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6 12:34:21
|
只看该作者
真是稀有。若杨母者,在世法上,福寿全归,在佛法上依其临终瑞相,必能上品上生。
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在世俗看来,无子也许是人生的缺憾,可是在佛法说来,无子正是最大的福气。因为没有儿女之累,可以专心修行念佛,以致净业上有极高的成就,佛教中有很多的例,最著者当推浙江嘉兴范古农居士。范居士是当代颇负盛名的大佛学家,记得1947年春季,我与范居士在苏州妙香莲院朝夕相处,约有数月,他虽早年娶妻生子,但儿女均早夭亡,因此孤身自由,正好修行念佛,把全副精神,完全用在佛法上。他的佛学造诣甚深,任何人有佛学问题向他请教,都能圆满解答,故有佛教活辞典的称号。曾在上海省心莲社主讲净土三经一论,1946年冬,出其历年文稿,辑成幻庵文集、古农佛学问答等书行世。他因无儿无女,财产乏人继承,曾将房屋地产,施作念佛堂,弘扬念佛法门,不遗馀力。据觉有情月刊第十二卷第五期的记载,范居士于1954年三月初七日中时微笑安详往生,年七十一,初十日未时大殓,顶暖肢柔,趺坐缸中,如入禅定,肤色光润,有逾生时。
上述范居士无子而专心念佛,真是最好的福气,可是世上像范居士那样精通佛理而看得开的人很少,世上多数人往往为了无子而烦恼,佛菩萨为了拯救这类众生的痛苦,因此也有因念佛而菩萨送子的事实,例如陈柏达居士编著神奇的感应一书中,载有下列念佛得子的事:
屏东潮州邮局许桂树,原有一女二男,可是最小的男孩得了先天性蒙古症,次男又在一次意外中去世,许先生想到无后为大,十分伤心,很希望再生一男孩,奈何他的妻子早已做了输卵管结扎手术,生产希望极微。有人劝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终于奇迹出现,后来妻子输卵管接合的手术成功,平安地生了一个男婴,十分健康可爱。(神奇的感应一七七页)
综上所述,没有儿子的人,诚心念佛,可有得子的希望。即使无法得子,更要像范古农那样的专心念佛,克享高寿而含笑往生,了生脱死,是无上的幸福。
五,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人有孝顺的儿女,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上十分愉快,实是很大的福报,这种福报是前世修来的,应知珍惜。且应明白世间福报是不究竟的,念佛求生净土,脱离生死苦海,才能获得永远的安乐。儿女既能极尽孝顺,生活无忧无虑,实在是专心念佛的好环境。念佛不仅为自己了脱生死,更为儿孙增福慧,因为念佛是树立良好的身教,儿孙在你朝夕念佛的薰陶下,潜移默化,必能养成高尚的人格,仁慈的德性。
六、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
世上孝子虽不少,逆子也很多,倘若不幸遇到忤逆不孝的儿子,那又怎样办呢?这样你更能体验娑婆世界的痛苦,加强对极乐世界的羡慕。观经载韦提希夫人,因子恶逆,起心厌离,即得见阿弥陀佛,受记往生。在净土圣贤录中,不乏因为儿子忤逆,才发心念佛,终于净业成就,下面就是一例:
民国初年,浙江省慈溪县某贫妇,家贫,儿子又很忤逆,常被儿子责骂。某日,她被儿子责骂后,十分悲伤,就到邻近寺院去向师父诉苦。师父说:“你已知苦,为什么不把苦卖脱呢?” 妇人答:“怎样把苦卖脱呢?”师父说:“你专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以西方净土作为你的身心归宿处,这样就可获得身心愉快。将来临终时阿弥陀佛来迎,更能永远离苦得乐,岂不就可把痛苦卖掉吗!”妇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依教奉行,专心念佛,日夜不断,果然身心愉快,忘却痛苦。三年多后,临终前数月,她预先告诉儿子说:“某月某日,我将往生西方,你不要外出,为我料理后事”。到了,临终前,她的儿子忽闻异香扑鼻,不知香气从何而来,旋即看到母亲沐浴更衣,端身正坐,念佛而逝。(净土圣贤录下册一二九页,神奇的惑应一七三页)
上述妇人因儿子忤逆而发心念佛,后因念佛精进,不仅自己身心愉快,临终安祥往生,永离轮回之苦,且亦感化了她的儿子,使儿子改变了忤逆妁恶性。从此看来,念佛实在是自利复利他的最大善事。
七、若人无病,趁今健康,正好念佛
中国医学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在无病健康的时候,保健预防,若到已病而求医药,好比临渴掘井,未免大晚了。因此莲池大师劝人要趁无病健康之时,努力念佛,切不可临死抱佛脚。古代大德说:“人命无常,在呼吸间,一息不来,便成后世”。一个原来健康的人,保不住任何时间会发生难以预料的疾病,甚至因急病或意外事件而猝然死亡者,时有所闻,所以任何人不能自恃健康而疏忽。要在健康之时,精进念佛,念佛可使心平气和,精神愉快,肉体就不易发生疾病。有的人病了以后,往往神识昏迷,就无法念佛了。明乎上述道理,大家要趁今健康而念佛。
八、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
佛经上说阿弥陀佛是总治万病的阿伽陀药,所以病人念佛,能使疾病速愈。可是很多人不明白此义,误以为持念阿弥陀佛仅是求往生,药师佛才能治病,弘一大师曾为文批此误会,所作“净宗问辨”一文有云:“问:有谓弥陀法门专属往生之教,若药师法门能消灾延寿,岂不更善?答:弥陀法门于现生亦有利益,今述余亲闻事实证之:
一、瞽目重明。嘉兴范古农友人戴君,忽双目失明,古农劝彼念阿弥陀佛,并介绍居住平湖报本寺日夜一心专念,如是年馀,双目重明。
二、沈疴顿愈,海盐徐蔚如,屡患痔疾,经久不愈,曾因事远出,归寓后痔疾大发,痛彻心髓,七昼夜不能眠,病已垂危,后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顿愈,迄已十数年不发。”
上述弘一大师的文字,可以证明持念阿弥陀佛治病,较药师佛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深信有痛时念佛,可以辅助医药,以佛力增强医药的力量,有时医药无法治疗的疾病,往往可用念佛信仰的力量治愈。但世间医药能治的病,可以念佛辅助,不要完全废弃医药,否则会受到社会的毁谤,被人讥为害人的迷信。我们弘扬佛法,要合情合理,才会获得社会大众的信受。至于念佛求往生,往生的意义,并不限于死后,生前活着也可把心寄托于极乐。大虚大师悦:“往生之义,若就意识而言,定中亦得往生,如庐山慧远大师定中三次得见极乐净上,不须舍此报身,始至往生。若就赖耶,报体而言,赖耶普遍十方,而众生为业所障,不能成就极乐报身,若修净业,即得舍离烦恼业报之身,往受极乐清净报身”。(见太虚大师著往生净土讲要),可知往生意义有二:一、生前定中生净土,二、死后舍报生净土。所以往生并不意味着求死,病人若能念佛,把身心寄托于净土,可以忘记病的痛苦,使病易于痊愈。万一得了群医束手的绝症,切近无常,报尽寿终,念佛也可快快乐乐的舍报往生,不像一般人死得那样痛苦。
九、若人弧寡,孑然无碍,正好念佛
无父的孤儿,丧夫的寡妇,精神上不免感觉孤独而痛苦。如能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有阿弥陀佛的无量慈光时时刻刻照拂着你,使你感觉无限的温暖与安慰,绝不会再有孤独之感了,孤寡者体验娑婆世间的痛苦,更能强烈羡慕极乐世界,且孑然一身,无挂无碍,尤能专心修持念佛,由此孤寡实为助益净业成就的增上缘,在净土圣贤录中,孤寡者念佛成就很高的特别多,兹略举二则如下:
一、宋项氏,名妙智,夫丧寡居,有二女,悉令为尼,精勤念佛,临终时异香满室,西向结印,微笑而脱。(西归直指)
二、民国罗全佛德女士,江苏吴江县人,夫早丧,青年孀居于苏州穹窿山下崇化庵,长素念佛,不识字,不蓄财,皈依印光大师,用功益猛,1930年腊月廿三日,微疾往生,次年清明节,在灵岩山火化,得舍利甚多,由庵供养。(弘化月刊第一期)
以上二则,是孤寡者精进念佛的好榜样,愿世之孤寡者,都能从念佛中得到精神的愉快,离苦得乐。
十、若人遇难,遭逢如此,正好念佛
在这世界上,随时随地都可能遭遇灾难。台风,地震、车祸、暴乱、水灾、火灾,登山失踪、飞机失事、牢狱之灾……等等,俗语说:“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试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避免灾难?或遇到灾难而可逢凶化吉呢?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实在是消灾免难最可靠最保险的法门。云栖法汇里载念佛十种功德,前五项功德都是说念佛能得诸天大力神将及诸菩萨日夜隐形守护,兹照录如下;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现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 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若夜又、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怨贼、刀箭、牢狱,杻枷,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念佛能有上述功德,因此时常念佛,对于一切灾难,都可高枕无忧,安若泰山。弘一大师所作净土问辨一文,记载一位平日诚心念佛的居士,大台风中因墙壁倾倒而被压在地上,幸未死伤的事实,录之如下:
温州吴璧华,勤修净业,行住坐卧,恒念弥陀圣号,1922年七月下旬,温州飓风暴雨,墙屋倒塌者甚多,是夜壁华适卧墙侧,默念佛号而眠,夜半,墙忽倾倒,砖砾泥土堕落遍身,家人疑已压死,相率奋力除去砖土,见璧华安然无恙,犹念佛号不辍,察其颜面以至肢体,未有毫发损伤,乃大敬叹,共感佛恩。
上迷事实,是念佛能获诸佛菩萨,诸天神将隐形守护的铁证。
十一、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
这一节专劝老年人念佛,究竟怎样才算老年,由于医药卫生的日益发达,老年人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异。一百年以前,五十岁就是老年;几十年以前,六十岁才算老年;可是到了今日,五十或六十岁已不算老年,根据政府制定的敬老标准,要到实足年龄七十岁,才是老年。
善导大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所谓鸡皮鹤发,行步龙钟,就是说年纪已经老了。既到老年,即使金玉满堂,纵有千般快乐,奈何夕阳无限好,惜已近黄昏,无常到来,一切金银财宝都不能带去,只有随着一生所造的业,流转于六道轮回,岂不可怕!所以人到老年,更要警惕光景无多,赶快努力念佛,把精神归宿于西方极乐世界,以期死后必能往生净土,免受六道轮回之苦。念佛不仅了生脱死,且有延缓老化的作用,世俗不念佛的人,或虽念佛而功夫不深,由于七情六欲戕害身体,所以衰老得很快。倘若念佛的功夫好,心地一片光明,烦恼无从伤害肉体,就可延缓老化。试观念佛功夫很深的广钦老法师及李炳南导师等,他们的寿命都接近一百岁,在他们九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显得十分衰老,这是念佛能延缓老化的明征。
十二、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很多年来,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十分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青少年有锦绣的前程,要在社会上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能修行,不能念佛。这种错误观念不仅损害佛教,更严重的贻害社会,试现现在社会青少年犯罪的越来越多,犯罪者的年龄有日益下降的趋势,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急应革除过去错误的旧观念,使青少年都能认识念佛的益处,念佛能使青少年发掘光明清净的本心,培养高尚的品德,这样不仅可以遏阻青少年的犯罪,且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光明锦绣前程的基础。青少年们都应认清,若要立志做一番入世的大事业,必需具备出世的精神,为什么呢?先哲有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我觉得要实行这二句名言,需有出世精神为前提,倘若缺乏出世精神,就很难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念佛的人心生极乐,把身心寄托于净土,就是最具体的出世精神,这样就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因而肩负复兴国家民族的大任。青少年念佛,心生极乐,使身心不受世俗贪嗔痴的染污,就不致误入邪道黑道,这样才能专心学业,将来做一番大事业,开创光明灿烂的前程,所以念佛对于青少年,十分有益。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虽然现代医学日益发达,但青少年因意外事件夭折者,时有见闻,所以青少年应乘精神清利之时,努力念佛。
十三、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
闲极无聊,最容易做坏事,很多人沉迷于赌博、烟酒、色情……等等,当初都因闲极无聊而起。因此怎样处置闲暇的时间,可说是人们生活上一件重要的课题。在我看来,能有闲暇念佛,实在是人生最大乐事。可是很多人不知念佛的乐趣,反而以赌博、烟酒、色情……为乐,好比粪坑中的粪蛆,不知脱离粪坑的秽臭,反而以追逐粪臭为乐。因此闲着从事赌博、烟酒、色情的人,比比皆是,能利用闲暇念佛的修行者,真是凤毛麟角。我们劝人念佛,就应使人彻底认清念佛的乐趣,静权老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中说:“我们现今欲入弥陀圆满果觉,安住如来实相正定,但须念念心存至诚,持佛名号,心心觉照,勿令迁流,自然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佛果觉,住佛正定,若觉迁流,摄之令还,久习纯熟,不须勉强。何以故?法味之妙,胜于醍醐,三昧之乐,超过五欲。如蜂采蜜,若得蜜味,取味无厌,拔之不去,追之复来,念佛行人,亦复如是,若觉三昧乐味,自然心不迁流,住佛正定,如如不动”。静公这一段话,说明念佛三昧之乐,好比蜜蜂采蜜一样,欲罢不能,愿大家对静公这一段开示,细细玩味。了然大师在净修导言一书中也说:“念佛功夫,最易明了,试看小儿吃糖,越吃越要吃,念佛念到有味,亦复如是,越念越要念,念到欲罢不能之时,略有少分相应”。为什么念佛念到住佛正定,就会像蜜蜂采蜜及小儿吃糖一样的乐趣呢?就因为念佛三昧之乐,超过五欲,大家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在闲着无事的时候,就不会去干赌博烟酒色情等勾当,可以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的念佛。
十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
一个人在闲暇的时候,会感觉极无聊,可是如果太忙,又会感觉精神紧张,心意烦躁,甚至容易发脾气。所以事忙的人,更应忙里偷闲,抽暇念佛。事忙的人念佛有什么好处呢?念佛能使紧张的精神松弛下来,更能使烦躁的心意平息下来,因而提高工作的效率。或问事忙的时候要应付工作,怎能念佛呢?要知事忙时不必口念,可以心中默念,若心中默念佛号,可以加强定力,使头脑清醒,不但不会妨碍工作,且会使工作做得更圆满。何况有些机械性的呆板工作,也可工作时一面工作,一面出声念佛。例如宋朝湖南潭州有一位以打铁为生的黄打铁,终日忙碌,十分辛苦,有僧劝他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