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离六道轮回,必修戒定慧。戒定慧,是出离六道轮回的必经之路,也是修行人必须行使的途径。若不修戒定慧,犹如登山,没脚下的功夫,难以登顶。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既是明见本心佛。若不懂得戒的实性,如同盲人行走,方向总是颠倒的,如何达到目的地?因此,知心清净是名戒,也就是自心清净,既是正顺。本心明朗,既是解脱。希望读者莫要停留在鼎然的文字表面来审视戒的实性。戒是一切诸佛菩萨的命门,也就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根本慧力。犹如世间万物之根本命门,既是吸收天地之灵气,才可以延续繁衍下去。所以,要想出离六道轮回,必先了明戒的实性,则方向不易出现颠乱,因地稳当光明,是出离六道的第一步。此戒已经涵盖三皈依。若不明戒的实性,就不能了达三皈的实性。故说皈依自心佛,皈依自心法,皈依自心僧,既是三位一体,此体名为清净性,也名戒,为修行人出离六道轮回的必明之道。下面,则运用实修方法,直接道明出离六道轮回的五种修行途径:
第一种出离六道轮回的修行途径:于一切烦恼境上,莫起爱憎见。
世人不能出离六道轮回,皆是爱欲之心根深蒂固,我见肆意泛滥,向外迷相索取,故有取舍,因取舍,滋生无明。因无明,造就生死。依生死心,攀缘外界,被生死相所牵制,犹如在梦境中魇(yan)住一样,虽具足光明智慧,但被梦境意识尘垢所牵制,故不能清醒,则沦落尘世中,妄想纷飞,我执浓烈,故无法出离六道。所以,一个修行人若于一切烦恼境上,心不起爱憎见,既是离相,自然显露菩提妙觉,则六根所触一切外尘,始终不染,内清净如琉璃,时常光明。这样不断在事相上作功夫,则可断相续生死,了灭润生无明,直达菩提觉海,则尘可出,不受后有。此为悟性高的人所修。此法不仅可以当下获得自在,而且今生受用无穷,临命终,心无挂碍,则不再贪恋尘世琐事,至此,因缘具足,善智萌发,本性佛自然显露。因在生世,心已无爱憎,则中阴身不再执恋色欲等诸杂染相,惟识性清净,随净业出离三界,不再复来,虽不能成佛,但已无三际尘累。此名出离自心爱贪尘垢的束缚,不堕自心六道,圆行菩提,不受后有。
第二种出离六道轮回的修行途径:净心念佛,专念不忘,精进不懈,舍世贪忧。
世人愚迷,不善常觉自心,则本性佛虽时时大发光明,苦于世人业力所牵,尘业泛滥,故不能出离六道,受其诸苦,劳命于娑婆界,迷茫生活,时常无自身自由,或受外色诱导,或受内在尘妄牵引,内外杂乱,无法善调自心,则苦业现行,受其轮转,沉迷世间,造无量罪,命终果现,苦不堪言。故可借用念佛,来清净内在杂想妄垢,使其内在清净明朗。因虔诚发愿,建立信念,滋养善种,依光明弥陀胜相为引导,常照自心,惟六根全体摄用,不离本心,则不断用功,时时如此,相继不断,因缘善智具足,身心一时脱落,则三昧正定显前,自心光明妙慧浮现,于临命终,依自心本佛光明慧力的引导,中阴身出壳,因不再眷恋尘世所有,自心本然空寂,则中阴身成住法身位,则自心法身慧现前,化做光明慧性,此光明慧性,既是报身佛,则随报身佛光明慧体,出离六道,不再轮回。
第三种出离六道轮回的修行途径:逢苦不忧,逢喜不乐。不苦不乐,身心脱俗,则可出离六道。
世人愚茫,起心造念,于最初一念,不善净觉,则念念在愚盲当中,时时放纵自心杂垢妄想,则时时身处愚昧当中,处处造孽。因过去世宿业未了,今世又不断增加新的业垢,时常借助六根对六尘所显六识,到处向外攀缘,为自己的意识心输送无量的尘业,则意识心产生饱和,因无法储存,则又由意识心逐渐输送到七识后转入八识,并不断沉淀,来回流注。犹如人喝酒迷醉,虽意识暂时清醒,但行为言语已无法控制,则爱贪颠狂由此泛滥,因果自显。所以,若一个修行人,逢世间一切苦,于中不迷,并时常净觉自心,视为外界诸苦生灭不实,同为虚妄,于中不住。则可了达苦的实相。苦的实相即刻了达,则无乐的实相,既是不苦不乐,故逢世间一切乐,也同为苦所想,至此,功夫娴熟,本心清净顿然显露,则六根同体光明,不仅今生不再受苦乐牵引,受用无限。则命终,意识已无杂垢,八识尘业不复再起。因生前已经证得不具灭性(不于苦乐二相当中杂染),则可舍寿,进入无余涅磐,出离六道轮回,不再显露。其间,若发大愿,度一切能度之众生,也可再来人间,复其本性慧智,于中现行,则可不断生死,圆满菩萨种智,后再舍寿,直补如来法位,成就种智性,为等觉菩萨,后舍清净觉相,入于寂灭。
第四种出离六道轮回的修行途径:于禅定中,外不迷相,内不杂起。常起净觉,不灭觉性,则可依借觉性,消 融一切意识尘垢,暂伏七识分别等垢,并能同时照明根本识性,逐渐精进,借助觉性,直达如来藏性,则可于禅定中,证得灭息定,舍寿,出离六到轮转,不受后有。
世人修禅,总想造作起念,依愚想心,分别禅定杂想。本想断尽烦恼,苦于颠倒用心,则欲想断烦恼,却使烦恼显得更加杂多。至此,迷于禅定,又生贪求感应之心,则迷上加迷,妄上增妄。依禅定出现的幻觉,来作功夫,也可渐入禅定,证得幻定,依幻定狂妄着迷,则因地不正,果报自显。被幻定所迷,造无量禅业,不仅仅老来禅病业力常显,死时,四大分离,因四大业力所牵,故激活根本识,则一切过去宿业与今世现业具发,无法脱离,犹如熟睡的婴儿,晴天一声霹雳,则魂飞魄散,中阴身彻底败落,临命中,中阴身于生前所造幻定,随此轮转,苦不堪言。若修禅人,因地发心,杂思不起,妄想渐灭,于定中,时常自然起觉,此觉本体涵容无量智慧德相,凭借此智慧德相之加持力,可顺利通过禅魔,进入正行(越五阴魔)。若再精进用功,智慧德相圆满,则内在慧力大显,可照破蕴处界,出离六道轮回,不复三界劳途。随净愿,自然往来。
第五种出离六道轮回的修行途径:多读经,依闻思滋养善智。多持方便戒,增加自心净定。多做善事,建立慈悲心,以激活本心智光。多做义工,浮现平等心。多诵咒,得净愿加持力。多善思维经典,增加智慧性。多观察世间一切生灭变化物相,显露本心妙用慧。多生善想,不起恶意。时常如此,因缘具足,自心功德性显露,在临命终时,因心已无尘欲束缚,意识暂时清净,惟生前给自己常种善业,浮现善智,虽不是正修,但可脱离三途恶道,舍寿后,复显天人修罗。因无法了断根本无明,则乐尽现报,再来人间。因为宿世常给自己种植善德,则再来人间,出家为僧,勤苦修行,永断妄垢,用功娴熟,依旧出离六道轮回,不受后有。
此为五种实修出离六道轮回途径。简而言之,故鼎然作偈一首,综合其义:
生为人道,已是福报。
妄业杂乱,理应清理。
明见本心,是为第一。
善念不灭,以为智用。
恶想不生,自心光明。
灵活学佛,大脑莫滞。
相信因果,无常性灭。
出离六道,必入正定。
一心不乱,是名离相。
心不颠倒,名为正定。
舍世贪忧,自心本然。
自心尘垢,趁早清扫。
习性顿灭,不再复起。
清净柔和,临死不乱。
至此告终,出离六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