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2 14:07:4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从读诵、讲经上获得的。读诵、讲经就是天天受佛的薰陶,每一部经论、每一个行门自自然然都具足戒定慧三学。佛家常讲定共戒、道共戒,你要是得定,这个定里面戒定慧三学具足;你要是契入境界,那是道,戒定慧三学也都具足了。
我在讲席里面向诸位报告过,读经是戒定慧三学具足。我们展开经卷,恭恭敬敬的读诵,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万缘,一心来读经,这里头就有戒;一心读,不夹杂妄想分别,定具足;经文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慧!所以会读经的人,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讲经、听经又何尝不是?讲经依照讲经的规矩讲,那个规矩是戒,学讲经的同学要懂得。真正发心讲经要亲近善知识,要学。你要不是认真去学,你的讲经不如法;换句话说,不合规矩;不合规矩,这里头没有戒。没有戒,哪来的定?你所讲的经就跟世间一般人讲书差不多。我们一般人讲说书、讲故事,可以博得大众一笑,得不到利益。
在家居士讲经一定要受菩萨戒,不受菩萨戒,你是白衣。白衣,佛不容许代佛说法。讲经是代表佛说法,这个不许可。为什么?如果佛没有这个限制,这个经就很多人乱讲,完全没有规矩。所以真正发心讲经,要去受这个训练,一定要有规矩,这个规矩是祖师代代相传下来的。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五卷) 2002/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5》)
...它破坏了,破坏带来的后果是灾难,现在讲天然灾害。天然灾害是人为的,人破坏自然的生态,破坏自然的平衡,灾难就来了。所以天然灾害还是人为的祸害,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个地方的学习,看到这个大山,我们就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整座大山是圆满的形相,我们一般出去观光旅游,看到山水风景之美,不懂得表法的意思。你要是读过《华严经》,你去观光旅游,都沐浴在《华严》境界之中,不可思议,处处都在学习,处处都在提升自己境界。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之处,无一不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教我们看山。山是自己圆满的身相,最高峰的是顶,山峰。
「威德宝王」,整个的形相,总的来说,戒定慧三学成就的,外表是戒德所成,金刚不坏,智慧光明,降伏邪恶。降伏邪恶,这不是降伏外面的邪恶,先降伏自己内在的邪恶,然后自自然然就影响;「焰藏金刚」,这是影响,「妙香摩尼」,这都是讲的影响。自己德行成就,自自然然就能影响周边的环境,这是轮围山的表法。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坐在飞机上,常常在飞机上往下面看,在太平洋上许许多多的岛屿。在岛屿当中,往往看到有一面高山。岛屿跟岛屿你要是细心去观察,那个山脉好像是连著的,岛屿好像也是连著的,当中怎么会断?好像它陷下去变成海洋,确确实实能够看到轮围的样子、形相。
后面这六句是讲它的外相庄严,表法的意思多。我们继续看第五句:
【一切香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六卷) 2002/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6》)
...意思。这个大世界里面,华藏世界里面有许许多多诸佛刹土,用什么东西来保护华藏世界里面这些世界海?防范,当然这就无需要防范外来的侵略,可是不能没有这个意思,大师给我们讲这是戒学,所以说它为戒德。由此可知,这个山,巍巍的高山,高山是什么?用它来表持戒的德高,取这个意思。但是这个意思很深,说明大世界之建立之形成靠什么?德行。
我们要细心去思惟、去观察,在佛门里面正规的道场,它的建筑我们一进山门,第一个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给诸位说就是表轮围山,护法。用什么护法?你看看天王殿所表的是不是戒律?我们就明白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护自己、护国、护世界、护众生,用什么?用戒律。你知道有戒,你就必定会联想到戒定慧。原来这个大世界它能够运行活动而不坠,靠什么?靠戒定慧。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多,现在科学家去研究,研究什么?都以为这是一个物理的现象,他从物理上去著眼,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那是什么力量使它这样有秩序?这是讲引力,就是科学家所发现的万有引力。佛法所讲的不是讲引力,是戒定慧的摄受力。佛法讲的这个好!戒定慧的摄受力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万有引力好像也能说得通,但是它是物理,它不是活的。这个戒定慧的摄受它里头是活活泼泼的,我们现在人讲有机的,你只要去细心观察,佛法讲的很有意思。
「无有边」,清凉大师他讲的无有边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但总相显多,故云无边」。这个无边是比喻,实实在在讲它还是有边际,为什么?《华严》上给我们说,这个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不是一个,在这个太空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华藏世界,这个华藏世界真的是个世界海,是个大的星系,在《华严经》里面讲可以说是星系里面最大的。但是像这样的大星系不是一个,这个星系究竟有多大?我们没有办法想像。黄念祖老居士讲的,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大的星系,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一个单位世界,这个世界有多大?那要像黄老所说的,应...(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七卷) 2002/07/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7》)
...每一个事物,花也好、树也好、草也好,所有一切动物都有他的气味,这些气味是性德随著修德变现出来的。如果纯粹是性德流露出来的,那个香真叫做宝香,我们从来没有闻过,佛经上讲的牛头栴檀也没有法子跟它比。修行功夫愈好的人,他这个身体气味,我们讲体臭,它就产生变化,逐渐逐渐就向正常的演变,正常的这个人身体是放香味的。我们常常说,人家接触的看我们一身的气味很难闻,天天要洗澡,天天要换衣服,三天不洗澡,这个味道不能见人;三天不换衣服,衣服气味就很难闻了。从这些地方我们自己就要警觉到,自己修行没有功夫。这是什么味道?这是烦恼的味道,这是自私自利的味道、气味,这是贪瞋痴慢的气味。修行人、诸佛菩萨他是什么气味?他是戒定慧的气味,不一样。
我一九七七年初到香港来讲经的时候,这边有一些老居士给我讲,大陆解放初期,虚云老和尚到香港来,香港的同修给他建了一个精舍,希望老和尚长住香港。老和尚没有答应,看看香港这个环境,他说这是花花世界不适合修行,诱惑的力量太强,他还是回到中国。在香港住了一个多月,老和尚不洗澡,一年剃一次头,也不换衣服,衣服领子油垢很深,领子都是黑的,但是他那个香气很好闻,有一股清香,不是像一般人那个汗臭,不是的!他的身体是一股清香,从这些地方就证明他修行有功夫,功夫就是转境界,《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能转境界。
这是我常常讲修行人相貌转了,相貌转是什么?慈祥,相随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七卷) 2002/07/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7》)
...晓得,佛菩萨的数量肯定比九法界众生多,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一点,然后一定要发心急起直追,我一定要转凡成圣,我一定要快快的入大菩萨这一伙,香港人讲入伙,我们要入他的境界,入华严境界。
这些大菩萨『执盖焚香充法界』,「执盖」的意思,特别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读这两个字感触非常非常的深,「盖」表什么?盖表防止污染。你看看四大天王,北方天王(多闻天王)手上拿的就是盖(伞盖),表示防止污染的。印光大师传法的四句偈「闲邪存诚」,闲邪就是防止污染,闲是防止的意思,邪是邪恶,邪知邪见、恶作恶行一定要知道防止,不能做,不能接近。真正学佛人,希望这一生有成就的人,我们要亲近什么人?亲近佛菩萨。我们是初学,我们戒定慧三学不得力。三学不得力,你要是亲近邪知见的人、亲近恶作的人,你会受他的影响,你会被他污染,要懂得防止。可是现在一般的学人,他不能接受。
在中国古老的年代,无论是佛法世法,大家都知道讲求师承,师是老师,老师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传给学生,代代相传,这个道统能够延续不坠,这叫师承。师承的教学,老师对於学生的要求,没有别的,三个条件,就是约法三章,不会有很多很多规矩,不会的,只有三条。第一条,只能听老师的,完全接受老师的指导,不是老师指定的这个科目,你不能看不能听。我在年轻的时候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师,进门就约法三章,老师告诉我:你到我这边来跟我学习,你看经,你看一般的书籍、普通书籍,如果没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九卷) 2002/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9》)
...接受之后,老师说:我对你这个要求,这三个条件,期限五年,五年之内一定要遵守。什么都不能看,老师没有同意的,什么书都不能看,这是把眼见给你封杀掉了;耳又不准听,心地自自然然清净下来。我经过三个月就尝到这个味道,妄想少了,很多不可以看、不可以听,只听老师一个人的,妄想少了,心定下来了,得受用了,真的渐渐有一点智慧,到半年效果就很殊胜,我对老师非常尊敬,这个方法好,很妙!好像三年之后的样子,还没有到五年,三年我就跟老师说,我说:老师要求我五年,我增加五年,我一定严格的守十年。老师笑笑,尝到味道了,这是法味。
如果你不能够完全依从,我们讲表面上依从,背后完全不顺从,这个效果你得不到。为什么?我们戒定慧没有基础,不得力,你接触外头境界一定会被污染。这个污染就是我们通常讲你受他的影响,你会起心动念,把你的清净心、把你的专注破坏了,我们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把你这个破坏了。
所以古人讲的话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你们仔细看我,我这几十年来,接受老师的教诲薰陶,我绝对不会打听别人的事情,别人毁谤我,说我很多话,有人来告诉我。他来告诉我,说个两句三句,我马上叫他停止,我不听,你不要告诉我。他说:为什么?很简单的一个理由,我希望我一生当中保持我对那个人最好的印象,多快乐!多好!你不要给我任何人对我有不好的印象,我不愿意接受这个东西,我修持得一点利益,我懂得防止邪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九卷) 2002/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9》)
...后就有能力了,我们的能力跟诸佛、跟这些大菩萨没有两样,我们也能够「执盖焚香遍法界,悉发一切妙音声」。「妙音声」是讲经说法的音声,我们也会有正法的建树,帮助如来接引众生,等於说在十方世界与我们有缘的人,我帮助阿弥陀佛招生,带领他们到极乐世界,我们都是同学,亲近阿弥陀佛,成就无上菩提,然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这个经文里面,「普转如来正法轮」,普是平等,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是如来正法轮?在形相上无量无边,拣别的方法,只要是这个法与法性相应,那就是正法轮;与法性相悖,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具体而言,佛法里面讲的三学、六度、十波罗蜜,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与这个相应的是正法。所以佛给我们提出来戒定慧三学,佛说的四句偈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符合这个标准是正法轮。什么是恶?什么是善?戒律是标准,威仪是标准。你看出家人,一入佛门,先学什么?「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标准;在家弟子十善、三皈、五戒,这是标准。
在近代我们的生活环境远远的不如古代,古代风俗淳厚,佛的这些标准足够了。在近代祖师又给我们做了一些补充,印光大师为我们补充的《太上感应篇》,这用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补充戒律,这个是属於道德。又教我们读诵《了凡四训》,学这个课程干什么?这个课程是因果的课程,深信因果。修学整个指导的原则,总原则总纲领确确实实是《观...(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九卷) 2002/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9》)
...执著,我们是这个样子的。人家分别不是意识,不是意识是什么?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跟大家在一起是和光同尘。这就叫「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不离世间,不坏世间,他在这里头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的心是觉正净,凡夫的心是迷邪染,他怎么会一样?我们转境界就在这里转。
所以世尊教人,可以说是真诚的爱心,一丝毫的隐瞒都没有。你一入佛门,就教给你三皈,这个三皈就教给你了,你现在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迷邪染,佛教给你三皈是从迷邪染回过头来,叫归,回归,「依」,依觉正净,不要依迷邪染。迷邪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觉正净就是戒定慧,觉是慧、正是定、净是戒。也就是三宝,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三学三宝,这个三宝是讲自性三宝。你看看,皈依的时候就传授给你,就教你怎么转。你一定要懂得这是最大的纲领原则,最根本的,从迷邪染转成觉正净,这就是转境界。
从总的上面来说,你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知道转,我们讲知道回头,在这个地方你一定要懂得标准。标准,经律论是标准,经论是我们思想见解邪正的标准,与经论相应的是正,正知正见,与经论相违背的是邪,邪知邪见。我们的言语,我们身体的造作行为,戒律是标准,符合戒律是正行,我们的行为是正,违背戒律是邪行。用经论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用戒律修正我们的言行,非常具体。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0卷) 2002/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0》)
...相应,那就是佛身。佛身是三学六度,我们要现,首先要示现持戒身,头一条,那不持戒怎么行?别人不持戒,我要持戒;众生不持戒,我要持戒。为什么?我学佛,得懂这个道理。佛的心行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佛有没有心要这样做?没有,自自然然的,这是自性的性德自然流露。
真心本性里头,哪有伤害众生这个念头?念头都没有,哪有这种行为?这就是现佛身。真心自性里面决定没有欺诳众生,欺诳众生的念头没有,哪里会有占众生便宜的行为?哪里会有偷盗的这个行为?没有。所以诸位要晓得,戒律条条都是性德自然流露,见性的人他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没有见性的人学,学见性人的那种思想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