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讲真信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很欣赏我们念佛堂,他想来念佛,我说不行,你进念佛堂我不答应,你还是给我办佛学院,等到佛学院上轨道,我们的同学可以接你的班,那时候你可以进念佛堂
...很欣赏我们念佛堂,他想来念佛,我说不行,你进念佛堂我不答应,你还是给我办佛学院,等到佛学院上轨道,我们的同学可以接你的班,那时候你可以进念佛堂。说明我们要突破旧的习惯、旧的习气,而后菩提道上才能够一帆风顺,你的愿才能满,才能够实现,这是我们不能不明白,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做,天下没有难事。
今天还有几位同修来问我,怎样往生才有把握?他说看到一些念佛的同修,念了几十年他还不往生,问他往生有没有把握,他摇头,於是就生起疑惑了。每天在念佛堂念佛,甚至是每天二十四小时念佛,你要来问我:他能不能往生?我不能说他不能往生,我也不能说他能往生。这里头什么原因?往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信愿要真切,所谓「真信切愿」,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万缘放下」。你具足这两个条件,你决定得生;这两个条件有一条不具足,未必往生。虽然有深信切愿,这个世间还有牵肠挂肚放不下,那就不能去。所以,你要放得下!古人讲深信切愿,信愿行这里头是说明已经放下,那个行。现在我们必须多罗嗦一点,多讲几句,你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恩怨:哪个人对我有恩没有报答他,那个人有仇我也没有报他,你还能去得了吗?阿弥陀佛总不能说,等你报了恩、报了仇再来接引你,没这个道理。一定要放得下,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然后具足深信切愿,这个人决定往生。念佛多少没有关系,如果你放不下,你信不真,愿不切,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5》)
净公上人讲真信集第四七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和顺义理。去恶就善。奉持经戒。改往修来。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