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治(1638-1661,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法号行痴):
清朝十位皇帝,大多信佛,特别崇奉喇嘛。
顺治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一位君主,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宿根深厚,天资聪颖,大至治国安邦,小至诗文书法等世间法卓有成就。
顺治十几岁的时候就善根萌发,于万机之暇探访善知识,随喜各道场。二十余岁的时候就惊觉世间无常,皈心佛教。顺治讲:“朕前生的确是僧,今生每常到寺,则低回不能去”。又说:“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放不下,朕于财宝固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情。”
顺治十五年,玉琳禅师到京,听说自己的弟子森道座为帝剃发,就命众人集薪烧森,帝知道后,才答应蓄发。帝写了《赞僧诗》。该诗是其向往出家生活的写照,恳切感人,诗曰: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宿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黄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