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外道诽谤我们佛法说:“你们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文字,这都是他的弟子们胡编乱造出来的。”以此来动摇我们对佛法的信心,所以我们在这里有必要把这三藏十二部经典它的缘起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啊,没有留下一个手笔。大家想一想,以佛的智慧,他能不能把唐朝宋朝时候的用那个什么印刷术,或者用布写的那些经典创造出来呀?他完全可以,是不是啊?但有一条呢,叫佛法不坏世间法——你说在两千五百年之前,把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书现出来,那当时的人认为这个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不是?他敢不敢相信啊?不敢啊。所以佛能做而不做,是为了不坏世间法,那么佛能不能通过神通示现把那些无量的贝树叶一串一串的就变成经书,能不能啊?更加能。
佛之所以不这样做,这就是在表一个法:佛以空口白牙说话,这是世间人的习惯,无形无相是不是空啊?明白吗?那么由他的弟子们变成语言文字,是不是有啊?那弟子们变现的文字当下是不是佛的空口白牙的空啊?是不是空有不二啊?法由佛金口玉言,是不是本呢?那再由弟子们白纸黑字,这是不是迹啊?这是表“本迹不二”。佛是表这个法,佛、法,由佛金口玉言,是不是表“华开”呀?那么弟子们变成语言文字,变成经典是不是表“莲现”啊?叫华开莲现。 所以我们要理解到佛当年的良苦用心,他如果以神通变现一下那个贝树叶经卷并不是不可以;同时佛也就是说,在他灭后让他的弟子们整理经典,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修行证果啊?那整理经典的时候是不是在修行啊?那么我们再看佛的弟子们整理经典的程序,由此来看到底应该不应该相信经典的真实度。当年有五百罗汉,由摩诃迦叶主持,来共同参加集结佛四十九年所讲之经典,由阿难尊者登台,一字一句背诵,全体举手表决,百分之百通过。只要有一个人有不同意见,这句话这个字必须修改。
所以我们想一想,古今中外有哪一个学派,有哪一个国土,对于经典能够做到如此的慎重、精确?!没有的!在当年就充分体现出民主。那么我们再看佛的经典由梵文翻译为汉文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要知道,佛法在我们中国的流传跟其它宗教流传不一样,佛法都是由中国历代的皇帝、国王礼请而来。所以对经典的翻译呢,都是由皇帝任命当朝宰相或者当朝状元主持,组织进士学位以上的人参与。这个进士学位啊,在封建社会是三年一考,相对于现在的博士生,这样的文凭是三年一考;中了进士,那都是朝廷命官,一般可能最小也是七品县官。那么这一部分人呢,还包括高僧大德,过去不要说高僧大德,过去人不容易出家的——在清朝乾隆皇帝以前,修行人要出家,第一个条件:必须是进士学位,没有进士学位,你没有资格出家,他把这个出家人看得非常的神圣;不仅要有文凭,还要经过地方平民百姓来评议—这个人在社会上品行兼优,再由地方官查实,然后经过皇帝审查批准,最后发一个通牒,就相当于现在发录取通知书一样,你才有资格出家。那么过去能修行的人都是少数有福报的人。 由此可见,组织这样一个团体来翻译经典,也是仿照在当年印度一样的做法。那么这个做法就比较复杂一点,要把印度文翻译成汉文,就多了一个环节:一个人主法,左右两个人来监督,印度文一句一句读出来,这两个人认可了宣布,再把这一句印度文翻译为汉文,三个人认可了,然后全体通过,这个经文应该是这样,最后经过皇帝批准,进入藏经阁。
那么在历史上佛法的教育啊,几乎是与我们国家的政教联系在一起。因为佛法它劝人行善积德,劝人尊重国主,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从佛法的缘起来看,我们应该对佛所讲之经典深信不疑。这就是“常”,因此我们不可以对佛法有任何的怀疑,更不可以擅自改变;那么在有些经典里涉及到一些语言、一些名相概念、一些文字啊,用我们现代的语言、规则、语言风格,确确实实没有办法理解,怎么办呢?佛法里也有通融,叫存疑。所以法师讲解的时候,可以作个通融,可以按照现代语言风格和现代的社会的习俗来加以解释、变通。但是在翻印经典的时候,你不能改变,这是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