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心即修道---修道则明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8-25 17:02
  • 371

    主题

    48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0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心在,道场就在.心在传统文化中,以一种超越具体功能器官的精神象徵而存在,被认为是身体的主宰,一切思想的来源.在此精神境界中,心的容积大可致极包容天地,小则可藏纳细微到芒尖一样细小的事物,因此唐代王玄览法师说:"一心一念里,并悉含古今".
      在人身中,五脏藏有五社: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心,取像于丙丁离火之位,作为阳气之精,如同太阳一样提供著我们生存的基础,散发著温热的活力,内聚而生,外散则亡.
      心苞外形像倒悬的莲花,是神明驻留之所.这个神明,并不是指后天具象化的偶像,而是作为神智、思维的象征。所谓神明,心则是神,因为思维文化莫测,智慧无所定形不可思量,所以称之为神;眼见耳闻,意知心觉,能够分辨事物与道理。由神而明,因此称为神明了。
       心,作为一身之楚汉,能够制伏欲望,则能使我们不致偏倚。汉代魏伯阳在《参同契》就注明“心猿不定,意马四驰”,把心比喻得就像狂猴一样活泼外放,难以拘束。故而制伏心神则使人安定,放纵心神则使人发狂。神若则则会沉迷于某一样事物,祸福吉凶皆是由此而起。古代圣人及历代祖师制立各种制度、法规、戒条,都是用以制敛心神,不至散乱。唐代成玄英法师也表明“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在《智慧诵》中有“智慧生戒根,真道戒为主”的唱赞,表明受戒、守戒为修真合道之主旨,拘束心神则智慧生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