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华经·法师品》∶"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此为佛陀所觉悟之智慧.
如果简单地把它用汉语来对照解释,那么:“阿”就是“无”,“耨多罗”就是“上”。这个“三藐三菩提”是按照梵文音译过来的,“三”就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觉”。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叫“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就。所以一切万法呀,依照我们心地法门,皆能成就无上菩提之果。在这里是讲菩提之果,也叫智德。 『无上』二字,佛法里万法都是平等,讲平等都是方便说,万法都是一个念,没有谁不是谁,你跟谁平等啊!就是你一个人。要按照「法华三昧」的解释,是「圆融、圆满、圆通,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就变成即空即有、即前即后、即上即下、即内即外,这就是不二法门。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
『无』,是「见空性」,是讲『如』。这个『上』是个量词,以一代无量。那么在这里特指「无上无下、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内无外、无有无空、无大无小」。也就是说十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而已。也就是说我们是无分别法,万法都是一。这是指真正见『一心三藏』。万法圆融一个本体。
佛法是绝待之法,哪有上下啊?我这个右手,右手能不能打自己的右手啊?眼睛能不能看自己的眼睛呐?你嘴巴能不能咬住自己的肚脐眼呀?这是绝待之法,这个法很重要啊。三藏十二部经,部部经、句句经、字字经,都在引导我们回归自性。 佛已证金身,刻骨铭心体悟到十法界森罗万象、大小多少、巨细、香甜苦辣、有情无情,无非诸佛法身真藏,无非一人一念当下现前而已,叫『无上士』。我们可不能辜负了老师释迦牟尼佛良苦用心,不能用世间法那种对待法、攀缘法来解释不可思议的出世间法。 楞严经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本来是无分别的一个无相清净本体,本自具足的智慧,可以随缘显现一切相,无量相。无过去现在未来无始无终,都是当下一念;大到佛刹(十方虚空无边无际)无穷,小到无量微尘无尽,都是当下自己一念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华草、四生十类、天人鬼畜、张三李四......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一个念显现。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过去认物为己,认己为物;现在来讲,己也是物,物也是己。大光明中谁非谁?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在见道位所见到的真如与在证道位所证到的真如无二无别 ,你明心见性的当下就是如如佛。明心见性无须外求,无需外得。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一修一切修,叫做“全性起修”,“如同微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听闻印广法师慈悲开示“一心三藏如来藏” 圆顿大法,当下开悟,当下成佛,不历阶梯,无修无证,生生世世解脱,生生世世为如来使,生生世世做世间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