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 15:46:52
|
只看该作者
啊!专门不守规矩。哪一种事情是对人最有害处,他大约就做这一种事情,所谓「唯恐天下不乱」,专门扰乱社会的秩序。这一类就是有智慧而无善根的。又有些人在前生尽作好事,但是不研究经典,所以智慧就没有那么多,很愚痴的,这是有善根而无智慧。又有的人,相貌既美满,寿命又长,也富贵,也富有;有的人相貌既丑陋,寿命也不长,很小的岁数就死了,这都是前因后果所现出来的正报。
依报,就是我们依以为生的衣、食、住、行。依报也是由前生所种的因来的。你前生种善因,今生果报就好;前生种恶因,今生果报就坏。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种恶因,将来就不会受恶的果报了,这叫报障。
二、业障。业就是事业的业,不论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种事业来做。一做事业,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很多困难的事情发生。遇到困难的问题,就会生出烦恼,生出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这就叫业障。
三、烦恼障。我们人都有烦恼,这烦恼多数由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多数由贪心生出的,由瞋心生出的,由痴心生出的。你怎么会有烦恼?你有贪心,贪不来,就生出烦恼了。你有脾气,事情不合你的意了,就生出烦恼。你愚痴,不明白了,就生出烦恼。为什么你有烦恼?又因为你有一种慢心,你有一种骄傲心,你看不起人,于是乎就生出一种烦恼。为什么你有烦恼?又因为你有一种疑心,对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怀疑,一怀疑也就生出烦恼。还为什么生出烦恼?因为你有邪见,见解不正当,所以就有烦恼生出来。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你有真正的这个智慧,对一切事情就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始至终都非常的明了;你既然明了,就不会有烦恼。所以烦恼障是由贪、瞋、痴、慢、疑、邪见生出来的。
这部《心经》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破除报障、业障、烦恼障。它怎么破除的?因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动的真心,所以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我们明白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会有真正的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给破除了。
五重玄义── 5. 判教相
熟酥判作斯教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教义属于熟酥,这熟酥是指五时里的第四「般若时」。
佛说法分为五时八教,这五时和八教,都是天台智者大师他判断出来的。今天我就依照权实这两种的智慧,来解说五时。
第一,华严时。《华严经》是佛最初所说的法,说了二十一天。在这个法里头有「一权一实」,一种权法,一种实法;一种权智,一种实智。怎么说它一种权智、一种实智呢?《华严经》里边讲的法界的道理,有事法界、理法界、事无碍法界、理无碍法界、事理无碍法界。那么在这个教义里边,它虽然是为菩萨说的,但是在实智的真实的佛法里边,也有一种方便权巧的法,所以是一权、一实。
第二,阿含时。这个时候是「唯权无实」,只有权法而没有实法。那个时候的众生都像小孩子,不懂佛法,所以要用种种权巧方便的法门,来诱导这一些个众生,来化度这一些个众生。这时佛说的都是方便法门,所以在第二时里只有权法而没有实法,没有实智。
第三,方等时。这个时候是「三权一实」,有三种的权法,一种的实法。为什么叫「方等」呢?因为这时候是四教并谈,同时讲四教的道理。四教就是藏、通、别、圆。所谓「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弹偏,就是说:「你那个偏的不对。」斥小,是说:「你这个小乘也错了。」叹大,就是赞叹大乘。褒圆,就是褒奖圆教。三种的权法就是藏、通、别,一实就是圆教,所以方等时是三权一实。
第四,般若时。般若时是「两权一实」,有两种权法,一种实法。两权就是通教、别教这两种权教,一实就是讲的圆教。
第五,法华涅盘时。这个时候是「唯实无权」,只有一个实智,没有权智,没有方便权巧的法。
所以这五时若按着权实来论,法华的时候是唯实无权,般若的时候是二权一实,方等的时候是三权一实,阿含的时候是唯权无实,华严的时候是一权一实,它是有顿渐的。这是按着这个五时来用这个权实二智,来讲这五时。这五时若往详细地讲,那很多很多的,所以我每逢讲经,每讲一次经,就多讲一点你们没有听过的,那么你们听得多了,慢慢懂的也就多了。
摩诃逆转般若船。 「摩诃」是大的意思,「逆转」就是倒过来,倒过来什么呢?倒过来般若船。「倒过来般若船,不就没有般若了吗?」不是的!这个教你逆转,逆转什么呢?逆转你那个愚痴。你把你那个愚痴逆转过来,转过来就是般若船,就是般若了!逆转就像逆水行舟似的,要费一点力量,不是容容易易就可以做得到的。虽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但也要经过一生、两生、或者三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这个都很长啦!我还是不修了!」你不修,也不必勉强,勉强就不是道。所以我对我的弟子,哪一个欢喜堕落,就随你堕落去!你不愿意逆转般若船,那么就是随大流去,顺流而下,越下越远,越流越远。你若逆转,这就上流;你不逆转,这就下流。全看你愿意往上逆流,还是往下顺流而去。
以上是按着五重玄义,解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题。
B 2. 人题
「经题」前面已经大大概概地讲了一下,现在再讲「译人」。「译」就是翻译,「人」就是翻译的这个人。我们现在有经典可读,要很感谢这位翻译的人。如果没有这个翻译的人,我们到现在恐怕也见不着这一部经典,也听不见这一部经典的名字。既然见不着这一部经典,听不见这部经典的名字,我们又怎么能照着经典里面的方法去修行呢?没有经典,就没有法子找着这一条修行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很感谢这位翻译经典的人。这些翻译的经典,从一翻译完毕,就一直传流到现在,每一代的人,都得到这位翻译经典的人的这种慈悲教化,所以这个翻译经典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是非常伟大的!
那么翻译这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是谁呢?就是「唐三藏法师玄奘」。「唐」就是中国古代唐朝那个时候。「三藏」就经藏、律藏、论藏。经藏,经藏里边的佛经很多;律藏,律藏是讲戒律的;论藏,论藏是讲议论道理的。「法师」,以法为师,以三藏的佛法来作他的师父的,就是个法师;或者以法施人,以三藏的佛法来教化众生,这也叫法师。现在翻译本经的这一位法师,是一个以三藏为师的法师,也是一个以三藏来教化众生的法师,兼而有之,两种都全备了。
「玄奘」是法师的名字。这一位法师,他的根基非常地深厚、非常地奥妙,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一位法师,在近代佛教来讲,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一位法师。怎么说他最伟大呢?他当时到印度去取经,那时候并没有飞机、轮船、火车这一类的交通工具,巴士、 taxi (出租车)也统统都没有的,那用什么做交通工具呢?就是用马。他只用一匹马,从中国的新疆、西伯利亚那一带出去,走到印度。他这一种的旅行,可以说是最长远的一个旅行,也最辛苦的一个旅行,也是最没有人能做得到的一种旅行。
唐玄奘没有去取经之前,天天就练习跑路。怎么练习跑路呢?就在家里一天走到晚,又练习走路上山。家里没有山可以爬,他就堆了一些桌子、椅子、凳子,从这一张椅子跳到那一张桌子上,又从那一张桌子跳到这一张椅子上,就这么练习爬山越岭的工夫。所以虽然从西伯利亚到印度,经过雪山、终南山,有很多的山岭,但因为他在家里预先就训练过,所以行走如飞,终于到达他的目的。他到印度去了十四年,取经回来,翻译出很多经典。
「奉诏译」,「奉」就是承奉,「诏」就是皇帝的诏书,「译」就是翻译,把印度的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文字。现在这里有几位居士,既通达中文,又通达英文,又通达梵文,又通达德文,又通达很多的文字。那么若能把经典翻译介绍到西方,这是功德无量的!这不是仅仅一生的事情,可以说是为西方的人,生生世世都留下一种恩泽。所以我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落人后,赶快学中文,好把经典翻译成英文。还有各位居士,每一位都包括在内,你们都不要落后,都要争先恐后的,为你们西方人做出一点贡献。
现在这个世界,可以说是坏了,唯有佛法可以拯救。大家若明白佛法了,还可以挽回这世界的恶劫;如果人人都不明白佛法,这个世界恐怕很快就会到灭亡的时候。耶稣教讲末日,这个末日就不远矣!很快就会到来了。但如果佛法翻译成英文,人人明白佛法,人人知道不懒惰了,人人都向前去发心修道,那么这个世界的末日就还很远很远,而不是不远矣了,是很远很远的。将来不知道到多少个大劫以后,或者根本就没有一个末日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法这么一转大法轮,把太阳都给吸住了,太阳落不下去,所以就没有末日了。
什么事情都是活的,不是一定死死板板的!你不要以为有人说末日,就真是有了末日了。它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若是人人都学佛法,末日就没有了;人人不学佛法,末日就来了,所以这是很活动的,你不要把它看得死板了。
好像在过去,旧金山盛传一种谣言,说是在四月间就会有地震,旧金山就搬到海里去了。这个谣言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前几年就有这种谣言了,因此旧金山很多人搬走的,很多有钱的、怕死的人都跑了。为什么呢?就怕旧金山搬家搬到海里去了。那么这个在去年我也讲过,今年我又讲过。去年这个安西给易象干写信,就说 Abbot (方丈)不能到西雅图去;若到西雅图,旧金山就会搬到海里去,所以我不能去。那时候,他本来预备给我买飞机票到西雅图,是不是啊?(弟子:是!)我就对大家讲:「你们只要好好学习佛法,旧金山绝对不会搬家的,因为我还没有在旧金山住够呢,所以它不可以搬家。」
今年我又对各位讲,我说:「你们放心!你们只要诚心念〈楞严咒〉,诚心学佛法,我保证旧金山不搬家的!」这是我早就说过的。到现在为什么旧金山还没有搬家?这岂不也是默默中有一种变化?可见大家念〈楞严咒〉、学佛法都很诚心的,天龙八部就在这里拥护道场,所以没有什么事件发生。这也和末日是一样的意思,末日都可以不末日,何况想要旧金山不搬家就不可以吗?也可以的!好像我们本来要搬家,但没有找到相当的地方就不搬,也一样的。这旧金山没有找到相当的地方,大约没有租赁到这么好的地方,所以也就不搬了。
A 2. 别解文义
观自在菩萨
回光返照观自在 觉诸有情即萨埵 如如不动心君泰 了了常明主人公
六种神通浑闲事 八方风雨更无惊 卷之则退藏于密 放之则弥六合中
现在讲这「观自在」,你笑,你观自在了吗?这观自在才可以笑;不观自在就不可以笑,要观自在了。「观自在菩萨」,「观」就是观想,「自在」就是一切一切都很快乐的,也无忧也无愁,也无罣也无碍。无罣碍就是观自在,有罣碍就不是观自在。
回光返照观自在。 你回光返照就是观自在,你不回光返照就不是观自在。什么叫回光返照呢?回光返照,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问问自己。好像有人对你不起,你自己要想一想:「为什么他对我不起呢?喔!原来是我自己不对了!」这就叫回光返照。若是有人对你不起,我也不管自己对不对,就一炮轰过去,把对方打得头破血出,这并不是胜利,这就是自己太没有理智了。你回光返照,就是有理智,所以说「回光返照观自在」;你回光返照,看看你自己自在不自在啊?现在我给你们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自」就是自己,「在」就是在这个地方。怎么在这个地方呢?就是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打妄想没打妄想。你若打了妄想,这就是不自在了;没打妄想,这就是自在了,就在这个地方。你看!多简单!多妙!这个说得真是很不错的!
觉诸有情即萨埵。 「萨埵」也就是菩萨。什么叫菩萨?菩萨就是要觉有情。这个「觉」是叫人明白,不是胡搅的那个搅,「觉」字若加上一个提手边,就变成胡搅的搅。「好的我也要把你搞坏了!」这叫胡搅,就不是觉有情了,而是令有情的都愚痴了。觉悟有情是要令一切有情都觉悟、明白。有情是什么呢?有情就是众生。你不要又误解文义,说:「喔!这有情大约是讲情、讲爱吧!」不是的!觉悟有情,正是要把你这个情爱都空了。见爱若空了,「即萨埵」,这就是菩萨了。
如如不动心君泰。 「如如不动」,不动就是定力。如如不动就无法不如,也就是一切都如法了。如法就怎么?就「心君泰」。这时候心君泰然,《法华经》说:「其心泰然。」泰然就是很快乐、很平安的样子,一切的烦恼、麻烦都没有了。
了了常明主人公。 你要有「了了常明」的这种般若智慧。你若不了就不明,不明就不了,所以要了而又了,明而又明,了了明明,明明了了,就是明白,要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是什么呢?就是不胡涂!就是不愚痴!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做了是不对的,还要做!这可以说是 double stupid ,愚痴上又加一个愚痴,这就是因为做不了主。主人公,就是作得主, I am owner ,我自己是主人,我就可以叫其它的人去做什么都可以,不是被其它的这一些个人来支配,要我来支配人。说:「喔,那我就坐着,什么也不做,就叫人家来帮着我做工,我不帮助人家做工。」也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主人公,就是言其你不胡涂,不做胡涂事,自己可以做得主。做得主,就是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主宰,不做那一些个偏僻的事情,不做那一些个邪知邪见的事情,不做那些吃迷药,或者其它不正确的事情。你若做那些不正确的事情,就是愚痴!我用中文讲,可以把不懂中文的人讲得这么欢喜,是有点意思。
六种神通浑闲事。 你若是能做得主了,自然就会有六种神通。六种神通是: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为什么你没有这六种神通呢?就因为你做不得主,见到境界就被境界转了。若是见异思迁,你就被人家转,而不能转这境界了。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你都能不被它所摇动,不要说明白的这么样子醒着,就是在梦中也不被境界所转,那你就是个主人翁。你若能做得主,有真正的智慧,那么这六种神通都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浑闲事」,就是很平常的,这不算一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很平常很平常的,好普通的。
八方风雨更无惊。 「八方风雨」就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中所说的八风。苏东坡有一次写了一首偈颂说: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很得意的派人送过江去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给批了「放屁放屁」四个字。喔!他一看见这四个字就放不下了,就发了火了。这时候不单是放屁,而是放火了!要来给放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