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9 17:49:30
|
只看该作者
圆教至初住」。条件是什么?「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真不容易!这样才能,这里讲的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能双舍二边」,二边就是空有二边。空有二边都放下了,这叫中道,「全归中道,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足见念不退之难证」。念不退,《华严》是圆教,初住菩萨证得了,叫法身菩萨。别教要初地,别教初地等於圆教初住,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称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等级有四十一个,四十一个等级都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在理上讲是平等的,在事上讲,刚才说过,无明厚薄不一样,无明浓厚的,地位就低,无明薄一点的,就往上升。到等觉还有一品,一点点,那一点点断掉了,实报庄严土没有了;换句话说,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
没有了,到哪里去?回归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所以,在实报土里头是报身,到常寂光,这才证得法身,真正证得法身了。法身没有相,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就是不生不灭;寂,清净寂灭,就是它没有染污,它没有动摇;光是光明遍照,或者是普照,都可以,都是一个意思。它是一切法的理体,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从它而生,它本身不生不灭,所生的一切法都有生灭,这个诸位要知道。实报庄严土,你看,它有生有灭,它不是刹那生灭,有缘它就现相。所以通常我们不叫生灭,生灭对阿赖耶识讲的,对自性不讲生灭,自性不生不灭,讲什么?隐现。有缘它现相,没有缘,相就不见了,隐了;隐不能说灭,现不能说生,所以叫一真法界。这个是有形相最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极乐世界。一切诸佛报土,诸佛如来的报土,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说无二无别,极乐世界的殊胜,就是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这桩事情,一切诸佛报土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所以显得它特别殊胜。
下面说的,足见念不退之难证,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通常讲修行,真的是修无量劫才能到这个地位。底下这个话非常重要,「但净土妙法」,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这个话,这是经上讲的,祖师给我们说的。我们为什么要修净土法门?用这个答覆就对了,很圆满,答得很巧妙。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是堕地狱的,其他法门没有他的分,可是念佛行。不但念佛行,一生造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他要真正能够忏悔、能够悔改,信愿持名,一声佛号、十声佛号都能往生。
这个例子,谢总的父亲给我们做出榜样,现身说法,不过他不是五逆十恶,他是个大善人。给我们证明什么?第十八愿讲的十念必生,因为他一生没念佛,儿子学佛劝他,他听不下去,儿子著急。一直到他临终的时候,断气前一个多小时,不到两个小时,这儿子最后看他,跟爸爸讲:西方真有极乐世界,你能不能相信?爸爸点头。这个很难得,一生都没有点头,这个时候点头。又告诉他:真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你相信吗?点头。儿子就跟他说,我念阿弥陀佛,你跟著我念。念了一个多钟点,走了,全身柔软,瑞相稀有。当时在场一千多人,有人看到佛光,有人看到莲花,有人闻到异香,瑞相稀有。一生没有念过佛,就是临终的时候,儿子带著他,他跟著儿子一起念。
我们亲眼看到这个例子,听到这个例子,我们要有信心,这是我们的榜样。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品位不高,是下下品。我们相信,谢总的父亲在下品,我们可以肯定,但不是下下品。下品里面有上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下下品是下品下生。我们至少能判断他,他是下品上生,为什么?他是善人,他累积的功德多,尤其儿子做大善事,这个功德回向给他爸爸,把他爸爸的品位就提升了,肯定的。著重在什么?皆得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生到极乐世界,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萨。
「是以灵峰大师赞曰」,蕅益大师赞叹,「十方佛土,无此名相」,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没有这个名。这个名是什么?「五逆十恶,十念成就」,没有这个说法,「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也没有这个说法,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说十方佛土里头,没有这个名相,没有这个阶位,没有这个法门,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有?在理上讲,第一个条件,「心性极致」。心性之究竟,心性的圆满,不是几分,是真的圆满,这头个条件。自性心性圆满,弥陀心性极致,我们的心性跟弥陀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如何跟弥陀起感应道交的作用?那就是念佛。「持名之奇勋」,勋是功德,奇不是普通的,非常稀有。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弥陀之大愿」,四十八愿愿愿加持念佛的众生,才有这样的瑞相,才有这个殊胜的功勋,帮助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法喜自在」。
【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念老注解里头说,「诸往生者,因随意修行」,这随意两个字贯下去的,随意「受用种种大乘法乐,并自在得果,故莫不欢喜」。没有一个不欢喜,人人欢喜,真的是法喜充满。佛菩萨、祖师大德在此地引导我们,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真的是稀有,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不是假话,彭际清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这一天我们遇到了。遇到怎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一意专求净土,一生就这么一个愿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一动,阿弥陀佛就收到信息,佛一定加持,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我们每天盼望著、等待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其他的念头全放下,彻底放下,不必去理会,一切随其自然,好也好,不好也好,都好。一丝毫牵挂都没有,连分别执著都没有,天天想著极乐世界,天天想著阿弥陀佛。
下面这一品还是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的环境,「泉池功德」。极乐世界没有江、没有海,没有海洋,但是它有池塘。池塘里面都是莲花,这莲花从哪里来的?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众生感应而显现的。我们念佛有感,阿弥陀佛有应,应得明显表示在哪里?表示在七宝池里面所生的莲花。无论哪个地方世界,只要有众生信愿持名,极乐世界莲花就出现了,奇怪的是那个莲花上有这个人的名字。所以我们就晓得,莲花上有名字,阿弥陀佛讲堂座位上一定也有名字,不会有差错。
【泉池功德第十七】
你看,我们这边有泉池,泉池没有功德,极乐世界泉池有功德。我们先看念老的简介,本品要说明极乐世界七宝池不可思议的功德。经文分三段,第一段说明池德的总相,「并列标池量」,这个池有多大。水的好处,水的功德;岸边的树,宝树;池里面的莲花,这是「别相」。第二,「池扬妙法,成熟善根」。这就功德,它有什么功德?池里面的流水,流水有声音,声音在说法,说什么法?你想听什么法,它就说什么法,妙极了,妙法成熟善根。这个善根是什么?明心见性,这是善根。自性里面,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全帮助你成熟了。我们人人都有,失掉了,找不回来。池水里面出的音声,为我们说法,让我们闻法不间断,让我们诵经不间断,前面讲「讲诵」,讲经、诵经,这样就能成熟。
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我们诵经。诵经跟读经是一回事,读经,拿著经本对照著读;念得很熟了,可以背得下来,不需要看经本也能诵,那个叫诵。诵是不看经本,读是看经本。诵经自在,不需要经本,一遍一遍的诵。所以古人教我们,要念多少遍?一千遍。如果一千遍开悟了,那就太好了。一千遍没悟,这一千遍做一个检讨,好像做个考试,再第二个一千遍。第二个一千遍开悟,好,这个悟是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没有开悟,第三个一千遍,第四个一千遍,第五个一千遍,一定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我们一定要记住,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的法,他老人家不认识字,所以没有诵过经,没有念过经,也没有听人讲过经。他一生怎么修的?就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就传他这句佛号,叫他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这个人很老实、很听话,真干,他就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念得怎么样?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什么时候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我们仔细观察那个光碟,听他老人家说话,话里有话,要会听。我们依一般的常识来判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认真,这就是很了不起,他真干、真听话。
他是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这句佛号,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很多人念佛三年就往生了。是不是他寿命只有三年?那讲不通,没那么巧,有,可能有几个,不可能那么多的人都是三年,这讲不通。那是怎么往生的?念到功夫成片,三年念到功夫成片,这可能的。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头干干净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叫成片,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念到这样的功夫,三年可以念到,阿弥陀佛就给你送信息来了,可能你在梦中见佛,也可能你在定中见佛。佛会告诉你,送消息给你,你的寿命还有多久,好好用功下去,到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你,送这个信息给你。可是有一等人,他见到阿弥陀佛,他跟阿弥陀佛请求,我还有的那些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阿弥陀佛很慈悲,跟他约定时间,三天、五天、七天,半个月、一个月,来接引你。这个太多了。所以功夫成片三年可以成就,从功夫成片往上提升到事一心不乱,顶多十年。
所以,海贤老和尚,我估计,他的功夫成片应该是二十五、六岁;他念到事一心不乱,应该在三十前后,三十岁;念到理一心不乱,应该在四十岁,四十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这个我们要知道。他应该很早,二十几岁他就有资格往生了,为什么一直留到一百一十二岁?这是怎么回事情?诸位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嘱咐他的,阿弥陀佛看他修得很好,是个念佛的好榜样,希望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这个好榜样,让学佛的同修来看,让念佛求生净土的人来看,你只学他,你保证成功。
这个表法里面还有非常深的意思,那就是在这个时代,佛当然知道我们净宗遇到困难。困难是什么?很多人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遇到这个困难。依照这个本子修的人很多,但是遇到这个困难之后,有很多人批评,出来说话,说这个会集是不应该的,就有很多人退心了。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我相信这是他真正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一百一十二岁,前年,二O一三年一月,有人带了一本书给老和尚,老和尚也不看书,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带去了。老和尚问,你们带的什么书?这居士告诉他,这个书名叫《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老和尚听到这个书的名字非常欢喜,如贫得宝,赶快穿袍搭衣,拿到这本书,主动要求大家给他照相。这个相片照了第三天他就往生了,这什么意思?这本书里头,就是为帮助我们解决这个困难。这本书写得很好,把这个会集本,自古至今会集的人很多,不是不能会集,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根有据。希望佛门里头要团结,要互相赞叹,不要毁谤,互相毁谤,佛法就灭亡了,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他给我们表这个法。
也就是他现身说法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念佛往生净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夏莲老会集的这个经是真经,字字句句都是世尊所说的,通过翻译,在翻译本里面节录下来的,没有改动一个字,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里头的原文,叫真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引用了八十三部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个经,正知正见,可以相信,没有问题。依照这个经、依照这个注解修行,没有错。
所以这个给我们做见证,许许多多的人又回来了,好!回来之后,这就死心塌地,每天读诵《无量寿经》。我劝大家,至少要念一千遍,黄念老的注解至少要从头到尾看三十遍,你往生净土的条件就非常丰富,就具足了。剩下来,要放下身心世界,假东西,不要放在心上,一心念佛,专求净土,必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他来帮助我们的,让我们没有怀疑了。夏莲公、黄念老,三转法轮里面,他们两个人劝转,海贤老和尚给我们作证转,来做证明,坚定我们的信愿,肯定我们必定能够成功。所以这个注解也是会集的,经文是会集的,注解也是会集的。
所以池扬妙法,成熟善根。第三个,「十方生者,莲池化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从哪里出生?从七宝池莲花当中出生的。下面我们看经文: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
讲堂两边,左右两边,『泉池交流』,泉是水,泉水从内向外涌出,这是总相。池子很多,都能够相通。「表宝树莲池,周遍其国。」池子很多,我们心里想,它就变现,都是随心所欲,我们想大它就大,想小它就小;池子水,想深它就深,想浅它就浅;温度,我们想热一点它就热,想凉一点它就凉,没有不自在的。「《观经》曰:一一池水,七宝所成。」这个水的质,水的本质,我们这个世界的水,水的本质是氢二氧变化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水不是氢二氧,是什么?七宝所成的,跟我们这不一样。「其摩尼水」,摩尼是如意,是宝珠的名称,水像摩尼一样,随人心意,「流注华间,寻树上下」。极乐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也可以往下流,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水,只能向下,不能向上。「可见极乐,庄严微妙,超逾一切」,无比的殊胜。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别明德相」,这一共有九段。第一段,「宝池深广」,七宝池有多大。
【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别相中,首为泉池之形量」,它的形状,它的容量。纵者是长度,广者是宽度。「池之长宽浅深,应机化现,其量非一」,不一样。它是随著众生的心,你想大它就大,想小它就小,想深它就深,想浅它就浅,如意。「称其形体,各为一等。从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皆随应而现。」众生有感,它就有应,池的形状、大小、浅深,想什么样子,它就现什么样子。这第一段。
第二段,「水具八德」。所以叫八功德水,七宝池八功德水。
【湛然香洁。具八功德。】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次表水德」,这水的好处。「是诸泉池,即八功德池。池水湛洁」,湛是清,没有染污,「清芬芳馥,故曰湛然香洁」,水有香味,干净。《称赞净土经》,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说:「何等名为八功德水。」把八种功德说出来了,第一个是「澄净」,澄是干净,没有污染。「二者清冷」,我们叫清凉。「三者甘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