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4 21:27:36
|
只看该作者
酒厂的销售人员如理如法的落实《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发愿念佛往生西方净土,能如愿往生吗?要不要改行干其它工作?
答:这是卖酒的人。酒在五戒里面它是算一条戒,是一条重戒。为什么佛要制戒戒酒?因为酒能乱性,喝酒喝多醉了,就什么恶业都能干得出来,杀盗淫妄都可以干出来,所以酒是犯罪的因缘,因此佛制定要戒酒。包括所有的令人麻醉精神的这些东西,吸毒、抽烟,都是让人上瘾、让人麻醉,这些统统都属于酒戒。卖酒的就是什么?你让人家喝酒,让人家乱性。喝酒是断智慧种,就是让人家没有智慧,那是什么?自己造这个因,将来自己生生世世愚痴,还想往生?难!所以你这里说如理如法的落实《弟子规》、《十善业道》,有没有真正如理如法的落实?《弟子规》上就有「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弟子规》上都戒酒。既然我们自己不能够饮酒,怎么能够卖酒让人家饮酒,鼓励人家「最为丑」?《弟子规》上讲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自己不愿意喝醉,怎么能让人家喝醉?所以有没有如理如法的落实《弟子规》?没有。所以念佛能不能往生,你自己就知道了。真正如理如法百分百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你是善男子善女人,然后再加上信愿持名,信、愿、行具足,你这一生一定能往生,这缺一不可的条件。
所以应不应该改行?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一定会改行,这个属于佛法里讲的不正命,不是正当的行业,邪命,我们应该换个工作。天生我才必有用,天不生无福禄之人,我既然生到这个世间,一定有我那口饭吃,做什么行业都有我那口饭吃,何必要干这些造业的事情!
问:第三个问题。一个园林管理工作者因工作需要时施农药,导致有杀生之业,此事应如何处理才如理如法?
答:这是讲用农药来杀虫,这当然属于杀生,而且用农药杀虫是杀很多生命,这造业是很重。要知道杀生必有果报,将来一定要还命债,杀多少条虫将来要还牠多少命债,因果丝毫不爽,所以最好是不要用这些农药。既然你是做管理工作的,你有这个权力不要用农药。那不要用农药,这些虫都把果树都吃完了怎么办?我告诉你,不会。我们师父在澳洲住的地方有个小菜园,还有果树,很多这些小鸟都来吃,虫子来吃。于是那边的法师,看园子的法师,就跟牠们打三皈,然后跟牠们用真诚心交流,说你们不要把我的菜吃得乱七八糟,我就在这菜园里面留出一块专门给你们吃的菜地,那一块是专门供养你的,其它的你们不要去动。就这样真诚的跟牠们请求,这些小动物很通人性,牠们真的很配合,只吃那一块的。像这个果树也是,小鸟会吃那些果实,我们跟牠们用真诚心沟通,留着几棵树专门喂牠们,其它的果树牠们真的不动。所以小动物很有灵性,只要我们真诚慈悲的用爱心跟牠们交流的话,可以感通的。古人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诚到极处,石头都开,更何况是这些有情生命?这些虫、动物都是有灵性的,牠再愚痴牠也比石头强,所以牠们是能够被你感化的。不能感化是我们诚心不够,还想要杀牠们,这个不行,这没有诚心,所以要用真诚心、爱心来劝导它们。另外给牠们最好放佛号,放佛号也能够给牠们种善根。用这种爱心对待牠们,牠们也给你回报爱心。
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吃有机的蔬菜、有机的水果,不放农药的。如果你真正这么做,你们这个果园变成有机果园,你这个卖出去的价格都会比别人高,别人愿意买你的。为什么?你这真的有机。所以现在我们希望大家都来办有机菜园、有机果园,不要下农药。用农药杀虫,虫子会杀得尽吗?愈杀愈多。杀到最后,这个虫子对农药都已经能够适应了,牠有这种免疫力;你又加倍药力,牠又有免疫力了;最后加到这药力过度了,害谁?谁吃这个水果、谁吃这个蔬菜,那个人中毒。这害人!虫子没有杀到,杀人了,这个我们要懂得如何去处理。
问:下面一个问题。他说什么是业力?它于世间出世间能产生什么作用?一般的人临终时的念头跟业力有关系吗?请锺教授用通俗的话语简单帮助我们介绍一下。
答:这个业力简单的说就是你造作的善、恶产生的因果的牵引力。你造善的,这个力它会牵你到善地,享受善福;造恶会让你堕到恶道,受恶报,这就叫业力。这业力也是无形的,就好像磁力一样,磁铁放在磁场里面它就能够被吸,那个力在哪儿?你看不到,它无形的,就是这种牵引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都是相吸,善吸善的、恶吸恶的,这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这是自性当中自然感应之理。它对于世间出世间能产生什么作用?这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决定你的命运,你来这个世间是享福的还是受苦的,都是你过去的业力所致。古人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就是作用,作用是什么?让你受用不一样。你是受苦还是受乐,统统决定在你过去的善恶业。如果你是念佛,净念相继,做这个净因,你就能够感得净土的果报。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也是因果。这个业叫净业,净业在六道里面没有果报,它果报是在一真法界,这叫出世间。所以世出世间都是因果决定的。
一般人临终时候的念头跟业力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临终时候他的念头都是他一生所积累的习气导致的。譬如说一个人贪心很重,贪财、贪色、贪名,贪心很重,到他临终的时候他能不起贪心吗?他都贪习惯了,自自然然他见到什么东西他就贪。又譬如一个人瞋心很重,瞋恨心重,容易发脾气,老是发脾气,发习惯了,动不动他就不高兴,到临终的时候,稍微身体哪部分疼了,哪里不满意了,他又瞋恨。最后一念是贪心,感到饿鬼道去了,最后一念是瞋恚,就到地狱道里去了。所以六道的业因我们要晓得,贪变饿鬼、瞋堕地狱、痴变畜生。要往生人道,那要修五戒、修十善,修人的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这些没有,那就没有做人的资格,我们说没有人格。上天的那修十善修的上品,四无量心,忉利天再往上那是还要修禅定的。这些都是临终时候那个念头,最后的那一念决定你投生哪一道。那个业力叫引业,引导你去哪一道投生;投生了之后你在那一道享的受用有多少,那是你的满业决定的。譬如说五戒的引业让我们到了人道,人里面也有富贵的,也有贫穷的,福报不同,这是满业不同。所以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可以造恶业,什么都是自作自受。
所以要想我们临终的时候不起恶念,那怎么办?平时就得要控制,平时不控制,想要临终的时候不发作,不可能的。所以平时就要努力的去断恶修善,恶念起来的时候马上要控制住,用我们的正思惟把它压住,或者是用念佛,佛号的力量把它压住,不要理那些恶念,恶念就自己消了,一心向善的这一面,这叫修行。
问:下面的问题是本地我们同学提的问题,一位陈居士,他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地藏经》的「见闻利益品」有说,想见去世的家人,就在地藏菩萨像前供衣、食、玩具、清水等等,一日一夜后,回首向南,饮下供水,菩萨就会在梦中带我们见家亲眷属。因为我没试过供衣服和玩具,这样可以吗?
答:这个供具都是表法的意思,《地藏经》这段经文是教导我们修诚敬,至诚感通,要跟菩萨感应,最关键是有至诚心。至诚心怎么修法?用这些供具来引发我们的至诚心。供具都有表法的意思,衣服是表忍辱,饮食是表法味,玩具是表什么?向往菩萨的自在生活,神通自在。那怎么样得自在?看破放下,你才能自在。清水是表清净平等心,表觉悟的心。清净平等,你看一切事情看得清楚,就生觉悟、生智慧。所以这些供具都是来引发我们的性德的,我们在菩萨前供这些,修我们的敬意。如果家里条件不足,没有玩具或者没有新的衣服来供,那也可以。我们知道这是修敬,所以只要真正有真诚恭敬心,说老实话,你供一杯清水也可以。家里没有条件,就供一杯清水,真正做到跟菩萨心相应,有清净平等觉,那才是真正的供养,法供养、如教修行供养,这叫做真供养。
问:第二个问题,我们会读诵经本,但不能背诵经文,我也试过照着经上教我们的方法,希望可以不忘一句一偈,因为没有照足一七日或者三七日继续做,故不成功。如果我长期如此做,算不算夹杂?
答:你这个问题自己已经回答了,你为什么不能成功?因为你没有坚持一七日至三七日,经上教的你没做到,当然你就没有这样的感应。所以真正想得感应,一定要如理如法的照做。而且这一七日到三七日是什么?克期取证。关键是我们在一七日到三七日二十一天里面真正修善、持戒,最重要的是这个。这个十善业道要百分之百落实,持戒我们在家人修这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这个一定要落实。真正三七日内这么样做,你真的会有感应,你就能得到过目成诵、过耳不忘这个智慧。你想长期的做当然更殊胜,每天都持戒,每天都修十善,每天跟地藏菩萨的心相应。什么心?孝敬心。不仅是对父母孝敬,而且用对父母的孝敬心对待一切众生,这孝敬一切众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这跟佛心相应,你是真正在念佛。这不是夹杂,你这是非常如法的做。关键你要照做,而且不是在表面形式上做,真正落实到心地,持戒、修善,常存孝敬、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样就很如法。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深切的渴望能知道父母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若我诚敬的照足经上所教,请地藏菩萨指引我见父母而仍未如愿,是否我就不应再抱见父母的心态?
答:这是一段。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刚才探讨的,为什么得不到感应?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如理如法的照做。诚敬的照足做到经上所教的。是不是真的诚敬?真的诚敬一定相应,跟地藏菩萨心相应。地藏菩萨是至孝之心,你很深切渴望知道父母落在何趣,这很难得,现在社会像你这样的人不多了,父母走了还能念念不忘的,非常难得!现在人父母在的都不肯孝顺,所以这个很值得赞叹。但是真正要达到如愿以偿,一定要按照经上讲的,修善、持戒非常重要。要把《十善业道》落实了,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这段经文是对善男子善女人讲的,我们有没有落实这个善?譬如说身有没有造杀、盗、淫?口有没有讲妄语?有没有两舌说人是非?有没有绮语说一些花言巧语来骗人家?有没有恶口,会不会骂人,会不会指责人、批评人?意里面有没有贪、有没有瞋、有没有痴?贪里面包括财、色、名、食、睡,有这个念头,要贪取,这就是贪。心里面有不高兴这就是瞋,傲慢、嫉妒这都是瞋。痴是什么?不理解、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痴。这些如果还有,我们善都不够,这段经文说的感应当然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要落实,落实了一定能得感应。
问:下面问题说,家中养了两只可爱的宠物,猫、狗各一,我有时会觉得牠们就是我父母,为了要再陪伴他们的独生女而来的。这种想法应该断除吗?如何断除?
答:大概可能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因为牠们俩,妳这么爱牠,这真可能是牠们过去对妳有恩,所以妳是报恩,这是什么?牠们福报很大,感应这一生有妳这样一个亲人来伺候牠。我们要知道,跟六道众生因缘不外乎四种,讨债的、还债的、报恩的、抱怨的,不外乎这四种。这四种缘都属于情缘,那怎么做?要把情缘转变成法缘。就是我们确实对一切众生,哪怕是猫、狗,都如同像对自己父母一样孝敬。孝敬心是平等的,绝对不会说我对他们多孝敬一点,对别的人就不孝敬,对于那些伤害我的人、骂我们的人、跟我有仇的人我就不孝敬他们,或者孝敬心比对我爱的要低一些,那就不平等。那你就是结的情缘,生生世世就在六道里面情愈结愈深,所以就轮回。那怎么样变成法缘?法缘是什么?心地一定是清净平等的,这是法缘。我对待他们跟对待其它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孝敬,平等的慈悲爱护,这就对了。不能说对他们要多一点,对其他人就少一点,那所结的都是情缘,对妳没好处。所以可以常常给牠们放佛号、给牠们授三皈,给牠们种些善根,来生希望牠能够得人身,能够闻佛法,能够得度。如果牠有善根的,畜生道里念佛也能够往生净土。古人有本书叫做《物犹如此》,就是讲动物,就是畜生道里面也能有往生的。所以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不单只是人道,六道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都能往生。
问:下面一个问题。她说本人是一位母亲,眼见儿子在学校和社会、家庭的环境污染中,对名牌衣服、手袋、书包、金钱尤其重视,不愿布施,对于社会成人的行为向往,譬如说三级电影、鬼书、鬼片,对青少年过早恋爱、邪淫有认同的看法、做法。如何矫正他的心行?请指教。
答:这种问题确是现在社会非常严重的一个危机,青少年受社会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所以追求功利,追求物欲。这原因就是从小没有接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他自己连善恶、是非的标准都没有,以为那些功利、那些物欲可以给他带来幸福快乐,不知道那些东西结果是苦的。应该怎么做?还是要靠教育,教育才能把他们从邪途挽回回来,让他们能悬崖勒马。如果已经成年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因果教育。因为因果教育直接把恶因恶果告诉他,他知道造作这些恶因将来得这些恶果,他就害怕了,不敢造恶业。因果教育是让人不敢造恶,伦理道德教育是让人不会造恶、不齿造恶,造恶是可耻的。这种伦理道德教育要从小教,从什么时候开始?胎教就开始,建立他那种正确的人生观。从小父母要负起这个责任,儿女走向歧途,父母有一定责任,《三字经》上讲「子不教、父之过」,这父代表父母。当然现在确实也很难,因为社会污染很严重,所以提倡因果教育就尤其重要,因果教育对成人也很有效。《太上感应篇》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宝典,我们看到师父上人有个详细的讲解。还有一个是「积福消灾之道」的广播剧,有国语的、有粤语的CD,里面都是讲故事,告诉你历史上真实的因果报应的例子,这都是非常好的教材,可以给他们看看。另外这个因果的善书,《现代因果实录》这些故事给他们看。他喜欢看鬼片,把那个《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拿给他看看,这个电影可以。我们下个月准备来细讲《太上感应篇》,也欢迎您带您的儿子一起来共同学习,多给他创造这种因缘,让他能够回头。
问:下面是一个陈居士的问题。请问,我们学佛弟子对将来往生的信心十足,肯定阿弥陀佛一定来接我们往生到西天极乐世界,但是在平时修行功夫不得力,烦恼习气照样起现行,言行不一。请问这样是否真可以往生?
答:您问的这个问题,一开始说对于往生极乐世界是信心十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