣具、珍宝等,因此又称为衣树。在《起世经》卷七《三十三天品》中说,这些天人和人间胎生的形态不同,而是意念所化生,当他们初出生时,由于自身业力所熏习的缘故,自然生起三种心念:一者自知从何处死,二者自知现今此处出生,三者知哪一生所造成的福报。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五《人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说“复有衣树,名能清净,常出众色诸妙宝衣,垂布树枝,以为严饰”。
      天上的天人生活,身既充足,各随其心意,当他们澡浴清净之后,就到香树下,香树枝会自然低屈,并从枝中生出种种妙香,流人其手中。天人就以香涂身,涂完之后,又到衣树处,此时也为其低下枝丫,于其树枝之间。又生出种种微妙上好的衣服,只动手即可取来穿

      波利质多罗树
      (芳香遍熏的天树之王)
      学名:Erythrina  indica
      分类:豆科
      特色:香味浓郁
      波利质多罗树,梵名Paricitra,又作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树、波利耶多树、婆利质多罗树、波疑质垢树、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树、婆喇耶咀罗拘毗陀罗树、婆利阁多迦树。意译为圆生树、昼度树、香遍树。因为此树为树中之王,又称天树王。
      一般认为此树是学名Erythrina indica的植物,叶呈羽状,开深红色长穗状花,形如珊瑚,遂有珊瑚树(coral tree)之称。
      佛典中的记载
      忉利天官的宝树
      经典中同时也记载波利质多罗树是生长于忉利天善见城之东北角,长在杂乱园与欢喜园之间的神树,周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根、茎、枝、叶、花、实都有香气,能遍熏忉利天宫,所以称为香遍树。此树有神,名为漫陀,常作伎乐以自娱,所以成为三十三天娱乐的地方。
      根据慧苑《续一切经音义》卷下说,“波利质多罗,也译称为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意为香遍树,因为此树的根、茎、枝、叶、花、实之香味,皆能遍闻整座忉利天宫”。
      “波利”,意为遍布,“质多罗”,意为交错庄严之相。波利质多罗就是“庄严遍布、圆妙庄严”之意。又根据《华严探玄记》卷二十说,波利质多罗,意为香遍树,因为此树枝叶实一切皆香气袭人,故名之为香遍树。
      波利质多罗树,佛经里也称作波利质多罗树。波利质多罗树圆生树也。根据《翻译名义集》引《大涅盘经》中说:三十三天宫上,有波利质多罗树,其根人地深五由旬,其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树花开放时,香气周遍五十由旬。
      如《俱舍论》说:圆生树生于忉利天东北方,属三十三天受欲乐之处。圆生树盘根错节,深广达五十逾缮那,逾缮那是佛经里特有的一种计量单位,也就是由旬,一由旬有说三十里,也有说四十里。从树干上升,枝叶旁布,树高叶茂达一百逾缮那,挺叶开花,妙香芬馥,顺风香飘百逾缮那,即使逆风时花香也可达五十由旬。也有一本经名为《圆生树经》。
      《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说:“波利质多罗,此云圆生,大经云:三十三天,有波利质多罗树,其根人地,深五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花开敷,香气周遍,五十由旬,又翻‘间错庄严’、‘众杂色华’、周匝庄严。法华文句,指此为天树王也。”这是说波利质多树又名“间错庄严”、“罗杂色华”。
      如意树比喻世间赞叹如来出世
      在《大集譬喻王经》卷一中说,又譬如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在三十三天初出生时,天人皆生起大欢喜心,而说:“此树既然已经出生,三十三天就不应久空。如是奢利弗!如果有善家子、善家女,发无上菩提心,当时所有正信佛、法、僧,三宝的天龙、夜叉、乾闼、阿修罗、伽留茶、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众人皆心生忻跃,都说:此道场不应久空,菩萨摩诃萨得成无上菩提!”
      此树在三十三天生长时,众人见其叶生出时,并不赞叹不尊重,但是,如果见到花开时,则心生忻跃。
      如果是声闻、独觉证一法界时,诸天世人不会赞叹尊重,但是,如果看见如来则心生忻跃。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具足一切善根及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所有光明胜于日月,能照彻无量诸佛刹土,怜愍一切众生。
      “舍利弗!譬如彼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如果增长时,三十三天的天人就应知道此树不久当会有多叶,百千俱致那由多叶,乃至无量阿僧只叶覆盖在其上。
      “如是,舍利弗!那些初发心的菩萨摩诃萨,出生时、增长时,应知当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等声闻,乃至无量无边阿僧只诸声闻众,围绕在前。”
      佛陀以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为例,就像波利质多树,初生小花时就有美好的香气,阎浮洲的一切花香,如稣摩那、婆梨师、占波迦等其余种种花香,都不及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初生的小花那么香:“如是!舍利弗,这些声闻、独觉所有善根,不管是名闻、香味、威德、力势,都不及初发菩提心的菩萨摩诃萨。”
          频螺树
      (印度教的圣树)
      频螺(梵名bilva,或vilva,巴利名billa),又译作毗罗婆树、必立皤树、频蠡树、毗利婆树、比罗树、避罗树。意译为莫树或萱舅树。学名为Aeglemarmelos,又有Bengalquince,Bel-fruit-tree,Wood-apple-tree等不同名称。是类似于榲梓之植物。
      频螺树在印度教被尊为圣树,常用来作为护摩的薪柴。树高可达十米,树围达一米,有大棘。在夏天开花,结球状似黄橙色果实,可饮其果汁。花可制成香水,根、皮等可供药用。
      佛典中的记载
      《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中记载,印度人祀天时,多用此木作幢,以庄严供养。《瑜伽师地论》卷五中则说:“清净资具者,谓吉祥草、频螺果、螺贝、满瓮等事。”而《瑜伽论记》卷二上及《瑜伽略纂》卷二中皆记述频蠡即是频婆果。然而也有以频螺与频婆实乃不同树的说法。
      此外,在《贤劫经》卷八《千佛发意品》第二十二中记载,佛陀曾应喜王菩萨的祈请,宣说贤劫千佛成佛的初发心因缘。其中“无退没如来本宿命时,从寂根佛所初发道心。时作使者,以五比罗果贡上其佛,缘斯积德自致正觉度脱一切。”由此可知无退没如来在因地时,是在寂根佛所初发道心,当时他曾以五颗比罗果供养寂根佛,以此因缘积德而终致成佛。
      红婆树
      (可治疮疥及蛔虫的药)
      红婆,梵名nimba,又译作赁婆、任婆。学名:Meliaazedarach.Linn.产于印度,属乔木,外观近似中国所产的苦栋子(学名Picrasma quassioides),春季开白色芬芳的小花,叶类似旃那树叶,树皮、小枝、花、叶、果实皆有苦味,树皮可驱蛔虫,可供药用。印度人在葬仪时取其小枝为杨枝啮之。印度教徒且以此木作神像。
      佛典中的记载
      《一切经音义》中记载:“赁婆果,如此土苦栋树。”又在《红婆虫》条下记载:“红婆,是树名,叶苦,可煮为饮,治头痛。如此间苦栋树,其虫甘之,因以为名。”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则列之为花药之一:“花药者,谓婆舍迦花、红婆花、陀得鸡花、龙花、莲花,更有余,应随所用。”
      据经轨所载,以红婆木皮如法修之可得银钱。如:《陀罗尼集经》卷十《乌枢沙摩金刚法印咒品》一卷,《功德天像法》中所述:“又法,或在寺中、若在房中、有舍利处,庄严道场,以功德天像,面向西着,寸截紫檀木、任婆木皮(此云苦栋)是二种物,悉以酪酥蜜涂,涂一段木,咒之一遍,掷着火中。如是满一百八段乃止。一日三时如是二十一日,行者日得银钱五百文。”《畔迦陀野仪轨》卷三《眸迦陀野相应天成就八界供养?洗浴品》第五:“又法,取任婆木皮,以酪苏蜜涂浇二十一日,即得银钱。”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中佛陀更详细说明红婆为五种涩药之一。
      当时有比丘身患疮疥,医人告诉他应服涩药即可治愈,至于更详细情形,便要比丘去问佛陀。于是比丘便前去请教佛陀。
      以此因缘,佛陀便详细说明涩药的种类、用法及如何储存等种种方便。其中经婆便是佛陀所举五种涩药之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