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须弥山】
佛教有很多东西来源于古印度教。古印度教徒曾以为在宇宙间有一座高山,名叫须弥山。佛教发展了这种西想象,认为在山腰有四大天王神,在山顶有三十三天神,在山顶凌空处更有各种天宫天神。
文献记载,须弥山四周有七大海、七大山,顺次围绕。全山由风轮、水轮、金轮三层支撑。须弥山是固定不动的,日月星辰都在此山四周围绕。须弥山的最外层海水中,有东南西北四大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罗洲。近代一些教徒发展了这种说法。认为南瞻部洲就是地球。
唐卡中,四周是大海,每一重海间一重山,至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海的四方就是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罗洲,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周、六欲天、至无色界四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其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须弥山安住于十字杵地轮之上。似一四面型的山,地步有四个方形阶梯,上面是方形的顶、越上越宽广。四大天王居山腰四面。
【忉利天】
忉利天在须弥山山顶,又称三十三天,因为它有三十三个天宫,即四面各有四个天,中间有一个天宫,共三十三天,中间的天宫叫帝释天,是帝释居住的天宫,“帝释”,一些大德认为就是我们俗称的玉皇大帝。佛就是在帝释天宫的善法堂讲法的。
【帝释天】
帝释天,又称“帝释”、“天帝释”,亦做帝释尊天,梵文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既印度教和婆罗门教中的雷帝因陀罗,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称他统治一切,被尊为“世界大王”。后来皈依佛教,就成了世尊释迦牟尼的主要护法之一,地位比原来低了许多。他的形象一般为天人型,乘白象,右手拿三钴杵,左手放于胯上。
【天龙八部】
关于这个的版本很多,我就说说中国佛教的版本,摘自《中国佛教基础知识》。
天众:即各位天神,也就是各天的天主,帝释天也是天众的一员,天众的地位非常高。
龙众:就是蹲在海里的那种长蛇龙啦,龙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所以八部众是以天众和龙众为首,称天龙八部。
夜叉:这玩意是恶鬼,虫子的理解,就是属于那种力敏双全,脑袋聪明,而且还会潜行,是黑夜里的霸主,属于全方位发展型选手。
乾闼婆:侍奉帝释天的司乐之神,以音乐歌舞赞美如来,宣传佛教。
阿修罗:凶神一窝,不是虫子对阿修罗有意见,非要把他写成小白,而是因为神话中这种东西的确除了皮厚之外没啥优点,小白的离谱。
迦楼罗:一种巨大的金翅鸟,是蛇类的天敌。迦楼罗王的名字是正音。
紧那罗:歌神,这东西头上有独角。
摩睺罗迦:大蟒神,估计这家伙见了迦楼罗就跑吧……
【八部鬼众】
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
毗舍阇:华言啖精气。谓其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鸠槃茶:华言瓮形。以其阴似瓮故。即厌魅鬼也。
薜荔多:华言饿鬼。以其长劫不闻奖水之名故也。
诸龙:龙众。谓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二兴云致雨。益人间。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龙。守转轮王大福人宝藏也。
富单那:华言臭饿鬼。是主热病鬼也。
夜叉:华言勇健。有三种。一地夜叉。二虚空夜叉。三天夜叉也。
罗刹:华言速疾鬼。又云可畏。以其暴恶可畏故也。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传入中国后神明虽同但性质已完全改变,变成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尊神。其中无畏天王更名为持国天王,本来象征智慧,现代表“风”﹔灭怖畏天王更名为增长天王,本来意味着谐乐众生,现代表“调”﹔虽胜天王更名为广目天王,本来意味着覆护众生,现代表“雨”﹔除怖畏天王更名为多闻天王,本来意味着救援众生,现代表“顺”。
四大天王造型及所持法器,说法颇不一致,各大庙门亦不相同。中国大陆有谓:东方持国天王,着白色,托琵琶;南方增长天王,着青色,执剑;西方广目天王,着红色,握蛇;北方多闻天王,着绿色,掌伞。四人均作胡貌梵相,铠甲介胄。
【五大明王】
明王最为人知最流行的是五大明王。在新、旧两译的《仁王经》中,出现了五大明王的名称。他们是:
(1)不动明王:他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被称为不动尊或无动尊,与观音和地藏菩萨并列,成为民间佛像的三大主尊。不动明王居于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于首位,另四尊明王围绕在他身边。不动明王和大日如来关系密切,被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或使者。西藏大多数不动明王的造像都是三头六臂或一面八臂的忿怒尊,右手拿剑,左手握罗索,而且多是坐像,少有立像,是沿袭了印度教的忿怒尊的湿婆神的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