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4:5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弘一大师格言格言集》





      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专精者,岂徒着衣持钵而已?律中第一要务,在常一其心,念无错乱,谓依四念处行道也。四念处慧,佛法总关。无念处慧,着袈裟如木头幡,礼拜如碓上下,六度万行皆同外道苦行,无与真修。若依念处行道,则持戒功德,现能获四沙门果,乃至圆十地,克获无难。第二要务,在洞明二百五十戒开遮持犯之致,否则二六时,既挂比丘名,当结无量罪。言之骇闻,思之丧胆。(下略)

      圆教从名字初心,便用佛知佛见修行。豪杰丈夫具一切无明烦恼,偏向冰凌剑锋上行,非冰凌剑锋不能铸无明烦恼成菩提般若故也。天降大任,必先苦、劳、拂乱,令动心忍性。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松柏不历岁寒不挺秀,孤臣孽子不厉熏不达。岂有粥饭习气,暖软形态,可坐进此道者?夫小小境缘,便成事障,因平日无分毫契心恰意处耳。果达妙理,则现前极恶逆事,第一玄妙,为第一明师良友。若舍此等境界,何法可修、可悟、可顿耶?兄平日学问,大率向语言文字上着眼,不向义理上体会、躬行处较勘。转得此关棙子,方是大乘净土因也。

      豪杰立身,决以破我法二执为准的。我执不破,定不能作千古至人。法执不破,定不能弘如来正法。才魄横一世者,须开千古眼界,成千古学识,方不负己灵。否则仅同春草之荣,终非松柏之干。

      法门不衰于无外护,衰于无内守。主持法门,先盘星立正,然后随时随力兴隆幻事,皆属普贤行门。稍涉世间名利心,佛法止成世法,深可悲也!

      (已下二书皆嘱寄彻因比丘者)吾望公甚高,勿自卑;甚远,勿自近;甚广,勿自狭;甚大,勿自小;甚尊,勿自亵;甚重,勿自轻;甚稳,勿自浮;甚密,勿自疏;甚微,勿自陋;甚妙,勿自粗。圣贤自期谓之高,无数尘劫谓之远,遍周刹海谓之广,超权越小谓之大,不染名利谓之尊,不轻去就谓之重,始终一致谓之稳,精察力行谓之密,穷理尽性谓之微,开佛知见谓之妙。呜呼!律门衰败,大法并危,不具前之十德,鲜克砥其颓波,勉之哉!
      第一须依念处行道,随文入观,触事会心,心观为主,看教为助。第二须专求己过,勿责人非。第三须作出生死学问,莫作趋时学问。第四须和光同尘,幸勿矜异。
      欲看教典,且完《玄笺》,次《十不二门详解》,次《律藏》五百卷,并《大乘律》五十卷,次《止观辅行》,次《阿含经》等诸小乘经,然后及余经论。或急于修证,唯《律藏》不可不阅,余皆随意。
      万勿妄想出头。惟真操实履,了当生死。不得为人改法名。剃度师与受戒、教授、传法师,皆有父子之谊。改法名,是蔑剃度师也,伤理背情,无道之甚。古来知识,不闻有法派之说,奈何末世以此为亲?吾闻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闻先取名者为师兄,后取名者为师弟。既以法派为重,必以戒法为轻。叔伯弟侄,俨然与俗无异,可羞可耻,所宜痛戒!
      不得曲媚权贵,须如达大师家风,若不能,宁死不出头。不得多收徒众、多畜沙弥、多受依止,教训不周,必有坏法之咎。切忌馈送白衣等事。切忌无耻丧心,到人家念经拜忏,渐成应赴。即檀越到山门作福,须示以佛法尊重,莫如近时丛林套子。亡比丘物,依律分与现前僧,切不可学估唱陋习。其余诸事,不能枚举,总以律为指归,则无过矣。不听吾言,非吾弟也。

      真实比丘,寥寥无几,不知何日五比丘如法同住,一展吾外护初心。兴言至此,肝肠寸裂!所有不绝如线一脉,仅寄足下。万万珍重爱护,养德充学,以克荷之。勿为最后断佛种人,使我抱憾千秋,至嘱至嘱。远隔三千里,未审作何用心?苟不能念念与妙观相应,则失闻熏琢磨之益多矣。

      (上略)病是吾辈良药。消尽尘寰妄想,觑破此身虚幻,深明苦、空、无常、无我观门,皆赖有病境耳。愿宽心耐意,安忍无厌,作随缘消旧业想,转重令轻受想,代众生受苦想,正不以不如人为愧也。

      身病易治,心病难遣。古云:“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慈云大师亦云:“行人各有无始恶习,速求舍离。当自观察何习偏重,诃弃调停,取令平复,勿使行法唐丧其功。”夫恶习岂惟杀盗淫妄而已?二六时中,四威仪内,苟可动人念头者,最能折福损寿也。

      颠沛患难,是煅炼佛祖英灵汉一大炉鞴。能受煅炼,便如松柏历岁寒而逾坚。不受则如夏草春花,甫遇风霜,颓靡无似矣。夫松柏、花草,禀质不同,不可强也。现前一念灵明心性,岂有定质,只贵当念自立,将身心世界一眼觑破,平日晏安粥饭习气一力放下,便向刀山剑树游戏出没,有何艰险。纵身心世界情见放不下,而身心世界未尝不是空花。纵晏安粥饭习气除不得,而业运临头,何处保得晏安粥饭如意。千经万论,皆磨砻习气之具,习气不除,学问何益?不能亲明师良友、受恶辣钳锤,徒觅几部好佛法,静静闲坐,烧香啜茗而披阅之,此措大学问,尚不可为世间圣贤,况佛祖哉!佛祖可如此悠悠而得,善财、常啼,真千古极拙人矣,何为《华严》、《般若》之榜样也?

      大丈夫出家,不拌二、三生埋头彻底,辄希十年、二十年后弘教扬宗,修天爵以邀人爵,终必亡而已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