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4-30 19:29:44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社会里头没有造罪的人,没有作恶的人,所以叫诸上善人。无贪瞋痴就是善,那是善人,何况又跟阿弥陀佛学佛,叫上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之人。
『莲华化生,不繇父母』,他方世界我们得这个身,父母是缘,没有父母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就得不到人身。西方世界不要,西方世界莲花化生,这个莲花我们要不要去借?不要!我们此地生一个念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生一朵莲花,这个多自在,不是借别人莲花来生,自己的莲花。这个地方一起心动念,七宝池中就有莲花。如果你信心很坚强,你的愿很切,念得很勤,你那个花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你退了心,或者改学别的法门,不念佛了,参禅学密去了,那个莲花慢慢就枯死,就没有了。所以莲花化生,生的是自己心里面变现出的莲花,不是别人的,也不是阿弥陀佛给你种一朵莲花送给你,不是的,真真实实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境界。佛就劝他『汝当生彼』,劝这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段文就是《十住断结经》上的一段话。
『故大本云』,这是再引用,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说:『菩萨欲令众生速疾安住无上菩提者』,菩萨都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希望众生个个快速的成就。不但要成就,希望他能得究竟圆满的成就;究竟圆满的成就,那就是无上菩提。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应当起精进力听此法门』,这个地方特别著重的是听,为什么?理论要是不透彻的明了,方法不清楚,境界不认识,你修这个法门免不了会退转,你见到其他的境界也免不了会动心,那么你这个法门就不能成就了。因此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尔后你才真正肯死心塌地一门深入,那你这一生就决定成就了。
演【十住断结经中,死此生彼,皆因欲故。】
都是因为五欲六尘。
演【西方无欲,故顿超生死,此疾得解脱之二证。】
这是第二个证明。
演【起精进力听此法门者,听法有三:耳听、心听及於神听。】
虽然都在听,每个人用心不一样。『耳听』就是耳边风,听是听了,听完就完了,没有印象,这叫耳听。他不记得,他也不了解意思,更谈不上依教奉行。『心听』,这是一般真正用心了,听了之后他能够记得,他能够思惟经中所讲的这些道理,这能有成就。最上的是『神听』。
演【下士耳听,如风过耳;中士心听,颇能解义;上士神听,深悟实相。】
经里面著重在神听,神听跟心听有什么不一样?心是心意识,我们常讲注意听,注入意识,就是叫你不要用耳听,不要耳边风,注意!平常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耳虽然也听了,但是听不清楚,这是确确实实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在上班,我住在北投,到台北来听经都要坐火车。晚上回去的时候,看看火车还有半个小时,在后火车站长板凳那里等,铁路在背后,就隔一个板子,窗户都打开的,半个小时还早!我们带著经本在那里看经,注意看经没有注意听火车。看经没一会儿,一看钟点到了,怎么火车还没来?站里的人告诉我,火车刚刚来过又开走了,不晓得!为什么?没注意。我相信这种情形诸位也会遭遇到,没注意。没注意看,虽然看了,没看清楚;没注意听,虽然听了,火车那么大的声音都没听到。『心听』就是注意听。
什么叫『神听』?神听是一心听,那更不得了,那是舍心意识,就是离心意识。参禅要离心意识参,听经也离心意识听,那就高明了。你要是会听,实在讲,会讲不如会听。所以你听讲,说实在的话,能够用神听,那个讲的人好坏没有什么关系,无所谓!但是你要是用心听,讲的人好坏就有很大的关系,那是你自己功夫不到家,要有善知识来帮助你做增上缘。如果自己一心的话,外头境界就不要紧,为什么?你是一心听,一心是真心,你用的是真心。在境界里无非是历事炼心,炼什么?炼用真心,这样才能得实相。『深悟实相』,实相,禅家讲见性,明心见性;教下讲就是深悟实相;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能证理一心不乱。
演【今言精进听法,是不以缘心听法,以神听也。】
『缘心』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第七识,这都是缘心,攀缘心,以意识去缘声尘。这是说明听有三种。
由此可知,教理不透彻不行。其他的法门修学程序一定是信解行证,不能错乱的。可是这个法门特别,他要是信,解行可以一起来,不必要先后,没有先后,这就是它的方便处。我一面念佛,念佛就是行,我相信了,我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天天念阿弥陀佛,这就是行,一面行一面来求解,就是解跟行同时来。其他的法门是先解后行,否则的话,你不解而行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先解而后才晓得怎么行法。下面是比喻:
疏【是知蚁山风水,迟疾天殊。】
『蚁山』,蚁是蚂蚁,像蚂蚁上山,爬得很慢。『风水』,这是讲行船,我们出去旅行坐船,帆船顺风又顺水,速度就非常快。这是比喻迟速不同。迟疾天殊,差别太大太大了。
演【蚁山风水者,莲宗宝鉴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於高山。】
其他的法门修学成就慢,好像蚂蚁爬高山一样,要很久才能爬得到。
演【念佛往生,似风帆扬於顺水。】
这个速度就非常快,很快就到了。古人有诗,所谓「千里江陵一日还」,那就是顺水又顺风,一天可以走一千里,在从前这速度是最快的。
疏【古谓欲得一生取办,便於是法留心,是名最胜第四方便。】
这个地方这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你如果真想在一生当中成就,『取办』就是成就,我要取得,我把它办妥,那你对净土念佛这个方法就要留意,不能轻易的放过。学其他的法门,确确实实不行!你要不相信,你仔细去观察,古人我们暂时不问他,看看现在这些修行有成就人,他修什么法门?广钦法师早年参禅,他为什么不标榜禅?禅不行,后来还是回过头来专修净土,念阿弥陀佛,这才成功。这是最近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例子。
再说台中李老师,他今年九十八岁,他是三十一岁开始学佛的,那时候在中国大陆,他亲近的善知识不少。他参过八年的禅,是大陆有名的禅师指导他,没开悟。以后又学密,跟西藏、蒙古的呼图克图们学,我们一般人称为活佛。学了八年密,他曾经跟我们说,他学了二百多个法门,他学东西的确非常认真,这是我们一般人决定比不上的。八年密不相应,跟我们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密宗有隐身咒,他学了,也念了十万遍,照那个方法修,他那个咒子一念,问我们有没有看到他?我们还是看到他,这不灵!没法子。他也学了十几年的教,指导的老师都是民国初年这些了不起的佛学家,他的唯识是跟梅光羲学的,亲近许许多多的善知识,都走不通!浪费许多年的光阴,那个时候正是他的黄金时代,年轻的时候。最后遇到印光法师,这真的救了命,印光法师教他老实念阿弥陀佛,他的成就完全在念佛上。从此以后,他把过去所学的法门统统舍掉,专念阿弥陀佛,这也是现前给我们做榜样。
他自己说他生死自在,当然这不是骗人的,如果骗人,那是大妄语。他学佛这么虔诚,绝对不会犯大妄语,他在讲台上公开跟大家讲,他愿意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愿意再多住几年就多住几年,怎么成就的?念佛成就的。我们那些学生们听了老师这个话,希望他多住几年,怎么能叫他多住?他住世就讲经,不讲经就不住世。所以同学们商量,那时候我们有八个人,发起,我是其中一个,请他讲《华严经》。《华严经》没讲完总不好意思走,这一下把他留了这么多年。他的成就大概在七十几岁,这个时候成就的,生死自在。我跟他老人家的时候,他那一年七十岁。
由此可知,念佛法门真正是一生取办,这个一点都不假。你要不相信,这个机会你这一生就错过了。这一生错过,要想将来再得这个机会不容易。所以你自己要好好的反省,我这一生死了之后,来生还能不能得人身?大有问题。来生纵然得人身,现在佛教界这么乱,你能碰到一个善知识来教你净土法门吗?纵然遇到了,你肯相信吗?你能接受吗?这都是些大问题,都是未知数,想想这些真正可怕。如果要成就,决定不能等来生来世,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功。
听经无非是断疑生信而已。假如你对这个法门没有疑惑,信心真正生起,坚定了,那个经听不听无所谓。真正能成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多简单!这是因为放不下,所以才听经,不断薰陶,慢慢把这个道理搞清楚,看看到底该不该放下,是这么一个问题!所以一定要觉悟,要提高警觉,要认真的去念。这是第二个因缘。再看第三:
玄义【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
这是第三个理由,佛说这部《弥陀经》。『激』是激励,『扬』是鼓励的意思,激发鼓励我们这些生死凡夫,对娑婆极苦的世界要晓得厌离,对西方殊胜庄严要起向往之心,所以佛给我们说这个法门。
玄义【以诸众生沈迷自性。】
『沈』是沈沦,『迷』是迷失了。
玄义【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
『省』是反省,『励』是勉励。
玄义【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斯成。】
这个文不多,可是意思非常丰富。
演【激扬生死凡夫者,生而死,死而生。】
这就是讲生死轮回、生死疲劳的现象。
演【万劫千生,无有穷已,故名生死凡夫。】
佛经里面常讲「生死疲劳」,没休息的,非常苦。《地藏经》说,人死了不到四十九天又投胎,投胎之后又是生老病死,死了再生老病死,永远在那儿轮回,没休息。只要不出轮回,诸位总要记住,生死轮回是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怎么晓得?我们也不要想过去世,也不必考虑未来世,就想想这一生,你就会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一生当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是善多还是恶多?如果一生当中起的恶念多,看人不顺眼的多,顺眼的少,善念少,来生的果报当然是恶多於善、苦多於乐,一定的!现在造什么样的因,来生得什么样的果报。我们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今天,一世不如一世,它累积!我们觉得这一生苦,要是不出轮回,来生比这一生还苦,只有一直苦下去,绝对不会苦到最后得乐,没这个事情,乐极会生悲,悲极不会生乐,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不出轮回,真正不得了!
演【激者,激励。】
激发我们。
演【令人起厌。】
晓得这个世界的恐怖,这个世界恐怖不是现前这个环境恐怖,是生死的恐怖,是在这个世间轮回一世比一世恐怖。
演【扬者,鼓扬,令人起忻。】
就是鼓励的意思。
演【沈迷自性者,迷者,昏迷;沈者,迷之极也。自性,即注中平等法门。】
诸位要晓得,平等心就是自性。凡是修学大乘的人都要发菩提心,菩提心,《起信论》里面所说的,第一个是直心,这是菩提心的本体,深心与大悲心都是菩提心的作用,有体有用。往往这些名词,我们看了之后很不容易体会,所以我在讲席当中方便说,用现代话来讲,什么叫做直心?就是平等心,平等心就是直心。什么叫深心?清净心就是深心。大悲心就是慈悲心,能够同情一切众生,怜悯一切众生,那就是大悲心。所以大悲心是平等心的他受用,待人接物用的。平等心,自己的享受就是清净,就是一心不乱。所以平等心是体。
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所看的都是不平,不平那就是用的妄心,这是凡夫心。平等心是佛心,我们既然学佛了,要在一切不平的境界里面修平等心。修行,修的什么行?我们心行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就叫修行。心原本是平等的,现在不平等了,不平等就是过失,能够回光返照恢复它的平等,这叫真修行。从内心里面做功夫,这是真修,在极不平的地方去修平等。所以佛法修学从哪里下手?怨亲平等。怨亲是极不平等的,极不平等当中去修平等,这是一个好方法。
『沈迷自性』,本来平等里面,现在迷失了,变成不平等,在一切法里面生高下之心,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都是沈迷之极。怎么迷失的呢?这里面也有几句简单给我们说明:
演【由最初一念无明,生起六粗三细。遂性心失真,颠倒行事,轮回是中,自取流转也。】
六道生死轮回是自己制造的,自己在那里造作,自己在那里受苦,自作自受。这是讲我们现前的境界,现前生活的真相。
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个经,指示我们:
演【示苦乐两土者,谓乐邦之与苦域。】
『乐邦』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苦域』是指我们现前的娑婆世界。
演【金宝之与泥沙。】
这是讲环境。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七宝,我们这边的地是泥土沙石,不能跟它相比;我们是柏油铺马路,人家是黄金铺马路。真正想到这个,你那些珠宝黄金都丢掉了,为什么?到了极乐世界难为情,人家铺马路的东西,你把它拿来套在脖子上觉得很好看,人家那个做建筑材料、砖头瓦块的,你戴满全身,多难看!这是说两个世界不一样,物质环境受用不相同。
演【胎狱之望华池。】
这是讲我们出生之生处。到这个世界投胎,母亲怀孕十个月,在胎胞里面有如地狱,苦不堪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生处是莲花、是七宝池,怎么能比得上?
演【棘林之比琼树。】
『棘林』,棘是荆棘,带刺的这些树林。棘林是讲我们这个世界的,我们到森林里面去,处处都可能遇到危险。西方极乐世界,七重行树都是众宝所成,绝对安全。这也是不能比的。
演【诚由心分垢净,见两土之升沈也。】
这个境界怎么会不一样?给诸位说,是境随心转。所以《华严经》才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是境界转心,是心转境界。如果你真正明了心转境界,风水有没有?我们现在讲地理风水,有的!从哪里来?心变现出来的。心转风水,不是风水可以转我们。风水转我们,我们就太可怜了,自己变现的东西,结果自己还受它的拘束,就好像那个蚕一样,作茧把自己关在里面,这是再愚痴不过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风水有没有?有!确实有。我们要不要找一个好的风水、好的地理?没有这个必要。从你心地里面去修,你的心好,你走到哪个地方,风水随你的心转,那个坏风水你到那里一坐,两天它就转好了。你那个心要是不好,找到一个好风水,你住下去没两天就转坏了。风水随你心转!
大环境,就是众生共业所感的。在大环境里面,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心地都不清净,都是凡夫,所以才有苦域、泥沙、棘林。西方极乐世界个个人心地清净,没有贪瞋痴!个个人心地善良,因为都是发菩提心的,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是大乘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