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2-19 20:06:55
|
只看该作者
没交换过意见。
佛给我们讲「烦恼障」、「所知障」,这两种东西障碍你的真心,使你的真心不能现前,必须要断烦恼障,要破所知障,你的菩提心才能现前。小乘人为什么没有菩提心?小乘人烦恼障破了,所知障没破,所知障还是障碍菩提心,菩提心不能现前,原因在此地。再看看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致知」就是佛法里面讲的破所知障,你看两个人真的是一样。「格物」,「物」是烦恼,「物」是欲望、物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是物欲。「格」是要跟它打一仗,要跟它格斗一番,要战胜物欲的意念,是这个意思。你能够战胜物欲,不为物欲所动,你的烦恼就没有了,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我们要看破,要放下,破烦恼障就是放下,破所知障是看破,所以儒家讲格物之后要致知,你看看,他讲的这个教学过程跟佛讲的又是不谋而合。佛教给我们「四弘誓愿」,这是修学的顺序,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断了烦恼之后,「法门无量誓愿学」,「格物」就是断烦恼,「致知」就是学法门,这样才能把这两种障碍突破,我们的诚意才能现前,菩提心才能真正发得起来。我这样解释,我自己觉得讲得已经很清楚,不晓得你们大家有没有听懂?这个很不好懂,我过去初学佛听一些法师大德讲菩提心,听了好多遍都没搞清楚,都含糊笼统,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这是依照儒、佛正统的解释。
蕅益大师还有一个特别的解释,简单明了,想一想是真有道理,实在难得。他老人家的解释,我们在佛经上没有看到,古来祖师大德的著述里也没有看到,我们对于蕅益大师不能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我们起真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想一想他这一句话,有道理,愈想愈有道理,为什么?一心求生净土,他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当然就放下,烦恼就没有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就是破所知障,就是破无明,就是儒家讲的致知。因此我们才恍然大悟,从前有些人问,有很多老太婆念佛,字也不认识,从来没有听过经,为什么他往生能站着走、坐着走,看到佛来接引?她有没有发菩提心?你要问那个老太婆什么叫菩提心,她不知道,她不晓得,那没有菩提心怎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这个解释才使我们真正开悟明了了,原来这个老太婆的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你看,真诚、好德好善、大慈大悲,真的统统具足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这种讲法,我们很容易听懂,很容易明了,很容易接受。
《要解》做得真好,印光老法师对于《弥陀经要解》的赞叹,赞叹到顶点了,他老人家说过(《文钞》里头都有),即使阿弥陀佛来到我们这个人间替《弥陀经》亲自做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赞叹到顶头了。我们再想一想,印光大师是什么人?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蕅益大师这样的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蕅益大师一生,身分没暴露,从大势至菩萨的赞叹,我们也能够猜测到,蕅益大师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不是释迦牟尼佛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因为赞叹他的不是别人,是大势至菩萨。中国人真的是有福,感得诸佛菩萨时时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世间其它地区没有见到的。中国人的福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祖先、古圣先贤、列祖列宗,他们累积下来的大德,我们后世的子孙纵然在遭到劫难的时候,还有佛菩萨时时刻刻的照顾。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做个结论,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听不清楚,没懂得,不要紧,不要去理会,放到一边就好,只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就行了,这个总很容易明了,这就可以了,这就是蕅益大师跟我们讲的无上菩提心,这个心决定不能够忘掉。
普贤菩萨在此地教我们「恒不忘失菩提心」,「恒」是恒常,时时刻刻不忘我要求生净土,时时刻刻不忘我要见阿弥陀佛,这样的人是真正觉悟了。菩提心就是大觉,真正觉悟,彻底觉悟。我们心里时时刻刻有这个念头,念念不忘净土,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就是真正大菩提心,就是此地讲的「恒不忘失菩提心」,只要有这个心在就能够消灾灭罪,你相信吗?你也不要去拜忏,也不要去特别修消灾免难,不要搞这些佛事,你的灾难都消了,你的罪业也消了,你们知道怎么消的吗?因为你的心清净,清净心里面不能藏罪业。罪业在哪里?在不清净心里,你现在心清净了,你的罪业往哪里藏?没地方放了。你的心很肮脏,所以罪业都藏在里头,不会漏掉的。心一清净,罪业就没有了,消灾灭罪,普贤菩萨讲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灭除障垢无有余』,「障」是业障,「垢」是烦恼、习气、染污,统统都灭除掉,「无有余」是灭除得干干净净,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但是这一句佛号要从菩提心里面生起来才管用。如果没有菩提心,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消不了灾,也免不了难,古人笑话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枉然?就是没有能力消灾灭罪,你的心还是染污的。因此这一句佛号要从清净心里面念出来,要从正觉心里面念出来,就是真诚心里面念出来,这才有用,罪才灭掉了。『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就是一切,菩萨所修的八万四千行门、无量行门,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具足,统统成就;「一」就是一切,一修一切修,一条也没有漏掉,所以「一切妙行皆成就」,这种修行方法多么殊胜!
『于诸惑业及魔境』,「惑业」是自己本身具足的,迷惑造业。我今天心清净,心真诚,再也不迷惑,再也不造业,迷惑造业没有了。「魔境」是外面的境界。外面魔,自己心里没有魔,外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内里头有「诸惑」,「诸惑」是内魔,外魔才有办法侵入来扰乱你。《八大人觉经》上给我们讲魔有四种,第一个是「五阴魔」,这个没有办法,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这个身就是五阴身。五阴是什么?「色」,色是物质,我们的肉身是色;「受、想、行、识」是心,识是心,受想行是心理作用,心跟心理作用,这是魔,这是五阴魔,我们没有办法摆脱。到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摆脱了,参禅到明心见性就摆脱了。怎么知道摆脱了?《心经》是做个证明,《心经》一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就摆脱了。我们今天五蕴不空,我们没有照见,天天念《心经》也枉然,没有用处。那在禅家讲功夫。
禅家功夫分三等,最浅的是「观照」,观照得力,功夫才上轨道,如果观照不得力那就白修了,所以最浅的功夫是「观照」。再深一层,「照住」,照住就是得禅定。禅定有浅深次第不等,通常佛在经上把禅定功夫浅深分为九个等级,在三界之内,色界天四禅四个等级,无色界天四定四个等级,八个,第九定超越三界了。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是第九定,这就是照住,还没「照见」,再往上提升就是「照见」,照见就见性了,真心显露,菩提心自然就现前。这是我们讲禅家的功夫层次。
念佛人也一样,念佛人最低的功夫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相当于禅宗的观照得力,照住相当于净土宗的「事一心不乱」,照见相当于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禅宗修学很难,净土宗就用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念到底,功夫成片也是用这个方法,事一心不乱也是这个方法,理一心不乱也是这个方法,甚至于将来到成佛还是这个方法,一句佛号永远不改变。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是假借,不要借任何法门来帮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理一心不乱,心开意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怎么不断惑?到这个时候就照见五蕴皆空,才能破五阴魔,可见得破五阴魔是要真正的功夫,没有这个功夫,五阴魔是破不掉的。
第二种魔是「烦恼魔」,烦恼就是魔。烦恼从哪里起来的?从贪瞋痴起来的,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修行,不仅是禅宗,任何一个宗派都要求从根本修。你晓得什么是根本,既然知道贪瞋痴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本,我们要想断烦恼,把这个东西拔掉就好了,根拔掉了,枝叶就不要管了,自然就没有了,这是会修的人。不会修的人在烦恼里面枝枝叶叶在修,能修得到吗?好像是断掉了,过两天又起现行,为什么?根在,像树枝一样,剪掉了,过了几时又长出来,它有根在,所以你必须把根拔掉。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根拔掉?断贪要用布施,布施度悭贪。菩萨六度里面,第一个是布施,就是贪心太重,用布施的方法把你的贪心度掉,所以那个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我们布施的功德在哪里?功德是把自己的贪心破掉,这叫功德。布施是功,得到的是我贪心没有了,贪心没有了,心地清凉自在。布施不是别人得好处,自己得好处,别人得好处太有限了,那一点点好处算得了什么,自己得的好处太大了。无量劫来生死轮回就是贪瞋痴在做主,今天我们把贪瞋痴拔掉,换句话说,轮回就摆脱了,永脱轮回。怎样把瞋恚断掉?六度里面的忍辱,忍辱度瞋恚。用什么方法来破我们的愚痴?愚痴就是无明,六度里面的般若,般若度愚痴。所以六度度什么?度自己,菩萨修六度是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把自己的烦恼魔断掉,菩萨用这个方法。
此地,普贤菩萨是菩萨里面上上乘者,他教给我们的方法比通常大乘菩萨修行的方法高明太多了,他教给我们「清净波罗蜜」,我心清净了。你有贪爱,心不清净;你有瞋恚,心也不清净;你愚痴,心还是不清净。心要清净了,贪瞋痴烦恼魔自然就没有了,它无处藏身自然就没有了。用什么方法达到清净心?一句阿弥陀佛,一心求生净土,心就清净,没有第二念,没有二心。心清净,行清净了,所以才能够破烦恼魔,这是四魔里面的第二种。
第三「死魔」,死魔也是对修行人讲的。修行虽然你很用功、很勤奋,精进不懈,但是断烦恼难,破所知障也难。佛法经典那么多,你功夫还没有得力,经典还没有念完,寿命到了,这糟了,这一死又要轮回。我这一生没有过失,没有犯罪,都做好事,来生又再得人身,你能够生下来就再学吗?不可能。到你接触佛法,想学佛法,最早也是十六、七岁,换句话说,这一死一生当中拖了十六、七年没学,早把它忘得干干净净,纵然遇到佛法还得从头来起,不能接着来。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如此,生生世世修学都不能出离轮回,没有办法了生死,这一生一死有隔阴之迷,前世的忘干净,今生只好从头再来,多苦!依据《无量寿经》、《金刚经》上所讲的,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修,你们接触到佛法能生欢喜心,能在此地坐两小时,不偶然,经上给我们讲,这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种植善根福德因缘无量无边。你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为什么今天还是这个样子?就是因为隔阴之迷,所以你不要想「我这一生修得不错,虽然没有修成功,我来生接着再干」。我过去生中修得也不错,这一生中怎么样,你就晓得来生是什么样子,才知道这个问题严重,才知道这个事实之可怕。所以死魔很可怕。
有没有方法对付死魔?念佛可以对付死魔。一心称念,一心求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魔从我们这一生永远跟它断绝关系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死,我活着的,样样清楚,眼也看得见,耳也听得见,鼻也在呼吸,嘴巴也会说话,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我现在跟他去了,跟你们大家拜拜再见」,活着走的,不死,死魔就远离了。
五阴魔、烦恼魔、死魔都是属于本身的,只有一个天魔是外面的,外面这些妖魔鬼怪来障碍我们,来找我们的麻烦,但是他要想来找我们,我们心里要有内奸才行,有内奸跟他勾引,他才有力量。我们里面没有内奸,他再强大也没办法侵入,无可奈何。内奸就是我们自己的烦恼。今天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无论在哪个地方,我都遇到很多着魔的,妖魔鬼怪附身,非常痛苦,一看到这个人就非常的不正常,精神不能振作,非常的委靡,很可怜。他来告诉我,他着魔,常常听到有人讲话,或者看到有形相现前,白天、晚上都不能安宁。
我这一次在旧金山讲经就有一位男同修来跟我讲,他着魔一年多了,也问过许多法师想方法替他解除,把这个魔鬼赶走,都没办法。他来问我,我告诉他,我说:我也没办法,但是我问你一句话,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说:是的,喜欢。我说:难怪了。喜欢神通就是内奸,把这个魔引来了,是你自己把魔引来,别人没有办法把他赶走。你要用什么方法把他赶走?从今以后,什么神通、感应这些念头消灭得干干净净,不再搞这些了,诚心诚意念佛,那个魔就会走了,为什么?你不爱他了,你不喜欢他了,他只好走。你爱他,喜欢他,他怎么会走?你明白这个道理吗?法师大德为什么赶不走?你爱他,你喜欢他,没法子。必须你自己真正不再喜欢他,不再爱好他,那个魔觉得没兴趣了,只好走了。这是从理上给你说,着了魔要用什么方法远离他。凡是着魔,心绝对是不清净。你修清净心,他就没有办法立足,自然就走了。清净心得诸佛菩萨护念,得护法善神保护,诸佛一护念,魔就走了,魔不会抗拒佛菩萨的。由此可知,对付天魔,心清净,天魔也不能够侵犯。这是「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你在这个世间修因证果一帆风顺没有障碍,这是得到自在,解脱就是自在的意思,没有障碍。
后面这两句话是比喻,『犹如莲华不着水』,这个比喻是教给我们修清净心。我们的心要清净到什么程度?要像莲花一样。所以佛法以莲花作标志,就是叫你常常看到莲花,常常想到莲花,我的心要像莲花一样。莲花的根生长在泥土里面,在池塘底下污泥里面生根,它的茎在水里面,花在水的上面。佛把泥比喻作六道,六道轮回,六凡,是污染的,泥土是污染的,你的根虽然生在这里,没有关系。把水比作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上面的四圣法界是清水,清净不染。水是清净的,花开在上面,换句话说,清净到什么程度?六凡不染,四圣也不染;换句话说,世间法不染,出世间法也不染,世法、佛法统统不染,这才高明,染上佛法都不高明。
佛在《金刚经》上特地给我们提出警告,「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给我们讲的所有一切法,我们现在暂时用它,到我们成就了,丢掉不要了,佛法也没有了,这才真正成功。好比我们人生病,病了当然要吃药,药吃了,病就好了,病好了,药也丢掉了,病是世间法,药是佛法,世间法没有了,佛法也不要了。如果病好了还吃药,又吃出病了,哪有好人天天吃药的?天天吃药准害病不可。所以劝你们同修不要送些补药来给我吃,我身体很正常,你们送洋蔘、送燕窝,我又生病了,这些是病人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