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4-3 13:10:0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自性本来没有动摇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性说了「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我们常讲的「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华严经》上讲「师子奋迅三昧」,这是自性本定。你的心本来是定的,你现在心里有妄念、有妄想,这是什么?这都是自性里的般若迷了变成烦恼。你能放下,这些烦恼又变成菩提,又变成智慧,你得想办法把它转变、转回来。所以佛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原则告诉我们,放下执著,别再执著了,你就成正觉。放下执著,证阿罗汉,阿罗汉能把见思烦恼都断掉,也就是放下了。见思烦恼是什么?你看错了,见烦恼;思烦恼,你想错了。要怎样才不错?你不看它、不想它,就没错、没问题,就是正确的。见思烦恼是坚固的执著,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觉悟才放下,我们要怎么学法?大乘有方便,让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把我执放下,我见放下,没有我,大乘那是真有方便。大乘教我们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是我,自性所变现的万法是我,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个心量多大!所以佛教我们要随缘,不要有成见,不要有对立。有对立,错了,确确实实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自性里头没有对立,自性里头没有我见、没有身见,这总得要晓得。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逐渐逐渐放下成见、放下对立、放下我执,那叫真做功夫,真修行。学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首先,清净心现前,这是你修学的功夫真正成就了,清净心,你不会再有染污。我们今天讲物质的染污,生理是物质的染污,心理是精神的染污。这两种染污你都放下、都没有了,身心清净。这样的境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在方便有余土,不在凡圣同居土,在方便有余土。在我们此地,像《华严经》讲的修行境界,到什么程度?给诸位说,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十信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中国谚语常说「凡事起头难」,第一关很不容易突破,第一关突破之后,往后就容易了。你进了小学一年级,以后到二年级、三年级就容易了,就是头一关很难过。
头一关要断五种见惑,头一个是身见,不再执著身是我,知道身不是我,这要常常记住,身不是我,要破身见。身怎么看?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那一般人,我是什么?一般人误会了,灵魂是我,身有生死,灵魂不死,灵魂它在六道里投胎。佛家叫神识,不叫灵魂,佛家叫神识。这还是错误的,比执著身高明一等,这还不是。那是什么?那是迷惑颠倒的自己,不能说不是自己,是迷惑颠倒的状态;应该要帮助他觉悟,觉悟的时候叫灵性,灵性才是我,灵魂不是我。所以就要觉悟,觉悟是灵性。灵性自自然然就脱离六道,灵魂出不了六道,它迷,还是执著。灵性怎么回事?灵性跟灵魂是一桩事情,不再执著,不执著那个东西是我,他就超越六道轮回。不能执著,执著是很糟糕的事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心量拓开,不要去执著,不要对立,不要有成见,我想怎样怎样,把我的意思加给别人,这都错误的。佛菩萨没有,佛随缘,你怎么做,佛都好、都点头,佛没意见。佛看到你错了,错了也没意见,看到你堕地狱,也没意见,为什么?知道你将来地狱罪受满了,你又会出来,我在等你。他没意见,这很高明。
我们六道凡夫,这六道是个大舞台,我们在台上表演,诸佛菩萨在旁边观看,我们在表演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有种种不同的果报,他在旁边看,他看得很清楚,决定不动心,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更没有分别执著。高明在这个地方,这叫什么?这叫随缘妙用。我们不行,我们一看到马上就要干涉,一干涉怎么?就跳到舞台上跟他一起表演。所以真正修行叫历事炼心,你不入这个境界,你到哪里去练?在这个境界练什么?练不动心,练不分别,练不执著。这是很难,净宗有特别方便,就是才起心动念,才有分别执著,立刻就想到阿弥陀佛,不能有第二个想法,念头一起归到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取代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名号是什么意思?名号是无量觉,你要能懂得,一句阿弥陀佛无量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所以念佛会开悟!得无生法忍就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禅宗功夫是平等的,没有高下。
证不退转,只要成无生法忍就证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个地位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圆教初住以上,别教是初地以上,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他到哪里去?他到一真法界去了,他到阿弥陀佛实报庄严土,那怎么会一样?念佛同修必须要记住,情执愈深,给自己添来的麻烦愈大、愈严重,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成问题,情执重的没有把握。所以一切大而化之,什么,随他去!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干什么?今天有个老同修,上午来看我,我想应该是有人欺骗他,骗了他一笔钱,他一定要再追查,来问我,我不晓得这个事情。钱,身外之物,丢了就算了!你用好,他用也不错!何必那么计较?学佛,是不是真正学佛就在这里看,丢失再多若无其事,为什么?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你想这个东西干什么?错了!所以真正学佛人没有一桩事情不自在的,时时刻刻真的法喜充满,这是真的,真受用。这证不退转,我们就晓得这个境界。
「可证弥陀名号,妙德难思」。这一句里头真正关键就在这个妙字,跟《还源观》里面随缘妙用,那个妙是同样的意思,随缘妙用就是此地讲的妙德难思。「如东密」,东密是日本的密宗,他们修阿字观;如东密「阿字观云: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这一个字,现在讲文字学里头母音,母音里面第一个音。现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文字很多,但是发音第一个母音都是「阿」,可见得这确确实实口一张开这个音出来是阿音。一切的语言都从这个音里头变化出来的,所以它是第一个母音,第一个原始的音。能出一切陀罗尼,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字是咒,咒语。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密宗里面的,密宗修行著重在三密相应,这咒有没有意思?有的有,有的没有,大概有意思的少,没有意思的多。为什么?有意思,你会胡思乱想,没有意思就叫你没法子想,这个好!
所以佛经里面很多咒语,不但我们不懂,印度人也不懂;不但印度人不懂,连鬼神也不懂。那是诸佛菩萨用这种方法教人什么?教人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用这种方法。你只管念,没意思,你也没得想头,你就照这个去念,念久了,心就定下来,所以它就是教你得定的。也有意思的,有意思的是叫你观想,叫三密,口持咒,手结印,心观想,叫三密相应。不相同的,都是接引不相同的根性。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他能观机,你适合用什么方法,他用这个方法,时间很短就叫你有成就,这是见到佛最殊胜的利益。因为佛看到我们,我们过去世生生世世干些什么、修些什么法门,他一看全明了,所以他教给你的方法就非常契机,为什么?你过去生中曾经学过,继续再修容易成就,是这么个道理。
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即使是读诵、听教,都不许我们用分别执著,教导我们听教,离言说相,不要分别执著言说;离名字相,经上讲的名词术语,不要把这个放在心上;离心缘相,不要去想讲的是什么意思,一直听下去。这用什么?直觉,用直觉你才容易得清净心,也就是心里什么念头都没有,把精神完全贯注在听教。读经也是一样的,全部精神著重在读经,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字相,也不要去想这文字里头什么意思,都不要想。这是什么?这是修戒、修定、修慧,我讲过很多次,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听讲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听讲两个小时,你两个小时在修戒定慧;读经的时候读两个小时,也在修戒定慧,心里不起一个妄念,久而久之,一旦豁然大悟,他就见性了。
古人修行,我们在很多传记里面看到的,三年、五年开悟的,十年、八年开悟的,时间不一样,到最后都彻悟。时间不一样,我们知道烦恼习气厚薄不相同,烦恼轻的人很容易开悟,烦恼重的人时间长一点,只要你能够锲而不舍,你这个功夫一直用下去,没有不开悟的,悟后起修。悟后起修是历事炼心,看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处还会不会起分别执著,炼这个功夫;是不是能跟诸佛菩萨一样大慈大悲。真正放下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流露出来了,你流露出来之后,你接引众生就有方便。众生得度因缘各异,不一样,什么时候成熟,你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成熟,你一定会帮助他开悟,大彻大悟;没成熟的,你会帮助他提升,一点一点的进步;没有善根的人,你会帮助他种善根。这叫教化众生,三根普被。不仅净宗三根普被,教下不例外,宗门也不例外,跟十玄门没有一法不相应,所以才讲到圆明具德。一切法,法法都是圆明具德。这是讲一个字,一个字也是圆明具德,「一字之中,主伴功德无量无边,是即圆明具德之玄意」。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又彼国土」,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色声香味触,一一圆明具德。故见光、见树、闻声、嗅香,莫不增益善根」。这个增益善根就是增长善根。宗门的祖师大德会问我们,「你会么」,这个提示非常重要。为什么?如果你会,此地一样,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问题是你会不会。你会,在此地见光、见树、闻声、嗅香,统统增长你的善根。善根是什么?一般来讲,能信、能解,这是善根。能信、能解后头就能悟。从前的社会没有科学技术,没有现代的这些媒体,也没有现代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人与人之间真的许许多多老死不相往来。他生活在这个村庄,那个村庄一生都没去过。所以它社会是安静的,心是定的,现在社会变了。所以那个心定,修行容易,无论是儒释道都有高人,为什么?他染污不多,很少染污,心地真诚,真的是接近纯净纯善。
在过去这些帝王,帝王都是圣人,所以中国人称皇帝为圣王,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中国这个环境跟西方不一样,西方君主制度,君主真的是霸道,中国不是的,中国这些真正帝王是得到人民的爱戴,为什么?他有德行,他受过很好的教育。祖上积德,自己有很好的修养才能得到这个地位,所以他对人民照顾很周到。中国帝王他的任务三个字,叫君、亲、师,这是他三个任务。君,领导人,你把这些百姓、人民带到哪里去,你带头!他带的一定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从自己本身做起,人民服了,拥护他,都跟著他走,听他的话。第二个任务是亲,民之父母,你得养他,换句话说,照顾他物质生活。第三个任务是老师,你要好好的教他。所以从前帝王他的任务是三个字,你要好好的带领老百姓,你要照顾他物质生活,你还得好好教他。所以这个君主真正是令人敬佩,令人爱戴。这个国家、这个族群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靠他们,他们做得太好了。
十几年前,我初到新加坡,演培法师早年移民到那边去,听说我到新加坡,我也没通知他,他知道了,他到飞机场去接我,我很感动,这也是个讲经的法师,我们是老朋友了。有一次他请我吃饭,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净公上人,你是赞成君主还是赞成民主?我告诉他:我赞成君主,不赞成民主。他说为什么?君主他负责任,民主不负责任。为什么?君主的时候,你看看他就任的那一天,第一道命令就是立太子,培养底下接班人,负责任,真的培养。民主没有,任期,外国是四年,四年之后不晓得他能不能再被选上,所以他对人民著想的都是短程的,不是长程的。如果碰到不善的,四年他投下的选举、投下这么多资金,他四年一定要收回,还得要大大的赚一笔,他把它当作生意买卖来做,那人民可就苦了。他是管他自己的利益,没有想到人民的利益。君主不一样,君主要不想人民的利益就会被人民推翻。末代的帝王就犯这个毛病,疏忽了人民利益,所以人民起义把他推翻,他就亡国了。他要世世代代承传下去,那一定要做得很好。所以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告诉我,我那个时候年轻,他老人家叫我看《周礼》,我喜欢看古书,《周礼》没看过,他讲了很多遍,可是我始终没看这个东西。他告诉我,这本书非常了不起,周朝的宪法。什么人写的?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写的,治国的大法!方老师介绍给我,这个东西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完备的宪法。我也没看过,一直到现在没看过,我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他说如果周朝、周家世世代代的子孙都能够依教奉行,他说我们中国现在还是周朝。周朝传了八百年,后世子孙不尊重祖宗的教诲,亡国了。在三礼里面,我只看过《礼记》里的几篇,也没有完全看。
以后学佛,学佛觉得佛法好,方老师自己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要能够得到最高的享受,我的方法是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那就很快乐了,一管就有麻烦。所以佛门里有一句谚语说,这是讲出家人,你想害那个人,你就请他做住持,请他做当家。这不怀好意,害他!他一管事,他一身烦恼都来了。换句话说,他就造业,将来果报在哪里?都在三途,真的不是假的。那寺庙这些住持、当家是谁做?给诸位说,大修行人,在古籍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很多都是佛菩萨转世再来的,他来为大家服务,他不是凡人,他是再来的。我在早年初学的时候,讲经的时候也讲过很多次,我的看法是四十之前好好的学习,要在道业上有成就,像夫子所说的,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我们学佛,当然不是从小就学起,开始真正懂得佛法应该是二十几岁,也得有十几年的功夫,到四十而立,在佛法里你能站得住脚。底蕴深厚了,再怎么?报恩,不能不报恩。报恩就是要为常住工作,要服务,四十到六十,二十年要为佛门服务,报恩。六十之后就退休了,自己好好的认真努力学习。退休之后一个是修、一个是教,教学,讲经教学,指导修行,不再管事了。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为现代这个社会、这种环境著想的,我们面面兼顾到。常住一定是护持的,常住,这是护法,内护,住持、方丈、当家,这都是内护,真有修行,真有德行,他懂得来培养下一代,好好的把下一代教好,让他们来接班。
这一段讲的是,首先这一句非常重要,色声香味触,一一圆明具德,这一句重要。极乐世界如此,我们这个世界也不例外,人家那个地方显,我们这里隐,有,大家不知道,那个地方有,人人都知道。所以他能增长善根。再看底下一段,这都是经文里面的,「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总而言之,这几句讲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佛与大菩萨们德行的感召,你见到他们,你不能不受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