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5-18 12:44:04
|
只看该作者
没...(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四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4》)
...你没有办法理解。
这个法,古大德一般不说出。为什么?说出,把你的悟门堵塞了。他引导你,让你自己悟入。我今天这个说法,古大德是不会同意的。这不能说的,你为什么说出来?那我也可以告诉你,此一时彼一时也!那个时候用那个方法是正确的,现在再用古人这种方法的话,对这个世间人一点利益都没有。现在就是完全说穿了,你要是真正听懂,真正听明白了,知道这里面利害得失,你能够回过头,你能够在境界里去炼。炼什么?在境界里头,炼「断贪瞋痴」,一切顺境里面保持自己心地清净平等,不起贪爱。对於世出世间法没有一丝毫留恋,有跟没有是一样的,得跟失是一桩事情。你在这儿炼这个功夫,烦恼就轻了;烦恼轻了,智慧就长。
悟道师问我,他说:师父,你讲《华严经》,为什么能讲出这么多意思?他不能。这是什么原因?我在这五十年当中的历炼,我是真干!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告诉我「历事炼心」。我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历事炼心是什么?修行在哪里修?就在你的生活当中,工作里头,处事待人接物。顺境善缘练习不生贪、痴。不痴是明了,不贪是真正持戒,真正在修定,修自己的清净心。现在我们总归,愈归愈精简,修自己纯净的心,修自己纯善的心。纯善是真诚、是平等、是正觉、是慈悲。
在逆境恶缘我也能相处。你看我写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不管你对我怎样的恶劣,我心地清净、平等,决定没有丝毫怨恨,绝对没有不高兴,没有,没有这个念头,我欢喜!就等於经过考试,很容易、很顺利通过了,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没有烦恼,只有智慧,怎么不感恩!
所以善人我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四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4》)
...时候讲成道就是明心见性,证果了,成道了。现在人为什么不能?现在人没有耐心,现在人没有信心,现在人好高骛远。他想广学多闻,样样都通,结果搞了一辈子,没有一样搞通的。什么原因?像地球表面上的点,他搞得太多,深度都不够,都没有达到地心,所以说门门都不成就。不懂得一门深入的道理,不懂得一门深入的功德利益。搞太多了,搞太杂了,这样把自己的精神、时间浪费掉;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是信心丧失了。中国古人讲的话,说得好,「哀莫大於心死」。信心失掉了,心死了,永远堕落在三途六道。佛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些人真可怜!佛菩萨再慈悲,帮不上忙。他不相信。真的是相信的人有福,这个很不容易。
我初学佛的时候,亲近李老师。这一见面,他老人家仔细的端详一番,问了一问我过去修学的经历。那个时候大概学佛才四年到五年的样子,立刻就给我提出三个条件,问我能不能遵守?能遵守,他愿意收我这个学生;不能遵守,那你到别的地方去参学。
第一个条件,你拜我做老师,从今天起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教学,其他任何法师、大德、长者、居士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问我能不能接受?第二个条件,平常你会看这些文字,不管是看佛经,或者是看一般的书籍,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一律不准看。所以连看佛经都要向老师报告,老师准不准?不准,不能看。第三个条件,你过去这几年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今天跟我从头学起。三个条件,真难!
我是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个时候好像我三十岁、三十一岁的样子,从来没有遇到过,老师提出这样的条件。想了一想,我对於老师非常尊敬,非常仰慕,也经过一些大德的推荐介绍,我接受了。接受之后,老师很欢喜。他说:我给你这三个条件是有期限的,不是没有期限的。这个心里听了很安慰,时间多长?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有好处。
我遵守他这个约法三章,我在台中大概住了三个月就有效果了,就感觉到这个心地比以前清净;六个月就有明显的感触。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听,把耳根清净了。许多东西不准看、不能看,眼根清净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四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4》)
...修学的经历。那个时候大概学佛才四年到五年的样子,立刻就给我提出三个条件,问我能不能遵守?能遵守,他愿意收我这个学生;不能遵守,那你到别的地方去参学。
第一个条件,你拜我做老师,从今天起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教学,其他任何法师、大德、长者、居士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问我能不能接受?第二个条件,平常你会看这些文字,不管是看佛经,或者是看一般的书籍,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一律不准看。所以连看佛经都要向老师报告,老师准不准?不准,不能看。第三个条件,你过去这几年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今天跟我从头学起。三个条件,真难!
我是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个时候好像我三十岁、三十一岁的样子,从来没有遇到过,老师提出这样的条件。想了一想,我对於老师非常尊敬,非常仰慕,也经过一些大德的推荐介绍,我接受了。接受之后,老师很欢喜。他说:我给你这三个条件是有期限的,不是没有期限的。这个心里听了很安慰,时间多长?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有好处。
我遵守他这个约法三章,我在台中大概住了三个月就有效果了,就感觉到这个心地比以前清净;六个月就有明显的感触。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听,把耳根清净了。许多东西不准看、不能看,眼根清净了。这老师是厉害,这是最高明的教学手段,让你耳目聪明,远离染污。过去所学的他不承认,让你没有话跟老师辩驳。譬如老师跟你讲的,「从前我听的不是这样」,这个废话没有了。为什么?不承认。我们古人常讲「先入为主」,把主丢掉,从头学起,真正是叫简单明了,一门深入。
我学到第五年,我给老师报告:老师,我得的利益确确实实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愿意再遵守五年。所以我遵守老师这三条十年,我的佛法的根是这样奠定下来的。我感谢老师,老师的恩德永远报不尽。
老师一生讲经教学,我这一生也以讲经教学报答师恩,报答佛恩。除讲经教学之外,世出世间一切事,我关心而不介入。不介入就是不管!的确我很关心,但是决定不介入。为什么?你一介入,你的心就不清净了。你一介入,很容易被境界转了。我现在功夫还不够,我现在才契入少分;等我契入多分,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四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4》)
...。接受之后,老师很欢喜。他说:我给你这三个条件是有期限的,不是没有期限的。这个心里听了很安慰,时间多长?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有好处。
我遵守他这个约法三章,我在台中大概住了三个月就有效果了,就感觉到这个心地比以前清净;六个月就有明显的感触。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听,把耳根清净了。许多东西不准看、不能看,眼根清净了。这老师是厉害,这是最高明的教学手段,让你耳目聪明,远离染污。过去所学的他不承认,让你没有话跟老师辩驳。譬如老师跟你讲的,「从前我听的不是这样」,这个废话没有了。为什么?不承认。我们古人常讲「先入为主」,把主丢掉,从头学起,真正是叫简单明了,一门深入。
我学到第五年,我给老师报告:老师,我得的利益确确实实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愿意再遵守五年。所以我遵守老师这三条十年,我的佛法的根是这样奠定下来的。我感谢老师,老师的恩德永远报不尽。
老师一生讲经教学,我这一生也以讲经教学报答师恩,报答佛恩。除讲经教学之外,世出世间一切事,我关心而不介入。不介入就是不管!的确我很关心,但是决定不介入。为什么?你一介入,你的心就不清净了。你一介入,很容易被境界转了。我现在功夫还不够,我现在才契入少分;等我契入多分,我能得更大的自在了,那也许介入的时候,不妨碍我的清净心,不妨碍我的戒定慧,才可以。如果对你的清净心、戒定慧还会有丝毫的障碍,不能尝试,那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在讲席里跟诸位同学讲了很多,我这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在世出世间法,有时候我会提供一点意见,绝不参与一切实际的行动,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我的目标是纯净纯善,这样取净土才有把握。
所以,一门深入比什么都重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四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4》)
...到许多同学来问,有时候我也找个机会来给他解答。好像过去解答也有录音、录相,听说现在有同学把这些答问从录影、录相已经写成书本了,很好!帮助大家解决一些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一些困惑的问题。但是真正要彻底明了,你一定要入大乘境界。学《无量寿经》,要入念佛三昧。假如你能够入念佛三昧一分、两分,不说多,两、三分,人间天上的荣华富贵,你那个念头就淡薄了。为什么会淡?因为人间天上的五欲六尘之乐比不上你入大乘(念佛法门是大乘),大乘三昧当中两三分的那个乐,不能比!你想当然超越了,自自然然不受影响了。你还会受影响,是你没有得到佛法讲的法味,你没有尝到法味。天天在佛法里头,味道没有尝到。
从前李老师举个比喻,好像到餐馆看人家的菜单,菜单看得很熟,菜没看到,当然更没有尝到,李老师这个比喻很有味道。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看佛门的菜谱,没有见到,没有尝到。你什么时候真见到、尝到了,世间这个味你就淡薄了,没什么兴趣了,因为你尝到更妙的味道。这是「种种皆奇妙」。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五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5
诸位同学,我们请继续看偈颂第四段,这五首偈里面的第二首:
【或用十国土。妙物作严饰。或以千土中。一切为庄校。】
这是第二首。第三首我们可以接起来一起来讲,因为它连著的。
【或以亿刹物。庄严於一土。种种相不同。皆如影像现。】
我们把这两首合起来讲。这个就没有讲「清...(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四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4》)
...烦!那多辛苦!平等,没有分别,真正解脱了。
「解脱」,用现在的话说,真正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才快乐无比,离苦得乐。这是学佛的好处,学佛的利益。你如果尝到这个味道,你不会舍弃,你会很认真努力不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与一切众生分享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学,没有别的事情,这个真正是救苦救难,世间人不知道。世间人真正遇到灾难,你拿一点钱出钱出力帮助他,你真是好人。释迦牟尼佛教你:你不造恶因,你就没有灾难;你造善因,你得到的是真正的福德。所以慈善救济,佛是做到最究竟、最圆满,每天讲经教学,一生乐此不疲。我们学佛,知道、明白了,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一生,值得学习。
我是承蒙方老师引我入门,章嘉大师教我,所以他老人家头一部教我看的《释迦谱》、《释迦方志》,认识释迦牟尼佛。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干什么事情?原来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是平民,他是帝王,王子,舍弃王位来从事於社会教育。夫子,说老实话,他还周游列国想求个一官半职,没人用他,不得已,回来搞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虽然动机不一样,但是这个教学都做得成功了。
说老实话,孔老夫子当年在世不得志,回家不得已来教学,变成了「万世师表」。到今天全世界的人听到孔老夫子,没有不肃然起敬的,这是他老人家意想不到的。如果当年真的哪一个诸侯用了他,做了官,恐怕到今天孔老夫子没没无闻,没有人知道他,他是因祸得福。释迦牟尼佛也一样,释迦牟尼佛如果做了国王,今天这个世界上谁知道他?没没无闻。但是他聪明,他不做官,他不做国王,他来搞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工作,搞成功!所以这两个人比较起来,释迦比孔老夫子高一筹!
世间真正有意义的事业是教育,从事教育的人,生活都很清苦。为什么?必须要过这个生活给学生做榜样,远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换句话说,物质生活我们只要求最低水平。过什么样生活?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远远超过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重要!在中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五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5》)
...头再看看释迦牟尼佛,跟颜回没什么两样。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每天吃饭是托钵;晚上睡觉,找一棵大树底下盘腿打坐,养养精神,第二天早晨起来照样上课,过这个生活。他的父亲那个时候还做国王,我们在《释迦谱》里面看到,他的父亲送了许许多多的人来伺候他,送了许许多多的物质来供养他,让他生活能够很富裕,一点都不要操心。他统统拒绝。这是什么意思?做榜样给后人看。
这一种生活非常快乐,世间人体会不到,只有真正契入境界的人他知道,所以乐此不疲。讲经说法确确实实四十九年,临走的头一天还那么样的认真在教学,最后讲的《大涅盘经》。《大涅盘经》是一日一夜,讲完了,他老人家离开我们这个世间,这真正了不起!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前两个星期他还在讲经。但是讲经完了,两个星期之后他才走。释迦牟尼佛头一天还在讲经,讲完了第二天走。我们想一想,佛这样子做法是什么意思?是为什么?无非是教导我们,契入这个境界之后,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一点障碍都没有;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没事,可以多住几年。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就走了?说话算话。当时魔王波旬来见释迦牟尼佛,要求释迦牟尼佛:你在这个世间教学已经教了半个世纪了(佛说法四十九年,半个世纪),你度化的学生不少了,够了,你可以入般涅盘了。世尊答应他的祈求,答应,当然说话算话。你看看魔王来要求,佛也答应,才离开我们世间。
可是佛聪明,佛有智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五卷) 200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5》)
...力,救苦救难,舍己为人。这些人从哪里来?从网路上来。你看在网路上学习的人有多少?那里头真的有好人,我们没有机会碰头,真有好人!学了几年之后、十几年之后,他真有心得,也有这个能力,我们聚会在一起,把他带起来,「传人」!所以不要去招生, |
|