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2 15:58:50
|
只看该作者
悭贪是饿鬼的因。这个人自己有财物,舍不得帮助苦难的人,而且又贪而无厌,他死了以后自自然然就到同一类的,跟他习性相同的这一类,这一类是鬼,自自然然就到鬼道去了,就是这么个道理。喜欢山林的,就作树神;那个福报大的、智慧高的,就作主林神。
主林神也不是一种,这里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层次,像我们所看到的森林,森林有大也有小。福报大的,可能管辖好多个林区;福报小的,一个林区。一个林区方圆有时候有几十里,有时候有几百里,主林神里头大小也不一样。像我们这个世间县市长,有的市很大,像上海市也是个市长,现在深圳也是个市,也有市长,都是市长,他们的地位悬殊差别很大。所以主林神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同样是主林神,他们的地位、权力、管辖区域各个不相同,有大有小,他们所管的是树木花草的神灵。大的主林神,多半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示现的,「应以主林身而得度者,即现主林身而为说法」。实在讲,这些花草树木的神灵,我们冷静想想,比我们人好多了,何以?爱好树木花草的,都是清高士,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心很淡,他才喜欢树木花草,喜欢在山林隐居。所以这些人变成了树神,都相当善良,我们在这经文里面能体会得到。
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二十五史》,正史里面所记载的「隐逸」,它有这么一类,《隐逸传》,隐士。真正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不出来作官,他享受田园的生活,欢喜农村的生活,不愿意作官。所谓是耕读传家,耕田、种植、读书,他也不要种很多,种个几亩地够他生活,他就很快乐了;不求富贵,读圣贤书,教几个好子弟,乐在其中。大概这样的人,他们死了以后,恐怕都去作树神、主林神。作树神、主林神寿命很长,我们看到森林里面那个大树,我们称它作神木,两三千年。主林神,那个寿命可能就更长。几百年的树,常常见。
可是现在,我们想想,地球上许许多多森林区被破坏,被砍伐了。中国对于砍伐森林面积太广了,所以长江的泛滥与这个有密切关系,水土保持不能平衡。去年,我从武汉坐船到重庆去看三峡。在抗战期间,五十年前,三峡两边,长江两岸森林茂盛;现在去看的时候,森林完全没有了,变成光秃秃的山,我们看到很难过。想一想今天读《华严经》,那么多的树神到哪里去了?树神是人的灵魂,佛法讲神识,不是树成了神,不是的,是人的灵魂依附树木。他喜欢这个树木,死了以后依这个树木为住宅,他就住在这个树下,这样就变成树神。现在树被砍掉,他到哪里去了?他也流浪,他也无家可归,也遭遇到劫难。
我们人这样作法,今天的人不相信有天地鬼神,有意无意当中得罪这些天地鬼神,天地鬼神还是凡夫,这个诸位要知道,六道都是凡夫,他还是有喜怒哀乐。人得罪了他,他会不会报复?很难讲,这要看他的德行。德行高,大概都能够原谅这些众生愚痴、无知,造作罪业。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德行,说老实话,他还有怨恨心,还有报复的念头。这个诸位要去读《安士全书》,你看看前面一段,文字里面所讲的,《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段。文昌帝君的前世,曾经做过十七世的士大夫,是读书、明理的人。但是遇到别人对他无理的伤害,他还是起瞋恨心,还是报复,而这个报复冤冤相报,延续到很多世,这才得到佛菩萨来度化、佛菩萨来劝解,终于觉悟了,不再报复了,这个事情才摆平。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个事情真的只有靠佛菩萨来帮助世间苦难众生,化解怨恨。已经受到这个灾难,「我已经受这个苦难,我不希望别人也受到这个苦难。」这个一念回心,这是大德,这样才能够解决问题,这样才是真正「以一切功德法饶益世间」。
由此可知,这个「饶益」,佛菩萨饶益,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大慈大悲,为我们做出的榜样。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佛用这个方法,用教学。在中国,孔老夫子亦复如是,也是用教学,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无条件,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有教无类。只要你肯学,这些大圣大贤无不是热心来教导你、来帮助你,帮助你觉悟,帮助你明理,帮助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理事通达明白了,你自然就会做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就是佛、菩萨、罗汉,你就会做个好人。第十句:
【华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见佛出兴,常敬念不忘庄严功德藏解脱门。】
我们读这一段经文感触很深,现代的社会,佛法衰微到极处了。为什么佛法衰微,圣人不出世?菩萨在这一段他得法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敬念不忘』,这是与佛感应道交的第一个条件。众生不敬佛菩萨,佛菩萨怎么可能到来?我们这个地方,有多数的人敬仰佛菩萨,欢喜善法,厌恶恶法,圣贤就会到这个地方来出世。如果我们这个地区多数的人信邪不信正,造恶不修善,佛菩萨不能来。不来是他的慈悲,为什么?他要来了,被这些众生糟蹋,被这些众生侮辱,那众生的罪不就更重了吗?本来堕饿鬼道了,这样一来的时候,他毁谤圣贤,那个罪过就到地狱去了。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他不来,避免你造更重的罪业,是这么回事情。由此可知,佛菩萨来,是大慈悲;不来,还是大慈悲,我们要能认识清楚。
清凉大师注得好,「敬念则佛兴」,这个「兴」就是佛出世,众生敬佛、念佛,佛菩萨就来了。这里头有没有道理?有,有理论做依据。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头想佛,佛就来了。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众生,他不想佛,他想魔。他想的是妖魔鬼怪,于是妖魔鬼怪就充斥在世间。哪些人是妖魔鬼怪?儒跟佛的典籍都说到,儒家讲的「人弃常则妖兴」,我们用儒家来说,这个社会有一些人不仁不义,不讲礼,没有信用,愚痴没有智慧,这就是妖魔鬼怪。佛法里面讲的妖魔鬼怪是什么?杀盗淫妄。心是杀盗淫妄的心,行是杀盗淫妄的行为,《楞严经》上讲的。所以我们学了之后,要回过头来,要认真去反省,「我自己是不是属于妖魔鬼怪?」先要把自己认识清楚,「我到底是佛还是魔?」什么是佛?严持戒律,依教修行的人,这个人是佛,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学生。如果我学佛,打着佛的招牌,欺骗一切善男信女,贪图名闻利养,自私自利,那我就是标准的魔,不是佛。
现在这个社会,魔太多了。我听中国大陆一些同修告诉我,大人是大魔,小孩是小魔。魔是折磨,生活所遭遇的这些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天天时时刻刻都在折磨我们的身心。魔就是折磨,我们在生活当中受苦、受难,身心不能自在,没有快乐。生活在魔王境界里面,你怎么可能有快乐?你所受的全是折磨。我们从这些地方仔细去思惟,才知道什么叫做妖魔鬼怪。妖魔鬼怪绝对不是青面獠牙,那种妖魔鬼怪我们看到早就远远的避开了,不是的,妖魔鬼怪是具足种种强烈的诱惑力,引诱你、引起你的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是烦恼。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你要是跟他们接触,不一样!他们确确实实是把你的贪瞋痴慢、烦恼习气伏住,让你感觉到,现在人讲磁场,这个磁场柔和、清凉、快乐,它叫你有这种感受,因此你也很喜欢接触他。我们从这些地方不难体悟到,真正是道德善人、真善知识,我们亲近他就有这样的感受。
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我亲近方东美先生,这是一个道德的善人,亲近章嘉大师,只要有空闲,我一定会去拜访他们。纵然我没有重要问题向他请教,我也愿意跟他在一起坐一个钟点、半个钟点,感觉到一身舒适,真的是清凉自在,磁场好,我们一般人讲气氛好,不相同!我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触,四十年前街上书店的磁场好,跟其他商店不一样,到那个地方心会定下来,感觉到一片祥和。现在不行了,现在到书店里面去,我去逛书店的时候,磁场整个变了,身心不安,什么原因?诸位同修好好去想想。
请看主林神长行第十句:
【华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见佛出兴,常敬念不忘庄严功德藏解脱门。】
这段经文前面曾经介绍过,它的意思无尽的深广,因此我们不能不多说几句。前面跟诸位说过,「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我们这个世间,人人都想道德,道德之人就出现在世间。现在这个世间,人人想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细细思惟,实在是很恐怖的,真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从这几句话,我们体验出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确确实实这几句话是讲我们现代的社会,作父母的、作长辈的,不知道道德。怎样教小孩?小孩懂事了,就教他要竞争。好象不竞争你将来在社会上就不能生存,这个从小灌输的概念,长大要把它转过来可不容易!诸位要晓得,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战争再提升就是同归于尽,世界末日现前了。所以这个观念、这种教学,是走死路,不是生路。
再想想中国古圣先贤儒佛的教诲,是怎么教我们的?教我们忍让,没有教我们竞争,教给我们吃亏是福。现在人一丝毫的亏都不肯吃,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吃亏是福」,几个人懂得?教人要敬人、要爱人,要懂得帮助人,敬老济贫,古人教我们的,那个社会是祥和的。现在我们的想法看法错误了,造成整个社会的动乱,灾难频繁,这是人为的,绝对不是自然灾害。
所以我们想到『华果光味』这四个字,圆满具足,真可以说是大圆满主林神。「华」是因,「果」是代表果报,「光」代表智慧,「味」代表德行,你从名号这个意义上去体会。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敬佛念佛,佛就出现,菩萨就出现,道德之人就出现。我们今天把圣、把儒、把佛看作迷信,毫不尊重,道德贤人、诸佛菩萨怎么会到世间来应化?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多想想!
我们希望也能像过去一样,代出贤能,世世代代都有圣贤出世,都有道德善师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所以回头想一想古时候的教育,古时候社会上有一句谚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把读书人、道德之人看得很重。为什么?读书明理,讲求修养道德,这是社会安定的力量,是安定和平的主力。过去历代的帝王,他们聪明、他们懂得,所以能够礼贤下士,以帝王之尊,见到道德、善师他特别的礼敬,不以他的权势对待这些道德之人。这是做出提倡「尊师重道」的具体的教学,由国家领导人带头,于是全国上行下效,都懂得尊师重道。而老师教人,教学的中心是伦常大道,教人孝亲尊师,为国家、为社会能够尽忠,这个尽忠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众生服务;教人断恶修善,教人改过自新,教人破迷开悟,把伦常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圣贤教育!所以社会一片祥和。从家庭到国家、到世界,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扩展到世界去,天下太平,那叫盛世。
如果把道德伦常失掉了,这个世间是乱世,乱世人怎么不受苦,怎么不遭难?治世乱世也都在一念,一念善,治世就能现前;一念不善,乱世就来了。如何能够拨乱反正?就在敬念圣贤。如果我们对于好人、道德之人、好的老师,在我们佛门里面讲严持戒律、真正修行,不说多了,能修行十善五戒,能遵循觉正净、三皈、孝亲尊师,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个人就是道德善人。我们对他礼敬、对他爱戴就是护持正法,必定能够影响社会群众。认识道德善师的人多了,社会风气必定就改善,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所以清凉大师讲「敬念」则佛出世间,佛出世间社会祥和,叫「庄严德藏」。佛是以道德来教化众生,这个社会上修学道德的人多了,就称作「庄严德藏」。大师说:「障重者,不念不见,于佛岂无常哉,故应见常见也。」我们今天不念不见,是自己的业障深重。如何消业障?念佛是消业障最好的办法,我们从这体会到。
一般人不念佛,我们念佛,我们代他念佛。但是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也没有显著的感应?这就是古大德所说的,我们有口没有心,口念佛,心不念佛。念佛的「念」字是「心」。你看这个字,这个字的形状,它属于会意,「今心」,就是你现在的心。现在心上有佛,这叫念佛。要不要念在口上?念在口上,是劝别人念佛。自己心里有,口不念,你是真在念佛;念出声来的时候,是劝别人念佛,让别人把这一句佛号听在耳朵里去,感动他的念佛心,道理在此地。所以不出声是自利,出声是利他,自利利他,心里头要真有佛。
我们再问,什么是佛?觉悟是佛。《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是佛。我念这一句佛号,我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与佛就相应,就叫真念佛。真念佛的人,心地清净平等觉悟,这是阿弥陀佛的德号,《无量寿经》上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介绍得很清楚,阿弥陀佛又名清净平等觉。我们清净平等觉悟要不能够生起来,口里念这句阿弥陀佛,那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念佛怎么能收到效果?怎么会有感应?
什么叫做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戒又翻作清凉,清凉对什么?对烦恼、热恼说的。持戒的人心地清凉自在,戒名清凉。由此可知,清净,清净心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十善五戒,这是清净心。平等心落实在禅定,定是平等,不平哪来的定?觉是般若智慧,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戒定慧三学,就是佛法僧三宝。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路线,不管你修学哪个宗派,你不能够离开。孝亲,如果你做不到戒定慧三学,你不是真孝;换句话说,十善五戒你没有能做到,你不是真孝。敬佛念佛,你常常忘记,你不能奉事师长。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决定落实在十善五戒,落实在三宝三学,这个人叫真学佛。这是佛的真实弟子,才能感动佛出现世间,感动好的老师,真正道德之人出现在这一方。道德之人在这一方,这一方的人有福,福从哪里来?道德之人必定教化这一方。他住在这个地方,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移风易俗」,这一方人得福报。
由此可知,今天学佛的人虽然很多,传授佛法的老师,这样的人太少了。古时候社会安定祥和,人民享福,什么原因?儒家的老师多,道家的老师也多,佛法的老师也多,每一个县市都有好老师天天在教学,太平盛世的真因是这个。天天教你讲求道德仁义,教导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在这些年来,我们在海内外倡导的「四好」。存好心,我们也很具体的提示出来,什么是好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要存这个心,待人接物。说好话,十善业道里头讲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那就是好话,出言决定是利益对方、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才是好话。行好事,行的是十善业道、四摄六度。做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