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正藏第17册No.0728诸法集要经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6:2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大正藏第 17 册 No. 0728 诸法集要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17 册 No. 0728 诸法集要经




      诸法集要经卷第三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不放逸品第六之余

     于善当奉行  见恶则如毒
     故说此放逸  为第一险道
     彼放逸众生  为美言所诳
     常迷醉其心  于苦唯己分

     不怖于苦恼  不求天快乐
     由无智观察  与傍生无异
     于饮食淫欲  其心无暂舍
     如是诸有情  则同其畜类
     乐着嬉戏者  住琰摩口中
     彼死即现前  是苦难堪忍
     众生心放逸  乐坏即夭丧
     由彼放逸故  终为死磨灭
     唯有一善法  令寿命安隐
     复能生诸天  说名不放逸
     放逸不放逸  生过失功德
     善恶皆由心  解缚亦如是
     众生不了知  快乐如冤害
     彼意极愚痴  远离于佛智
     放逸如毒树  耸干有其三
     为彼老病死  常依止而住
     具足修正行  不为彼所侵
     智者处轮回  常乐不放逸
     若乐不放逸  则离诸过咎
     解脱诸恐怖  得最上快乐
     若具放逸者  我则生怖畏
     彼若有解脱  于乐不须断
     由贪起放逸  当堕莲华狱
     彼于欲自在  常止住其中
     若住于放逸  生四种颠倒
     能坏于善行  如世间冤害
     无量诸疑惑  恐怖常逼切
     流转生死中  皆由放逸行
     此一放逸行  常乐诸欲乐
     则远离一切  无漏清净法
     诸天放逸故  展转无穷极
     愚痴不厌离  何由得寂静
     离染污思惟  其心则寂静
     能利于自他  无复诸热恼
     诸天着欲乐  所得何曾见
     是乐有为生  无常不久住
     此有为色相  决定而破坏
     彼乐若坏时  则生于苦恼
     若人于欲境  放逸心狂乱
     决定有乖离  后受于热恼
     于五欲境界  贪爱得自在
     彼欲诳诸天  放逸则随转
     若人作放逸  是诸难根本
     于财起贪求  广造诸不善
     若人于此生  具足诸快乐
     当随智惠行  如鱼逐流水
     诸天若放逸  为女色所伏
     则为彼烧然  常受于苦恼
     是故诸天人  一心当远离
     于意常止足  不为欲所缚
     愚痴迷罪福  不知法非法
     此人于涅盘  少分不可得
     于轻重律仪  及甚深法要
     而常乐修习  则获彼安乐
     常乐宣正法  涤除诸垢秽
     不作放逸行  则常获妙乐
     昔乐行放逸  常迷醉愚痴
     若天若世人  皆不应亲近
     造放逸过失  未曾有间断
     彼人命欲终  则趣于恶道
     此说彼放逸  于理非和合
     诸天常痴迷  当堕于地狱
     诸天欲所迷  非爱而生爱
     痴暗不觉知  何有于少乐
     诸天于五欲  常乐着迷醉
     如彼生盲人  不见于正道
     由彼心散乱  不生真实见
     放逸镇烧然  是故当远离
     意地诸善法  由放逸破坏
     八圣道昭然  毕竟无能见
     是放逸为毒  能坏十善法
     如是放逸者  失四种禅定
     诸佛离五欲  常赞不放逸
     是身老死侵  当厌离放逸
     放逸唯有苦  离此即解脱
     为放逸所牵  无智不能断
     不放逸最胜  诸天乐亲近
     若作放逸者  定知当退没
     一切诸众生  轮回不解脱
     由放逸罥索  萦缠难出离
     造恶则无福  作善非招罪
     放逸诸有情  常生颠倒见
     云何为罪福  非世俗所说
     智者善明了  不赞于放逸
     诸天若放逸  则减失善业
     当知此恶因  定招于苦果
     若意着诸欲  暂时生少乐
     则为彼破坏  退失生大苦
     境界常现前  愚夫不厌足
     痴迷着女人  则见其堕落
     由贪生放逸  习近诸女人
     于己命终时  彼则咸观看
     诸天若退没  独逝而无侣
     唯有善恶业  于后而随逐
     远离彼恶作  善修诸善行
     弃舍斯过咎  常乐不放逸
     放逸轮回本  离此为寂静
     彼二种差别  此说其自相
     智者常思惟  乐修于诸善
     正人依法行  则无于少苦
     众生处轮回  皆随于自业
     云何彼世间  为放逸破坏
     放逸第一缚  复能坏诸善
     为彼堕落因  作地狱苦本
     显示一放逸  为诸苦恼因
     若乐饶益者  常离彼过失
     若离于放逸  得至不死处
     由不放逸故  则近菩提道
     若乐不放逸  住最上涅盘
     故说彼放逸  为其堕落因
     若人作放逸  此恶无过上
     为世所欺轻  死堕饿鬼趣
     若乐于放逸  则生彼颠倒
     由如是业果  随生死流转
     彼地狱炽火  常烧放逸人
     若乐解脱者  则舍于放逸
     若人离放逸  则生于明智
     永断于诸惑  常受彼妙乐
     众生心散乱  为业而缠缚
     流转三有中  当乐不放逸
     于苦谓为乐  乐坏生于苦
     夫死转为妻  当乐不放逸
     妻死或为母  母死或为妻
     于此流转中  当乐不放逸
     放逸能生贪  由贪复生恚
     为过患之源  沈轮于恶道
     放逸不放逸  智者皆不着
     此最上安隐  升智慧楼阁
     若能离放逸  善住安乐处
     为大智丈夫  速证真常果
     示放逸过失  与道极相违
     则断法桥梁  坏善心种子
     能坏解脱法  引生诸妄念
     堕彼险恶趣  皆从放逸起
     自不求利益  为他人所弃
     无言无所作  彼则如死者
     虽具天形质  愚痴同畜类
     常居放逸中  作歌舞戏笑
     若人着放逸  即趣三有海
     灭已复还生  悉见其破坏
     由此造诸罪  为业所缠缚
     放逸转为冤  违背诸善法
     是业不住内  亦不在于外
     当知放逸者  皆由心破坏
     于最上境界  其心无厌足
     乐歌舞嬉戏  不知堕灭处
     愚痴放逸者  以怖为欢悦
     彼天同生盲  不知道非道
     由彼放逸行  从诸禅堕落
     轮转欲界中  驰流于五趣
     若住无色界  获四种空定
     由行放逸故  流转于世间
     周流三界中  愚痴无知觉
     放逸为桎梏  爱索而缠缚
     若堕诸恶道  常饥渴恐怖
     由彼放逸行  不生于悔恼
     若心生苦恼  则为爱别离
     故如来所诃  常远于放逸
     由彼放逸芽  滋长老病死
     是三种苦恼  能坏诸众生
     又如彼大地  能生其药草
     彼放逸愚夫  则增长诸惑
     放逸如毒苗  出生诸懈怠
     饮酒着女色  共游戏境界
     放逸为极苦  不放逸最乐
     放逸不放逸  于此善分别

     假使百千俱胝劫  堕于恶趣受极苦
     是故不应作放逸  则同诸佛超彼岸

      诃厌五欲品第七

     欲为第一诳  于彼无作意
     是诸地狱因  轮回深险缚
     若人着诸欲  则受无边苦
     常为欲蛇害  何有于少乐
     宁以利刀剑  而自断其舌
     不应以少言  而谈于欲事
     众生贪所欺  瞋恚常烧煮
     愚痴所降伏  于欲常赞美
     多造于恶行  而得欲少味
     由纵彼贪痴  不了苦为苦
     彼欲无形色  快乐无有常
     为最极恶因  然后当远离
     众生由起贪  常堕于恶趣
     若能离彼过  则无地狱怖
     狱中生恶火  欲火悉同等
     是故当一心  常生于厌怖
     常爱乐解脱  远离于彼欲
     破坏不善法  如日除黑暗
     彼愚痴凡夫  诸根着境界
     由意生爱乐  即堕于恶趣
     由彼五境界  五根生爱着
     须臾贪火然  于欲而无足
     又彼诸有情  而生于贪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