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9-2 12:38:26
|
只看该作者
给他们开一门功课,《普贤菩萨行愿品》。好!开这个课很难得。我也很有兴致,我就问他一个问题,我说我就问你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他讲些什么?你用一句话回答给我,不要啰嗦,一句话答复我,四十九年讲的是些什么?他想了差不多五分钟,说不出来,因为说一句话,不能多,他想不出来。最后他请教我,他说哪一句话?我说大乘经里头,《般若经》上说的一句话,「诸法实相」,你同不同意?他一想就点头了。诸法实相,宇宙一切法的真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就是讲这个东西。我们把事实真相了解,这就叫开悟,这就叫成佛。成佛不是成神、成仙,不是!成佛是你真正把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佛陀,这是佛教里最高的学位,你就拿到,好像博士学位,你就拿到了。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把宇宙人生真相教给你。今天这个世界也在追求这个目标,哲学追求这个目标,科学也追求这个目标,搞了这个几百年,都没有找到。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他说不出来。说了很多,不能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就说这一句,就把问题给我们解决,真正不可思议,然后我们了解佛教是什么。
今天社会问题出来了,地球问题也出来了,灾难这么频繁,你要问什么原因?给诸位说,我们把教学疏忽了,古圣先贤的教学没有了,把中国传统,这个文化传统,曲解了、误会了,认为那是古代的,跟不上时代了,应当要淘汰掉,不要了。佛法是迷信,是宗教、是迷信,也应该把它取消,不要了。而不知道佛法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都是诸法平等,究竟如如,人家都到这个境界,人家心地清净平等,大彻大悟,所建立的这些法,与性德完全相应。你看中国老祖宗讲的五伦,五伦是什么?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讲这个。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君臣关系、长幼关系、朋友关系,讲得多好!现在这五种关系都没有了,都破裂了,所以社会乱了,家不家、国不国,人民可苦了,可可怜了。中国从上古到满清,社会都能够维持和谐...(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七五集) 2011/9/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75》)
...没有对立的。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要知道,对立里面就产生我们一般讲的冤亲债主,因为你跟人对立,人跟你对立,有意无意当中结下的怨恨、冤仇,后来遭遇的就是冤冤相报,你障碍他,他在你关头的时候来障碍你,一报还一报,这个麻烦!
我们今天学佛懂得,冤家要解不要结。跟我有不愉快的这些人、毁谤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们都给他供一个长生禄位,供在佛像旁边,天天给他回向,希望消灾,化解这个怨结,好事。可是在现前一天到晚还这个好、那个怨恨,你不是又在制造吗?那里消,这里制造,你这个障碍怎么能断得了?既然要消灾,可就不能再制造了。那边在消灾,求消灾解结,这边又天天跟人家在增长这些麻烦,所以这个是没有智慧,情见没放下。那怎么办?这是愚痴,对事实真相没看破,还要听经。经典的好处就是这个,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与我们最贴近的一个好处,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经上讲的都是宇宙人生真相,我们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什么时候叫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放下就清楚了,还没有放下,一定自己警觉到我还没有搞清楚,搞清楚肯定放下。每一天牵肠挂肚的事情那么多,没放下,没放下六道轮回的问题没解决,死了以后还搞六道,那就真错了。
四种无畏,第二种叫「漏尽无所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这一个字里头代表所有的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用这一个字来做代表。尽是断尽,干干净净,没有了。烦恼能断尽吗?大乘经教里佛告诉我们,定功能伏烦恼,不能断。定什么?他能控制。所以你要晓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定功很重要,你能把烦恼控制住,你就决定往生。为什么?他带业往生,跟其它法门不一样,其它法门要断烦恼才能成就,这个法门可以不断,但是你要把它伏住,控制住,它不起作用。什么时候?往生那一剎那。往生那一剎那,你还起烦恼就完了。还有一个贪心起来,鬼道去了,饿鬼道去了;瞋恚心起来,地狱道去了;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八二集) 2011/9/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82》)
...动念都如是,它是一体的。所以,佛陀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意义就非常非常之大。教好一个人,不只是你自己好,整个宇宙都好;你要不好的话,会整个影响宇宙。从前人不知道,佛法里头证果的人知道,大修行人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说?没有人懂,人家不相信。
前面我们讲的四悉檀是缘,四悉檀,从四悉檀就看到佛无尽的慈悲。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佛用这四条,普遍布施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是从上自等觉菩萨,下面到阿鼻地狱,乃至包含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东西不在里头。佛为什么出现世间?是因地当中曾经发过弘愿,像四弘愿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曾经有这个愿。现在成佛了,成佛之后有这个能力,你没有能力度众生那就没有办法,有了这个能力你就应该要做,你不做怎么对得起人?但是佛是观机,这四种都是观机。首先,总的原则,佛是为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我们对于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对自己,完全不了解。不了解我们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这叫造业。
谁搞清楚、谁搞明白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的是法身菩萨,就是明心见性才搞清楚,没有到明心见性都没叫搞清楚。明心见性是证悟,得受用;没有明心见性,像我们这是在经教里头几十年的熏修,这叫解悟。解悟我们懂得了,境界没转过来,没有契入它的境界。在我们这种情形之下,修任何一个法门,这一生没有办法成就,这肯定的。但是遇到净土,这个缘分太不可思议,遇到这个法门的人的话,你要真信、真愿,就没有一个不成就,这个法门真正是究竟第一义法门。四悉檀最后讲到是第一义,第一义是帮助这个人成佛,帮助这个人把他提升跟佛陀同样的境界。这种慈悲、恩德没办法称说,叫你一生成佛。条件很简单,只要你真信、真发愿、你真肯念佛,就能成就。这真正叫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佛为什么会出现,菩萨、声闻、缘觉到这世间来,都是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八五集) 2011/9/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85》)
...报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上所说的是他亲证的境界。惠能大师开悟,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报告,他只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句二十个字,内容是什么?内容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把《华严经》归纳起来就这五句;这五句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能大师跟世尊所说的,不增不减。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惠能大师一听他就懂了,他就能详细讲解给你听,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学过,为什么?自性流出来的。你是认识字,你一看就懂;不认识字,你叫别人念念,念,一听就懂,一接触就懂,一丝毫障碍都没有。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见了性全都通达、全都明了,那叫成佛;还没有能够完全显示出来,一半以上能显示出来,那是菩萨。阿罗汉,这是刚刚开悟,虽然不能跟菩萨比,六道里面众生没有能跟他相比的。所以佛祖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真相,确确实实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波动的现象。这个波是念头,是心波,它不是物理,它是心理,近代科学家才发现,还没有办法做具体的说明,还做不到。所以非常遗憾,这些科学家跟佛缘分差了一点,他们要是来学佛,那佛法真的就兴旺起来。为什么?他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把经典里面所说的事实真相用科学证实,大家都相信。方老师讲的,佛经里面有高等哲学,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发现,佛经里头有高等科学,哲学、科学在佛经里面都达到究竟圆满。
一期生灭的现象,这个懂,我们懂,像我们人从生到老死,这是一期,一期无常,这个好懂。每个人的寿命不一定,寿命能不能延长?不可能。中国有一句谚语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个天,天是自然的法则,不是人可以能勉强的,这个道理要懂。人的一生,佛法这个讲得清楚,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你来干什么的?佛经上的答复是一句话,就给你讲透彻了,「人生酬业」。你为什么到世间来?是酬偿你的业报。你来干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四卷) 2010/2/9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04》)
...现象。我们现在讲原子、讲粒子,它有这四种现象,它是动的,不是固定的,它是在运动,物质现象有生有灭。精神现象亦复如是,「受」是你的感受,苦乐忧喜舍的感受,也是有生有灭。「想」是思想,起心动念,我们常讲,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它也是有生有灭;「行」,行是讲不住,它不停,不能停止,这叫行;「识」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这一切法,就是精神、物质的本体,它从哪来的?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是能变,自性是能生、能现,阿赖耶是能变,阿赖耶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有生有灭。不但有生灭,「皆能逼迫于人」,这个逼迫就苦。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它能叫你造业。造业的工具是什么?我们在忏悔文念到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那是根;「从身语意之所生」,你看看那就是造业的工具。我们把身语意天天在做造罪业的工具,你说你麻不麻烦?既然造业,一定感果,你就有得受了。我们很幸运,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识,少造了很多恶业。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逐渐逐渐的明白了一些,虽然还没有彻底,比一般人好得多,知道自己这一生的目标跟方向,目标是极乐世界,方向是西方,直指西方。我们终极的目标,这一生一定要回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中国人常讲「落叶归根」,根在西方极乐世界,千万不要搞错了。
明白了,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就像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观照就是觉悟。起心动念就应该提起观照,我这个念头该不该起?这个念头会有什么样的、感什么样的业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极力提倡,帮助一些根熟的同修,起心动念不要离开《弟子规》。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老祖宗所说的东西,全在《弟子规》里头,五伦在里面,五常在里面,四维、八德都在里面。你只要把《弟子规》落实,你是标准的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你是标准的好人。把《感应篇》学好,能够防止你作恶。《感应篇》在中国古代起了很大的作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四卷) 2010/2/9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04》)
...错误的,这是大乘教里头的精华。
菩萨教导我们空有二边都不能着,所以称之为中道,二边不着。不着有,心地清净,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不着有;不着空,像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着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教我们,也是说明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他是用什么样的心态生活,我们讲过日子。你看他的生活、他工作、他处事待人接物,二边不着,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表现在外面,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不着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着有,二边不着,这叫真空妙有。他真正体会到,肯定是这样一个表示。为什么他还住在人间,还在十法界现身教化?这就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大愿。愿是讲菩萨在因地上所发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发过这个愿,就是说一心一意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而他自己示现一个回头的榜样。释迦牟尼佛一生,当年在世就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妄尽还源观》上这四德,释迦牟尼佛表演得非常圆满,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是怎么回事情。十法界的众生不知道,依旧是迷惑颠倒,造业受报,干这些事情。这事情很苦,所以明白之后冤枉,不应该做的这个事情。绝对不是说佛法里面讲一切法空,他什么都不做,消极,不是这样,那是错的,那是着了空。
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到究竟,说不二法门,那是真话。什么叫不二?空有不二,也就说空有是一不是二,这个讲到究竟。换句话说,宇宙之间,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心目之中,没有一样东西是对立的,这叫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大彻大悟他做不到,见性,性里头没有二,自性里头没有二法。所以菩萨这些教诲,没有见性的时候全都有,如果见性,见性句句都是不二法门,清净平等觉现前。我们从《无量寿经》上来看,「清净平等觉」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现前就是阿弥陀佛现前。阿弥陀佛是谁?自性弥陀。极乐净土在哪里?唯心净土,这就是大经里面常说的心现识变。这个里头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五卷) 2010/2/10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05》)
...有一个反对的,没有一个不欢喜的,没有一个不赞成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证明了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他能接受,他是人,他有人性,人性本善,所以谈到性德他自然就相信,都能接受。
佛法,诸位要知道,它是以孝道为基础,没有孝悌决定不能入佛门。你看净业三福,狭义的来说,是对净土宗同学说的,是净土宗最高的指导原则,广义的来说,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基本法,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下面「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头一条四句十六个字,孝摆在第一。佛教是什么文化?佛教是孝敬的文化,孝亲尊师,它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道没有了佛法就衰,这个道理要懂。佛教为什么衰?孝没有了;如果我们能把孝道复兴起来,佛法就兴旺了。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老师,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是人,这个一定要懂。佛是什么意思?佛是我们中国人讲圣人。如果依照它的本意,佛叫觉者,觉者就是明白人,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他彻底明白了。我们不明白叫凡夫,明白的人叫佛,迷惑的人叫凡夫,觉迷不同而已,除这之外没有一样不相同。所以学佛一定要把佛认识清楚,搞清楚、搞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一九卷) 2010/2/26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