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无妙法莲华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3:49: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法不可思议。你明白了整个的万法都是我,这一念的震动力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啊?因为震动力太大,速度太快,光亮太强,我们这个粗浊心看不到。虽然看不到,它是真实存在,这叫「流疾不见」。
    所以「一切世间」,随文入观,佛世界、菩萨世界、天人鬼畜世界、风云雨雾世界、有世界、无世界,无法不包,不仅要懂得,还要用心来观照。我问一下,哪些人从小就开始想这个天上的天上是在哪里?这个地下的地下在哪里?曾经做过这种想法的人把手举我看一看,好,放下。这都是我们的本能,会探求真理。天上,比如这是一层天,上面可能还有二层天,二层天上面有没有三层天?三层天上面有没有四层天?到底天外的是什么东西?连做梦都在想,常作如是观照,你这个心量就会扩大,容易开智慧。
    佛在《法华经》《楞严经》往往讲一个多,讲一个长,讲一个大,是无量阿僧祇那由他恒河沙劫,微尘国土化微尘,再以此为标记,又是多少多少国土化微尘,每一个微尘又是多少多少阿僧祇无量劫。要知道佛的良苦用心啊!他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让我们的心想到多、广、长,把这心量打开了,不容易听懂的经你容易听懂,而且想生烦恼都生不起来了。这都是妙法,这是楞严大定,也是法华三昧。
    注:
    59.《金刚经讲义》(圆瑛大师·著):黄檗禅师云: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历恒河沙劫,终不能得阿耨菩提。又云: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我彼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遍照也。
    60.《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
    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61.《楞严经讲义·卷一》:圆人所修,一证一切证,一位即摄一切位,初心、究竟,二不别故。
    62.《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佛曰)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63.《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著):然此般若,所以收功之速者,乃人人本有之心光,诸佛证之,以为神通妙用。众生迷之,以作妄想尘劳,所以日用而不自知,自昧本真,任受诸苦,可不哀哉!苟能顿悟本有,当下回光返照,一念熏修,则生死情关,忽然隳裂;正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破,更不别求方便耳。吾人有志出生死者,舍此决无舟筏矣!
    64.《法华经·方便品第二》: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
    65.《楞严经讲义·卷十五》:初发心人,欲入三昧,指楞严大定,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以不得圆根,则艰难而迟,虽修数劫,不及一日,以得圆根则容易而速,但修一日,可当数劫。因此迟速难易,自不同伦,又不可以不选也。
    66.《法华经讲记》:第一个五百年叫「解脱坚固」。佛初灭度后的五百年啊,正法气氛尚浓,解脱比较普遍。第二个五百年叫「禅定坚固」。也就是一千多年以前啊,农业社会的气氛竞争不是那么激烈,人心比较纯朴,修禅定容易成就。你一个晚上就可以跟天人沟通信息。现在不行,现在是车水马龙,气氛紧张得不得了。第三个五百年叫「多闻坚固」。「多闻」就是贪多求全,读的经典越多越好,像阿难那样。所以众生已经在形相上执著,认为学得越多越好,「多闻坚固」,它没有涉及到解脱。第四个五百年叫「塔寺坚固」。就盖寺庙,显出普遍现象,这都是已经变成似是而非。第五个五百年,就是现在,当然越往后越是「斗诤坚固」。也就是说,不通过斗诤,正法不能占领阵地,不能生存。
    67.《佛藏经·卷四·嘱累品第十》:恶魔及诸眷属皆大忧恼,如堕十六种大坑,大啼哭言:瞿昙沙门知我觉我,我常长夜。愿佛灭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诸恶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读诵。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隐心,语言此非佛法,无有义趣。
    68.《楞严经讲义·卷一》:以首楞严王,不但具足一切三昧,乃至具足万行,以一真湛寂,具足六波罗密,所谓一乘寂灭场地,不贪、不染、不嗔、不懈、不动、不昏,讵非具足六波罗密耶?既具六波罗密,则万行悉在其中矣。
    69.《楞严经·卷三》: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70.《楞严经讲义·卷十二》: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故须选择,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许出流,出流是背觉合尘,此根即结缚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脱之元;如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证入圆通,自可速成正觉。
    71.神秀大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72.《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足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累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州汤罚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73.《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74.《楞严经·卷四》: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75.《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筭数譬喻所不能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0 18:41
  • 0

    主题

    7630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603
    15#
    发表于 2017-7-10 20:51: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步步深入、层层否定,引导阿难离相,直到退无可退、破无可破,猛一回头,原来真心就藏在无量万法当中,无量万法就是真心,无所不在、无所不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14#
    发表于 2017-7-10 07:48: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知一切万法唯心,曰“明心”,即法法皆心,无一法不是心;明一切万法唯心所现,曰“见性”,即法法源心,无一法不从心现。如果能刻骨铭心,真正明了,此乃“明心见性”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14:12
  • 1

    主题

    46

    帖子

    23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2
    13#
    发表于 2017-6-12 08:34:37 | 只看该作者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1 15:16
  • 0

    主题

    5597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714
    12#
    发表于 2017-6-11 21:22: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法华经》叫「以道受乐」,以道受乐,你生生世世都是大富大贵大智之人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11#
    发表于 2017-6-11 11:23: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  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7 13:18
  • 1730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8676
    10#
    发表于 2017-6-11 11:20: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9#
    发表于 2017-5-26 12:25: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你想到哪里,是不是就在哪里现身?那就是你的真身啊!你现在想到老家,你就在老家现身了,这个身没去,那个身去了没有啊?那是你的真身。我们不是讲无量寿吗?从纵向上来看,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从横向上来看,东南西北、上下十方无处不是“我”。你一念十法界,十法界都在现身。那么作为观世音也好,阿弥陀佛也好,你念他现身,你不念,他现身了没有啊?哪里不是他现的身?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你在现身。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生生世世解脱,生生世世为如来使,生生世世作世间眼。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9-12 08:22
  • 83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47
    8#
    发表于 2017-5-20 07:29: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9-12 08:22
  • 83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47
    7#
    发表于 2017-5-20 07:28: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